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纲教案模板(共8篇).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9243159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纲教案模板(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鸟纲教案模板(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鸟纲教案模板(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纲教案模板(共8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鸟纲教案模板(共8篇)篇:鸟的天堂设计模板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下面是关于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2、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2、以动静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

2、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供声音,要求学生闭目听音感受场景。2、图片欣赏(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3、谈话:这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场景是怎样的?现在我们将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看一看。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身临其境,感受鸟的动态美。(一)自读课文1013自然段,找出本段的重点段落。(12、13)(二)边读边想(第12、13自然段),体会鸟儿的动态美。1、快速

3、阅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场面变化的词。(静寂热闹)2、思考问题:是什么让这场面发生了变化?(鸟)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样变化的?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拍手的声音)由这样热闹的场景你想到了什么?(这棵大榕树上一定有很多鸟)作者是否写了这里住着许多鸟?是那些语句?这些句子让你明白了什么?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鸟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这些鸟姿态各异。这么多的鸟作者有什么感觉?(应接不暇)师引导学生理解榕树上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场景:是啊,你看:这边刚飞出来一只,另一只又从那边飞起来了,看清楚了这只,却

4、又错过了那只真是应接不暇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我们用掌声表示鸟的叫声,用双手做鸟飞翔的样子来体会一下榕树上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场景)这么多的鸟,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请找出句子。3、看到了这么多姿态各异的鸟,我们的心情怎样?(喜悦、兴奋)现在请大家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几句话。4、小结:小鸟出现后的场面是非常热闹的,我们把这种对活动状态的事物描写称为动态描写。(板“动态”)5、过渡: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那么多、那么美的鸟都生活在一棵树上,那这棵树又是棵怎样的树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图文结合,朗读体会榕树的静态美。1、出示榕树整体图,说明这就是刚才那些鸟的

5、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树。2、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榕树后总体感觉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的树的?先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这美丽的树的赞美之情。朗读理解语段一:(出示幻灯片)语段一: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这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根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a、是一株什么样的榕树?(茂盛的大榕树)“真是一株”说明什么?(榕树的大)b、“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数”在这里读sh,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

6、;“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枝上又生根”说明什么?(榕树的奇特)c、从“一部分根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你明白了什么?(“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的原因)d、说的真不错,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出示图片),再来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朗读理解语段二(出示幻灯片)语段二: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a、自读语段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b、这段话中的重点词是哪些?由这几个词你明白了什么?“簇”和“堆”树叶很密;“明亮”和“照耀”树叶很绿;“颤动

7、”树叶充满生机或生命力极强。老师讲解:这句话写的多好啊!一个“颤动”把叶子写活了。我们一起来欣赏被日光照耀的绿叶(出示图片)。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也想来读一读(师朗读)。b、老师读的怎样?谁也想来试一试,指名读。c、朗读点评并升华:我想一定还有不少的同学也愿意以读来表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吧!请想读的同学都一起来读一读吧!4、老师:看着这样一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们说的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榕树,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大树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由总到分地顺序描写)作者抓住了榕树大和生命力强的特点,突出

8、了榕树奇特的美,让我们从中体会的了榕树的宁静与优雅我们把这样的景物描写称为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三、情感升华,总结全文。教师引导:作者既看到了宁静幽雅的大榕树,也感受了“鸟的天堂”那百鸟齐鸣、群鸟纷飞的热闹场景,至此,作者由衷的说(学生齐合)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看来,人们把这里称为鸟的天堂,果真名不虚传。1、自由组合朗读课文。(若出现没人自愿朗读的段落,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强调合作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2、总结课文(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鸟的天堂”其

9、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3)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总结课文中心。3、各抒己见谈收获。(1)在景物描写方面描写有顺序由远而近: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由总到分:作者在描写大榕树的近景时,先总写后具体写枝、根、干、叶的位置和颜色。由面到点:作者在写鸟的活力时,先写群鸟,再突出一只画眉鸟。(2)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的结合:课文在描写大榕树时,主要以静态描写为主,从而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它,感受到它的

10、高大、美丽。课文在描写鸟的活动时,主要以动态为主。这样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动。此外,作者在描写同一事物的时候,也注意了动静交错。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3)作者注意了文章结构的前后照应: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由于是在黄昏的时候,鸟儿都躲进了茂密的树叶中栖息,所以没能看到一只鸟,心里感到很失望。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由于是在早晨,是鸟儿活动的时间,所以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情景,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前后照应,作者发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四、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八自然

11、段。2、读第七自然段,完成练习。(1)这段话的中心词是。(2)榕树的美丽在于它所表现出的旺盛的。(3)这段话通过写榕树叶子的和叶子的来突出它的旺盛的生命力。(4)“颤动”是指,“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榕树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鸟的天堂二、出示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1、生默读2、指名反馈3、出示相应语句4、这些语句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12、属于啥态描写?5、指名反馈(大而美的特点,是静态描写)6、齐读这两句话。七、拓展: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当堂训练你能说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怎样前后照应的吗?在习作中你也这样用过吗?二、板书设计鸟的天堂(按游览的顺序)大榕树(静态)喜爱许多鸟(动态)赞美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重

13、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2、词语卡片、课文插图。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三、精读大榕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2、出示插图,图文对照:欣赏图画,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中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如有把它划去。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

14、,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5、指名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a、你为什么这样读?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那么多的绿叶,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c、这么美的大树,

15、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二、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

16、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c、师读后,师点评: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

17、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啊,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板书设计:树:大、茂盛、奇特、美丽鸟的天堂

18、鸟的天堂鸟:多、热闹、兴奋、自由第2篇: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从生物学观点来看,鸟类最突出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旺盛,并能在空气中飞行,这也是鸟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使其在种数(9千余种)上成为仅次于鱼类,遍布全球的脊椎动物。鸟类起源于爬行类,在躯体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很多类似爬行类的特征,以至有人曾把它们归入蜥形类(Sauropsida)。但是鸟类同爬行类的根本区别,在于有以下几方面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37.0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3.

19、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学习鸟类的躯体结构和功能,应以上述内容作为线索,在注意总结鸟类与爬行类相近似的特征以及鸟类的进步性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归纳鸟类由于适应飞翔的生活方式,在躯体结构、功能以及生活方式方面所引起的特化。一、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鸟类与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这与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称为变温动物。变温动物的热代谢特

20、征是: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体温调节的能力。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根据测定,恒温动物的基础代射率至少为变温动物的6倍。有人把恒温动物比喻为一个活的发酵桶,以说明它对促进热能代谢方面的意义。在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而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一般在夜间处于不活动状态)的能力和得以

21、在寒冷地区生活。有人认为,这是中生代哺乳类之所以能战胜在陆地上占统治地位的爬行类的重要原因。恒温动物的体温均略高于环境温度,这是由于在冷环境温度下,有机体散热容易。在低于环境温度下生活,会引起“过热”而致死。但恒温动物的体温又不能过高,这除了能量消耗因素以外,很多蛋白质在接近50时即变性(denaturation)。恒温是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产热与散热相当,动物体温即可保持相对稳定;失去平衡就会引起体温波动,甚至导致死亡。鸟类与哺乳类之所以能迅速地调整产热和散热,是与具有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来完成协调。由此可见,恒温是脊椎动物

22、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产热的生物化学机制的基本过程是,脊椎动物的甲状腺素作用于肌肉、肝和肾脏,激活了与细胞膜相结合的、依赖于Na+、K+的ATP(腺苷三磷酸)酶,使ATP分解而放出热量。恒温的出现,是动物有机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对立统一的结果。根据近年来的大量实验证实,即使是变温动物,其中的个别种类也可通过不同的产热途径来实现暂时的、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例如,以遥测技术探知,某些快速游泳的海产鱼类(一些金枪鱼及鲨鱼),通过特殊的产热肌肉群的收缩放热,以及复杂的血液循环通路(使血液中所含有的高代谢热量,不致因血液流经鳃血管而散失于水中),从而获得高于水温的体温。将一条蓝鳍鲔长距

23、离放流遥测表明,当水温在10变化范围(145)的情况下,胃内温度仍可稳定在18左右。一种高山蜥蜴(Liolaemusmultiformis)在接近冰点的稀薄冷空气下,测得体温为31,这是借皮肤吸收太阳的辐射热而提高体温的。一种印度蟒蛇,雌者可借躯体肌肉的不断收缩而产热(比环境温度高7)从而把所缠绕的卵孵出。这些事实再一次证实“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二、鸟纲的躯体结构(一)外形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feather),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头端具角质的喙(bill),是啄食器官。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

24、紧密坚实、后肢强大,这些都是与飞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躯干坚实和尾骨退化有利于飞行的稳定;颈部发达可弥补前肢变成翅膀后的不便;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鸟类瞬膜内缘具有一种羽状上皮(featherepithelium),在地栖性的鸟类(如鸽与雉鸡)尤为发达,能借以刷洗灰尘;水禽及猛禽则很少(图191)。耳孔略凹陷,周围着生耳羽,有助于收集声波。夜行性鸟类(如猫头鹰)的耳孔极为发达。前肢变为翼(wing),后肢具4趾,这是鸟类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拇趾通常向后,适于树栖握枝。鸟类足趾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

25、密切关系。尾端着生有扇状的正羽,称为尾羽,在飞翔中起着舵的作用。尾羽的形状与飞翔特点有关。(二)皮肤鸟类皮肤的特点是雹松而且缺乏腺体。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鸟类的皮肤缺乏腺体,这与爬行类颇为相似。鸟类唯一的皮肤腺称尾脂腺(oilgland或uropygialgland),它能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因而水禽(鸭、雁等)的尾脂腺特别发达。但有些种类(例如鸸鹋、鹤鸵、鸨及鹦鹉等)则不具。它的分泌物是一种类脂物,可能还含有维生素D。最近关于尾脂腺的化学成分在分类学上的意义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也有人报道,在鸡、鸽和鹌鹑的皮肤里,含有大量的能分泌脂肪的单个细胞。鸟类外耳道的

26、表皮能分泌一种蜡质物,其中含有脱鳞细胞(desquamatedcells)。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成为羽迹(feathertract),这些地方称为羽区(pteryla)。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apteria)(图19-2)。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鸟类腹部的裸区,还与孵卵有密切关系;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根据羽毛的构造和功能,可分以下几种:1.正羽(contourfeather)又称翮羽,为被覆在体外的大型羽片。翅膀及尾部均着生有一列强大的正羽,分别称为飞羽(flightfeather)和尾羽(tailfeather)。飞羽及尾羽的形状和数目,是鸟类分类的依

27、据之一。正羽由羽轴和羽片所构成。羽轴下段不具羽片的部分称为羽根,羽根深插入皮肤中。羽片是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所构成。羽枝两侧又密生有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着生钩突或节结,使相邻的羽小枝互相钩结起来,构成坚实而具有弹性的羽片,以搧动空气和保护身体(图213)。由外力分离开的羽小枝,可借鸟喙的啄梳而再行钩结。鸟类经常啄取尾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于啄梳羽片时加以涂抹,使羽片保持完好的结构和功能。2.绒羽(plumule;downfeather)位于正羽下方,呈棉花状,构成松软的隔热层。绒羽在水禽特别发达,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鸭绒就是这种羽毛。绒羽的结构特点是羽轴纤弱,羽小枝的钩状突起不发达,因而不能构成坚实的羽

28、片。幼雏的绒羽不具羽小枝(图193)。3.纤羽(filoplume;hairfeather)又称毛状羽,外形如毛发,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在拔掉正羽与绒羽之后可见到(图193)。纤羽的基本功能为触觉。鸟类羽毛是表皮细胞所分生的角质化产物,在系统进化上与爬行类的角质鳞片是同源的,有一种假说认为,鸟类的爬行类祖先在朝着适应于飞翔生活方式的进化过程中,角质鳞片逐渐增大延伸,然后劈裂成枝,即成羽毛。从个体发育可见,羽毛最初源于由真皮与表皮所构成的羽乳头。随着羽乳头的生长,其表层形成许多纵行的角质羽柱,即为未来的羽枝。随后,位于背方的羽柱发育迅速,成为未来的羽茎;羽茎两侧的羽柱随羽茎的生长而移至其两侧排

29、列,即为羽枝,由它们构成羽片(图194)。鸟类的嘴缘及眼周大多具须(bristle),为一种变形的羽毛,仅在羽干基部有少数羽支或不具羽支,有触觉功能。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的,称为换羽(molt)。通常一年有两次换羽:在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winterplumage)。冬季及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summerplumage)或婚羽(nuptial)。换羽的生物学意义在于有利于完成迁徙、越冬及繁殖过程。甲状腺的活动是引起换羽的基础,在实践中注射甲状腺素或饲以碎甲状腺,能引起鸟类脱羽。飞羽及尾羽的更换大多是逐渐更替的,使换羽过程在不影响飞翔力的情况下进行。但雁鸭类的飞羽更换则为一次全部脱落。

30、在这个时期内丧失飞翔能力,隐蔽于人迹罕至的湖泊草丛中。在研究雁鸭类迁徙的工作中,常利用这个时机张网捕捉,进行大规模的环志工作。对于繁殖期及换羽期的雁鸭类,应严禁滥捕。(三)骨骼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系统方面有显著的特化,主要表现在: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pneumatization),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的变形(图195)。1.脊柱及胸骨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五部分组成。颈椎数目变异较大,从8枚(一些小型鸟类)至25枚(天鹅)不等,家鸽为14枚,鸡为1617枚。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骨。这种特殊形式的关节面

31、使椎骨间的运动十分灵活。此外,鸟类的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与头骨相联结的寰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枢椎上转动,这就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类头部运动灵活,转动范围可达180,猫头鹰甚至可转270。颈椎具有这种特殊的灵活性,是与前肢变为翅膀和脊柱的其余部分大多愈合密切相关的。胸椎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鸟类的肋骨不具软骨,而且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这与飞翔生活有密切联系:胸骨是飞翔肌肉(胸肌)的起点,当飞翔时体重是由翅膀来负担,因而坚强的胸廓对于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是十分必要的。鸟类胸骨中线处有高耸的龙骨突(keel),以增大胸肌的固着面

32、。在不善飞翔的鸟类(如鸵鸟),胸骨扁平。愈合荐骨(综荐骨)(synsacrum)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的,而且它又与宽大的骨盘(髂骨、坐骨与耻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鸟类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pygostyle),以支撑扇形的尾羽。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2.头骨鸟类头骨的一般结构与爬行类相似,例如,具有单一的枕骨髁、化石鸟类尚可见头骨后侧有双颞窝的痕迹、听骨由单一的耳柱骨所构成以及嵴底型脑颅等。但它适应于飞翔生活所引起的特化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

33、在:(1)头骨薄而轻。各骨块间的缝合在成鸟的颅骨已愈合为一个整体,而且骨内有蜂窝状充气的小腔。这就解决了轻便与坚实的矛盾。(2)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这是鸟类区别于所有脊椎动物的结构。鸟喙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鸟类的取食器官。现代鸟类均无牙齿,通常认为这也是对减轻体重(牙齿退化连同咀嚼肌肉不发达)的适应。(3)脑颅和视觉器官的高度发达,在颅型上所引起的改变:颅腔的膨大,使头骨顶部呈圆拱形,枕骨大孔移至腹面。眼眶的膨大,使这一区域的脑颅侧壁被压挤至中央(因而将脑颅腔后推),构成眶间隔。眶间隔在某些爬行类即已存在,但鸟类由于眼球的特殊发达,从而更强化了这个特点(图196)。3.带

34、骨及肢骨鸟类带骨和肢骨也有愈合及变形现象,这也是对特殊生活方式的适应。鸟类腰带的变形,与用后肢支持体重和产大型具硬壳的卵有密切关系。腰带(髂骨、坐骨及耻骨)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架,其髂骨部分并向前后扩展,与愈合荐骨相愈合,这就使后肢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耻骨退化,而且左右坐骨、耻骨不像其他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构成所谓“开放式骨盘”,这是与产生大型硬壳卵有密切关系的。然而在极少数陆栖原始种类(例如鸵鸟),左右耻骨或坐骨在腹中线处尚有联合现象。鸟类的后肢强健,股骨与腰带的髋臼相关节。下腿骨骼有较大变化:腓骨退化成刺状;相当于一般四足动物的胫骨,与其相邻的一排退化的

35、跗骨相愈合,构成一细长形的腿骨,称为胫跗骨(tibiotarsus),远端一排的退化跗骨与其相邻的跖骨相愈合,构成一块细长形的足骨,称为跗跖骨(tarsometatar-sus)。这种简化成单一的(胫跗骨及跗跖骨)骨块关节以及这两块骨骼的延长,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弹性。大多数鸟类均具4趾,拇趾向后,以适应于树栖握枝(图199)。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四)肌肉鸟类的肌肉系统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是由骨骼肌(横纹肌)、内脏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鸟类由于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上有显著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可归结为:1.由于胸椎以后的脊柱的愈合,而导致背部肌肉的退化。颈部肌

36、肉则相应发达。2.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搧(胸大肌)的肌肉十分发达(占整个体重的1/5),它们的起点均附着在胸骨上,通过特殊的联结方式而使翼搧动(图1910)。此外,不论是支配前肢及后肢运动的肌肉,其肌体部分均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而是以伸长的肌腱来“远距离”操纵肢体运动。这对保持重心的稳定,维持在飞行中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3.后肢具有适宜于栖树握枝的肌肉。这些与树栖有关的肌肉(例如栖肌、贯趾屈肌和腓骨中肌),能够借肌腱、肌腱鞘与骨骼关节三者间的巧妙配合,而使鸟类栖止于树枝上时,由于体重的压迫和腿骨关节的弯曲,导致与屈趾有关的上述肌肉的肌腱拉紧,足趾自然地随之弯曲而紧紧抓住树枝(图1911)

37、。栖肌(ambiens)并非鸟类所特有,它始见于爬行类,在高等鸟类(例如雨燕目和雀形目)消失。4.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可支配鸣管(以及鸣膜)改变形状而发出多变的声音或鸣啭。鸣肌在雀形目鸟类(鸣禽)特别发达。鸟类的颌肌、前后肢肌和鸣肌,常做为研究鸟类分类学的依据。近年来对有关鸡类的后肢肌群、鸮类的鸣肌和鸥类的翅肌等分类方面以及猛禽颌肌的功能形态学等领域,都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五)消化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角质喙以及相应的轻便的颌骨和咀嚼肌群,这与牙齿退化,以吞食方式将食物存贮于消化道内有关。喙的形状因食性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变异。绝大多数鸟类的舌均覆有角质外鞘,舌的形态和结构与食性和生

38、活方式有关;取食花蜜鸟类的舌有时呈吸管状或刷状;啄木鸟的舌具倒钩,能把树皮下的害虫钩出。某些啄木鸟和蜂鸟的舌,借特殊的构造而能伸出口外甚远,最长者可达体长的2/3.口腔内有唾液腺,其主要分泌物是粘液,仅在食谷的燕雀类唾液腺内含有消化酶。在鸟类中以雨燕目的唾液腺最发达,其内含有粘的糖蛋白(glycoprotein),它们以唾液将海藻粘合而造巢,其中的金丝燕所筑的巢,即为传统的滋补品“燕窝”,目前国际上为保护金丝燕,已禁止采集。有些鸟类的食管一部分特化为嗉囊(crop),它具有贮藏和软化食物的功能。雌鸽在繁殖期间,嗉囊壁能分泌一种液体,称为“鸽乳”,用以喂饲雏鸽。食鱼鸟类(如鸬鹚和鹈鹕)以嗉囊内制

39、成的食糜饲雏。鸟类的胃分为腺胃(前胃)(glandularstomach或proventriculus)和肌胃(砂囊)(muscularstomach或gizzard)两部分。腺胃壁内富有腺体,可分泌粘液(为一种强酸)和消化液;肌胃外壁为强大的肌肉层,内壁为坚硬的革质层(中药“鸡内金”就是这个部分),腔内并容有鸟类不断啄食的砂砾。在肌肉的作用下,革质壁与砂砾一起将食物磨碎。砂砾对于种子的消化有密切关系,实验证明,胃内容有砂砾的鸡,对燕麦的消化力提高3倍,对一般谷物及种子的消化力可提高10倍。肉食性鸟类的肌胃不发达。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飞行时的负荷

40、。在小肠与大肠交界处着生有一对盲肠,在以植物纤维为主食的鸟类(如鸡类)特别发达。盲肠具有吸水作用,并能与细菌一起消化粗糙的植物纤维。有人认为盲肠液有显著的集聚维生素B的作用。肛门开口于泄殖腔,这一点还保留着似爬行类的特征(图1912)。鸟类泄殖腔的背方有一个特殊的腺体,称为腔上囊(bursafabricii)。腔上囊在幼鸟发达,到成体则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图1913)。腔上囊尽管已被公认是一种淋巴组织,但近来有人提出,它似乎能产生具有免疫成分的分泌物,其中含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甲状腺激素的活性。腔上囊还被用做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特别在鉴定鸡形目鸟类的年龄方面已被广泛应

41、用。鸟类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这是鸟类活动性强,新陈代谢旺盛的物质基础。实验证实,以谷物、果实或昆虫所饲喂的雀形目鸟类,经1.5小时后即可通过消化道。绿嘴黑鸭(Anasrubripes)的食物经30分钟后即可排出。高度的消化力和能量消耗,使鸟类食量大,进食频繁。雀形目鸟类一天所吃的食物约相当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等于其体重的一倍。体重1500g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g1000g肉。这些都与高能量消耗密切相关。据计算红喉蜂鸟(Calypteanna)休息时,每小时每克体重消耗10.7mm316.0mm3的氧气,但在飞翔时则增大到85mm3.鸟类主要的消

42、化腺是肝脏和胰脏,它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在功能上与其他脊椎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六)呼吸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表现在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airsac)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以及某些运动肌肉之间。气囊的存在,使鸟类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dualrespiration),这与其他陆栖脊椎动物仅在吸气时吸入氧气有显著不同。鸟类呼吸系统的特殊结构,是与飞翔生活所需的高氧消耗相适应的,实验表明,一支飞行中的鸟类所消耗的氧气,比休息时大21倍。气囊也是保证鸟类在飞翔时供应足够氧气的装置。鸟类在栖止时,主要靠胸骨和肋骨运动来改变胸腔容积,引起肺和气囊的扩大和缩小,以完

43、成气体代谢。当飞翔时,胸骨做为搧翅肌肉(胸大肌和胸小肌)的起点,趋于稳定,因而主要靠气囊的伸缩来协助肺完成呼吸。扬翼时气囊扩张,空气经肺而吸入;搧翼时气囊压缩,空气再次经过肺而排出。因而鸟类飞翔越快,搧翼越猛烈,气体交换也越快,这样就确保了氧气的充分供应。鸟类肺与气囊的构造十分复杂,这里只着重阐明结构的特点和机能(图1914)。鸟类的肺相对体积是较小的,是一种海绵状缺乏弹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由大量的细支气管组成,其中最细的分支是一种呈平行排列的支气管,称为三极支气管或平行支气管。在三级支气管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微气管,其外分布有众多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即在此处进行,它是鸟肺的功能单位。从这个

44、意义来说,相当于其他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的肺泡,但在结构上又有本质的区别,即肺泡乃系微细支气管末端膨大的盲囊,而鸟类的微气管却与背侧及腹侧的较大支气管相通连,因而不具盲端(图1915,图1916)。鸟类的微气管直径仅有3m10m,其肺的气体交换总面积(cm2/g体重)比人约大10倍。气管入肺之后,成为贯穿肺体的中支气管(也叫初级支气管)。中支气管向背、腹发出很多分支,称背支气管与腹支气管,它们又总称为次级支气管。背、腹支气管借数目众多的平行支气管(三级支气管)相互联结,气体在肺内沿一定方向流动,即从背支气管平行支气管腹支气管,称为“d-p-v系统”。也就是呼气与吸气时,气体在肺内均为单

45、向流动(auniderectionalpath-way)。气囊是鸟类的辅助呼吸系统,主要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有少量结缔组织和血管,它缺乏气体交换的功能。鸟类一般有9个气囊,其中与中支气管末端相通连的为后气囊(腹气囊及后胸气囊),与腹支气管相通连的为前气囊(颈气囊、锁间气囊和前胸气囊);除锁间气囊为单个的之外,均系左右成对。气囊遍布于内脏器官、胸肌之间,并有分支伸入大的骨腔内。大体而言,当鸟类吸气时,新鲜空气沿中支气管大部直接进入后气囊(一些具有“新肺”的鸟类,有一小部气体经过新肺的三级支气管后再进入后气囊),与此同时,一部分气体经次级支气管(背支气管)和三级支气管、在肺(也称“古肺”)内微

46、气管处进行碳氧交换。吸气时前、后气囊同时扩张,呼气时同时压缩。当鸟类呼气时,肺内含CO2多的气体经由前气囊再排出。此时后胸气囊中所贮存的气体经由“返回支”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再经前气囊、气管而排出。通过对标记气流的实验发现,一股吸入的空气要经过2次呼吸运动才最后排出体外。当然作为鸟类的连续呼吸过程,不论每一次吸气及呼气,肺内总是有连续不断的富含氧气的气体通过,这是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鸟类后气囊与前气囊的收缩和扩张是相协调的,这就使鸟类在剧烈飞翔时,前后气囊随着搧翅节律而张缩,犹如几副抽气机,不断地把空气抽入肺内再行排出。最近的一些研究指出,鸟类在飞翔时,其搧翅的频率并不一定与呼吸频率相协调

47、。鸽和乌鸦搧翅与呼吸的频率为11,而那些搧翅快的种类(雉鸡、山鹑和野鸭)则为51.这种协调关系在飞翔中是有变化的。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还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擦,并为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有人计算一只飞着的鸽,摄入空气的3/4是用于冷却)。鸣管(syrinx)是由气管所特化的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图19-17)。此处的内外侧管壁均变薄,称为鸣膜。鸣膜能因气流震动而发声。鸣管外侧并着生有鸣肌,它的收缩可导致鸣管壁形状及紧张程度发生改变。鸣禽(雀形目鸟类)的鸣管及鸣肌均甚复杂,加上鸟类双重呼吸的特点,使吸气及呼气时均能振动鸣管而发出悦耳多变的鸣啭,这一点与其

48、他动物也有所不同。一般陆栖脊椎动物(例如哺乳类)的发声器官均位于气管上端,且绝大多数仅在呼气时发声。鸟类的喉门由4块部分骨化的软骨构成,虽非发声器官,但能通过喉门的运动而调节声调。(七)循环鸟类的循环系统反映了较高的代谢水平,主要表现在:动静脉血液完全分开、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四腔,具右体动脉弓),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液循环迅速。因而气体、营养物质及废物的代谢旺盛。1.心脏鸟类心脏的相对大小占脊椎动物中的首位,约为体重的0.41.5。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具左心房与左心室以及右心房与右心室)。低等脊椎动物心脏的静脉窦,在鸟类已完全消失。来自体静脉的血液,经右心房、右心室而由肺动脉入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