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与动荡年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人生与动荡年代.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人生与动荡年代 在人类自然科学史上,二十世纪毫无疑问是属于原子理论物理的时代。量子物理的出现,不但深刻变更了人类对物质、自然和哲学的基本相识,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彻底地变更了人类生活方式。在这场宏大的科学革命中,阿诺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1868-1951)与普朗克、爱因斯坦和玻尔一道,是创立者和弄潮儿。他对玻尔原子模型的扩展,使之能够说明更精细的光谱结构,为进一步探讨关于物质结构的基础物理理论和应用开拓了道路;他留下了神奇的索末菲精细结构常数,这个与万有引力常数、波尔兹曼常数和普朗克常数等同列的几个自然界基本常数之一;他曾八十四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是
2、都因为种种缘由未能获奖,这也是一个引发各种猜想(包括阴谋论)和争议的令人难受的“传奇”。不过考虑到爱因斯坦一生也从未因为相对论、布朗运动和统计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奖,诺贝尔物理奖的权威性远非不行质疑,索末菲的失落也并非不行思议。不过,索末菲对物理更重要的贡献,还是在教化方面。作为开风气之先的改革实践者,索末菲在理论物理还没有成为一个正式的领域,甚至他本人都不是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的时候,就白手起家,创立了现代理论物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慕尼黑学派。在这个被称作是“理论物理学家摇篮”的地方,索末菲培育了大量人才,仅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就有七人之多:海森伯、泡利、德拜、贝特、鲍林、拉比和劳厄。 然
3、而,读者若是简洁地认为中华民族从未经验过这种现代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呼喊创新精神,敬重和艳羡德意志民族这方面的骄人成就,那么在展读埃克特博士撰写的这本索末菲传记(Arnold Sommerfeld:Science, Life and Turbulent Times1868-1951)之后,您肯定会有更多的思索,因为事实并非如此简洁。 历史上饱受周边文明中心欺凌鄙视的德国,自一八七一年统一后,在短短三四十年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割据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大国,社会气氛、民族心理也随之主动被动地发生了改变。在这一崛起过程中,科学和技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更是德意志
4、民族的傲慢。但表面的旺盛之下,并非没有危机。比如德国物理学的代表人物爱因斯坦,就不是德国科教体制的产物,甚至可以说,他是从自己非常厌恶的德国教化逃离,前往瑞士的。而之后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使得德国科学遭遇巨大打击,不但物质条件一落千丈,还被国际科学界封锁。最致命的打击,则是在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后,科学界的大批精英被迫离开德国,使得美国取代德国,成为真正的“世界科学中心”。一九四年二次大战爆发,同时也标记着德国科学黄金时代的终结。索末菲一手打造的“慕尼黑学派”受到纳粹摧残之后也一蹶不振,再也未能复原从前的荣光。 假如将索末菲的生平事迹放在这激烈人心却又动荡担心的时代背景之下,可以品尝出许多因
5、素的交互作用家庭背景、天赋秉性、教化养成、政治倾向和对科学体制的认知、德国当时的社会风气思潮等等。看看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宗师和一个鼎盛的学派,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衰落。我们这里只是探讨看似不同实则具有深刻联系的两个方面,就是他的科学(包括教化)成就和他的政治社会倾向认知。 和爱因斯坦这样受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影响的科学家相比,索末菲无疑是更加“正统”而典型的德意志科学家代表。像绝大多数威廉时代的德国学者一样,索末菲身上具有 “受过教化的中产阶级”的典型特点:以普鲁士的诸多美德自傲,忠诚、守时、廉洁、自律、秩序,敬业;具有剧烈的德意志认同,对国家无条件的忠诚,将“军国主义”视为德国文化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6、。 另一方面,索末菲在中学和当时的世界数学中心格丁根高校(Universitt Gttingen,又译哥廷根高校)接受了古典主义教化,强调全面发展和完整人格,认为自己更喜爱文学和艺术,并表现出相当高的天赋,毕业时还曾想从事建筑工作。虽然如此,把索末菲和其他类似的高校生区分开的,唯恐还是他的特别际遇。在格丁根高校期间,索末菲有幸担当闻名数学家费利克斯克莱因的助手,之后又与后者一起加入数学科学一百零一科全书的编辑工作,成为这项历时长达三十年的浩大工程的主要参加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克莱因遍游欧洲,邀请当时最出名的学者加入他们;还要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其中包括修改前辈的手稿。克莱因不仅仅是一位闻名科
7、学家,还是在德国科学界颇有权势的人物,对当时德国僵化保守的科研教化体制的弊端相识深刻:由文化部管理的综合性高校(Universitt)高高在上,而由贸易部管理的高等工学院(Technische Hochschule)地位低下,两者之间壁垒森严,井水不犯河水。对此,克莱因怀有坚决的改革信念和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索末菲的扶植,就是这个改革安排实践的一部分。 与这样的贵人共事,不但赐予索末菲学术之外的视野,也让他成为“圈内人”。 索末菲传记中运用了大量的档案文件,再现并剖析当时的科研运作体制,透露了其学术生涯中学术本身之外的内容:为了争夺稀缺的职位资源,拉帮结派、抱大腿找后台(包括学术界以外的权贵
8、)、递条子、打招呼、泄露信息甚至某种意义上的围标等各种暗箱操作,无奇不有。而索末菲本人在这方面也绝不迂腐。从学术生涯起初艰辛的求职,到工科学院的委曲求全和磨炼,再到后来的慕尼黑高校开山立派,他从来都不吝于以各种手腕,實现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这与我们始终宣扬的科学家的正面形象可能大相径庭,但的确是科学界的真实。对于任何立志以科学为毕生事业的青年人来说,不行不察。 生活方式很对索末菲的胃口,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文化中这种不拘一格的自由风格,与索末菲自己的科学和教化理念有契合之处。他比绝大多数德国教授更早地觉察到了美国的潜力,在德国科学的顶峰时期,就看到了自身的危机。早在二战之前,索末菲就已
9、经相识到,以前被德国学者瞧不起的美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并且好像具有无限的潜力,物理学的将来在美国。 索末菲传记的作者埃克特博士,为人低调,几十年如一日,在简陋的环境中用心治学,在原子物理学史、量子物理学史以及作为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学科的流体动力学发展史方面,用德文、英文和法文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史权威。此外,他还出版过海因里希赫兹传和路德维希普朗特传,原子物理学家还曾被译成日文,引起日本学界的重视。一九八一年他刚起先从理论物理学转向科学史探讨后不久,就接触到了索末菲的资料,并产生极大的爱好。二一三年,在纪念玻尔-索末菲模型一一百零一零一周年之际,德文版索末菲传记
10、出版,并很快就被译成英文,两个版本都得到学术界好评。二一六年德意志博物馆科学史探讨所曾特地为将要退休的埃克特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学界对他的学术成就的认可就是对他的最佳奖赏。 这本索末菲传记绝非为传主树碑立传,而是肃穆的、集作者三十年探讨精华的历史科学和科学历史著作,内容详实,视野恢宏。对当前的中国社会和读者来说,了解德国科学史上的这样一位人物的生平,他成长的社会家庭氛围,教化养成以及个人际遇、事业兴衰,除了一般的拓展视野、丰富学问之外,还有更为特别的现实意义。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