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章).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进展而进展一、解释以下名词20 分,每词 4 分1、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由于地域或社会的缘由而发生的语言分化。2、社会方言: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3、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4、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根底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5、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二、填空题30 分,每空 4 分1、社会的进展是语言进展的根本条件。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进展的两大特点。3、语言的进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
2、演化最为缓慢。4、语言进展的两个根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5、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消灭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科学技术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6、黑话是一种特别的社会方言,它具有猛烈的排他性。7、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进展为独立的语言、这些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亲属语言, 这个成为不同语言进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9、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11、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根底上形成的。12、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
3、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一般话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13、语言标准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14、商定俗成的原则在标准化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标准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15、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根底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16、汉语的一般话,依据标准化的要求,确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三、区分正误20 分,每题 2 分1、语言的进展都具有渐变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行能发生突变,只能渐变,全部的语言都不会有例外。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进展是齐头并进的。语言
4、里语音、词汇、语法的进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它对社会进展的反响最灵敏,因此变化比较快,而语音,语法的进展变化较缓慢,语法的演化速度最慢,它的稳固性比语音还要强。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不行能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划分地域方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方言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各方言之上是不是还有一个共同语作为各地区人们的交际工具。总之,在确定方言身份时要同时考虑到
5、两方面的因素,即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5、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根本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缘由打算的。何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根底方言,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比方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根底方言主要是文化的缘由,但汉语以北方方言为根底,则主要是政治的缘由,伦敦方言成为英语的根底方言则是经济的缘由。6、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7、语言进展也有先于社会进展的状况。语言的进展是在社会进展的影响下产生的,不行能先于社会进展走到前面、语言必需适应社会需要,只能与社会同步进展,不行能先于社会进展,那种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
6、进展是不行想象的。8、分布最广的语系是汉藏语系。分布最广的是印欧语系,在世界上六大洲均有、印欧语系诸多语言之所以能分布这样广,主要是在殖民主义时代凭借政治、经济、军事力气推行的原因。9、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灭方言。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退方言隔膜,便于各个方言区的人相互交际沟通感情需要、10、一般话语音不等于北京语音。一般话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但不是全盘吸取北京话语音的特点, 有些土音,不符合标准的读音就不吸取。四、问答题30 分,每题 5 分1、为什么说社会的进展是语言进展的根本条件?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打算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
7、要的联系纽带。第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简单、由落后到先进的进展,自然都会推动语言的进展。随着社会的进展,事物、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也愈来愈细致缜密。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其次、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定要推动语言的进一步进展。2、为什么说语言的进展会有渐变性的特点?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渐变性是语言进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进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的进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渐渐进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进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打
8、算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 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如 此亲热,因此不行能总处于急剧变化之中,更不行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渐变,即使社会发生了猛烈变 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想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3、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一样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进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根底。 不同点:首先,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9、,是语言进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其次,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异则表达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异;而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最终,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行能进展成为独立的语言;而地域方言在肯定条件下能进展为独立的语言。4、语言进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达在哪些方面?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局部进展不平衡、进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 语音进展变化较慢,语法进展变化最慢;其次、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进展速度和进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这样
10、变化,有的地区是那样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第三、社会成员的分工不同使语言的进展变化消灭不平衡性,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这样的词语,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那样的词语,结果形成社会方言。5、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构造类型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构造上是不是肯定一样?为什么?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依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依据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语言的构造分类是依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句子中词语的关系进展的分类,通常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 屈折语、黏着语、孤立语、复综语编插语四类。语言的谱系分类和构造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11、,因此相互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同一系属的语言不肯定构造类别也一样,构造类别一样的语言不肯定就是属于一个谱系。6、什么是根底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根底方言?根底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根底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肯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根底上进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根底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根底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般话的根底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一、解释以下名词20 分,每词 4 分1、借词:指读音和意义都是借自外语的词
12、。2、意译词:指依据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章构成的词。3、语言的融合: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4、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5、混合语:指在特别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二、填空题40 分,每空 2 分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2、借词的常见方式是音译词、仿译音译加汉语语素。3、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来回借用的现象,最典型,大量的还是存在
13、于日语和汉语之间。4、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听从本族语言的构造规章,假设遇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例如英语的 coffee,sofa 汉语译成咖啡、沙发。5、“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这是语言构造规章的仿造借用。6、几个民族的融合,哪一种语言能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由社会历史条件打算的。7、在双语现象阶段,必定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成功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8、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和、被迫融合两种状况。9、语言的融合,一般是先消灭双语,最终导致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10、洋泾浜皮钦
14、语和混合语克里奥耳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别形式。11、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 1887 年制造的一种国际关心语。三、区分正误10 分,每题 1 分1、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意译词是本族词,虽然意义是来源于外语,但完全依据本民族的构词规章使用现成的构词材料制造的,不是借词。2、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成功者。在语言的融合过程中,哪种语言成为成功者是由综合的社会历史条件打算的。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的民族的语言往往成为成功者,而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肯定能成功。3、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
15、民族的共同交际语。4、“洋泾浜”一旦被社会承受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进展成为克里奥耳语。“洋泾浜”一旦被社会承受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并不断丰富词汇、严密语法而进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5、英语中借词比重大,约占词语总数的一半,所以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语。英语中借词很多,但它们渗入英语后,都要承受英语语法规章的支配,所以英语并没有丧失其独立性,它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6、洋泾浜和皮钦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洋泾浜和皮钦语是同一个概念,前者和汉语词,后者是借词。7、“镭射”和“激光”都是借词。“镭射”是借词,“激光”的意译词。8、一种语言假设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就能替代其他语言而
16、成为社会交际工具。一种语言是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语,主要由其经济、文化是否先进打算。9、共同语与方言并存,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这是一种比较广义的双语现象。10、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融合必要的客观条件。假设不同语言之间没有接触,不行能产生影响,也就没有融合的条件。三、单项选择10 分,每题 2 分 1、以下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 C 。A雷达 足球 芭蕾舞 B卡车 哈巴狗C纳粹 吉他 比萨饼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2、“铁路”,“火箭炮”,“机关枪”属于 D 。A借词 B音译 C音译加意译 D意译词3、以下属于汉语从日语借形而来的借词是 A 。A经济 革命 自由 专制 B卡通
17、保险 玻璃 电影C思想 摩托 绚烂 丞相 D社会 坦克 快餐 信纸4、以下说法, D 是正确的。A双语现象就是一个人会说两种语言。B“葡萄”“狮子”“和尚”都是借词 C皮钦语就是克里奥耳语D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夹杂着外来词。5、柴门霍夫所制造的世界语是 C 。A世界共同语B洋泾浜C国际关心语D克里奥耳语五、问答题20 分,每题 5 分1、为什么说意译词不是外来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章构成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从构造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章都是本民族的,只吸取
18、了意义,没有吸取形式,故不是外来词。2、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产生语言融合现象需要以下条件:第一,各族人民必需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这样才具有相互接触进而消灭融合现象的客观条件;其次,几种语言相互接触,其中一种语言的经济上、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三,在不同民族杂居地区,其中某个民族的人口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地位。3、简述双语现象的进展趋势。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斗争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19、双语现象的进展有两种结果:假设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进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亲热,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假设两个民族向分别的方向进展,那么它们就连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终也不融合。4、简要说明洋泾浜和混合语的异同。一样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亲热关系,吸取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洋泾浜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的突出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进展一、填空题50 分,每空 2 分1、争论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
20、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2、语音演化主要包括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逝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3、语音演化的三个特点是:肯定的条件限制、时间性、地区性。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人们正是依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5、语法的进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组合规章、聚合规章的演化和语法进展中的类推作用。6、语法组合规章的进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转变;语法聚合规章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转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进展。7、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冲突,但前者是语法演化中常常起作用的力气,叫做类推作用。8、
21、词汇系统的演化具体表现在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化几个方面。9、声调的平仄的汉语实现浊音清化规律的重要条件,仄声指上声、去声和入声。10、“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11、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实行的方法是增加音节,用复音词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词为主的格局。二、单项选择20 分,每题 2 分1、语音演化的主要是指 A 。A音位系统的演化B音素的增加C浊音清化D词的读者变化2、古汉语声母中有bdg在现在北京音系中按声调的平仄分别归入ptk和ptk,这条语音规律叫做 C 。A腭化规律B清音浊化规律C浊音清化规律D浊音
22、送气化规律3、汉语中古音的浊音音位b,到了现代汉语一般话中变成了pp,这属于 B 。 A语流音变B条件音变C无条件音变D音位的对立4、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缘由演化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人”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构造的变化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构造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构造的变化5、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了现代已成为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这是 D 。A词序的变化B类推C异化D的语法范
23、畴的形成6、古英语中“book书”的复数形式是“bec”,到现代变成了“books”。这属于 B 。A形态的变化B类推C异化D的语法范畴的形成7、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剧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 C 。A语音B词义C词汇D语法8、“社稷”“太监”“丞相”“符节”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它属于 B 。A词义的演化B旧词的消亡C词的产生D词语的替换9、英“barn”原指储存大麦的地方,后指储存谷物等农产品的地方;“mice”原指“愚蠢的”,后指“奇特的”;“deer”指哺乳动物,后指鹿。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 D 。A扩大缩小转移B转移扩大缩小C缩小转移扩大D扩大转移缩小10、“报复”原指报
24、答恩和怨,现指报怨;“脸”原指脸颊,现指整个面部;“行李”原指行人、旅客, 现指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 C 。A转移缩小扩大B缩小转移扩大C缩小扩大转移D扩大转移缩小三、推断正误10 分,每题 1 分1、语音演化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语音的某一演化规律只适用于某个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作用了。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局部,一般不会发生变化。语法确实是语言中最稳定的,但不等于一成不变, 它还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3、语法进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类推作用是有限的,由于有些根深蒂固的语法现象是无法用类推解决的,同时语言演化时时发生,类推规章不
25、行能处处适应。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缘由。词语替换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社会因素, 语言系统内部的缘由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5、利用借词的读音可以探究古音。借词记录外语词的读音,在肯定程度上反映语音特点,可以作为探究古音的参考材料。6、有些古诗今日读起来不押韵,是由于词义变化了。古诗今日读起来不押韵,主要是由于古今语音不同。7、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声母在一般话中已经消逝了。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已经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清音。8、英语名词复数是在后面加 s,所以 man 的复数是mans。语法规章的类推作用不是在任何场合都管用, 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都是在词后加词尾 s,但
26、man 却是例外,其复数形式是men。9、随着旧事物的消逝,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逝。旧事物退出社会,一般状况下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记录这些旧事物现象的词语也就随之而消逝了。10、古代汉语的“龟、蝇”今日变成“乌龟、苍蝇”,这是词语替换。这种替换是由于语言内部的缘由引起的,主要是避开同音词过多影响交际使用,所以把单音词变成了复音词,这也是汉语词汇进展的一大特点。四、问答题20 分,每题 5 分1、为什么语音演化规律具有条件性特点?语音的演化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集中的,而且这种集中要受到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肯定的地域中进展。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系统中普遍起作用,但在吴语区和湘语区
27、仍保存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现象。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章的演化。例如在先秦时,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认句中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而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这些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词-宾语”的根本格式取得全都。再如上古汉语的偏正构造里,有一种“大名+小名”的类型,如“草菅”“虫蝗”,进展到现代汉语,这种类型消逝了,完全定型为“小名+大名”的格局了,例如“柳树、杨树、红花”等。3、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章的进展状况。拿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比较,聚合规章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进展中消灭了特有的量词;
28、二是开头消灭构词词缀例如“老-、阿-、-子、-儿、-头”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例如“-了、-着、-过”,就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词尾。4、为什么词汇进展中会有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请举例说明。词汇的进展和社会的进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变化联系格外严密:社会不断地进展,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生疏、指称这些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词。如,指称事物的“软件”“特区”“光盘”“影碟机”等;指称现象的“代沟”“黑客”“打工族”“发烧友”等;指称动作行为的“下岗”“抢滩”“扶贫”“走穴”“打假”等; 指称性质状态的“火暴”“缩微”“抢手”“有偿”等。同时社会的进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疏力量,人们对的事物加深了生疏,觉察了前人所未知的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生疏,也要制造词。如“火箭、卫星、遥感、电视机、计算机、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分散力、透亮度”等。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进展趋势的要求,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出在交际中取得了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词。如,目眼睛、石石头等。另外,旧事物的消逝也必定会引起旧词的消亡,随着社会的进展变化,现实生活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某些事物,这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有的渐渐在语言中消逝了如“天子”“诸侯”“翰林”“知府”等,有的渐渐缩小使用范围。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正好说明语言与社会的亲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