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息行为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信息行为论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 章 信息行为论n 信息需要和信息动机n 用户的信息行为第3 章 信息行为论3 1 信息需要和信息动机 1.信息需要的产生(1)概念 第3 章 信息行为论3 1 信息需要和信息动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早期曾经从事动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40 年在美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灵长类优势品质和社会行为一文。之后转入人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943 年出版了人类动机的理论,1954 年出版动机与人格,1962 年出版了存在心理学导言一书。马斯洛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n 马斯洛的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n 5、自我实现的需要 n 4、尊重的需要 n 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需要)n 2、安全的需要 n 1、生理的需要n 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n
3、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n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
4、系,希望得到互爱等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n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
5、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n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
6、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马斯洛观点n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n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n 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
7、足。n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n 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n 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n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n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
8、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n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n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
9、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评价n 由于我对需要的看法是来自存在需求和发展需求,划分的方法不同,导致我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总的来说,划分为生物、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也是可以的,有其科学性。而且其精髓在于激励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相当进步的。我所不赞成的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n 1、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划分。我认为,作为生物的本能的需要是低级需要,这是在自然界中生存选择形成的;作为人的需要是高级需要,这是在人类社会中形成发展或被强化的,通常可以在教育的影响下发展。n 2、各种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上,信念可以超越各种包括生理、安全、社交、他尊等需要,这是自
10、我实现、自尊、自我评价等需要带来的。爱的需要同样可以克服包括生理、安全、尊重的需要等。n 3、有很多需要不会被满足,会纵深发展。比如爱无止境。n 4、需要并不是按级发展的,会产生越级现象。但这不是例外,而是很正常的,常发性的。n 作者的基本内容是正确的,但是最后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对马斯洛理论的偏差 第2、3、4条,作者讲的其实就主要是一个方面的东西,即五个需求的层次发展关系。我不赞同此说法。简单的用一个概念来判断 马斯洛理论是一个宏观理论,而作者却以微观的个体来证明,这是不恰当的。3 1 信息需要和信息动机 3.信息需要的特征第3 章 信息行为论3 2 信息需要的结构分析
11、 1.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3 2 信息需要的结构分析 1.信息需要的内容结构n 对信息的需要n 对服务的需要第3 章 信息行为论3 3 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 n 科学研究人员的信息需要n 管理决策人员的信息需要n 工程技术人员的信息需要n 市场销售人员的信息需要第3 章 信息行为论3 4 信息动机的形成与转化 n 形成原因n 内在条件:信息需要n 外在条件:刺激n 公式:第3 章 信息行为论n 第二节 用户的信息行为n 信息行为 就是人们满足其信息需要的活动。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人的信息行为主要表现为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n 1 信息查寻行为n 2.信息查寻路线 就是用户查找
12、、采集、寻求所需信息的活动 信息查寻行为既取决于个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也受用户所处社会环境,特别是信息环境的制约。美国学者威尔逊(T.W.Wilson)用图3.5 表示用户的信息查寻路线。用户可能使用部分或全部查寻路径。用户信息查寻路线n A 路线 用户不依赖任何信息系统,而是利用个人途径查寻信息,如图中1,2,3,4 所示;n B 路线 用户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获取信息,如图中5,6 所示;n C 路线 用户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获取信息,如图中7,8,9 所示;n D 路线 用户或中介使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技术设查寻信息,如图10,11 所示。n 其中C 和D 可以合并为用户借助信息系
13、统间接获取信息。3 信息查寻行为的规律n(1)可近性 是用户利用信息源(渠道)总程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最便于接近的信息源(渠道)在信息查寻行为中将首先被选用。n(2)易用性 是可近性指标的延伸结果,是由信息系统本身是否方便存取决定的。n(3)先内后外 人们总是首先从自己已有的资料查找,然后转向取得同行同事的帮助或利用信息系统。n(4)经验第一 人们查寻信息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遵循习惯的方式,先采集最容易获得的信息。第3 章 信息行为论n 第二节 用户的信息行为n 二.信息选择行为n 1 信息选择 就是对查寻过程和查寻结果的优化,从某一信息集合中把符合用户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n 2 信
14、息选择的标准 相关性和适用性n(1)相关性 凡是论述同一主题或属于同一领域的文献信息都可以认为是相关的,而不考虑其水平高低。相关选择先追求全面完整,一般使用的是筛选方法,最后得到需要的信息。n(2)适用性 适用性表示的是最终用户对查寻结果的价值判定,它反映了特定时间内查寻结果满足用户客观信息需要的程度。适用选择是在相关选择的基础上深入一个层次的选优活动,只有用户本人才能做出适用性判断。三.信息利用行为n 1 问题与问题解决n(1)问题 问题解决理论的代表人物纽厄尔(A.Newell)和西蒙(H.Simon)把问题定义为:当一个人想要某种东西,而他又不直接知道通过哪些行动才能得到它时,他就面临一
15、个问题:(2)问题分类n 格里诺(J.G.Greeno)把问题分为三类(按找到实现目标的手段):n 结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给予若干成分,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隐含在这些成分中的结构形式。如类比问题(A与B 恰如C 与?),序列延续问题(12834656?)等。n 转换问题。给予一个最初状态,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一系列达到目标状态的操作。例如著名的河内塔问题,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等。n 排列问题。给予所需的成分,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如字谜和隐算术问题。(2)问题分类n 雷特满(W.R.Reitman)把问题分为两大类(按问题是怎样规定的):n 规定明确(确定性)
16、问题。对问题的初始条件和目标状态都有清楚的说明。例如求169 的平方根。n 规定不明确(不确定性)问题。对问题的初始条件或目标状态未加清楚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规定。例如要求“修好一部汽车”,目标明确,但车出了什么毛病则不知道。(3)问题解决的特征安德森(J.R.Anderson)提出三个基本特征n 目标指向 对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并受这个目标指引。n 操作系列 在目标指引下,要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操作。n 认知操作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由认知性操作来进行。n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项活动必须完全符合这三条标准方可称为问题解决。有些活动虽然具有明确目标和一系列操作,但因没有重要的认知成分,不能算是问题解决。例如,回忆一个电话号码,打领带,发扑克牌等,都不属于问题解决。2 解释与信息利用n 认知心理学家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n(1)问题空间 问题空间就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表示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理解问题的指令和限制,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信息,或收集有作业的补充信息。n(2)解释 就是寻求被解信息(需要被解释的信息)与解含信息(解释本身含有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变不可理解为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