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本节内容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
2、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二、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
3、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至少80%的学生能比较规范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三、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主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学具,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二)主要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
4、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积淀经验。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三)应用新知,理解“平均分”(四)全课总结。下面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进行说明。(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情境引入,初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二(1)班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图中小朋友分东西的场景进行描述,尤其是对“分橘子”、“分糖果”的
5、情景进行猜想:小朋友手里拿的橘子、糖果应该放在哪一堆里?【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情境的原因是孩子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在观察分食品的场景中,那种要求分的公平、一样多的分配是出自孩子们内心需求的,因此,会很自然的产生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让他们初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学具图形代替实物,按照小组人数将这些“实物”进行分配,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相对开放的,组内利用学具代替实物,各种“实物”的数量也不一样,按照4个人来分,会出现每人分得同
6、样多,也会出现每人分得不同样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展示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经验互补,也为教师调整教学预案提供现实情境。这个环节使进一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3、从学生的分配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实物展台,选取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对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由此揭示这种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设计意图:经过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对比,让学生再次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过程和分法,建立深刻的“平均分“表象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展示和交流,引导一部分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
7、三第2题:小红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她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是对的?先由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想法,再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渗透份数、每份数,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教学例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引发思考:可以怎样平均分?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设计意图:以上两个环节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根据问题,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完成“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任务,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
8、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在不同分法的交流中,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解题策略有进一步的体验。】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将问题稍加改动: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操作,进一步强化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规范的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这个环节从以下两个步骤进行: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完成13页、14页“做一做”,根据学生差异,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操作,再让学生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2、拓展练习。把12根小棒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再进行交流,并规范的表述:把多少平均分,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设计意图:在开放的操作情境中,进一步深化对平均分的理解,灵活快速的应运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四)全课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爸爸妈妈。【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