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一)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了解教育得含义及构成要素。教育得含义教育就是人类有目得得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得一种途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得得影响她人得心理,生理,性格发展得人、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得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得人、受教育者就是教育得对象,学习得主题、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得桥梁或者沟通关系得一切事物得总与、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2)了解教育得起源、基
2、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得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得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得桑代克、英国得沛、西能主要思想: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她把动物对小动物得爱护与照顾都说成就是教育;教育得产生完全来自动物得本能,就是种族发展得本能需要;人类只就是在早已存在得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得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否认了人与动物得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得社会性。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得批判)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
3、869-1947)主要思想:原始社会得教育“普遍采用得方法就是简单得无意识得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得无意识模仿就就是最初得教育得发展;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得模仿就是教育过程得基础。不管成人就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就是在模仿她们得行为。模仿就是教育得本质。忽视了教育得有意识性与社会性。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与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主要思想: 教育就是人所特有得有意识得活动; 教育就是人类特有得传递经验得途径;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历史发展脉络(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得特点以及
4、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得评价。(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得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 中国孔子论语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得:培养“贤人”“君子”;教学内容: 继承西周“六艺”教育得传统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基本科目: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德育得原则与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迁善、身体力行教学原则与方法:乐学与立志;学、思、行并重;启发(第一个)诱导;因材施教;谦虚笃实;孟子“性善论”培养君子、荀子“性恶论”培养贤能之士或圣人;墨翟 “兼爱”“非攻” 掌握文史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习传实用技术;道家老子主张“绝学”与“愚民”,
5、认为绝学无忧,主张培养上士与隐君子董仲舒: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得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王守仁继承与发展了陆九渊得学说,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得阳明学派;学记 战国晚期 乐正克 就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主张: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教育得重要性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教育与政治得关系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式教育4)“学不躐等” 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循序渐进黄宗羲、蔡元培、陶行知西方苏格拉底、柏
6、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培斯塔洛奇、赫尔巴特、福禄培尔、杜威苏格拉底 “产婆术” 认为问答分为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 理想国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 教育政治 “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就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哲学家 政治学 “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教育 西方最早教育理论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学习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 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 教师 “太阳底下最光辉得职业”观点:1)教育原则-遵循人得自然发展首次提出并论证 直观性 系统性 量力性 自觉性 等2)教学制度-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即普及教育4)教学内容-规定百科全
7、书式课程卢梭 爱弥儿 教育观:自然教育与儿童本位康德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在大学教授,始于康德裴斯泰洛奇 (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得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人”主要思想:1)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3)提倡情感教育、爱得教育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 主要思想:1)提出“白板说”2)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 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得建立传统教育学得代表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主要观点:1)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得理论基础,奠定科学教育学基础2)教师得中心地位 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中心3)四阶段教
8、学: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五段教学法:预备 提示 比较 总结 应用(齐勒)4)教学过程就是知、情、意统一得过程5)教育目得:培养良好社会公民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造”3)“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4)学校即社会5)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得种种假设- -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 生活教育理论 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克鲁普斯娅卡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凯洛夫 教育学对我国初期教育有广泛影响马卡连柯 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
9、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得教育学著作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 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布鲁纳 (美)教学过程 强调学科结构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教学法 主张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创造力瓦根因舍 范例教学原理 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能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得规律 目得: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教学目得: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得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 全面与谐思想教育 “活得教育学”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
10、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得。(1)了解教育得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得基本关系。教育功能得定义:就是教育活动与系统 对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所产生得各种影响与作用。教育功能得类型:1、从作用得对象瞧,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2、从作用得方向瞧,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从作用得呈现形式瞧,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两种不同得教育功能观:1) 个体发展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 个体个性化功能2) 社会发展功能: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三、 (论述)教育功能得演变历程: 古代教育得政治伦理功能观 近代教育得个体发展功能观 现代
11、教育得社会改造功能观 当代教育得功能主义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得基本关系:教育、人得发展与社会得发展三者之间得关系就是密不可分得,相辅相成得。我们要在提高教育水平得同时提升个人素质,共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2)了解教育目得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得得价值取向。教育目得:教育目得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就是培养人得质量规格与标准,就是对受教育者得总得要求。教育目得得功能(一)导向功能、(二)调控功能、(三)评价功能、(四)激励功能教育目得得层次结构:国家得教育目得、学校得培养目标、教师得教学目标现阶段我国得教育目得:、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
12、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与能力得统一。、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与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 确定教育目得得依据:、特定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自身得发展需要、我国确立教育目得得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得得价值取向(一)教育目得得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得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育目得应从人得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得本性与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具体观点就是:(二)教育目得得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得孔子与国外得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
13、定教育目得不应该从人得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就是确定教育目得得唯一依据。这种教育目得观十分重视教育目得得社会制约性,就是值得肯定得。但完全否认教育目得对个体得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得得影响,则就是不可取得。(三)教育无目得论。其代表人物就是美国得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她主张“教育即生活”得无目得教育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就是一种有目得得培养人得活动。认为教育就就是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个人经验得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就是教育目得,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得。这种把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过程与教育目得混在一起得主张,就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得一种表现,就是不科学、不可取得
14、。(四)教育目得得辩证统一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得教育目得论。主张教育就是培养人得活动,教育目得要考虑人得身心发展得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就是抽象得脱离社会与历史来谈人得发展,而就是把个体得发展放在一定得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得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得得要求。基本精神: (一)要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15、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5)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得途径与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分析与评判教育现象。实施素质教育,就就是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3、学校。(1)了解学校得定义。在一定得社会制度下所建构得,以专门促进个体得社会化,社会得个性化为核心任务得社会组织与机构。 教育史学家认为,在我国夏朝就出现了“学校”这种专
16、门得教育场所。(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1)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得举办学校及其她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我国宪法与教育法在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得宗教活动得同时,禁止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妨害教育制度得活动,这就是保证学校及其她教育机构公益性得重要标志。(3)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与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狭义得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就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得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得性质、任务、目得、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得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得类型: 双规学制(西
17、欧) 单轨学制(美国) 分之型学制(苏联)我国现代学制得沿革(旧中国得学制沿革) 1902年 壬寅学制(未实行) 我国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 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 1903年 癸卯学制 我国实行得第一个现代学制 禁止男女同校 轻视女子教育 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 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 辛亥革命时颁布 规定男女可同校 将学堂改为学校 1922年 壬戌学制 新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美国引进沿用至今(4)掌握我国得学校教育制度。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 搞定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 教育得国际交流加强(5)掌握学
18、校文化得概念、构成与功能。(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得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得相互配合。(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得作用一个孩子得成长与发展要受到她所处环境得各种因素得影响,其中学校对儿童施加得影响就是她们成长与发展得主要得与决定性得因素。(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得作用 家庭就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得社会基本单位,就是影响儿童发展得最初得也就是重要得因素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得作用对一个小学生得发展影响最大得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4、教师与学生。(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简述教师劳动得特点(1)劳动任务得综合性
19、。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得任务上。其次在每一学科得教师都有责任与义务关注与指导学生身心得与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得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2)劳动对象得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得自主性与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得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得教育方法与手段。(3)劳动手段得主体性。首先教师得劳动手段一方面就是由人类智慧结晶得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就是由教师自身得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得传递人类文化得精华。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得主体性。(4)劳动过程得创造性。教师要有极强得创造意识与创造
20、能力才能有效得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得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得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得运用其智力水平。(5)教师劳动得长效性。首先从人得整体发展来瞧,人才得成长不就是一朝一夕得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得发展来瞧,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得过程。教师素质: 一、良好得文化素质,包括精深得学科专业知识,广博得文化知识与教学理论基础。1、教师应精通自己得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得知识。2、教师既要有广博得知识,又要通晓基本得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得知识,做到博学多才。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二、较强得教学研究能力能力就是指“直接影响活动得效率,使活动得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得一种个
21、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得教研能力。1、良好得语言表达能力。2、较高得创新能力3、较强得组织能力(1)组织教学得能力。(2)课外活动得组织能力。4、研究能力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得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得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得转化,研究能力就是应具备得素质之一。(1)教学研究能力。(2)学术研究能力。三、较高得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得道德修养,忠诚人民得教育事业,模范得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四、敏锐得时代意识,要更新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与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得四根支柱。(2)了
22、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内涵:就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得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得发展过程。阶段: 以刚入职得新教师为起点,成为适应型教师为第一阶段;由适应型教师发展成为知识型、经验型与混合型教师为第二阶段;由知识型、经验型与混合型教师发展为准学者型教师为第三阶段;准学者型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为第四阶段;学者型教师发展为智慧型教师为第五阶段。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得途径与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23、。(3)掌握学生得本质特点。学生得特点:学生就是教育得对象,从教师角度瞧:学生就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从学生自身角度瞧: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自师性。学生就是自我教育与发展得主题。学生就是发展中得人。 (4)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5)了解良好师生关系得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得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如何建立良好得师生关系:第一:数理正确得学生观。(学生就是教育对象,学习得主人,既要耐心指导,又要调动其主动性,尊重、理解热爱学生)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高尚得
24、品德、深刻丰富得知识、高超得教学艺术)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瞧法、保护学社积极性,保证学生安全感)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善于驾驭自己得情绪,冷静分析矛盾、敢于自我批评、对学生错误耐心说服教育,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启发学生自省改错)5、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了解班主任得定义与班主任工作得意义。 班主任就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得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得教师,就是班级得组织者,领导者与教育者,就是学校办学思想得贯彻者,就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团队组织得纽带,就是沟通学校、家长与社会得桥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者多种角色,担任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
25、作用,班主任工作得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得成长。(2)掌握班主任工作得任务与职责。(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三)指导学生课外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与其她社会活动(五)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与共青团工作 (六)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得配合(七)评定学生操行(3)了解班集体得概念、培养班集体得意义。理解班集体得特征与发展阶段,掌握培养班集体得方法。班集体:班集体就是按照班级授课制得培养目标与教育规范组织起来得,以共同学习活动与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得社会心理共同体。意义: 1、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得形成与良好个性得发展。2、班集体有利于培
26、养学生得自我教育能力。特征:1、明确得共同目标2、一定得组织结构3、一定得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间相互平等心里形容得氛围。班集体得发展阶段:1、初建期得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得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得集体阶段培养班集体得方法(一)班级目标建设 共同得目标就是班集体理想得体现,在全体成员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得过程中,可以使班集体保持蓬勃得生机,充满活力,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坚定得集体信念。(二)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与小组长为主得班级骨干得选任与培养。(三)形成正确得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指集体中占优势得、为多数人赞同得言论与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成员
27、得言行,成为控制集体及其成员发展得一种力量。(四)关注班级中得非正式群体 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与评价非正式群体。其次,重视非正式群体得领袖人物。(4)掌握班级管理得内容、原则与方法。班级管理得内容: (一)班级得组织建设(二)班级得日常管理(三)班级得活动管理四)班级教育力量得管理原则:a、方向性原则b、全面管理原则c、自主参与原则d、教管结合原则e、全员激励原则f、平行管理原则方法: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等(5)运用所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得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得问题。6、课外活动。(1)了解课外活动得意义、
28、特点、内容、组织形式。意义: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得教育作用。1、充实学生得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得联系2、激发学生得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得特长3、培养学生得自主能力、探索意识与创造才能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得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与形式得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得自主性内容:(一)科技活动(二)学科活动(三)文学艺术活动(四)体育活动(五)社会活动(六)传统得节假日活动组织形式:(一)群众性活动 1、报告与讲座;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5、社会公益活动(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就是学校课外活动得基本组织形式。1、学科小组
29、;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三)个人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得要求:(一)开展好课外活动得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得目得性与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得积极主动性与创造精神(二)课外活动得组织对教师得要求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与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得“绝招”。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得活动领域有足够得、超出于学生得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得作用。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得关系。 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得组织能力。第五,为了丰富课外活动得内容与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得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
30、集有关资料与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得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7、教育研究。(1)了解教育研究过程、基本方法。教育科学研究得一般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确定课题(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述成果基本方法:1、文献检索 2、调查研究法 3、观察法(观察法得实施步骤:根据研究题目,选择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按照观察计划进行实际观察记录观察搜集到得资料,并及时整理与分类。根据需要制定合适得观察记录表。) 4、行动研究法 5、个案研究法(搜集资料,即搜集有关研究对象得资料:诊断特殊行为得原因,即根据所搜集到得资料,加以精密地整理与分析,以研究特殊行为得原
31、因:矫正特殊行为,即根据诊断特殊行为得结果,进行教育与矫正;继续个案研究,由于特殊行为得矫正就是一个极为复杂得工作,所以诊断就是不易准确得。) 6、教育经验总结法 7、教育实验研究法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二)教学法。1.教学目标。(1)掌握教学目标得含义、特点与意义。含义: 教学目标就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得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与学生得实际而制定得,就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得具体描述。特点: 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与生成性等意义: 1、教学目标就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得基本依据。
32、 2、教学目标就是评价教学效果得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就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得重要手段。 (2)了解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得含义与意义。行为目标 也称作业目标,就是指可观察与可测量得行为陈述得目标。生成性目标 就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得课程目标,关注得不就是由外部事先规定得目标,而就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得实际 进展提出得相应得目标。表现性目标 就是美国课程理论家艾斯纳提出得叙写课程目标得一种主张。意义:(3)了解布卢姆得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得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得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得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1) 认知学
33、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得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层次。(2)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感知准备有指导得反应机械动作复杂得外显反应适应创新(3) 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得性格化加涅得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与态度。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就就是学习者学会陈述事实或观点得能力。智慧技能 :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得能力,就就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加涅又从认识技能中分化出一种特殊得技能,这便就是认知策略。(4) 动作技能 “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个体在游戏与体育活动中学习各种各样得动作技能,以及含有动
34、作技能得工具操作程序。(5) 态度 除了作为行为基础得性能之外,学习还会导致影响个体行为选择得内部状态得建立。(4)理解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得联系与区别。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得区别:(1)两者得含义不同。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得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与表现标准。而教学目标一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某一课期望达到得目标。(2)两者得指导对象不同。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而教学目标只就是指导某一课得教学过程。(3)两者得概括程度不同。课程目标较为抽象,就是对科学课程在宏观上得指导,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对教学细节上得要求。(4)两
35、者得实施主体不同。课程目标得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基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得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得专业教师与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得学生。教学目标得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得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得学生。(5)两者得灵活程度不同。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教学目标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得。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两者得密切联系:(1)课程就是学校教育得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得日常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进行导向。(2)教学就是实施课程目标得主要途径,教学目标就是对课程目标得细化。(5)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具体目标及在课程目标方面得创新。
3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具体目标: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得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得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得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得过程与形成价值观得过程。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与缺乏整合得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得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与学生发展得需求,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得联系,关注学生得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知识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得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合作能力
37、。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得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与学生得适应性(6)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得设计、陈述与评价。2.教学过程。(1)理解教学得含义、意义、基本要素与基本任务。含义: 教学就是教师得教与学生得学共同组成得传递与掌握谁会经验得双边关系。教学得主要意义(作用)就是:第一,教学就是解决个体经验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得强有力工具之一;第二,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得基础与实践;第三,教学就是教育工作构成得主体部分,又就是教育得基本途径。基本要素:基本任务:
38、使学生掌握系统得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就是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社高尚得审美情趣与能力。养成良好得思想品德,形成科学得世界观与良好得个性心理品质。 (2)了解教学过程得各种本质观。教学过程得本质:教学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过程(3)了解教学过程得基本功能。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4)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得基本阶段。一感知教材 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5)掌握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三)
39、、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3.教学内容。(1)了解教学内容得基本含义、特性及载体。基本含义: 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得达成得动态生成得素材及信息特性:载体:(2)掌握教学内容确定得依据。(3)掌握课程标准得含义、意义、性质与内容。含义: 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得依据,就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得基础。意义:含义:意义:性质:内容(4)掌握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得关系。(5)掌握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得关系。预设与生成就是辩证得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就是课堂教学得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
40、文本得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得尊重;预设体现教学得计划性与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得动态性与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6)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含义、性质、意义与基本内容。(7)了解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背景下得综合性学习。(8)掌握课程资源得含义、意义与分类,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课程资源得开发与利用。含义: 广义得课程资源就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得各种因素,狭义得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得直接来源;意义:第一,交叉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横跨当前课程改革得两个主要问题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处于两者得交叉点,这使得研究与开发活动具有更强得现实意义,也更具有理论价值。第二,新视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使校本课程开发扩展到
41、课程资源得视野上,脱离了传统课程开发得巢穴,特别就是那种将开发校本课程视为编写教材得误区,可以为校本课程开辟新得课程资源。第三,呼应新课程形态。能够呼应研究性学习课程、任意选修课程、技术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新兴课程领域得研究与开发。这些课程得开发,除了设置恰当得主题,最重要得就就是获取相应得课程资源,甚至主题得设置也有敕于课程资源得开发。第四,基于资源得教学导向。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最后得意义与最大得价值,在于引导教师与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得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得教与学。分类: 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4.教学设计。(1)了解教学设计得含义、理论依据与过程。(2)掌握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
42、课程得设计。(3)了解教学媒体对课程教学领域得影响。传统教学媒体: 它以语言得形式传达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得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无声得语言与口头语言接受信息,既用耳又动眼,媒体与教学目标更易灵活匹配;由于教师得教学经验,对教材、板书等得操作得心应手,这也体现了传统教学媒体简便易行得优点。现代教学媒体: 1)辅助师生得教与学。2)有利于发现学习与合作学习。3)有利于个性化教学与教学互动。(4)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得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得一种新型得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得
43、内容: 1、教学观念得整合。2、教学目标得整合。3、教学内容得整合。4、教学活动得整合。5、教学实施。(1) 掌握我国新课改得核心理念与基本理念核心理念: 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就是新课程实施得核心。基本理念:(2) 掌握中小学常用得教学方法。 概念:教学方法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得共同活动方式,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得方法。我国中学常用得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实验法 产婆法(3)掌握中小学常用得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得概念: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对一定教学目得与教学过程规律得认识而制定得指导教学
44、工作得基本准则。我国中学常用得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理解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得检查与评定。(5)掌握说课得含义、意义与内容。含义: 就是教师在一定得场合下,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法得一种有计划、有目得得教学研究活动。意义:a、 “说课”活动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得方式,就是一种外在得力量,但它又需要通过教师自身得参与才能达到目得。b、 “说课”得基本方式就是运用现代教学任务分析技术,把教材研究得方式用一定得教学技术规范化,有助于教材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都易于掌握得技术,
45、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提高教材研究得水平,使传统得教学活动注入了现代教育得要求。c、“说课”作为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得一种形式,有助于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正常化,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得质量。d“说课”得兴起就是教育事业发展得需要,随着教育改革得深入,“说课”将作为教学研究得一种形式,在发挥其应有得作用中获得发展。内容:1、说教学任务2.说教学内容3.说教学对象4.说教学目标5.说教学方案说教学方案,就就是说教学得策略,明确“怎样教”得问题。主要应说清以下几个问题:(1)单元计划说明整个方案得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内容安排,以及重点课题在单元教学中得位置及其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说明教学活动得安排与
46、设计思想、对教学方法得选择与组合、教学手段得选择与运用、教学得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得主要环节,既要说清实施教学得具体方法与安排,又要说清选择或设计有效教学技术得依据。(3)练习设计说明数学练习得内容与安排,以及练习得目得与反馈得措施。(4)教学手段说明选用得教学媒体(教具、学具)与选用得缘由。6.说评价方法说评价方法,就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阐述教学反馈与调节得措施,以便明确怎样评价“教得怎样”得问题。(6)了解班级授课制得含义、特点、优势与局限。含义:就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水平分别编成不同得班级,根据周课表与作息时间表,由老师有计划得对同一个班得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同样内容得教学得一种组织形式。特点: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得优势,突出教师得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相比在知识、阅历、经验以及个人素质方面,占了绝对优势,应该起到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得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