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践研究【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践研究【三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践研究【三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践研究篇1在新課程改革以及全面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愈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却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劳动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机会比较少,鉴于劳动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推动和奠基作用,高职院校有必要按照全新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培养总要求来调整教学体系。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1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配合不佳高职院校中组织了劳动教育活动,但是却没有适时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降低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实际上,劳动教育是思政教育中德育的有效实现途径,也是
2、智育最接“地气”的手段。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的部门以及人员主要是学生处、系部及班主任,思政教师“缺位”影响了劳动教育实践的效果。而且思政教材存在劳动教育内容的缺失,高职院校只有建立与思政教育相配合的劳动校本教材,才能真正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1.2思政教育中劳动资源挖掘不深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长期对劳动教育的忽视,高职院校在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短板,一些常见的劳动教育资源被反复利用、缺乏创新性,如此一来,劳动教育课程及劳动教育实践的内容就会十分贫乏,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就会受到局限。1.3思政教育中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形式也比较单
3、一。劳动教育也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而且劳动实践十分重要,劳动理论教育可以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形式,才能开展多样化的理论教育。1.4思政教育中劳动教育机制虚化高职思想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停留在表面层次,相应的机制存在“虚化”情况。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有些情况下,高职院校设置了劳动主题活动,比如,“学雷锋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及社会性劳动,并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心得,但是却没有跟上评价和考核,学生参与了劳动实践,教师却没有真正地将劳动实践看作一项教育内容,导致劳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2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
4、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踐2.1构建校本教材,推进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配合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配合是推进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快构建校本劳动教材,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具有导向性和组织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是可以融合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并且可以由思政教师和班主任配合开展相应的教学,因为有关劳动教育的课程属于实践课程,而思政教育往往以理论课为主,二者的结合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让思政理论课有了“落脚点”。高职劳动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部教师、教务处、学生处、班主任等教师共同参与,相应的教材内容应每年进行适当的更新,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例如,
5、当前在面向高职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总是过于理论化,当在生活中需要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行为时难以形成协调应用,特别是像诚信、有爱、爱岗、敬业方面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价值观的偏离问题,所以,在构建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时要加强对思政新时代思想内容的融入。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在劳动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让思政教师掌握劳动思想教育、技能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思路和方法。2.2深挖劳动资源,构建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在高职院校中还有必要深挖劳动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劳动教育培养的要求来看,劳动教育资源
6、应包含劳动价值观资源、劳动知识技能资源、劳动榜样资源等,这些丰富的劳动资源能够转变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将劳动作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像劳动榜样资源能够带给学生直接的心灵触动,让学生在感动、震撼的同时,向这些劳动榜样学习。注意在选择劳动榜样时,应选取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容易理解、能够引发共鸣的人物。教师可以积极参与的探索实践,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学生身边的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校园保安、食堂阿姨等鲜活的劳动者资源;另外,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搜集和应用,重点搜集影像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展开学习,从而为学生构建出完善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7、。2.4注重教育考核,构建劳动教育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制定校本教材、加强师资培养、构建劳动实践基地都是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走出去”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人员支持、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更多样的劳动活动中,最终形成劳动教育的组织和条件保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多参与劳动活动,也是为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岗位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推进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高职院校还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劳动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并纳入到学生考核管理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就劳动教育来设计一套专门的评分系统,要求学生只有获得相应的劳动学分,才代表在劳动课程中“合格”。在
8、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及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必须完成的劳动任务,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额外的加分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让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的思想理念,最终实现对劳动教育的考核。3结语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必须要保障“劳动的在场”,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劳动形式”,让学生切身参与劳动实践,通过劳动获得人生的新体会,增长自身的社会性经验,并能够具备基础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形成爱劳动的思想和踏实肯干的工作状态,转变学生“眼高手低”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践研究篇2一、
9、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内涵与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并非文科与理工科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操作,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思想素养的发展,以教育科学与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现有思想发展水平的实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将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整合,通过教育、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扎实学识,提升思想素养与道德品质,勇于创新与实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采用实践育人的方式,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10、型、实习实训型、创新创业型、综合应用型等实践活动,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具有独特的价值。完善学生主体性的工作机制,将思政知识转化成为学生自主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内驱力与感染力;重视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机制,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将一二课堂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创建全方位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全程、全员育人,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综合提升和全面发展。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自“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后,全国各高校在思政教育领域进行了多种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课程思政”功能发挥不明显、思政教育模式传统单一、思政
11、教育主体没有形成合力等,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要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功能,助力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目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必要且迫切。(一)完善学生主体性的工作机制,生成思政教育内驱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学生是活动主体,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决定教育的有效度。完善学生主体性工作机制应该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核心,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三个方面协同并进,构建起学生的主体本质属性。唤醒学生的主体
12、意识是以掌握学生主体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教育、启发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化,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我发展中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改善师生关系,就是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以老师为中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扮演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出主体发展的条件,鼓励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需要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以鼓励激励措施为主,
13、约束性机制为辅,同时尊重学生主体评价,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发展型评价并重,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内生动力。(二)重视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机制,激活思政教育吸引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材为中心,注重思政教育的知识性向思想性转型,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是有效途径,实践活动是最好的载体。将思政课和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假期社会实训与校内课外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提升实践育人的专业性、延续性与针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实训拥有丰厚的资源,大多有系列实训基地,将思政课程时间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的结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特性来确定时间的内容、形式和评价,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
14、既积累实际的专业工作经验又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职业道德的强化,“工匠精神”的洗礼等。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给学生带来众多的锻炼机会,将其与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搭建展示与磨练的平台,如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农村基层等开展“三支一扶”工作,使学生在深入群众、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投身社会。校内活动与四针课程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将活动主阵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利用党团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从而让思政教育真正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吸引学生、改变学生、培养学生。(三)创建全方位
15、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思政教育协同力在参加2023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强调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创建全方位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实现全程化与全员化的工作目的。创建全员化的工作机制,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建设实践组织队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良好思想素养。全员化的育人工作机制,重视所有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其中,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教育活动中,培养每位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素养。创建全程化的工作机制,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入手,全程化的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例如:课堂之内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课堂教学
16、之后采用社会调查研究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志愿者服务方式与公益活动方式等开展实践育人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与职业素质,提升道德品质。创建项目化的工作机制。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设置实践育人的项目,聘用专家对项目严格评审,明确是否存在问题,采用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创建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学习特点与实际情况,编制出完善的实践育人长效指导机制,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四)建立特色化的育人机制,增强思政教育影响力特色化的实践育人机制,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同时,增强对高职学生的感染力和认可度,特色化育人机制主要通过建立特色化育人基地来实现。为学生提供
17、适应性的教育工作基地,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将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当作是切入点,拓宽适应性思政教育内涵与外延,强化思政教育的活动力度,帮助学生学习思政知识,适应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创建励志性的教育基地,将励志当作是目标,为学生创建出励志性的实践操作平台,制定完善的思政教育规划方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意识,提升思想素养与道德素质。创建创新性与综合素养拓展的基地,将培养高素养、创新性人才当作是目标,在其中设置思政实践操作活动、思想知识学习活动等,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与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升思想素养与道德品质。例如: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基地中,可设置“思想教育创新”项目、“社会热点政治调查研
18、究”项目、“社会现存思想问题”项目、“我们专业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标准”项目、“专业学习中的思想素养标准”项目等,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与道德品质,从而提升整体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教学效果,在各种项目的支持下,实现长效育人的工作目的。三、加快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围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为目标指向,以“三个聚焦”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行动育人”的因素,将社会实践与思想引领、党团建设、创新创业、专业科研、志愿服务等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结合,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实践育人机制,探索在大
19、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知行合一,多元育人”的教育模式,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真正让高职学生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长效机制落地生根。(一)聚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加快构建“德技并修”课程育人一是将当前“思政课程”改革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全面推行思政教育“课前三分钟”活动,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坚守“铸魂课堂”主阵地;二是推行全员、全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强化“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好“德技并修”政治关。(二)聚焦“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五育并进”活动育人一是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师生共上劳动课
20、”,实施“互动式”劳动教育教学模式,落实师生共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教师“劳动能量”导入“能量银行”,学生“劳动学分”纳入通识必修模块;二是推进“劳育清单”制度改革,遴选“党团活动、志愿活动、竞赛项目、技艺传承、体魄锻炼”五个模块劳动事项,强化“五育并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三)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四维一体”实践育人一是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题训练、社会实践”“四维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投资建设好集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二是构建高职院校融“专业实习、工
21、学结合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于一体的全方位实践育人模式,形成“层次递进、赛训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树立正确观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创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学生建设思政育人的教育机制,完善工作内容与模式,保证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工作中,还需总结丰富经验,按照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点,编制完善的思政实践育人行动方案,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水平,打破工作的局限性,充分发挥长效育人机制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践研究篇3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转变,将人才培养的中
22、心放在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以及未来人才的培养上,鉴于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以传统教育观念来当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可知,其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学校的团委、学工部等来承担。就思政教育本身开展的目的来看,遵循当中中央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纲要的基本要求来辅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教育的基本的目标。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功能定位(一)帮助高职学生建立合规的行为规范在我们讨论思政教育的面临新机遇的同时还要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功能进行的重新定位,这样才能促进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当前的高职思政教育覆盖了哲学、道德、法
23、律等多个领域,正是在所有的学科领域共同作用下使得改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更加合规,而这种功能主要作用于高职学生的主观意识1。(二)辅助高职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思想让学生不断强化专业思想是高职院校目前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往往就是思想教育课。将新生第一课归结到思想教育的范畴,主要是为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思想教育。其次,也是为了将思想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与传统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互补。(三)促进高职学生构建科学的职业规划当前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都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对自身的职业前景存着一种盲目的乐观。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了培
24、养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同时,通过思政教育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让高职学生的發展方向与社会需求充分结合起来。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一)全方位构建思政教育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扬扬程间的关系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开展更加切合实际。因此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首先要从传统教学的角度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逐渐转变为辅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上来。在实践教学中,应该由教育部门的、团委等进行组织,从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角度来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构建。但是需要注意,此时构建高职院校思
25、政教育育人模式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而当下很多高职学生的职业观存在较大的功利主义。鉴于此,思政教育活动开展要将解决当下问题作为首要任务,相关的思政教育部门就必须要的扭转思政教育观念。姿态的转变主要指的是要能秉持平等的姿态来促进与学生群体的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在校本的要求下重新构建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素养养成在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思政教育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在校本的要求下对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这个重新构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政理论教学具体改革。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的理论课程主要的特点就是“一本一纲”,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特色以及
26、就业特点,并将其与思政理论教学内容和进行融合2。例如,相关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的一部分劳动权益保护内容。此外,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就业思想以及就业领域的不同,来适当穿插一些更加贴近岗位实际需求的案例,这样才能有效突出职业素养养成的特点。(三)围绕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自我养成目标整合创新实践项目在实际的思政教育实践中,首先必须要对现有的存量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对以往教学活动经验的总结和归纳。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学下举办一些仪式类的活动时,可以邀请一些学校优秀的校友来做到专题的讲座,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起踏实肯干的舆论氛围。优秀的校友本身就能向在校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让学生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校友的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学习建议。通过校企合作形式,让企业代表来为学生召开专题讲座。企业代表了社会的实际就业需求,因此,能够为学生透彻的分析目前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前景,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判断就业形势。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三、结束语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要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要重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这样才能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