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人教版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守拙”二字
2、是诗人对自己归于田园生活的状态自述。何为“守 拙”? “此拙乃是相对于世俗之机巧而言,守拙意谓保持自身纯朴之本性(自世俗看来为愚 拙),不同流合污。”(袁行需)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违背本性投身于仕途的机巧之中。除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提及“守拙”,诗人在其他诗词中也常以“拙”自居。如与子俨等 疏:“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感士不遇赋:“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杂诗其八: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咏贫士 其六:“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可见,诗人对“拙” 情有独钟。“守拙”是远离官场黑暗,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是人生迷途处的智慧反思。在归园田居其一 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一句借用“
3、比兴”的手法生动刻画了诗人入仕的状态。“羁鸟”指笼子里 的鸟,“池鱼”指失去自由的鱼。借失去自由的“羁鸟” “池鱼”暗喻自己在官场中心志被束缚。“旧 林” “故渊”是“羁鸟” “池鱼”的归宿,暗喻田园才是自己率真本性的归宿。“鸟” “鱼”的意象在诗 人其他诗作中也多常见。在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诗词中的鸟、鱼是灵魂自由,复返自然的代表。关于“守拙”, 清代的沃仪仲对此别有会心:“有适俗之韵则拙不肯守,不肯守拙则机巧百端,安得复返自然! ”诗人 “守拙”是颖悟后灵魂的追求,是质性自然的坚守。从另一方面来说,“守拙”是诗人
4、坚守内心的选择。“陶渊明的守拙并非是无为的消极避世,其 一生的主导思想是建功立业,特别是追求文学上的建树。”在感士不遇赋中写道:“禀神智以藏照, 秉三五而垂名。”在咏荆轲中用“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歌颂荆轲的豪情。可以见得,诗人心中有效力家国的壮志豪情。但通过对当时社会的体察分析,亲身入仕的感受,对现 实有了深刻的认识。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正是诗人面对现实心中的 愤语。命子:“福不虚至,祸亦易来”是诗人面对现实的慨叹。由此看来,陶渊明“守拙的目的就是守 住本心不为惑染所障,守拙的方法则是委运自然,陶公的守护真性重在要求不让自己存在的真性为世 俗声利所扭曲,守拙来
5、于生命的内在要求“(李秀平)。(摘编自白千群论陶渊明“守拙”人格中的真意人生)材料二:“拙” “真” “自然”在陶渊明诗文中是同义词;“守拙” “养真” “返自然”因而也是同义语,它 们同指个体生命从营逐于外转而反求诸己,由沦于物欲转而返本归真。“复得返自然”不仅仅是指最终返 回到了竹篱茅舍榆树柳丛的田园,更主要是指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或本性。对于陶渊明这种自小“游好在六 经”的士人来说,选择躬耕的确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孔子早有“遗训”:“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 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认为躬耕只是为了谋食而有碍于“谋道”。陶渊 明辞彭泽县令而去做“陇亩民”,不仅自己“
6、秉耒欢时务”,而且还“解颜劝农人”,这不正是孔子所痛 斥的远君子而近小人吗?更要命的是,孔子鄙视耕稼的偏见到魏晋南北朝已变成了成见和定见,那些仰赖 家世余绪的土族自己“未尝目观起一拔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却无知而又轻薄地蔑 称农民为“田里猥人” “田舍儿”。不难想象,陶渊明选择躬耕既要忍受来自士林的轻薄嘲讽,还得忍受 有悖孔子遗训的指责批评,更不得不忍受耕不救穷的煎熬。以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贫穷,却偏偏要选择躬 耕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陶渊明真是“拙”到家了。一方面,他谴责当世那些“戋裾拱手” “宴安自逸” 的不劳而食之辈;同时,他自己“解印绶,弃官去”后,便有滋有味地操起开荒、种
7、豆、锄草、收禾这些 农圃营生。诗人归隐躬耕“所愿” “所怀” “所保”的是什么呢?从陶诗“所训说乃浅”的语意与语气来 看,诗人“所保”的绝不是身家性命。沃仪仲释陶的“所保”十分精到:“寄托原不在农,借此以保吾 真。聊为陇亩民即简兮万舞之意,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虽然陶渊明躬耕并非完全不在意收 成,“寄托原不在农” 一语有失绝对和偏颇,但这无妨沃氏解释的深刻独到。陶渊明归隐躬耕除了像农民 那样关心作物收成的丰歉外,他同时也关注自己生命本性的“养真”与“守拙”他正是为了 “守拙” 才“归园田”、为了 “养真”才栖迟“衡茅”的。农民的耕作是对命运的被动接受,陶渊明的躬耕行为则 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
8、与“陇亩民”的这些差别不仅不影响他作为诗人的伟大,反而正是这些差别使他的 人生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具有存在的深度。(摘编自戴建业养真与守拙论陶渊明归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守拙”有着丰富的内涵,此处,“拙”乃自身纯朴之本性,陶渊明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违背本性。 B. “守拙”是人生迷途处 智慧反思,陶渊明对“拙”情有独钟,其诗词创作中都能看到他以“拙”自居。C.魏晋南北朝时土人多鄙视耕稼,陶渊明选择躬耕既要忍受当时世俗的一些成见,更要忍受内心的煎熬。D.陶渊明 躬耕行为具有主动性,他与“陇亩民”的差别,使陶渊明的人生更具有独特魅力和存在深 度。2.根
9、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羁鸟” “池鱼”比喻自己在官场中心志被束缚,如同“旧 林” “故渊”的田园才是自己本性的归宿。B. “守拙”是陶渊明坚守内心的选择,但不同于消极避世,作者认为陶渊明的主导思想是建功立业,心中 有效力家国的壮志豪情。C.“守拙”“养真”“返自然”同指个体生命从营逐于外转而反求诸己,由沦于物欲转而反本归真,因而 “拙”“真”“自然”是同义词。D.陶渊明“所保”的是他的“真”,陶渊明不仅在意作物收成,也关注“养真”与“守拙”,为“守 拙”才“归园田”、为“养真”才栖迟“衡茅”。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10、)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B.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 昔心,良辰说可待。(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C.停云霭霭,时雨濠濠。八表同昏,平陆成江。(陶渊明停云)D.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围绕陶渊明的“守拙”展开论述,但侧重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
11、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 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 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 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 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 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
12、曾想 过。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 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 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 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 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 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 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
13、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 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 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 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 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 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 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
14、找到。这样一个 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 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待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 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 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 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天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 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天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
15、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 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 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 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 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 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
16、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 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 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 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 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 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 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
17、来 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将地坛与母亲联系起来,总写“我”以前独自去地坛的行为给母亲造成的痛苦,“才”字更突 出了 “我”的悔悟之迟,对母亲的愧疚之深。B.第三段连用五个“知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和宽容,与后面的“只是不知道”形成对 比,表现了母亲在痛苦面前的无助和坚忍。C.文章引用合欢树中的话,突出了母亲生命的沉重和经历的苦痛,表明“我”无法接受母亲的离 世,并感到生命的无常,对上天充满怨恨。D. “我”总是独自去地坛,一开始只沉浸在
18、自己的苦痛中,忽略了母亲的感受,直到母亲离世后才逐渐领 悟到母爱的伟大、深沉和厚重,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悔恨。7 .下列关于我与地坛(节选)的人文价值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可能完美,要以聪慧、理解和通达的眼光去看待一切。8 .世界上的人和物千差万别,“残疾”也可以造就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C.所有的人都会有孤独、痛苦,但生存的意义就在于不断争取、奋进。D.感悟人生,识破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精神生态健康。8 .请从手法和含意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2)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 一条船。9 .文章结尾段“这园中不单是处处
19、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在 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20、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慈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酿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21、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 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C.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D.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
22、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原指铺陈描写的手法,以文体雏形出现的是屈原的辞赋,唐以后出现的文赋,是散文化文体,用韵自由,句式参差,清新流畅。B.壬戌,中国传统纪年方式,按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前面的“壬”是天干,后面的“戌”是地支。C.美人,代指有美貌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D.匏樽,以干匏制成的酒器,亦泛指饮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 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23、B.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韵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 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 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D.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 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4 .请结合赤壁赋第四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水与月的特点进行说理的。(二
24、)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5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的 主观原因。B.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 写归田后的
25、田园生活作引子。C.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 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16 .简析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3)荀子劝学中“, ”两句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观点一致,说明空想不如学习。三、语言文字运用
26、(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上合组织重要创始成员国,中国 地重视、支持和推动上合组织发展。2013年以来,习近 平主席出席历次上合组织峰会,提出一系列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和地区合作的重要主张和倡议,得到各方积 极响应,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具有的地位。“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正式写入青岛宣 言,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上下同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成员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 作倡议深入对接,为地区发展创造重要机遇。上合组织各方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都 认为这一倡议对解决当前全球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不少成员国积极评
27、价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 倡议和认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进而提出独立自主、安危与共以及反对在本地区制造阵营 对抗、破坏地区稳定的主张。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将就新形势下加强上合组织建设、 更好应对重大国际和地区挑战与有关各方深入交换意见,有利于共同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持发展中国 家的正当权益,将重要的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贡献。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
28、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 ,首先,因降雨量增多,水面 的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振翅飞翔,开始提醒人们播种;然后就要在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了。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可是,为什么春季雨水偏少呢?中国是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隆 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二十四节气依然是现代生活重要坐标,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 作用。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反映了 “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 ,是播 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谷雨节气当天也是联合国中文日。为什
29、么呢?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 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谷雨”的由 来。21 .下列句子中的“多”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多”,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这句话多了一个字。B.你不了解真相,别多嘴!C.员工们的文化水平有多高?D.参会的多是先进工作者。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 字。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樊锦诗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 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初来
30、乍到,莫高窟几乎是废墟,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交通工具,信息也特别闭塞。一个20多 岁的姑娘,在这里住土房、睡土炕、吃杂粮、喝宕泉河水衣食住行苦,工作更苦。每天进洞去做研 究,都要跟先生们爬“娱蚣梯”。但樊锦诗却用尽一生守望着莫高窟。守护敦煌,其实是一场依然在进行中的“接力赛”。樊锦诗说,“从常书鸿先生到段文杰先生,再到 我,我们一直在接力,把守护莫高窟这根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我白天想敦煌,晚上梦敦煌。只要一息尚 存,就要为敦煌努力。”樊锦诗说,“更多的事业还要靠年轻人去做,我希望年轻人能继承莫高精 神。只要莫高窟存在,敦煌研究院就要陪伴它,不断探索前进。接力棒总要一代代传下去,我相信年轻 人会做得更好。”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