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本文关键词:上册,七年级,教案,单元,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本文简介: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三单元)11春陈小庆【教学目标】1驾驭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方、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依次、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4揣摩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本文内容: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三单元)11春陈小庆【教学目标】1驾驭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方、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2流利、有感情地朗
2、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依次、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4揣摩、品尝本文显明、精确、生动、美丽的语言。学习比方、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5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溢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酷爱自然,酷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将来,主动进取的生活看法和为志向而奋斗的品质。【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需进行细致的视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教学设想】1春是一篇美
3、丽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力。为帮助学生驾驭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四读:初读理清思路。再读体会感情。三熟读找出特点。四精读练习朗读。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呈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漂亮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朝气,无穷的力气。古往今来,很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诗人杜甫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
4、吴万里船。”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2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原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给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朝气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酷爱春天,向往将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3朱自清(181011948)字佩弦,现代闻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5、。江苏省东海县人。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二、听录音朗读。1预习重点字词水涨(zhng)捉迷藏(cng)酝酿(ynning)应和(h)薄(b)烟黄晕(yn)蓑(su)衣巢(cho)2进行比较,激发爱好。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日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快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调等等你留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会大好春光,找寻与作者视察的差距。二、初读:理清思路。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第一部分(11):盼
6、春。其次部分(27):绘春。第三部分(810):赞春。读法:(生读师作简评,其他同学留意老师的点评来理清思路。)一篇课文一读一评,让学生留意力高度集中,既组织了课堂教学又通过简评,学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绘春、赞春。并了解绘春这一重点部分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画面。三、再读:体会感情深化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漂亮的春光所沉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朝气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溢诗情画意的美妙景象。读法:(带读、省略对比读、提问读等)第一部分:盼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知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7、。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憧憬春天的急迫和渴望的心情。还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深厚的爱好。“近”用得非常精确,把春天拟人化,告知我们春天还将来到。2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其次课时提问学生上节课的重点。讲授其次部分:绘春。春最终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的样子,是词尾,表示状态。拟人写法,
8、很形象很详细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2朗读第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排比: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概,表达了作者剧烈的情感。“朗润”“涨”“红”,特别精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朗润: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调变得特别显明,山色由暗淡慢慢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楚光明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溶化造成的。(冬去春回)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春日融融的暖意。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特别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细致地视察,用他细
9、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呈现一幅幅春的画面。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3第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殊用得好?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好像有了意识,有了情感。(1)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2)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
10、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勃勃朝气。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一股剧烈的酷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予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静静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仿照: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芳香。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4第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的依次
11、。写花的争春,花的色调,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概。(2)比方,写春花色调的明丽。(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5)比方,写春花种类的繁多。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花下的情景有一个词用得特殊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情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方用得形象生动。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热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调艳丽,层次分明。都围围着春花写,中心非常突出。获得启示
12、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还要留意,想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须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方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溢了动感。5第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基本思路:先写风的温柔,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从人的感觉:触觉、嗅觉、听觉。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1)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比方,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母亲自的普遍特点是和顺柔软,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方从触觉的角度特别奇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暖和和柔情,把原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2)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13、,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3)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鸟儿“嘹亮”、“宛转”的叫声,牧童“响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构成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美丽,此起彼落,这是多么好听的音乐。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奇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详细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细致视察,视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相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
14、高视察实力的一种途径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非常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依次,由物及人,由近及远。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二个比方形象生动。特点:细密,轻快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艳丽色调描绘得非常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似乎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暖和的感觉。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修辞,排比,比方。7第2到节着重写景,第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
15、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一年之计在于春:“计”,安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安排,在春天要好好地准备准备。工夫:时间。(1)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特别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情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视察。视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细致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第三部分:颂春。1朗读、节。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比方、拟人、排比)用比方手法。三个比方有联系有区分,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终喻为健壮的青年。
16、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一百零一态、青春活力描绘得非常动人。文章描写的依次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四、熟读:领悟写作特点,采纳的表现手法。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描写细腻,富于情致。作者细致地视察。结构严谨精致。五、精读:体会文章最精彩的地方读法:练习背诵,要求自由朗读,从中找出你
17、最喜爱的句子、段落或章节,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来,看谁能背出全文。六、教学体会与反思:春是一篇充溢诗意的美丽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气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建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纳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竞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留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长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到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
18、学习的主子。语文教学注意培育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最大心愿。1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a、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2.实力目标:a、培育学生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实力。b、培育学生分析、综合的实力。3.德育目标:培育学生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方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19、,品尝美丽的语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忱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华蜜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暖和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别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日,就让我们追随都会先生的踪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2.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培育爱祖国、
20、爱家乡的品质。二、整体感知1作家作品简介。老舍(181011966),现代闻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骆驼样子。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高校和青岛山东高校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其次家乡”。据老舍夫人胡絮青回忆,老舍生前“经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高校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干脆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其次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内、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
21、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2检查字词驾驭状况贮zh蓄镶xing边发髻j水藻zo看kn护济j南澄chng清伦敦dn3.解词:安适:宁静而舒适。慈善:原指慈爱、和善,对人关怀,富有怜悯心,本课指温柔,合人心愿。澄清:本课指清亮,透亮。贮蓄:存放、积存。空灵:奇妙无穷而不行捉摸。4.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课文录音,边观赏图片)思索: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c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温煦安适”的?请讲解并描述理由。d.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a、温晴b、济南冬天的山和水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
22、爱。三、探讨探究:1.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对比与北平相比无风声(温晴)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四、课堂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五、布置作业: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美丽而生动形象的语言。课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你喜爱的句子勾画出来,试着背诵一下。13.夏感【教学目标】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品尝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颖的构思。3.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4.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5
2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文章的语言特点2.作者视察、描述景物的特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然自由的闲适情趣。今日学习的夏,表达的却是一种惊慌、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溢激情的火热生活的憧憬之情。2.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索,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
24、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3.词语积累:贮满(zh)澹澹(dn)芊芊(qin)磅礴(pngbo)黛色(di)匍匐(bf)春华秋实闲情逸致二、研读课文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乡野的景物农夫的劳动生活夏天的旋律夏天的色调古人对季节的描写2.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惊慌、热情、急促)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酷爱、赞美)本文抓住夏天热情、惊慌、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宠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夫。4.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1)概述夏季总
25、体特点。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惊慌、热情、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其次部分(2-4)详细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夫劳作的景象。(1)其次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2)第三段写夏天的色调。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
26、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明显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3)第四段写夏季农夫劳作的景象。一写农夫劳作辛苦,二写农夫精神惊慌。用农夫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惊慌的。第三部分(5-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酷爱和赞美。(1)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纳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2)最终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两者是否冲突?请简述理由。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不冲突。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
27、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3)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进到这里的抒情。对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写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写足了,情自然生出,写景和抒情组合融洽,成为有机整体。5.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夏季,暑气燥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惊慌、繁忙。6.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本文以描写居多。很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其次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
28、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特别简朴,又形象生动。再有,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经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许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记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还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如其次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
29、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详细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洪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看法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7.请仿照文中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开头各写一个句子。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宁静。三、课堂小结1.本文用热忱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
30、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妙的意境中。夏感全文正好六一百零一六十六字。然而,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致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澄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过去评价散文之美,有所谓“人生宝、才智宝、漂亮宝”一说,而“六六”,在我们民族习惯中,向有和顺、如意、祥瑞之意谐意。夏感正是这样一篇三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祥瑞美妙等含茹的杰作。2.假如你来写城市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打算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3.历代文人写夏季,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
31、描写农夫夏天劳作情景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哀痛:“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一百零一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代白居易观刈麦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宋代苏轼鹧鸪天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终归西湖六月中,风
32、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第14课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品尝美丽的语言。3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歌意境。2品尝、赏析美丽的语言。教学设想:本课是一首美丽的诗歌,因此要注意诵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美丽的意境,品尝美丽的语言。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诗篇,你知道哪些?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大
33、家说了许多,看来大家积累的不错,在这些诗篇中以悲秋居多,当然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么在现代散文家、诗人何其芳的眼中秋天会是怎样的哪?一起走进秋天,感受秋的意境。二、整体感知:1沟通作者状况。(老师课件补充)何其芳(19121101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宠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备,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非常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留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2检查字词预习状况:
34、肥硕(shu)栖(q)息鳊(bin)鱼乌桕(ji)叶寥(lio)阔枯涸(h)梦寐(mi)清冽(li)3听老师范读,朗读时留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4依据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小组内一听一读式沟通。6朗读展示。7再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2)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会为诗歌中的几幅画起什么名字?示例: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宽阔;溪水干枯、更清冽,示意这是在秋天。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秋天牧羊女图。(注意学生特性命名)三、美读:1采纳圈点评注的方式进
35、行美读。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赏析一幅图画。提示:练读并说出喜爱的理由。可以从详细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在诗句中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来品尝。2美读展示,师生、生生沟通。示例: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飘”字贴切传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味觉角度,示意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镰刀都足足地享受过了,写镰刀其实是写人的喜悦的心情。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其次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淡雅朦胧”。“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方似拙实妙,耐人
36、寻味。那么,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体现渔民愉悦、悠然的心情。都对,因为不管哪种看法,都是读者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当是开放性的。“嬉戏”一词虚实相生,用得很生动,“嬉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与人和船在嬉戏,把渔民在秋天那种开心悠然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第三幅画面是“秋天牧羊女图寥阔空远”。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溢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衬托下,诗味盎然。“梦寐”的意思是睡梦,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牧羊女的眼里肯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
37、她的心里肯定微颤着喜悦与幻想。她是被漂亮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华蜜沉醉了。还有她在惦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妙的笛声。3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示例:对秋天的宠爱、赞美之情。4背诵课文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动身,运用比方、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然、满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嬉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溢诗意的秋天。作业:1积累有关秋天的诗词。2片段描写:请抓住家乡秋天的一个特征,写一个美丽的秋景。200字左右。板书:学生写出秋天农家丰收图秋天霜晨归渔图对秋天的宠爱、赞美的感情秋天牧羊女图15古代诗
38、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学问。2品尝语言,体会诗词意境。3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4精确朗读并默写。实力目标1品尝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育赏读诗歌的实力,增加古诗文修养。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育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爱好,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概充足,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
39、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留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美丽、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激励学生充分绽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悟感情。3探讨、点拨法。老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绚丽文学入手,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激发学习爱好)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唐诗、
40、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五首喜闻乐见的诗篇。二、指导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安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美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勉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颂的,诗的最终两
41、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
42、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绚丽”,也说“日月绚丽”。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绚丽,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4.悟读合作探究:全诗以哪个字绽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特别质朴,“观”字领全篇。其次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屹立动静相衬托,显示了大海的宽阔和威历。树木一百零一草,秋风洪波静动相
43、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气和雄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妙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勉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干脆表露,而是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概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颖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
44、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6.背诵全文三、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1.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出示)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著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3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这里是停岸的意思。王湾,洛阳人。公元73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输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2.初读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
45、读节奏。(多媒体显示)提示:这首诗意境美丽,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哪些诗句干脆表达了思乡之情?【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沟通,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老师点拨。提示: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白时令。“残夜”指
46、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尾联干脆表达思乡之情。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4.悟读“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怎样一幅景象?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提示:“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好像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