《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0篇).docx

上传人:柒****a 文档编号:9251570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0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0篇)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想着一点: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这堂课上,我一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然而,对于这节课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轻易解决的。比如说,如何同时表示两个项目,如何区分两

2、个项目的直条。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相信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

3、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能不能在一张图上既能够表示城镇又能够表示乡村呢?”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三、尊重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性关怀尊重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整节课,我以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句话。同时,我也教会其他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给孩子以更多的人性关怀,让孩子在学习知识

4、的同时,得到自信与自尊。然而这节课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只要有: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原来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单式统计图,引起认知冲突,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先介绍图例,再尝试绘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环节,当学生讨论解决方法时,说出“城镇和乡村画一块”“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城镇和乡村”这一方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作正面强化讨论,也没有介绍图例,而是急于让学生尝试绘制,这一教学处理的失误原本也是可以弥补的,比如通过绘制后评价也可以指出纠正。然而当时我心一慌,不禁乱了方寸。看到孩子们

5、出错是,硬生生地请他们停下来,评价一位学生的“半成品”来学习图例的表示方法。学生大乱,有的画,有的听,有的在讨论,浪费的时间较多,以致于最后没能统计班级同学自我得分的情况。有练习不够的缺憾。二、主观情绪较重,自我调节能力不强教学中最忌的是心乱。由于上述的失误,我方寸大乱,又没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不知不觉中不这种慌乱情绪传递给学生,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三、语言魅力不够其一,表现在请学生停止绘制,观察评价其他同学作品时,我只强调“请看到老师这里来好吗?”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我今后一定要强加练习。以上是我这次课后的简短反思,当然,这次上课的体会还不止于此,我会重新审视自

6、己的课,争真反思,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2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本课教学因为有上一节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在统计图的情境里,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统计观念。在第一环节观察统计图说信息时,学生观察的很认真、思考很认真。小组讨论中也很积极,把看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环节画统计图时,学生有了第一环节观察的基础,在小组的认真激烈讨论中,学生逐渐由了怎么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思路,确定坐标、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7、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知识的过程中,即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经历了独立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3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连贯。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5、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体现在生生交流的环节上,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

8、语言进行表达。6、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很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4教学由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入手,问:谁能很快回答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相差最远?学生迟迟给不出答案,从而顺理成章引出课题。水到渠成地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补充介绍图例等名称。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

9、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在这节课中,我在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自己尝试着制作折线统计图。不少学生出现了种种问题,(未看清图例,没有标明制图日期,图上未注明数据或将数据写在折线上等等)。我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与否,而是利用这基础性的资源。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怎样制作才完整,美观,正确。本节课存在的问题:1、提高捕捉样本资源的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在课中,让学生第一次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师只意识到要去寻找所需要的几种出现的状态,等待这些资源的自然生成,而缺乏有效的应变。比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没标制图日期,只顾着去找另几种结

10、果;等回过去再看,那个学生已经补上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一发现这种资源,可以适当提示学生。2、数学语言要干脆、利索、准确、清晰,要到位,但不能太过于简单。3、在课中,学生做的比较多,但真正说的机会不是很多。我没能给学生充分创造说的机会。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状态随时对教案作出调整。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5本节课教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我在课堂中设计的例题是:四年级学生每周五的兴趣小组统计表。让男、女生分别画单式的统计图,进而观察其中的数据,发现不明显,让学生体验产生

11、复式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把两个单式男女的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的过让学生来介绍其作品,如何看图,一方面学习复式统计图的画法及提醒学生画时的注意点。(引出图例)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单式与复式统计图之间的关系,及三个图之间的异同之处。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这个例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画复式方法,通过比较能够得出,复式是在单式的基础上加一个纵条。执教后,我感觉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第一:节约时间。单式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在本节课中只做铺垫,所以在练习纸中,可以直接写生项目名称,不需要投影补充。展示学生作品时,可以再紧凑一些,

12、让一个学生回答就够了,进而电脑演示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自己来介绍。第二:环节尽量板块式,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问题有点细碎,例题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画复式的方法。第一个练习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销售情况,让学生会会数量的分析。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6设计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想着一点: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这堂课上,我一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

13、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相信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

14、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有没有方法同时描述出男女生人数的情况?”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7带着学生去光盘播放室上完了复式统计图,谈谈一下几点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15、基础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它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一开始,为了照顾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分别出示了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降水量统计图,然后让这些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说说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并问你获得了哪些数据?基本上钱皖、王波能说出图中的信息。接着出示问题:你能看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思考,我下去巡视,这时我看出有的学生把昆明市的每月降水量写在青岛市的统计图每月的下面;有的学生则观察两个表中的每个月,然后记下他们每月的差;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思路,青岛市统计图看一下,昆明市统计图看一下,找起来很困难。这时我让比较典型

16、的学生汇报结果,然后追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两个统计图,你觉得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要细心、仔细,有的预习同学则说:看起来不方便,可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直观方便。水到渠成,自然引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但这是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追问:如果你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你会怎样合起来?这是学生引出了两条折线不能一样,可以用实线和虚线区别开来,然后我在追问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什么,改变吗?学生很清楚地回答后,我觉得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个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我再出示统计图。学生很快判断出前两个问题。效果还不错,特别在第三个问题,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更是积极。朱详甚

17、至把这个月的降水量是另一个月降水量的几倍给找出来。整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但出现了不足:一是整节课的容量不大,在照顾后进生复习以前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多了,还有在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时,很多学生想说,花的时间稍多了。二是本节课我只是局限于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以及去认识和分析统计图,没有意识到学生统计观念的情感培养,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很把统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8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因为统计与我们

18、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能自发的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较复杂的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统计观念,我在教统计这一单元时是这样进行处理教材的:一、引入教材提供了青岛、昆明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获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提问: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学生发现问题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心理需求。由此我鼓励学生在前

19、面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怎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得到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上找到问题的答案:7月份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4月份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二、说一说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1)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2)看图说说这两城市月那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3)青岛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3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3至5月上升平缓,自5月起快速上升,9月到10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4月呈现平缓下降趋势,4月开始急剧上升达到最高值,从6月

20、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4)从总体上看,青岛、昆明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青岛市只有一个“峰”,而昆明市有两个“峰”。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三、试一试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2)这几天的最高气瘟是怎么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又是怎么样变化的呢?(3)从统计图中看出20xx年4月410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4)从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还可以获得什么信息?(5)回答上面的问题

21、时,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呢?为什么?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说明。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9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2、、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我就讲述了最近发生的西南地区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气候、降水量等与生活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对灾区人们的情感。然后我各出示了两幅我们镇江市和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来观察、谈论,由于接

23、近学生生活,学生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觉得这样处理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镇江、青岛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

24、,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声,然后我出示了一幅简单合在一起的统计图,面对这幅乱七八糟的统计图,请学生自己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一下子就把复式统计图的重点和特征都得了出来,让我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

25、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比如在统计男女生的身高时,在谈论了题中的问题后,我又问:“对于那些比全国平均身高低的同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条折线会一直往上升吗?为什么?”这样,就把问题进一步得以延伸,体会到统计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体验极限的思想,另外也是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

26、”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900字范文10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

27、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我就讲述了最近发生的西南地区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气候、降水量等与生活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对灾区人们的情感。然后我各出示了两幅我们镇江市和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来观察、谈论,由于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觉得这样处理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南宋

28、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镇江、青岛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声,然后我出示了一幅简

29、单合在一起的统计图,面对这幅乱七八糟的统计图,请学生自己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一下子就把复式统计图的重点和特征都得了出来,让我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比如在统计男女生的身高时,在谈论了题中的问题后,我又问:“对于那些比全国平均身高低的同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条折线会一直往上升吗?为什么?”这样,就把问题进一步得以延伸,体会到统计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体验极限的思想,另外也是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