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3篇(完整)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行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2、【注】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十年:指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耑:的堂侄。 孤:同“辜”。 17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以下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大人 B私心 C蹉跎 D后来 19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20由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深蕴的情感
3、。(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贬官,降职 (2)是,原来是 (3)完成,预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 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劝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终停顿哭泣,露出笑容。(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以磅礴的气概、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解释的提示,可推知就是李白(2分) 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憧憬山水之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
4、,我就很憧憬其中的描述。长大后,巡游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丽景象。在安陆(地名)贪图喝酒,蹉跎地过了十年。当时,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嬉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年轻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哀痛往事,不仅又破涕为笑。你又告知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盘旋。瀑布从天而落,好像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全部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艳羡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圆满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
5、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为抒发送你远行的心情,怎么能缺少诗呢?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3篇(扩展1)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3篇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
6、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相互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7、。 【注】“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恳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祗(zh)命:奉命。之:往。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梯危缒(zhu)滑:危急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矧(shn):况且。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连接的地方。 【小题1】文章其次段,从和的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2分 【小题2】以下语句中,全都表现
8、“斯境胜绝”的一组是()2分 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寂寥委置,罕有到者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怜奇惜别,且叹且言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ABCD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文章第一段写三人相见的情形,交代了相见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 B文章其次段写三人发觉并巡游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可用险、惊、幻来概括。 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到达了契合无间的地步。 D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叙事简洁,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 【小题4】简析其次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 【小题5】本文“借此喻彼,可为长太
9、息,岂独是哉?”,借游“三游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 答案: 【小题1】(2分)视觉、听觉2分,各1分,前后挨次不得颠倒;假如答“外形、声音”得1分。) 【小题2】2分C 【小题3】(2分)D 【小题4】3分其次段对石头和泉水的描写采纳了比方手法。比方描写惊奇的石头像张开的双臂,像下垂的旗帜;奇怪的水流像悬挂的白绢,像绵延不断的线。用一连串贴切的比方描写怪石奇水,使各种景观生动逼真,布满趣味。3分;手法1分;作用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意对即可 【小题5】4分三游洞胜境风光绮丽,世间罕有,但罕有游者、无人赏识的遭受,让联想到人才往往被埋没,寄予了自已的身世之感,感慨三人空有才华(或虽有报国之
10、志,治国之才)却屡遭坎坷,不得重用,与此洞的遭际又有何区分呢? (“此”三游洞的遭受1分,“彼”自身遭受2分可参见注解,语言1分。意对即可)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从视觉角度描写。“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从听觉角度描写。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鉴赏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的力量,力量层级为C级 【小题2】试题分析:不是写景。这是感慨,不是直接写景的。 【小题3】试题分析:D项“直抒胸臆”错。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的力量,力量层级为C级 【小题4】试题分析:有了手法
11、,才有表达效果。所以第一步先找出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然后再依据表现手法来详细说表达效果。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的力量,力量层级为D级。 【小题5】试题分析: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意思是“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此深深叹息的,莫非只有这件事吗?”,所以,才有了另外的感慨。由三洞的遭受,想到自己的遭受。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的力量,力量层级为D级。 附译文:仅供参考 *定淮西节度使叛乱后的其次年冬天,我从江州司马的官任上被授予忠州刺史的官职,微之从通州司马的官任上被授予虢州长史的官职。其次年春天,我们各自遵命前往任职的地方,和白行简一
12、同前去。三月十日,我们三人在夷陵相见。其次天,微之调转船头送我,到了牢关。 其次天,我们将要离别但是不忍心分别,彼此牵引着船在江上来回航行了很久。酒兴正浓,听到石缝间有泉水的声音,于是下船上岸,徒步走入崖岸缺口。开头见到的是石头,有的似乎多层重叠在一起,有的像被刀削过一样陡峭,那些惊奇的石头像张开的双臂,像下垂的旗帜。接着看到了泉水,奔泻喷涌而出,那奇怪的水流像悬挂的白绢,像绵延不断的线。于是我们彼此都赞成把船拴在岩石下面,带着仆人、船夫割倒杂草,去除障碍,危急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休息一会再向上攀登一共四五次。上下观察,不见有人的踪迹,只有水和石头相互碰击,水流清亮,石头鲜亮,
13、像珍宝一样的水珠洒在像玉石一样的石头上,水花四溅,赏心悦目,动听悦耳。从未时到戌时,由于宠爱这漂亮的风光不愿离开。一会儿,石峡之中光线昏暗了,月亮破云而出,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明暗交替。透亮精致,云气在月光中消失种种奇妙的形象。即使有灵敏(或精彩)的口才,也不能描绘(或说出)这漂亮的风光(或情形)。 然后,一夜没有睡觉,等到早晨马上离开,宠爱这奇异的风光(我们)依依惜别,一边感慨一边交谈。知退说:“这样的风光奇妙极了,世间还能有几个呢?为什么此洞下面和渡口相通,多年来却孤独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此深深叹息的,莫非只有这件事吗?”微之
14、说:“这句话的确对啊。况且,人和人之间相逢是很难的,这样漂亮的风光也不简单得到。现在我们游人相逢和奇美的风光在这里都遇到了,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让我们各自写二十韵古体诗,在石壁上书写下来。”于是让我作序记叙这件事。又由于是我们三个人开头巡游这里,所以题目为“三游洞”。三游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处的北峰下面,在两个山崖相连接的地方。想要让将来喜爱游玩的人知道,所以具体地记载这件事。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3篇(扩展2) 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3篇 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1 初晴游沧浪亭 初晴游沧浪亭 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沧浪亭
15、:苏州园林之一。连明:直至天明。 初晴游沧浪亭阅读题目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这首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任选一个角度进展鉴赏。(3分) 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 (1)(5分)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气勃发、静谧安静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3分)表现了诗人闲适舒适由衷宠爱沧浪亭风光的心情。(2分)【评分标准】描述画面正确得3分,表现心情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2)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动静
16、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3篇(扩展3) 曾巩送丁琰序阅读答案 曾巩送丁琰序阅读答案1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缺乏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出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
17、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
18、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缺乏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缺乏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
19、删节) 【小题1】对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范 D.南城之政*:安定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则皆可为材且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 【小题3】以下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能,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
20、之法,以培育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比照,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鼓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鼓励机制,学校又严峻缺乏,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缘由,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赞扬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慨,表达了爱才若渴之心。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3分)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 (2)奚重而不更
21、也?(3分)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阅读答案3篇(扩展4) 秋阅读答案10篇 秋阅读答案1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表达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的力量,力量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
22、为: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详细的意象、诗句进展分析。假如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方,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力量,力量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答复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23、法并详细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答案: (1)一样点:两首诗都表现了使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访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动听,舒适宜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比方,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犹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简析】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绽开诗意。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欢乐时间,但此时单独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
24、显秋夜的安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终,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 金代招兵问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一样。开篇仍旧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气氛。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和韦应物的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韦诗:比方,以烛喻月山月皎洁,犹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25、。 秋阅读答案2 秋 丰子恺 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示意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旧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高兴杨柳,尤其高兴初染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季节,观察清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布满了一种狂喜。我心中好像只知道春,经常在说:“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款待它,享乐它,永
26、久留住它。”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留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自己的心境便和秋非常调和,经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溶化在秋中,临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我现在对于春特别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处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生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欲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观察你的很多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进展,争荣竞秀
27、;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忱已经冷却,决不会再象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的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假设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缺乏道,而宁愿高兴赞美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欲、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宏大!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
28、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别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味道。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慢慢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慢慢收缩,身穿单衣好像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学问方能慢慢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
29、,我但求此生的*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 我刚要搁笔,突然西窗外黑云充满,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突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秋日 (选自丰子恺人间情味,有删改)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中的“老调”指什么?重复这句话用意何在? 16请对第节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比方进展赏析。 17结合全文,分析由“只慕春天”到“和秋非常调和”的缘由,并说说从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 15(1)老调:争荣竞秀,不久就憔悴而化泥尘。(2)用意:用反复(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
30、先荣后枯的必定,劝诫人们不要重复老调,不被“明丽”遮目,要达观、踏实地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16(1)将“三十这个观念笼在头上”比方为“张了一顶阳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生之秋的到来给自己蒙上“暗淡”“阴影” (2)将人过“三十”喻为“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太阳依旧酷热但节候已是秋,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生理状况未变、而心理年龄已大变的心态。(意思相近即可) 17“缘由”:(1)被秋景所吸引而溶化在秋中。(2)人过三十由自然之春秋反思人生之春秋。觉得春“贪欲、愚昧与怯弱”,而秋“谦逊、悟达而宏大”。(意思相近即可) “道理”:领悟到生是甘苦悲欢的老调,只求此生*安的度送与脱出,活得通达、谦和。(
31、意思相近即可) 秋阅读答案3 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落。 解释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特别亲密,刘秀称帝后屡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同意。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最终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3分) (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展鉴赏。(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劳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理想的失意者形象(2分)。 (2)借景抒情,情景
32、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说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气氛,衬托出仆人公的难过怀抱。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劳累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落” ,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家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闻名“高士” 。与他们相比,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的确非常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
33、,答对两处给5分) 赏析 曲子以“普天乐” 为词牌,以“秋怀” 为题,形成鲜亮的比照,表达了一种冲突而彷徨的心情。此曲一开头就用了一个设问句“为谁忙?莫非命。” 道出了自怨自艾之情,外表上说命运难改,其实正现出了心中的愤愤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诘问自己是否就是在瑟瑟秋风中奔波劳碌的驿马,不然,为何如此孤独孤独?“西风” 、“落月” 、“红叶” 、“冷” ,这几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境遇的不幸,以一派凄伧的气氛衬托出仆人公的难过失意。“驿马” 代指奔途,“书灯” 示意潜心学问,一年到头,日夜辛苦,孜孜以求,得到的却如李白、催明信所云,猎取功名
34、是“青天蜀道难” 和“枫落吴江冷” 的下场。后两句以“两字功名” 开题自嘲,自甘飘落。无所适从,依违两难。以“笑“字转折,列举了子陵富江垂钓和季鹰思家乡莼菜的故事,显示出否认的态度,引人遐想。 秋阅读答案4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沉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秋 色 秋是什么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
35、叫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墨菊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分,都像我一样青翠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假如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的单调啊! 秋 土 春天的土地是温馨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是热闹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诚恳的,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 假如你种下的是萎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假如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假如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假如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金黄;假如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秋说:人们啊,在你
36、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秋 景 春天了,当大地受到大自然宠爱的时候,它的门前涌来了那么多来宾: 黄莺来了,为大地唱着殷勤的歌儿,以求得到大地的宠爱;蝴蝶来了,为大地舞着谄媚的翅膀,以求得到大地的欢心;花儿来了,为大地披红戴绿,以求得到大地的青睐;杨柳来了,对大地情意绵绵,以求得到大地的亲昵。 秋天了,当大地在严霜下失去宠爱时,从前盈门的来宾却纷纷离散:黄莺哑了,不知飞到了何处;蝴蝶躲了,变成蛹藏到了地下;花儿谢了,向大地收回了那红裙绿衫;杨柳枯了,洒给大地一片片冷漠不*的秋风拍着大地劝说说:来年,再也不要理睬这些薄情者啦。 大地淡然地一笑答道:假如那样,我不也变得一样薄情了
37、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以下词语。 谄媚:_ 青睐:_ 2“秋实”局部两个反问句的挨次能否掉换一下?为什么? 答:_ 3“秋色”局部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 4“秋土”有什么特点?“秋土”从哪些方面说明播种与收获的关系的? 答:_ 5“秋景”局部,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的春天景物? 答:_ 这儿的意思是,求得大地的宠爱或重视。 2不能掉换。由于上文有“不是风不是雨不是光不是热”那样的挨次,假如调换,上下文不能照应。 3设问、拟人。 4“秋土”是诚恳的,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 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播种与收获的关系。 5用春景衬托秋景,通过春秋两种景象的巨大的反差,表现大地的厚重与多情。 秋阅读答案5
38、 秋 天渐渐凉了,太阳慢慢远了,秋天到了。 小草好像不服秋霜的威逼,仍旧绿绿的,草尖上只有一点儿黄色,就像一顶小帽儿,在秋风中不停地摇摆着,仿佛在向人们报告:冬天还没到呢。 再看看那秋天的菊园。菊花争芳斗艳,相继开放,瞧,有的像白玉,有的像水晶,有的金灿灿,有的红艳艳,一朵朵、一簇簇,大的、小的,含苞的、初开的、怒放的,都像一只只颜色斑斓的蝴蝶,飞行在天地间。是的,它真的把蝴蝶也吸引来了,蝴蝶在菊花中玩耍玩耍,给菊园增加了无限的活力。 人们都说红枫是最浓最浓的秋色,是的,假如你闲逛在红枫林中,那就像落入了红色的海洋:黄红、橘红、深红,还有半透亮的晶红,再配上一株株浅绿的嫩叶,简直像一幅奇妙的写
39、意画了。 最使人快乐的,莫过于那大片大片的稻田和一棵一棵结满果子的果树了。看,秋风兴冲冲地吹着沉甸甸的稻穗,翻起一排排金浪,这壮丽的景象肯定不亚于大海吧。山上果园里,橘子红了,像小灯笼似的挂着,柿子熟了,沉甸甸的,逗着小孩渴望的目光,一股股暖融融的香气沁人肺腑。庄稼人笑得多甜,带着稻香,带着果味啊! 秋色真美啊!美在秋菊,美在红枫,而最美的秋色,是那一片丰收的景象,是那汗水浇出的累累硕果啊! 1、用“勾”给文中加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词语美丽精当,请照下面的例子从文中再找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朵朵_ 金灿灿_ 3、秋天真美啊!说菊花像_,枫林像_,橘子像_。 4、填空。 秋色真美啊!美在_
40、,美在_,而最美的秋色,是那一片_,是那_浇灌出的_啊! 这段话不仅赞美了绚丽的秋色,你认为还赞美了什么? _ 练习与测试答案 参考答案: 1、s f sh sh 2、一簇簇一株株一排排一股股 红艳艳沉甸甸兴冲冲暖融融 3、一只只颜色斑斓的蝴蝶红色的海洋小灯笼 4、秋菊红枫丰收的景象汗水累累硕果 还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庄稼人,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一片丰收的景象,而这构成了最美的秋色。 秋阅读答案6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昇所
41、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 1、诗中有哪些意象能够表达“秋暮”,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试做简要分析 2、诗人说“不为秋悲”,那是为何而悲?说说你的看法。 答 1、寒山、斜阳、新月、落叶、烟水、鸿影、霜风、残菊,将这些景物组织人诗,加起来便形成了悲苦的意境。以上颔联、颈联四句中供应的意象,空间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水上到陆上;时间从黄昏到月明,从月明到深夜,无一物不是令人望而兴悲之色,无一时不是令人难以忘悲之时。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 淡,实则是对现状不行转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
42、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消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二 解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转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4分) 【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察学生解字的力量,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
43、先将两个目标字的大意讲出,并结合诗人的情感进展分析。比起前两年的考题,同样是考察力量层级D(鉴赏评价)的题目,答复起来更脱离格律,单纯用答题模板套作的话恐难得分,表现出四川对考生古诗文素养要求提高的趋势。 (2)本诗表现了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4分) 【解析】此题考察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较为简易,只要能够找出表达情感的词语,情感基调便能精确答出,在其次联后,诗中消失了多个凄清冷峻的意象,所以情感的主要内容是落寞的愁苦心境。加上全诗的风光描绘的严寒凄清,便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