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联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联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论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联性 摘要:作为记录人类文明的两种艺术,音乐和文学是彼此独立的艺术学科。它们拥有各自的性质、特点和表达方式。但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中,可以找寻到很多相像之处:如对表现内容所体现的节奏感、韵律感;对意境的塑造、想象空间的绽开以及表现内容所包含的深刻的情感与内涵等等。同时,由于它们的艺术载体、表现形式不同,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尽管如此,两者之间仍存在亲密的关联,在肯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关键词:相像性 相异性 关联性 一、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相像性 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有诸多方面的相像性,例如:作品中对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把握、对表现内容进行意
2、境的塑造以及想象空间的绽开、作品中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精神内涵等等。 (一)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感和韵律感,共同存在于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中。音乐被称为声音的艺术,也被称为时间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声音,是音乐的特质。音乐艺术以时间为载体,以节奏为基础,音高的改变为律动,旋律为主要的表现方式来塑造音乐形象。在音乐进行中,节奏与旋律成为音乐表现的核心,对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具有确定性的作用。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就是由两个节奏和旋律感不同的结构因素组成。第一主题是短暂、急促的节奏和音调,象征着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性格。其次主题虽然由第一主题引申而来,但旋律悠长抒情,表现了对美妙生活的渴
3、望。在对立的因素中绽开和发展,使音乐具有更显明的特点。 文学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则是通过语言的手段来表达。尽管这种语言是通过文字记录而成,但它同时也是可以朗读的,可以运用有声的语言完成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观赏,民间口头文学就是最好的例子。对文字的运用,字句的长短,造成不同的节奏感。叙述方式的运用,修辞方法的选择,采纳特定的叙述方式,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律感,也是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诗歌的风格尤为突出。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借由诗句的长短改变,朗诵季节奏、断句的处理,经由听觉抵达听者的内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律感油然而生,并由此产生的特定艺术氛围。 (二)意境塑造与想象空间 无论是音乐艺术还是文学
4、艺术,对作品的意境塑造以及想象空间的绽开,都有着相同的要求。音乐艺术作为时间的艺术,它以流淌的旋律,架构于特定的曲式结构,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呈现。正如叔本华所说:音乐是活的时间,音乐所揭示的正是那个“由生命活动本身标示的时间。这个时间便是音乐的首要或基本的幻象;而这一切活动都是以一个有机体的生命结构所具有的逻辑式样进行的”。在特定的音乐结构里感知音乐的同时,在流淌的音符中感知音乐所指向、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开启我们的想象空间,把瞬间的音乐体验转化为情感的体验和对情感的想象,从而与音乐产生共鸣。 文学艺术中,也存在着时间性。例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在作品结构上,以及他们的内
5、容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张力、冲突的冲突、解决等等,确定了文学艺术的时间性。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由作品的客观表达方式唤起我们对作品意境的想象,进入一个由作者构建而成、由读者自己去体会的巨大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 情感与内涵,是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也是它们演绎的最终目的。正如康斯坦丁诺夫所说:“感情的方面进入全部艺术作品的内容,无一例外,它不仅是内容必备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们通过各自特有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艺术载体,既表达感情,又传达感情。文学与音乐,它们的作品无一例外的
6、渗透着感情内容。一部小说当中,无论是描写、叙述还是对论,都带着不同程度的感情内容,诗歌中的每一句都是感情的抒发。音乐则与感情的联系更为亲密,人们往往把音乐作为感情的艺术。 当感情在作品中绽开、呈现、深化,才使作品具有灵魂,表现出丰厚的含义和深刻的内涵。尽管文学与音乐,它们的表现手段和方法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它们有着惊人的一样性。 二、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相异性 虽然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在节奏感和韵律感,对作品的意境的塑造以及想象空间的绽开,以及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等诸多的方面有着相像性,但是这两种艺术之间还是有许多相异之处。 (一)音乐和文学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一样
7、 中国古代名著乐记中,就有关于诗与歌的论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由此可见音乐与文学的差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也曾指出,诗借“语言”来表达,“留给我们某些从事思想的东西”;而音乐“通过感觉来诉说”,它比诗“更丰富多彩地激烈我们的心境”。当代苏联闻名文艺理论家莫.卡冈则认为:文学是“思想的干脆表现和感情的间接体现”,音乐则是“感情的干脆体现和思想的间接体现”。凡此种种论述,使我们相识到音乐与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音乐被称为“流淌的建筑”。虽然音乐由乐谱记录,以肯定的曲式结构创作完成,但全部的旋律都是稍纵即逝的音响,在非可视性的状态中进行。音乐中的每一个声音都没有被给予详细的概念
8、和明确的含义。它以声波的形态,在不间断的运动中营造出心情的氛围和音响的声势,从而产生具有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情感内涵,使听者不由自主的与它产生共鸣。而声波所体现出来的音调的凹凸与轻重;音频的急缓与疏密;音量的强弱与大小;音质的粗细与刚柔等等,全部这些付诸于我们的听觉,经由听觉进入我们的心灵,以此完成音乐对事物的表达。 文学与音乐不同,它有良好的可视性。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体会文字,词汇,语句中所包含的精确含义。通过例如小说情节的叙述,或是诗歌音调的抑扬顿挫,或戏剧中的冲突、冲突、解决等等来使人追寻到隐藏于文字之后的情感所在,深刻的思想和充溢想象的,把客观的文字化为主观的情感
9、体会。 (二)思维方式不同 音乐艺术是感性思维,而文学艺术是理性思维。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的特点,我们在观赏音乐时更多依靠的是对声音的感觉和推断实力。在音乐里我们体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感情,它是模糊的、非具象的,并以情感经验作为想象的前提。这种想象所体现出的具象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的。例如闻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就曾经说过,观赏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应当跪着观赏。缘于这首乐曲,使他感受到中国民间音乐的纯粹、博大、精深,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中国民间音乐尊崇、宠爱的个人感叹! 文学艺术的语言,具有精确的语义性。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文字语言供应给我们精确的含义,依靠文字构建的理性思维达到解读作品的目的。阅读的过
10、程,其实是作者供应理性思维的叙述空间,由读者跟随文字语言的思维产生想象、联想和情感的体验过程。这个过程是具象的,是语言思维和文字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关联性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历来特别亲密,探讨音乐史假如不熟识文学史是肯定不行的,文学史中也有不少与音乐有关的现象。文学思潮与音乐思潮相互渗透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其中最突出的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对音乐的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当时的文学思潮有非常亲密的联系。音乐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两种艺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音乐创作,就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尤其以艺术歌曲和歌剧最为突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
11、不胜数,例如门德尔松的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以闻名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为基础创作而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依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比才的歌剧卡门,以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为蓝本进行创作;莎士比亚的闻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被柴可夫斯基以此为素材创作出了同名交响幻想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管弦乐曲天方夜谭,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等等。音乐吸取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戏剧成分、冲突冲突、情节发展,作为音乐构思的基本线索,并且从文学作品中凝练出特定的精神气质作为音乐构思的基础。 在音乐与文学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文学为我们绽开了理性、客观的过程,音乐则向我们开启感性、主观的世界。当客观世界的人与
12、社会和自然在我们面前呈现,以音乐来展示人的内心情感和体验时,音乐的想象和联想实力激发了我们对于客观主体所表现的喜怒哀乐,并投影在我们的内心世界。这时,我们能解读非语义性的音乐里流淌着故事性、叙述性的元素,也能够感受音乐里冲突、戏剧性的冲突。当音乐与文学产生高契合度的联动,我们就可以在音乐里体会文学艺术的理性、客观的描述;也可以在文学里想象感性、主观的情感体验。例如,舒伯特依据歌德的同名叙事诗创作的艺术歌曲魔王,歌曲保持了诗歌中叙述者、父亲、儿子、魔王这四个角色,运用不同的旋律、音色、节奏、和声等分别代表各自不同的音乐形象。当我们观赏这首歌曲时,对比歌德的诗歌,我们会发觉,歌曲和诗歌里对情感的绽
13、开是完全同步的,使抽象的音乐和形象的诗歌在内容的演绎上达到高度的契合。 四、结语 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它们见证和记录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以它们独特而显明的表现形式,凝聚成人类才智、文明和情感的结晶。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作用、渗透。正好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全部的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学科时,假如能够更多地借鉴其他艺术类型的艺术特点、表现力和表现手法的话,对于我们的学习,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通过各艺术学科的联动,能充分开启我们的想象空间,提高我们的艺术感受力,也可以丰富我们的创作素材,使我们的艺术创作空间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
14、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1013. 2美CJ杜卡斯.艺术哲学新论M.王柯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1018. 3苏康斯坦丁诺夫,保安盖诺夫.音乐美学原理M.杨洸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1017. 4德康德.推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5. 5苏莫卡冈.艺术形态学M.凌继尧,金亚娜译.北京:三联书店,11016. 6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心音乐学院出版社,2022.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