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上海卷第5-10题 古诗文阅读综合(教师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专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46347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押上海卷第5-10题 古诗文阅读综合(教师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押上海卷第5-10题 古诗文阅读综合(教师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押上海卷第5-10题 古诗文阅读综合(教师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上海卷第5-10题 古诗文阅读综合(教师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专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押上海卷第510题古诗文阅读综合题(教师版)押题探究综合近五年上海市中考语文题型考查趋势,根据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 试卷改革内容,结合上海市各教研所考试消息、名校模拟卷押题信息等进行总 结分析,预测202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古诗文阅读综合题会用1篇古诗 +2篇文i文综六一写作,供“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题目。从上海市近几年中考命题来看,该题都是从课内、课外分别选取难 度相当、且内容有所关联的文言语段材料进行比较,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理解”、“课内文言句子翻译”、“课 内语段内容分析”、“课内外语段文意概括和写法比较”等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试题大都是简单题、中等 难度题,都要求学生依据文本

2、,有条理、有层次的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题秘籍“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文言实词理解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 词解释的方法:1 .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 合具体的语境。2 .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 运用。3 .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 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

3、,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己学过的课文中的文 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 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二、文言句子翻译1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 .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册k补、调。【答案】1.儒孟子告子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 卖认为奇异憎恨 3. B 4.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5. B 6. 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性格刚烈,轻财重义 勇敢无畏【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段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

4、 经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兼: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2)句意:但是卖给别人。鬻:卖。(3)句意: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异:认为奇异。(4)句意: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就像这样。疾:憎恨。3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 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句意为: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因此把价钱压低 了。重点词语有:征:五倍;兼:加

5、倍的,双倍的;故:因此。故选Bo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 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欲,想要的,喜爱的;甚,超过。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甲文开头拿生活中的现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作比喻,引出对生与义的探讨,用的是比喻论证;C.甲文中间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要舍生取义,是用对比论证的方法;D.乙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故选Bo6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乙文第段“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中可知,他力大无穷; 从第段“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中可知,他轻财重义;从

6、乙文第段“常激于义,出言辩是 非,儒者无以难”等中可知,他明辨是非;从结尾“其性刚疾恶类如此”中可知,他嫉恶如仇,性格刚烈。【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 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 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 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 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

7、 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 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 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 知,极有力气。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 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有人惊讶地问他

8、,髯樵说:“柴取自 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 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况且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 ”因 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他常常被正义所激励,说出话来,争辩是非得 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有一次),曾经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那个扮演秦桧的演员 出场了,髯樵大怒,飞步跳上台,摔倒秦桧殴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流,几乎要死。众人急忙来救。髯 樵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 ”众人说:“这是演戏啊,

9、不是真秦桧。”髯樵说: “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如果是真秦桧,就要用他的血肉润滑我的斧头了! ”他性格刚烈,嫉恶如 仇就像这样。(2023上海嘉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

10、朝烟,为夕岚久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赞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 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 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 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 堂8方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注释】六桥:在西湖苏堤上,岚:山中雾气。勒:制,这里是推迟花期的意思。午、未、申 三时: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夕舂(chGn

11、g):指落日。7 .【甲】、【乙】两部作品的作者依次分别为、o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9.对【丙】文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去了。B.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离开。C.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去了。D.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10 .【乙】文作者抓住月光的特点进行描写;【丙】文作者则从花、柳、和 等角度来写“月景尤不可言:11 .【甲】诗作者的游历过程,是从一派 的景象开启的;联系选文标题和内容,【丙】文作者描写的是O12 .【甲】诗作者在尾联中表达的愿望是;【乙】文作者将

12、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寄予在文“”一词中;【丙】文结尾画波浪线句表达了作者 的审美情趣。【答案】7.陆游 苏轼 8. 进入,照入 散步 9. D 10. 清澈山 水 11.喜悦丰收西湖春景12.对淳朴、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闲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解析】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游山西村的作者是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 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乙】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 画家,历史治水名

13、人。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为: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入,照入,进入。(2)句意为:高兴地起身出门散步。行,散步。9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U、调、换、补、 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余,我;时,当时;为,被;恋,迷恋;竟,竟然;不忍,不忍心;去,离开。所以,翻译为: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故选Do10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根据【乙】文“庭下如积

14、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意思是: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 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把月光比作水,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根据【丙】文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知,意思是:月景之美,更是难以 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由此可知,作者则从花、 柳、山和水等角度来写“月景尤不可言”。11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根据【甲】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可知,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 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由此可知

15、,这表现了农家丰收的喜悦;作者从一派欢愉丰收的景象开启的; 根据【丙】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可知,描写的是西湖春景。12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根据【甲】诗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可知,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 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 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 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作者对淳朴、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向 往; 根据【乙】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

16、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 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 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 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根据【丙】文“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可知,意思是: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 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审美

17、情趣。【点睛】参考译文【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 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 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丙】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光。今年春 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簧多次告

18、诉我:“傅金吾园中的 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 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 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 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 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 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

19、古诗文,完成各题【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出师表(节选)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 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丙】九龄风度

20、(唐)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日:“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帝意不悦。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范中。帝指示 于九龄、林甫日:“庭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日:“赖陛下恩波所养。“九龄日:盆池之 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选自开元天宝遗事,有删改)【注释】具瞻:为众人所仰望。曲宴:私宴,多指宫中之宴。恩波:帝王的恩泽。13 .【甲】诗作者陈子昂是代诗人。【乙】文作者是 (姓名),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以“”赞美他德才兼备,因而随室不陋。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以

2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5 .解释下列加点词。(1)若任人不当*(2)请根据前文推断加点词的解释:祸及宗社 16.以下对【丙】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明皇询问张九龄的意见是因为拿不定主意。B.曲宴上李林甫的表现证明他没有治国才能。C.张九龄当面否定李林甫体现了他的刚直坦率。D.曲宴上张九龄借“盆池之鱼”发挥,说话委婉。17.以下对三篇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是怀才不遇之人。B.【乙】【丙】两文都展现了人臣忠直的形象。C【甲】诗【丙】文都传递出人物悲愤的心情。D.三篇诗文的作者或主人公都没有遇到明君。18.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但运用的方式各自不

22、同:【甲】诗借燕 昭王的典故怀 伤:【乙】文以恳切的言辞提出对后主的建议,指出这样做才能达成 的大业;【丙】文中张九龄面对明皇的做法先是,再是,毫不妥协,。【答案】13.唐 诸葛亮 南阳诸葛庐 14.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留给/辅佐陛下15.委任/任用国家 16.C 17. B 18.亲/用/重贤臣古 今 兴复汉室 反对 批评【解析】13.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第一空,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 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 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

23、会意义。第二空,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 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第三空,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 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意思是南 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 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

24、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 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据此可提取“南阳诸葛庐”作答。14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简,挑选;拔,选拔;遗,给予。15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I)句意为:如果用人不当。任:任命、委任;(2)该句前文“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句意为: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会遭殃。据此推断,后文“祸 及宗社,解释为:国家会因此而遭殃

25、。宗社:国家。16 .考查文章内容的埋解辨析。A.有误,结合“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的内容可知,唐明皇任命李林甫为右丞相后,才 召见张九龄征求他的意见;B.有误,结合“林甫日:“赖陛下恩波所养”可知,文中只有一句语言描写,表现出李林甫阿谀奉承的丑 态,并没有体现出“他没有治国才能“;D.有误,结合“九龄日: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 之忠直”的内容可知,张九龄直接借“盆池之鱼”来讽刺明皇和李林甫;故选Co17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A.有误,乙文作者是诸葛亮。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 之势。章

26、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 亮;C有误,结合丙文“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 社”“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的内容可知,张九龄忠直敢谏,并未表现出“悲 愤”之意;D.有误,甲诗丙文作者未遇到明君,根据乙文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 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乙文作者诸葛亮遇到了明君; 故选Bo18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甲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土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 君)”

27、,乙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愿陛 下亲之信之(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丙文“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 会遭殃)”的内容可知,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亲近、信任、重用贤臣; 第二、三空,结合甲文文题“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知,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 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 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本诗 借燕昭王的典故怀古伤今,抒发了诗人抑郁已

28、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 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第四空,结合乙文“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和原文“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的内容概括为:兴复汉室;第五、六空,结合丙文“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日:“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任 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的内容可知,张九龄对明皇任命李林甫为宰 相后,明确表达了反对的意见;结合“九龄日: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 甚不悦”的内容可知,后来继续批评,毫不妥协

29、。【点睛】参考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 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 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 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评 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 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0、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 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 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丙唐明皇任命李林甫为右丞相后,才召见张九龄征求他的意见。张九龄说:“宰相的好坏,关系到国家 的前途命运,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会遭殃,像李林甫这样寡德少才的人当宰相。我担心今后国家会因 此而遭殃。“唐明皇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有一天,唐明皇在皇宫中设宴款待身边的臣子,唐明皇对九龄、 林甫说:“门外的鱼缸里最近养了几条鱼,活泼可爱。”李林甫说:“这全靠陛下恩赐的水波养活

31、的。”张九 龄说:“鱼缸里的鱼,就像陛下用人,只能装点景致,为小孩子玩乐助兴罢了。唐明皇(听了)很不高 兴。(2022上海徐汇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甲】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 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 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注幽咽。天 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丙】予年方十三,家父即

32、授以杨伦杜诗镜铃,语予云,杜子美志意宏远,心性桀倔,且多谐趣;嘱予 日:“其人也,天假其时,则显;运命未济,亦不衰。”既长,因予所学,遂以圣经为绝世之书。 而仅次于圣“诗”者,即为杜诗,每能慰予之大悲大喜。四十年来,涵咏其间,其亲近感激之心,然 而与日增焉。19 .【甲】【乙】诗的作者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 (人名)。甲诗中的“岱宗”指的是o20 .解释加点词。(1)会当凌绝顶()(2)夜久语声绝() 21.根据文意,丙1文口处应填入的最正确的词是() A.戚B.愕C.沛D.怅2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23 .对上述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诗和丙文内容都有

33、涉及战争。B.甲乙诗均表现出作者心怀天下的担当。C.甲诗和丙文透露出作者对国运担心。D.乙丁诗和丙文表达了对当时统治的不满。24.品析丙文画线句“其人也,天假其时,则显;运命未济,亦不衰。“完成下面两题。(1)请结合甲诗内容,分析诗人“天假其时,则显”中“显”的具体表现。(2)请结合乙诗内容,写出你对“运命未济,亦不衰”中“不衰”的理解。【答案】19.杜甫 泰山 20. 极、最 止、停 21. C 22.(因为)有孙子(在),(所以)母亲没有离开,进出没有完整的衣服。 23. B 24. (1)示例:“显”意为显达,引 申为成功。上天假以杜甫时运,他就能成功,就能成就其生平的雄心,杜甫会拿出“

3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雄心和气概,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来报效祖国。(2)示例:“不衰”意在表达杜甫意志上的不衰颓。杜甫石壕吏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解析】19.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作答时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联系题干提示填写即可。第一空:望岳的作者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第二空:甲诗诗题为“望岳,岳指的是泰山。“岱宗指的也是泰山,泰山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

35、职名、年 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册IJ,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 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 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 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三、内容理解概括1 .考查形式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2 .考查内容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

36、,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 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3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 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四、语段比较探究1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 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 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2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

37、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1)求异型,(2)求同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 工”之妙;(3)互解型,(4)综合型,3.联系全文,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 段原句。 宗,故称。20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可结合诗

38、句意思分析,第(1)句“会当凌绝顶”的意思是一定要登 上泰山最高峰。这里的“绝”是极、最的意思。第(2)句“夜久语声绝”的意思是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 消失。这里的“绝”是停止的意思。21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作答时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填写的内容前文提到了“而仅 次于圣诗者,即为杜诗,每能慰予之大悲大喜”,表达了作者对杜诗的赞赏,而同时作者“四十年来,涵 咏其间,所以对杜诗及杜甫有“亲近感激之心: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情感应该是积极向上 的。A.“戚”是忧愁、悲哀的意思,不合适;B.“愕”是惊讶、发愣的意思,不合适;C.“沛”和后文的“然”字搭配是“感动貌”的意思,与

39、前文作者“亲近感激之心”吻合;D.“怅”是不如意、不痛快的意思,不合适;故应选C。22 .本题考查古诗中重点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 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该句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未(没有)、完(完整的)、裙(衣服)23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甲诗望岳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没 有涉及战争。乙诗石壕吏写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 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涉及“安史之乱丙文主

40、要写作者阅读杜诗的 经历和感受,并没有描写战争。故该项理解不正确;C.甲诗中诗人描写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丙文主要写作者接触 杜诗时父亲对杜诗的评价及自己阅读杜诗的感受;两文均未流露出作者对国运的担心,该项理解不正 确;D.乙诗作者通过写自己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对当时统治的不满;丙文侧重于作者个人的读书经历,并未涉及政治。故该项理解 不正确; 故选B。24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对比阅读能力。作答时要先理解画线句的意思,然后分别结合甲诗和乙诗进行分 析。第(1)题,“天假其时,则显”的意思是如果

41、上天能够给予杜甫时运,杜甫就能显达,即施展抱负。联系 甲诗,诗作中诗人不仅描写了自然美景,而且最后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自己不怕困难、敢 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达了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据此分析,结合相应的 诗句及作者情感解答即可。第(2)题,“运命未济,亦不衰”的意思是如果杜甫的时运不好,但是他也不会衰颓。联系乙诗,在诗作 中作者描写了自己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景象,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 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由此可以看出,不衰表现在乙诗中就 是诗人爱憎分明,痛恨统治阶级的残暴,关心民生疾苦。

42、【点睛】参考译文:甲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乙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 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 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 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 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

43、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 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停止,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 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丙我当年刚十三岁,父亲就将杨伦的杜诗镜钱教授给我,并对我说,杜甫的志趣和意境宏大高 远,心性桀瞥不驯,而且有诙谐趣味;并嘱咐我说:“杜甫这个人,上天假以他时机,他就能显达(施展 抱负);(若)时运不济,也不会衰颓。”已经长大后,因为我学习的东西(慢慢多了),于是就认为圣 经是世上最好的书。而略低于圣“诗”的,就是杜甫的诗,每次都能宽慰我的大悲大喜。四十年来,反复 诵读玩味杜诗,对杜甫的亲近和感

44、激的心,感动之情每一天都在增加。(2022秋.上海徐汇.九年级上海市徐汇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栗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

45、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日:“今岁工 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 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徒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注】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带。存饷:存,慰问。饷,馈赠物品。敖仓:粮仓。仰食:依靠他人吃饭。25【甲】【乙】两文都与范仲淹有关,他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 o26.解释句中加点词。(1)以惠贫者()(2)不致转徙沟壑耳() 2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

46、,每天雇役一千多人。B.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C.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D.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28 .【甲】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国爱民情怀的句子是;【乙】文中最能表明范仲淹不荒政的一句话是o29 .【甲】文作者写作目的是:(1) ; (2)抒发自己 的远大抱负。【乙】文的写作目的是。30 .【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忧其民”的词语是,【甲】文中最能反映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的词语是o【答案】25.范文正公 26.让得到好处(使动)招引,使达到 27. A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47、29.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赞美了范仲淹赈救饥荒,又趁荒年成就民利的高超为政才能30.政通人和【解析】2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可据此作答。26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让贫苦无依的穷民得到好处。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让得到好处。(2)句意:不至于使他们背井离乡,饿死荒野沟壑之中。致:招引,使达到。27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字词:敖仓:粮仓;吏舍:官吏住舍;日:每天;役:雇役、雇佣;千夫:一千多人。据此可翻译: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故选Ao28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由【甲】文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作者认为古仁人应具备在天下人忧之前 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高尚品质,由此可知,“先天下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