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交通规划期末复习最全面精品最全面精品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交通规划期末复习最全面精品最全面精品资料.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交通规划的分类: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区域交通规划系统 主要是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包括公路交通系统规划、铁路运输系统规划、航空运输系统规划、水路运输系统规划与管道运输系统规划。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一般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重点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大城市除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外,还要进行各种专项交通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划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交公共通系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管理规划、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等。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1)交通系统现况调查 2)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诊断 3)交通系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4)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5)交通
2、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6)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 7)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交通规划的期限 1.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以基准年 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 10 年;中期以距基准年 515 年为宜,最长不超过 20 年;远期距基准年 1530 年为宜,最长不超过 50 年。道路交通规划 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交通调查的工作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数据调查和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成为交通区。将规划对象区域划分若干个交通小区,并确定小区的质心,将小区内尝试的出行视为质心
3、。划分交通区的主要目的是:将交通需求的产生、吸引逾一定的社会经济指标联系其来;交交通需求在空间上的流动用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图表现出来;便于用交通分配理论模拟道路网上的交通流。起讫点调查,又称 OD 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的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起讫点调查 一般分为人的出行 OD 调查、机动车出行 OD 调查和货流出行 OD 调查三大类内容。小区形心: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期望线: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
4、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由期望线组成的期望线图,又称 OD 图。主流倾向线:主流倾向线又称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分隔核查线:分隔核查线是指为校核 OD 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分隔核查线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核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境界线:境界线 是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境界线上出入口应尽量小,以减少调查工作量。OD 表:OD 表是表示各交通区之间出行量的表格。OD 表调查的步骤:1
5、.组织调查机构 2.调查准备 3.确定抽样率及抽样方法 4.调查人员培训 5.制订调查计划 6.典型试验 7.实地调查 城市居民出行 OD 表调查:1.家访调查法。2.电话询问法 3.明信片调查法 4.工作出行调查法 5.职工询问法 6.月票调查法 OD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OD 调查资料的整理(a。要对调查表进行检查 2.编码)2.OD 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 OD 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目标是为现状交通分析评价、交通预测模型标定、交通网络规划等提供基本参数和指标。因此,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出行特征统计分析;二是出行与其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三是其他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主
6、要包括以下内容:1)出行产生。2)出行分布 3)出行方式 4)出行时间、距离 5)其他有关参数 居民出行 OD 调查。统计分析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 出行产生。包括统计职业、年龄、不同性质的用地等各种相关因素的不同状况下,各种出行目的的城市居民在市内的出量。B 出行分布。包括统计境界线内各交通区之间总出行及目的、分方式的居民出行 OD量等。C 出行方式。包括统计城市居民在市内出行方式结构等 D 出行时间及出行距离。包括统计城市居民在市内总出行和分方式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以及统计居民在境界线内各交通区之间各种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时间及出行距离等。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包括:1.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7、 2.交通分布 3.交通方式划分 4.交通流分配 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1.原单位法,它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用居住人口或就业人口每人平均的交通生成量来推算的个人原单位法:另一种就是以不同用途的土地的土地面积或单位办公室面积平均发生的交通量来预测的面积原单位法。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是出行生成预测的另一种可选用的模型,他突出以家庭作为基本单元,用将来的出行发生率求得将来的出行量。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增长系数法,二是综合法。(p55)根据函数 f 的种类不同,增长系数法可以分为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
8、和佛尼斯法。增长系数法 的特点 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时间。2.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等的预测,也可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 OD 交通量。3.对于变化较小的OD 表预测非常有效。4.预测铁路车站间的 OD 分布非常有效。这时,一般仅增加部分OD 表,然后将增加部分 OD 表加到现状 OD 表上,即可求出将来 OD 表。缺点:1.必须有所以小区的 OD 交通量。2.对象地区发生如下大规模变化时,该方法不适用:a.将来的交通小区发生变化 b.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发生变化时 3.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时。重力模型法 重力模型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它根据牛顿的万有
9、引力定律,即两物体间的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平方成反比类推而成。分为 1.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 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 交通阻抗:是指车辆在路网中未能按理想的状态运行而造成的损失费用总和,阻抗分为节点阻抗和路段阻抗 重力模型法的特点: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 2.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的影响。3.特定交通小区之间 OD 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 4.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 化的情况。缺点:模型尽管能考虑到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出行的影响,但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跟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2.一般,人们的出行距离分布在全区域并非为定
10、值,而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3.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因交通方式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异,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4 球交通小区内部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5.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6.利用最小二乘法标定的重力模型计算出交通分布量,必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综述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的建模思路有两种:其一是在假设历史的变化情况将来继续延续下去的前提下,研究交通需求的变化:其二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为了实现所期望的交通方式划分,如何改扩建各种交通设施引导人们的出行,以及如何制定各种交通管理规划等。交通方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转移曲线法、重力模型的转移模型、回归
11、模型法、概率模型法等。交通划分:1.步行 2.自行车 3.公交车 4.出租车 5.摩托车 6.单位车 7.其他 道路交通阻抗函数(简称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交叉口延误)与路段(交叉口)交通负荷之间的函数关系,它是交通网络分析的基础。速度-交通负荷关系模式分 3 种情况:自由车流、正常车流及饱和车流。负荷度:速度与路段实用通行能力的比值。交通分配中的路权(即两交叉口之间的出行时间)等于路段行驶时间与交叉口延误之和。T(i,j)=t(i,j)+d(i,j)Wardrop 第一原理指出: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分布,就是使所有实用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的路线费用小。Wardrop 第二原理认
12、为,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使得网络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Beckmannde 用户平衡分配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在交通网络打到平衡时,所有被利用的路径具有相等而且最小的阻抗,未被利用的路径与具有相等或更大的阻抗。其模型的核心是交通网络中的用户都试图选择最短路径,而最终使被选择的路径的阻抗最小且相等。有效路段 i,j 被定义为路段终点 j 比路段起点 i 更靠近出行目的地 s 的路段,即沿该路段前进能更接近出行终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般分为三个层次:(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城市中长期交通体系规划;(3)城市交通近期治理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主要分为 7 个阶段,包括:确定任
13、务、资料收集与调查、规划大纲编制、规划大纲论证、规划成果编制、规划成果论证和规划报批。城市道路网布局 9 种道路网络布局形式:1.方格形道路网 2.环线放射式道路网 3.自由式道路系统 4.混合式路网 5.线性或带形道路网 6.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7.手指状(巴掌式)道路网 8.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9.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快速路的规划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联络城市各个功能分区或组团,满足较长距离的交通需求 2)进行城市内外交通转换,屏蔽过境交通 3)调整城市路网交通量 4)形成城市建设的风景带,带动沿线的土地开发 路网密度:城市内部道路总长与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城市道路面积率 是建成区内
14、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建成区用地总面积的比值 人均道路面积 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总人口之比,反映了出行者与道路的关系,更加鲜明地反映了通行要求。道路等级比重是各级道路的比例即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依据规范推荐路网密度值推算大城市道路等级比重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2:3:6.特大城市的快速路所占比例较多,次干路和支路相对较少;中、小城市则正好相反。网路连接度是指所有节点连接边数总和与节点的比值。非直线系数 定义为网路中两节点间的实际道路长度与两点间空中直线距离之比,整个道路网的非直线系数称为道路网综合非直线系数。整个路网的非直线系数称为路网综合非直线系数。综合非直线
15、系数可分静态综合非直线系数和动态非直线系数。公交线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1)线网密度 公交线网密度指有公交服务的每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即:公交线网密度=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有公交服务的城市用地总面积 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共交通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即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之比值,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一般在 1.252.5 之间。3)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是指公共交通线路首末站之间实地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4)乘客平均换乘系数或换乘率 乘客平均换乘系数是衡量乘客直达程度,反应乘车方便程度的指标。乘客平均换
16、乘系数=(乘车出行人次+换乘人次/乘车出行人次)换乘率是指统计期内乘客一次出行,必须通过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的人数与乘客总人数之比,即:换乘率=(有换乘的乘客人数/乘客总人数)乘以 100%5)公交线路网站点覆盖率:亦称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城市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城市用地面积)乘以 100%公交优先措施: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优化交叉口信号控制、控制自行车的出入、高峰期禁止左转、交叉口公交专门相位)、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路。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公交线网规划有两种基本思路:解优法和证优法 停车场容量:停车场
17、数量指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场有效面积上可用于停放车辆的最大泊位数。停车密度:是停车负荷的基本度量单位。它可以有两种定义:一是指停放吸引量(存放量)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一般高峰时段停车密度最高;另一定义是指空间分布而言,表示在不同的吸引点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停放周转率:指单位停车车位在某一间隔时段(一日、一小时或几小时)内停放车辆次数,为实际停放车累计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分为两类: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量,从而减少道路交通流量,缓解交通紧张局面。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
18、是一种技术性管理,交通系统管理通过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及对交通流的管制与合理引导,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道路交通运行组织规划方案设计 1)交通运行组织规划的原则(1)交通分离原则,即将城市道路上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以及行人与车辆,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进行分离。比如快慢车划线分道或物体隔离、设置专用道路、立交等。(2)交通量控制和调节原则,即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措施,从时间、方向、区域、道路功能等方面来对交通量进行控制和调节。如设置单行线、路线的限时限车种通行、繁华商业区禁止货车通过等。(3)按交通性质疏导的原则,即对不同交通性质的车辆有区别地进行引导限制。如对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分别考虑,客运交通优先,开辟过境路线,引导过境交通避开市区等。(4)公共交通优先原则。如政府对公交发展提供补贴、设置公交专用道。1)货车禁行区域和货车禁行线路 2)单向交通 3)变向交通 4)公共交通专用道路(车道)5)自行车专用道路 6)交叉口转向管理 结点层次划分的方法主要有 重要度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模拟退火聚类法等。交通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1.明确目标 2.建立层次结构 3.建立判断矩阵 4.进行层次单排序 5.进行层次总排序 二单纯矩阵法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 五费歇尔综合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