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45252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科目历史教学对象高一12班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第 一 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时空观念)2通过史料分析,比较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制度,指出隋唐制度新之处,理解制度的变化和创新是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通过感受古代的政治智慧及其对后世的借鉴作用,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秦汉以来历代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变化,并进一步深入认识隋唐时期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难点:通过

2、比较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制度,指出制度的变化与新之处。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分为七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人物小传: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的任职部门,答曰:“不清楚,常见有人牵马进出,似是管马。”桓又问:“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再问:“马匹的死亡率高吗?”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后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思考:王徽之行事如此任性随意,为何还能身居高位?目标引领1、知道从魏晋到唐朝时期选官制度、中央行政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2、通过史料探究与对比学

3、习掌握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创新之处;3、感受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国家统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制度创新意识。预习检测引导探究一、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1.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2.创立:曹魏3.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相应的官职。4.选官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门第。5.影响: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二)科举制(隋唐至清)!1.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

4、隋朝创立: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3.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4.宋代成熟:增加策论考试,锁院、糊名、誊录。5.明清僵化:八股取士。6.影响:!(1)积极: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2) 局限: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不利于培养科技人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5、选官制度(时期) 选官标准世卿世禄制(夏商周) 血缘军功爵制(战国) 军功察举制(西汉) 品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家世科举制(隋唐至清) 才学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趋向公开、公平;2.选官方式趋向科学、严密;3.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二、中央官制!(一)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二)隋唐:三省六部制1.确立: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2.机构设置: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政事堂(中书门下):宰相议政场所,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3.三省职能:中书省:草拟皇帝的诏令(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封驳审议)尚书省:

6、执行4.影响:!相权被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赋税制度!(一)魏晋: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租:即田赋,按亩征收产物;调:即户调,按户征收绢帛。(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意义: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使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除租、调

7、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影响: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了保障。(四)唐朝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2.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主要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量出制入”,由中央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4.特征:“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以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5.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

8、身控制;是中国古代税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魏晋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演变趋势:1.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2.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3.税收种类简化。目标升华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二、中央官制: 三省制雏形三省六部制三、赋税制度: 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当堂诊学1.选举历代制云:“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中正.其课试之法,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笔试中,字有脱误者、书有滥劣者、文理孟浪者,分别给予呼起立席后、饮墨水一升、夺席脱容刀的惩罚.这说明北齐的选官制A进一步改良了科举取士制B一定程度遏制了门阀政治C严

9、格规定了考试实施程序D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2.唐代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当需要颁布诏令的时候,先由中书和门下省会同其他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合会议,来商议和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A弱化了宰相权力B减少了决策失误C导致了冗官现象D加强了权力制衡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4.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秩序的稳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赋税制度的变革D家庭观念的变化强化补清(完成诊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完成导学案第7课练习题五、 教学反思选官制度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魏晋九品中正制中枢机构唐中后两税法唐初租庸调制隋唐科举制赋税制度魏晋租调制魏晋南北朝三省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魏晋九品中正制中枢机构唐中后两税法唐初租庸调制隋唐科举制赋税制度魏晋租调制魏晋南北朝三省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