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232726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DF 页数:129 大小:1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df(1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目 录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3鼠 疫.11霍 乱.18艾滋病.2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3肺结核.3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0流行性出血热.54流行性乙型脑炎.6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3麻疹.82流行性腮腺炎.88细菌性痢疾.93伤 寒.100乙型肝炎.109狂犬病.115血吸虫病.119注:本培训资料为卫生部规定教材扫描后自动识别,虽经校对,但由于时间紧迫难免存在错误之处,请各位卫技人员谅解并指正(可以发e m a il至kjk ,注明页码)。培训内容以卫生部统一颁布的讲课光盘为准,请针对课后的思考题及选择题进行学习。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基本概念感染:是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二)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儿方面。(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

3、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

4、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

5、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仅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及生化改变。3.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缺乏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

6、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4.潜伏性感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而不发病,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卜 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5.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因而引起病理改变,并具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包括病毒、立体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2.有传染性:是此类疾病的最主要特征。

7、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3.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4.免疫性:感染后(包括隐性或显性感染)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属于自动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可分为以下儿种感染现象:(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2)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次侵袭而感染。以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最为

8、常见。(3)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以伤寒最为常见。(4)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常见于伤寒。(五)传染病的临床特征1.病程发展呈阶段性: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潜伏期。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各病人的潜伏期长短也可不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可检疫有重要意义。(2)

9、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可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极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程进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山轻到重,由少到多,逐渐或迅速达到高峰。(4)恢复期:是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期。其终局多数为痊愈,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以上患病阶段最终结局:1)临床痊愈:2)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下肢残疾;3)复发:如疟疾、伤寒、痢疾;4)再燃:如伤寒等疾病;5)转为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2.常见的临床表现:(1)发热:发热为传染病

10、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乂不尽相同。(2)皮疹: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型,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幻: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尊麻疹等。各种传染病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天花、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3)全身表现: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1)毒血症: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2)菌血症: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中毒症状。3)败血症:病原菌在

11、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液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4)脓毒败血症: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不可能造成流行。L传染源:指病原体己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

12、和血液途径等。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七)传染病的诊断对传染病必须在早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1.临床资料: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的体格检查,加以综合分析。2.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3.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2)病原体检查: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3)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用已知抗原检查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查未知抗原。(4)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查病原体的核

13、酸。(八)传染病的治疗原则1.一般及支持疗法:指不是针对病原而是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1)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收住相应隔离病室。隔离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及昆虫隔离等。隔离的同时要作好消毒工作。(2)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新鲜,使病人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良好的基础与临床护理是治疗的基础,加强休克、出血、昏迷、抽风、窒息、呼吸衰竭、循环障碍等专项特殊护理,对降低病死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饮食:保证一定热量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进食困难的病人需喂食、鼻饲

14、或静脉补给必要的营养素。2.病原或特效疗法:使用化学制剂、抗生素、抗病毒药、血清等进行相应治疗,更快地控制病情及彻底治愈病人。3.对症治疗:(1)降温:对高热病人可用头部放置冰袋、酒精擦浴、温水灌肠等物理疗法,亦可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超高热病人可用亚冬眠疗法,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高热、呕吐、腹泻、大汗、多尿等所致失水、失盐、酸中毒等,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注液体及时补充纠正。(3)镇静、止惊:因高热、脑缺氧、脑水肿、脑疝等发生的惊厥或抽风,应立即采用降温、给予镇静药物或脱水剂等处理。(4)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强心药、改善血循环、纠正与解除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诸

15、因素。(5)微循环障碍: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6)呼吸衰竭: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呼吸兴奋药、人工呼吸器。4.中西医结合治疗。5.心理治疗。(九)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1.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2)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

16、十)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主讲:谭 永 康 主 审:乌正责)鼠 疫 定义与流行病学(一)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以鼠蚤为媒介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易酿成大流行,在历史上曾多次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死亡达数千万人。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临床表现主要为明显的毒血症状,同时伴有局部症状,以急性淋巴结炎最常见,其次为败血症、肺炎,偶见脑膜炎和皮肤型鼠疫。未治疗的病人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早期抗生素治疗可显

17、著降低病死率。预防主要是控制鼠间鼠疫,特殊人群可接种菌苗。(二)病原学1.鼠疫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无鞭毛,不活动,不形成芽胞,有荚膜,兼性需氧。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光、热、干燥及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加 热100C1分钟、5%石炭酸、5%10%氯化铁等均可将病菌杀死;但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痰和脓液中存活102 0日,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2.传播方式(1)通 过“鼠一蚤一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再叮咬人或其它鼠时病菌随之侵入。蚤粪也含病菌,可因瘙痒抓损皮肤而感染。(2)接触传播:剥食患病动物的皮、肉或接触

18、患者的痰液、脓液,经破损皮肤或粘膜感染。尤其首发病例是由于猎取旱獭等动物剥皮接触感染,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3)经空气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可借 沫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鼠疫杆菌普遍缺乏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病后可获免疫力,但轻症鼠疫病后免疫常不充分,预防接种可使易感性降低。4.流行特征:(1)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鼠间感染长期持续存在,随时对人类构成威胁。我国自然疫源地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主要在云南、青藏高原、内蒙、甘肃等地。(2)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与疫源地自然条件、鼠类活动、繁殖及鼠蚤的生态特征有关。(3)患者的年龄

19、、性别和职业性:家鼠疫区病人的年龄、性别差异较小,旱獭疫区病人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主。人间鼠疫首发病例常与职业有关,狩猎者、牧业人员及施工、考查等野外作业者为高危人群。(4)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关系: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再由家鼠传染于人,因此人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鼠间鼠疫之后。(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多种啮齿类动物。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以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人间鼠疫的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鼠疫患者最为重要。2.传播途径:(1)经鼠蚤传播: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出血、坏死性肺炎,为肺鼠

20、疫。鼠疫除引起出血坏死性病变外还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鼠疫杆菌经皮肤侵入,经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引起剧烈的出血坏死性炎症反应,此即原发性淋巴结炎,为腺鼠疫。病菌侵入血流,可形成菌血症、败血症,为败血症型鼠疫。也可能经血至肺部引起以上。鼠疫基本病变是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患者因发纲和瘀斑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I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 5日。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7日;原发性肺鼠疫数小时至3日;曾预防接种者,可长至9 12 iio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

21、、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等。继而可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衰竭及血压下降等。临床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等,各具其特征性表现。(一)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占 85%90%。除一上述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 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多为单侧受累,淋巴结呈单个或呈串的不规则结节,坚实无波动,显著红肿热痛。淋巴结周围组织水肿明显,患者常拒触摸,因剧痛而处于强迫体位。治疗及时肿大淋巴结可逐渐消退,若治疗不及时一周后淋巴结化脓溃破,可结黑痂。部分可发展成败血症或肺鼠疫。(二)肺鼠疫常因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继发性),偶可因吸入带菌

22、的K沫引起(原发性)。该型起病急骤,寒颤高热,发展迅速,具有严:重中毒症状。在起病1 2 日内出现咳嗽、剧烈胸痛、咯大量血性痰,呼吸困难、紫绢。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啰音和胸膜摩擦音。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是本病特征之一。胸部X 线呈支气管肺炎表现。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 日内,闲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三)败血症型鼠疫此型最凶险,又称暴发型鼠疫。原发性很少见,多继发于腺鼠疫或肺鼠疫。主要表现为极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突然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澹妄或昏迷、皮肤粘膜出血、鼻蚂、呕吐、便血或血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心力衰竭:多在病后23 天内死亡,病死率极高。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细、坏死,故死后尸

23、体呈紫黑色。(四)其它少见类型如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实验室检查I(一)常规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30X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可见中毒颗粒。可伴有轻中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2.尿常规:尿检可有血尿及蛋白尿。3.便常规:粪检可见血便。(二)细菌学检查1.涂片检查:用检材作涂片或印片,可见革兰染色阴性的杆菌。2.细菌培养:检材接种于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基,可分离出鼠疫杆菌。3.血清学检查:可用间接血凝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测定F1抗体,特异性、灵敏性均较好。4.PCR法检测:鼠疫杆菌的特异性核酸,也较特异和灵敏。诊断(一)流行病

24、学史起 病 前10 I I曾到过疫区或有接触可疑动物或患者史,特别是有在疫区剥旱獭皮史等。第一例患者及时发现叮确诊,对木病的控制与预防极为重要。(二)临庆表现:有下列表现之一应高度怀疑鼠疫: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2.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缉,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3.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三)实验室:是确定本病最重要的依据。从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痰中检出鼠疫杆菌,或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治疗及预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疫区应早处理。(一)一般治疗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应给患者补充足够液体。对患者的

25、分泌物、排泄物消毒处理。(二)病原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后可使病死率降至5%以下。常用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链霉素是首选,成人剂量24 g/d,小儿2040mg/kg.d,分2次肌注,疗程一般710日:庆大霉素成人每日2432万U,分次肌注或静脉滴注,持续7 10日:四环素每II 2 g,分次口服,严重者宜静脉滴注,疗程7 10H;氯霉素用法同四环素,对脑膜炎型鼠疫尤为适宜,注意血象变化,小儿及孕妇慎用。有人认为头抱曲松、环丙沙星、氨芳西林疗效可能更好。(三)局部治疗腺鼠疫淋巴结避免挤压,以免诱发败血症。早期可在肿大的淋巴结周围注射链

26、霉素0.5-1.0g已软化不能吸收时可切开排脓。眼鼠疫可用金霉素、四环素眼药水滴眼,每次3 5滴,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四)对症治疗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高热病人予以药物或物理降温。烦躁不安或疼痛者用镇静止痛剂。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有心衰或休克者,及时强心和抗休克治疗。(五)预后本病病情凶险,过去病死率极高。近几年来由于及时使用抗生素及其它治疗抢救措施,病死率已降至5%10%左右。预防(一)严格控制传染源1.灭鼠、灭蚤:是预防的关键。2.加强疫情报告:严格隔离病人,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报告。同时迅速实施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腺鼠疫隔离到炎症消散后再观察一周。肺鼠疫隔离至症

27、状、体征完全消失,痰培养(每3日1次)6次阴性。接触者观察9天,曾预防接种者检疫12天。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分别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死亡患者应消毒后火葬或深埋。(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国内、国境卫生检疫及交通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车、船、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可疑乘客应隔离留检。划定疫区范围,严密封锁疫区。加强公众教育,严禁在疫区剥旱獭皮、食早獭肉。(三)保护易感者1.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等,扎紧袖口、裤脚口。2.预防接种:主要接种对象是疫区和疫区周围居民以及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

28、常用甲醛灭活菌苗,减毒活菌苗及F1菌苗也可应用。但接种后仍应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主讲:陈 新 月 主 审:乌正责)思考题1.鼠疫的病原及传染源各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2.鼠疫临床上分哪儿型?最常见的是哪型?其临床特点如何?最凶险的是哪型?3.鼠疫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确诊?霍 舌 L 定义及流行病学(一)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数为轻型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沿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二)病原学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分为古典生物型和

29、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菌体短小,稍弯曲,革兰染色阴性,菌体尾端有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呈“流星样”,粪涂片呈鱼群排列。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1.怕热不怕冷:对热敏感,1002分钟,55湿热中10分钟死亡。在河水底泥中可越冬;2.怕干不怕湿:干燥2小时或阳光曝晒12小时即可死亡,在潮湿衣服上可存活5周;3.怕酸不怕碱:在胃酸中只可存活4分钟,耐碱力较强,适宜在PH8.4PH8.8环境中生长;4.怕茶不怕奶:在4%茶水中只能存活1小时,而在乳制品中其可存活23周;5.怕含氯消毒剂:1%漂白粉澄清液5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患者吐泻物极易

30、污染环境,是重要传染源;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的少,易误诊和漏诊,可带菌自由活动,传播更广。带菌者包括潜伏期带菌、病后带菌(分恢复期带菌和慢性带菌)。近来已有动物(含水生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报道。(1)潜伏期带菌:数小时到五天左右,多数为12天。一般不超过3天,疫区内居民中健康带菌率多在1%以内。(2)恢复期带菌: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的三个月内带菌。(3)慢性带菌:病后排菌超过三个月者。(4)健康带菌:粪便中排菌而没有临床表现者。2.传播途径:(1)粪一口途径传播:主要经水、食物等传播,以水的传播最为重要。(2)生活接触传播:接触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物品,特别是经过污染的手传播。(3)苍蝇传播:流行期间

31、已证实苍蝇可以带菌,可将病菌带到食物起到传播作用。(4)水:洗涤病人衣物、倾倒排泄物、经河运粪;污水流入江河或渗透入浅层井水;以及污染的水冲洗的生冷食品如瓜果、海产品、蔬菜、食具等;水生动物被污染后,在其体内存活更久,继续污染水体。因此水成为霍乱重要传播途径。(5)食物:主要为水、海产品,包括贝壳类、甲壳类以及某些鱼类,因生食、半生食等而受感染者多见,熟食冷吃也可传播本病。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多,而老疫区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4.流行特征:(1)流行概况:霍乱共有8次大流行。1817年始于印度,后传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到1923年的百余年间,仅印度死者就超过

32、3800万,被称为“19世纪最令人害怕、最令人注目的世界病二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几乎绝迹,但近年又有报道。1992年新血清型(非01群)一 0139霍乱弧菌引起新型霍乱流行于印度和孟加拉国,十万余人发病,仅卢旺达难民感染霍乱约5万人,患者平均每两分钟丧生一名。其称为霍乱的第8次世界性大流行。(2)地域分布:地方性疫源地。地区分布以沿海为主,沿海沿江地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平原高于半山区和山区,盐碱地区高于非盐碱地区。(3)季节分布: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 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 10月。(4)人群分布:各年龄组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较多,老疫区幼儿多见。男女发病率

33、无明显差异。渔民、船民、农民等发病多。(5)扩散方式:分为近程传播和远程传播。近程传播通过外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水源污染),以及病人与带菌者的扩散而实现;远程传播是指疾病从一地传到另一地,通过轻型病人、带菌者或通过食品的转移而实现的传播。(6)流行形式:霍乱的流行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暴发、散发。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霍乱弧菌经口至人体胃部,当胃酸缺乏或被稀释或入侵菌量较多时,霍乱弧菌不能被完全杀死,进入小肠,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和肠腺上皮细胞,引起肠液过度分泌,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和呕吐。大量吐泻引起水和电解质严重丢失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病人可呈现重度脱水、

34、低血容量休克、低钾和代谢性酸中毒,进而造成急性肾功能竭。肠道病理改变不显著,皮下组织和肌肉极度干瘪,死后尸体迅速僵硬,肠腔内充满“米泊水”样液体。临床表现潜 伏 期 1一3 天。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症状较里物型所致者多为轻型,隐性感染多。典型霍乱病程分为(一)泻吐期腹泻是病人的第一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为黄色稀便,或 为“米沿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因有肠道出血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发生在腹泻之后,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由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共持续数

35、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二)脱水期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1.轻度脱水: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失水一般约1000ml。2.中度脱水: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声音嘶哑,血压下降及尿量减少,约失水3000ml。3.重度脱水: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妇,腹凹陷如舟,失水约4000ml。4.电解质紊乱:大量钠盐丢失,引起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腹直肌最突出。钾盐大量丧失,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腹胀瞰肠,心律不齐等。5.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三)反应恢复期 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血

36、液浓缩,外周W B C可增高至1030X1()9/L,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二)血生化:K+、Na+、C 正常或降低,B U N增加,C O 2cp降低。(三)粪便检查1.粪便采集:早期、快速、新鲜。2.采便方法:可用灭菌棉试采取刚排出的新鲜水样便;或用直肠拭子插入直肠内35cm采取。应使拭子变成湿润并染有一些粪便颜色,避免采便量过少。3.粪便直接检查:涂片细菌呈革兰氏阴性;悬滴镜检可见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4.动力和制动试验:新鲜粪便作悬滴或暗视野观察可见弧菌呈流星样运动,即为动力试验阳性:随后加入一滴特异抗血清后细菌运动被抑制,即为制动试验阳性,表明标本中有0 1群霍乱弧菌;

37、如果细菌仍活动,再加入一滴0139抗血清,细菌活动停止则证明为0139霍乱弧菌。当细菌量少时,动力试验可不明显,故动力试验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霍乱。5.便培养:是确诊依据.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流行病史:询问发病时间、地点;泻吐先后次序、次数、泻吐物性状及估计量:有无口渴、腹痛(部位及性质)、里急后重、腓肠肌痉挛、尿量多少等,程度轻重等症状:可疑食物、水,食用时间及同餐者有无同样发病情况;周围的地区有无同样病人;有无霍乱患者接触,时间、方式:最近曾否去过疫区,何时、何地。临床特点:有无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衰竭、嗜睡甚至昏迷等状态。有无脱水及循环衰竭状态,具体表现为皮肤有无弹性、口唇干燥、眼窝凹

38、陷、声音嘶哑,以及有无少尿或尿闭等。实验室检查:大便培养是确诊依据。1.疑 似 病 例(符合下列之一者):(1)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常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叶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2.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2)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凡有典型症状,虽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者;(3)在病原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的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

39、诊断轻型患者。(二)鉴别诊断1.急性胃肠炎:不洁饮食、先吐后泻,伴发热、腹痛,黄水样血便或脓血便,一般不发生肌肉痉挛、虚脱,2.急性菌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粪便为脓血便,可见大量脓细胞。治疗(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 .补液是治疗本病最关犍的环节:(1)轻型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少用或不用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盐(ORS):轻型病人单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即可纠正脱水。配 制 1 升口服补液盐(ORS)所需原料:氯化钠(食盐)3.5g+葡萄糖20g(或食糖量加倍)十碳酸氢钠(小苏打)2.5g+氯化钾1.5g。使用时溶于1升温开水中即可。家庭配制

40、的液体必须含有糖和食盐二种基本成份。用米汤或面汤加盐服用也能起到同样作用。(2)中型脱水病人立即用静脉快速输液抢救。静脉补液:近似5:4:1液。即 0.9%氯化钠550ml+10%葡萄糖400ml+5%碳酸氢钠80ml+10%氯化钾 10ml或者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140mL补液总量:成人:轻型 3000 4000ml;中型 40008000ml;重型 8000 12000ml;儿童:轻型 100150ml/kg;中型 150200ml/kg;重型 200250ml/kg。补液速度:第一个2 4 小时:前 8 12小时输入液体

41、总量1/2,后 16 12小时输入另1/2。(3)重度脱水者:先按40 80ml/kg,2030m l/分输入液量达2500 3000m l,至楼动脉搏动有力。2.使用抗菌药物:(1)轻型病人入院采便后即可给予口服抗菌药物。休克或严重呕吐病人待脱水纠正和呕吐停止后立即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四环素:成人0.5g;儿童4060ml/kg;6 小 时 1 次,35 天;强力霉素:成 人200mg;儿 童6mg;每 日2次,饭后服用,连 服3天。(2)家属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选择以下药物: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儿 童25m g/kg;每 日2次,连 服2天。强力霉素:成 人300m

42、g顿服,或第一天200m g,第 二 天lOOmg。儿 童6mg/k g。四环素:一 天4次,一 次0.5 g,服2天。(二)出院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2.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三)死亡病人的处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霍乱病人死亡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尸体用5%米苏尔或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或清洗。口、鼻、肛门、阴道等开放处用浸消毒液的棉花堵塞,送火葬场焚化。特殊情况和没有火葬条件的地区,应在尸体上下及两侧撒布新鲜生石灰(每具约3 0公斤),然后盖棺密封或用布

43、裹紧,选择远离水源,地势高处深埋至1米以下。处理尸体的工作人员完毕后应用消毒液或肥皂清洗双手。防疫人员要劝阻死者亲属举行丧宴活动,并加强监督和指导。预防(一)预防性措施1.隔离病人,可疑者同时隔离观察。对病人的用具用0.5%过氧化酸溶液或1%漂白粉上清液消毒,排泄物采用20%的漂白粉或生石灰严格消毒。2.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生吃海产品、水产品、不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厨房生熟用具分开。饭前便后洗手。3.饮水消毒:在疾病流行时,要强调饮水、漱口水、洗食具水必须煮沸:自来水厂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4.及时就诊:凡腹泻尤其来自疫区或同时多人发病者需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5.目前尚无理想疫苗。(二)疫

44、情报告及处理1.霍乱确诊后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报告现时投宿地址。2。确诊的霍乱病人和有典型吐泻症状的疑似病人必须送就近医院隔离治疗。不允许长距离运送或转院,以免延误治疗和使疫情扩散。3.隔离消毒措施:病人吐泻物、垃圾、废物必须进行严格处理,病人使用过的被褥应进行消毒或曝晒,食具等要消毒或煮沸。生活用水应加氯消毒,供应足量开水,严禁饮用不洁生水,污水严禁直接排入地面水中。(主讲:郭 新 会 主 审:段钟平)思考题1.霍乱的病原菌及传染源各是什么?传播途径有那些?2.简述典型霍乱病程分几期?霍乱患者的临床分型有几种?3.简述霍乱的确诊标准?艾滋病 定义及流行病学(一淀义

45、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二)病原学艾滋病的病原体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缩写为H IV,又称为艾滋病病毒。它是一种RNA病毒,由包膜和核心两部分组成。它存在于人体的体液内,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脑积液等,常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感染H IV的人是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2.传播途径:(1)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主要传播途径 占 70%左右。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传播。

46、同性恋的传播率相对比较高。(2)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包括三种途径,第一是静脉吸毒,在我国最为常见,占了感染者的67%:第二是接受被H1V病毒污染了的血液;第三为医源性传播,医扩人员在医疗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接触受HIV污染的血液。(3)母婴传播:HIV阳性的孕妇,胎儿在宫内、阴道分娩、哺乳时被感染。临床表现(一)急性期50%70%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乏力等非特异症状,24 周内缓解。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时间称为窗口期。(二)无症状期传染性最危险的时期,般为6 10年。5%左右患者大于20年(长期存活者)。(三)持续淋巴结肿大期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大于1cm;除腹股

47、沟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超过3 个月。(四)临床期(艾滋病期)可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但均为非特异症状,反复出现。1.呼吸系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常有细菌性肺炎迁延不愈、卡氏肺囊虫肺炎等。2.消化系统:吞咽疼痛、吞咽困难、顽固性腹泻等,常由真菌、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常由弓形体、结核菌、真菌感染或颅内肿瘤等引起。4.皮肤粘膜表现:瘙痒性痒疹最常见;口腔可反复发生霉菌感染。5.眼部表现: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卜.降。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诊断与治疗I()H IV感染特异的实验室检测1.抗体检测:常用于粗筛2.蛋白印

48、迹法:确认实验3.T细胞亚群:CD4细胞:4.病毒载量。(二)艾滋病诊断标准持续发热一个月以上,每天体温38.5以上,3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持续腹泻一个月以上,每天35次,3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波基肉瘤;带状疱疹;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机会性感染(活动性结核、霉菌感染等);其它(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脑病等)。以上只要符合其中一条,结合H IV抗体阳性,均可诊断为艾滋病。(三)治疗原则1.急性期一般不需特殊治疗:2.无症状期根据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值决定治疗;3.主要的治疗是针对艾滋病期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又称鸡尾酒疗法、HAART疗法。鸡尾酒疗法即3

49、 个或更多种药物,按药物组合原则组合起来,具有强大的抗病毒作用。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有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融合酶抑制剂。(四)治疗目标1.病毒学目标: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的时间越长越好。2.免疫学目标: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或维持免疫功能。3。终极目标: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注意:单一药物不能用于艾滋病病人治疗,容易产生耐药。(五)预防性治疗。4+T淋巴细胞200/011113,可用复方新诺明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1 片/次,1 次/日,维持到行抗病毒治疗至CD4+T淋巴细胞 200/m m 3,再维持治疗半年以上。CD4

50、+T淋巴细胞l()0/m m 3,弓形体抗体(牛),可用复方新诺明预防弓形体感染,1 片/次,2 次/日,维持到行抗病毒治疗至CD4+T淋巴细胞150/m m 3,再维持治疗半年以上。PPD直径5mm或 CD4+T淋巴细胞 200/mm3或结核高流行区,可用异胭肿300mg/日维持治疗预防结核。预防与控制I(一)预防措施1.避免高危行为:无保护性交、共用注射器共用牙刷和剃须刀;2.杜绝滥用毒品;3.不要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具;4.献血员定期查体,保证血源安全;5.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减少不必要、不适当输血。(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1.防止被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2.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