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书笔记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读书笔记心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子读书笔记心得 我只是一个初学者,一个刚起先启蒙自己的人。在阅读老子时写下这些读书笔记,其中确定存在一些错误。本无意发出,但想及错误本身的存在就表明白发出来一起沟通的意义。我读老子的第一遍是读傅佩荣先生的傅佩荣细说老子,其中的许多地方都不太赞同,后来就自己去查字典找寻注解,也渐渐的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诚如傅佩荣说的,每个人读老子后的注解都是自己学问和观念的反映。我也是如此。但在自己的理解之余,尽量的去读原文,去理解当时老子的意思,但限于自己现在的实力,或许能理解的深度实在有限。但我不怕错误,只怕麻木。现在发觉,也想找寻大家的看法,同时想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去阅读、理解这本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
2、经典。 一 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万物之始;出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从辵,首。本义:供行走的道路。但此处的道可能指先于宇宙之前的混沌,庄子讲浑沌之死,开七孔于头,然后有了万物或叫宇宙,而七孔在我看来不仅代表万物,也可能指人类、欲望,名。我觉得这章是在刻画混沌之后,宇宙出现之后万物(尤其是人)的差别与对比。道与名相对,妙与徼相对(前者为微妙之意,后者为考察,相识之意)。混沌死了之后,道却恒久存在于宇宙当中,维持着宇宙的运行。 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3、短想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我觉得这章讲的也许是相对论,然后从他的相对论中得出其处世之道。事物的价值只要是以人来判定的,总会是相对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灵魂,而且相识事物都是由内向外的。因此后面讲的无为,不有,不恃,弗居,可能更偏向于自然之道,而非人的价值。因为大部分人存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想有为,想拥有,想追求。或许,用天道来养人道,会是人相对价值中的一个客观标准,就像上帝的圣经一样。不同的是,圣经已经写就,而道提倡的向自然学习,则须要我们自己努力的去找寻。老子或许早在几千年
4、前就起先了找寻的历程,而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继承,甚至越走越远。(因为起先做笔记时没有记录每一句话的意思,只是写了自己的理解。后面写得比较具体,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和第十章颇有雷同,假如不明白其意思,可以参照后文)。 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是向自然学习的治国之道。老子讲要削减人们的欲望,削减人们的竞争,让其根据自然天性发展。甚至让民不去追求学问,但是要注意强身健体。想起一句西方哲人的话来:让自己的欲望保持在自己的实力范围之内,站在这个角
5、度,老子是想想方设法的削减我们的欲望,同时削减我们的学问实力,他可能觉得学问也是人欲望来源的一部分。这是有肯定道理的,人生忧患识字起,讲的也许也是这个道理。人们懂得的道理越多,想得就越多,忧患和意识自然就多了起来。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像老子本人一样,在跨过了学问的这个阶段而至无为之状态,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不行能再干脆造就简洁无为,因为欲望已经在人类和社会中产生且越来越强大。比如你诞生了之后就知道有一种目标叫胜利,胜利后有什么所以,在这个时代,我比较倾向于未曾拿起,何言放下;既已拿起,也理应而且终将放下。假如能做到这一点,或许也是异曲同工之妙。又或许社会的发展也会经验这样的阶段,现在的社会正处于多
6、样性急剧扩张、物质和欲望越来越丰富的阶段,或许以后会朝简洁、自然、无为的方向发展也未可知。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让自己的欲望保持在自己的实力范围之内,我们的政府做得好像正好相反。他一方面在用一元性的教化和言论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机械人,无形中扼杀了我们的创建力,一方面又(或许是不得不)让社会的欲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了,物质更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也更多了,可是,我们人性的进化,却是如此的缓慢,甚至在始终在倒退 又看到虚其心,我觉得很像基督教说的,把自己的心空出来,让神进来。人作为人始终是渺小的,假如以他自己为中心,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或许可以在一个环境中获得世俗的欢乐和与人竞争之后短暂快感,可终归人不行
7、能最强,人的力气也是渺小的,而且人很简单拜倒在权力、金钱、包括自己的心情和欲望之下,结果很简单迷失自己,倒不如把自己空出来,只让神来主宰,或许可以真正的做到不懊悔,不用怕,自然而然享受尘世生命带来的乐趣。 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章似乎是在讲道是怎么来的。感觉似乎是万物之前(或之源),而又在混沌之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感觉在讲他的产生过程,或者讲他的性质。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觉得这里的帝是指万物或万物中最大的那个,不像是指神或混沌。道是混沌化作而来,存在于历史与世间当中。或许,科学做的
8、事相识和总结规律,就是在用人的相识实力,去试图相识道。 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一百零一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傅佩荣的译法是: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万物当为刍狗,让它们自行荣枯,而我的干脆是,这里应当是说假如天地不仁,则会以万物为刍狗,即会把万物丢弃。(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假如圣人不仁,(我觉得是指那些明白了道的人),(仁: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敬爱;),就会丢弃一百零一姓(甚至有玩弄一百零一姓之意的感觉)。橐龠(似乎指风箱之意,我没有去查
9、),可能这句是讲道很虚但不匮乏,可以源源不断。而最终那句好像是在提示我们,不要说太多,而应当守住虚静人在说话的时候(尤其是在和人沟通时)的确简单陷入表现自己的境地,不但失去了沟通的本意,也失掉了自己的虚心(我把的虚心也许与欲望相对,即把自己的心空出来,而非虚心)与宁静。(或者人在在宁静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道的存在) 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1、被信仰为促进谷物生长保证五谷丰收并主宰植物每年的生长、腐烂和再生的神;2、古代道家用语。谷和神本分用。后多并称。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玄: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
10、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牝:形声。从牛,匕( b)声。依甲骨文,匕为雌性动物的标记。本义:雌性的禽兽;玄牝: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方道。 从说文解字和古代的说明看,这句的意思是指道不会死亡,而且为天地的根源。最终一句是描述道的性质的,似有似无的存在,但其作用却无处不在,且无穷无尽。这或许是给我们一种信念,道是存在着的,而且可以恒久存在。那我们可以通过人类和科学去相识道吗 七 天长地久。天地全部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在。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章节老子好像想通过对天地之道的描述然后应用到我们人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基本是贯穿整个老子的。关键是我
11、们要把前面的理解清晰了,前一句说天地许久的隐私是不自生,我不确定自己理解的对不对。是不是说不求自己的生存,还是 不依靠自己生存。我比较偏向于后者。天地不依靠自己,而是依靠道而存在。圣人也应当学习把自己置之身后,却可以达到身先。外其身而身在、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也也许是这个意思。 老子可能还是想告知我们,不应当太关注自己,而应当把自己虚出来,托付给道。这竟然与基督说的把心虚出来,交与上帝如此的一样! 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善:古文,譱,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祥瑞的象征。本
12、义:祥瑞;处:處、処,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 h)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 h)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这章老子是想借水来比方道。老子喜爱水,因为水的许多的性质和道很相像。比如,水利于万物生长却不与谁相争,停留(按本意是停留,但我觉得可能是存储呵呵,没有什么理由,只是感觉)众人所厌恶或不喜爱的地方,可能是说不居功,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后面一连串的排比,我也许查了查字典,大体讲:水宁愿处于卑下(地),心思沉静(渊),施予(与:與,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共同抬起,与,赐予。合起来表偕同、挚友。本义:赐予,施
13、予,赐予)时满怀爱(仁: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敬爱),言谈真诚不浮夸(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恳的。本义:真心诚意),用正确的方一直治理,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前者是方向,后者更强调效率。(正: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治:形声。从水,台声。本义:水名。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做官或处事也擅长生效(事: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能: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行动总是在适当的时机。最终一句
14、的尤,我不确信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尤: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做动词时也有责怪;怪罪,傅佩荣先生把他理解为前者,说不会引来指责,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其本义,不优异,一切自然而然,无需比较。 我觉得这一章老子主要是想劝世俗更加谦卑、沉静、博爱、真诚、正值、顺时而动,自然而然。 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行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珍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这章相对来说简单理解一些,也是老子对我们贪恋、欲望的一种告诫。拥有的太多甚至满溢,不如停止;修炼得越来越锋利(变得越来越强大,以便于赢得竞争),是得不到许久的;富
15、贵很难许久,假如富而骄,则肯定会招致祸害。功成身退,才合乎天道。 对于最终一句,不仅从历史上讲是真理,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也是告诫我们个人的成长,或许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从无知到对学问理性的追求,从贫困到对胜利的追求,从无能到创建价值的追求,可能无可厚非,但是就像前面讲的未曾拿起,何言放下;既已拿起,也理应而且终将放下。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要把自己的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志向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宏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见和豁达的胸怀,这是我存储于手机上的一句话,是朱光潜说的,或许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功成身退,天之道吧。
16、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科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哎呀,这一章太长了,而且很难。起先除了后面几句,几乎没能看懂,没有方法,只能遇到不懂的字和词,用我们的老方法,查字典喽。 先也许看一下句子的排列,我觉得前面都是如何去修身养性、去获得学问的理性,去多样性的发展,后面一句是达到这些之后更为志向的状态。营魄不知为什么,几乎全部的书上都讲这是魂魄之意,我查了一下:营,營,从宫,荧。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魄:从鬼,白声。从鬼的字,常与灵魂、鬼怪有关。本义:阴神,迷信
17、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我觉得营不是指魂,而是指为形,而魄指魂魄,因为魂魄之于身体,就似乎我们之于房子。所以这句应当解为:魂魄和形体合一,能达到无离的状态吗无离可能是指人与道合一。专气致柔可能是指一种修炼的一种方式,因为无重点词,没有方法查询,所以这句应当是说,专气致柔的修炼,能达到婴儿般(纯净混沌)的状态吗老子除了喜爱用水来作喻,还喜爱用婴儿,这很简单理解,因为婴儿是人之初始,而道也是万物之始。涤除玄览,能无疵科应当也和上句意思也许一样。爱民治国,可以达到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吗老子的回答当然是确定的,而且这也是他的志向和期望。天门:指指鼻、口或天庭,开阖即开与关,可能也意指沟通,雌:
18、从隹( zhu)。表示与鸟有关。本义:母鸟。引申为母的。对于这句话,我没有更好的理解,只能跟从大多数人的看法:感官与外界的对立改变相接触,能安静吧这也理解也有肯定的道理。雌、母的确也有安静之意,而前半句也的确有自己的感官与外界沟通之意。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应当指明白道理,能没有学问吗或者说,能不用学问就可以达到吗但这样理解的话,就和前面的几句有点不太一样,因为前面的后半句都是讲老子的志向的状态。无知明显也是,但可能这里的无知不是指没有学问,而是指不专心机,自然而然,这样理解的话就通顺了。 最终的总结语更是经典语,始终流传至今。生之,畜之,应当是一个意思,就是生养万物。后面的并列句是为了说明老子
19、理解的德,应当做到生养万物而不占有他,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意思大致相近,为(為、爲,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有母意,可理解为:做万物之长,却不主宰他们,(恃:从心,寺。本义:依靠,依靠),这里的主宰很有意思,恃的本意是依靠,依靠,统治者虽为统治被统治者,其实乃是依靠他们,这与我们政府宣扬的人民是政府衣食父母是一样的。可我们的政府却只见它统治人民,却不见他因依靠人民而感恩,假如说有感恩,也只是存在于文件和口号之中,说一切为人民服务,还说以德治国,殊不知,真正的德不是占有、限制,统治,而是自然而然的引导他们(与强制相对),生养他们(其实也就是服务人民)。我们的政府什
20、么时候能真正做到呢 十一 今日短暂写到了第十章,以后确定会接着读接着写下去。再次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去学习一些文化经典,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主流文化(呵呵,现在还在同时阅读科学二十讲)。无论现在你觉得奥运的事务体现了谁误会了谁,至少,我们应当做的,是真正的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不遗余力的学习西方文化,努力做到融合中西,此二者,缺一不行,才能理解和正视对方的偏见,让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成长,自信起来,然后才能骄傲的向世界宣称中华民族的宏大,而不是现在这般自卑的,就像是蜜蜂一样,遇到了恐惊,就会攻击别人,结果损害了对方(留意,不肯定是敌人),也损害了自己。(引自今日在群中和网友谈话中的一句话)。 另注:关于阅读老子的方式,第一是多查,文中所引的词典来自于汉典,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其具体说明、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举荐大家查看。其次是:可以用写的方式,因为人在写时可以放慢思索,让思维更加沉静和细腻。不仅写自己的理解,也写原文。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