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_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_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而毕业生的质量主要是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的。因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本文试从人才培养模式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着手对此展开论述。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利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互相影响、互为依存: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有直接的、质和量的影响。在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一般为机构、人员、经费)、改进工作方法(如建立“用人大户”、毕业生就业关系挂靠人才市场等)只是治标,仅能促进就业率的提高,而提升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才是治本,是质的
2、飞跃,因为只有专业基础知识牢固、综合素质全面、思想品德端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突出的毕业生,才有可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是直接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的。时代在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显得挑剔。传统模式培养的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现代观念的毕业生往往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业前景黯淡,这正映证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率能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如高就业率可以活跃高校专业学术氛围,可以使高校进一步明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相应对策等。由此可见,只有辩证地、联系地看
3、待人才培养模式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系,才能全面、准确地建立起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良性运行机制。既然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决定性的、质的影响,那么,面对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方面?如果存在,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精辟地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这正是我国高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症结所在。既然存在着这种不相适应的方面,那么,高校就应该用发展的眼光
4、看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第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提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即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这就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高校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不能“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在此情况下,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唯一出路。第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应对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从新闻媒体!年、!#年连续两年公布的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字看,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重点院校。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才市场
5、相信的是毕业生自身的实力,而不仅仅是院校的声誉地位。毕业生的实力来源于哪里?就是来源于其培养的过程,来源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实践。可见,要使毕业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为了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高校主要着眼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增加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谢海均学工视窗!#$%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治本的办法是什么呢?只有一个,那就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只有改革,才能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才能
6、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学生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才能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工作,增强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二、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改革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和渐进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的思想、专业、心理等各个方面。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要求,要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环节中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教育途径与教育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改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的重点是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对象、职能和机构设置三个方面的转变。工作对象转变的基本任务是
7、将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从单纯针对毕业生转变为针对全体学生。现行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用“送旧迎新”来形容,即送走去年的毕业生,迎来今年的毕业生,全套工作年复一年地周而复始,这就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深入,处于被动状态。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从学生进入大学时起,学校就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并贯彻于几年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调研、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接触社会和利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进一步理解该就业方向的前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与就业方向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此,一方面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另一方面,当学生毕业时,能够更容易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不可能在学
8、生进入大四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做到的,而必须从学生一入校就着手进行。工作职能转变的基本任务是把就业指导工作从单纯的服务性职能扩展为思想教育、“三观”教育、心理辅导、择业指导、毕业生就业服务等多项职能。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三观”教育的目的则是使学生树立起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的就业理念。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舒缓学生的就业思想压力,排解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要求把心理辅导工作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按一致的目标整合资源,改变两者之间各施其政、各负其责的现象。择业指导的目的是在学生培养
9、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创业、艰苦创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则要求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开拓和建立起“用人大户”储备;向全社会推介毕业生,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与政府等相关机构或社会团体的联系,主动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纳入全社会就业体系;向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提供双向选择面试、档案管理等服务。机构设置转变的基本任务是把就业指导部门从单纯的事务性、行政性工作机构转变为教学、科研、辅导、服务并重的综合性机构。长期以来,就业指导部门往往挂靠于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有所改革也只是增加人力物力财力而已,而不是从根本上转变其行政部门的特性。而机构设置转变的目的就是要彻
10、底改变这种特性,把就业指导部门建设成一个集教学、科研、辅导、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机构。这个综合性机构应是由教学、科研、后勤与行政人员所组成,聘请历届成功毕业生、政府官员、企业人士担任顾问,定期开展教学、科研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研讨,切实履行各项职能的实体。(二)改革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改革的基本任务是构建既适应市场需求,又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专业设置体系。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应是整齐划一的通才,而应是各有侧重的专才。高校在专业设置的改革中必须充分考虑人才的定位问题,不同的人才定位决定不同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改革中另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对专业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对此应循序渐进、模糊
11、专业,尽量减小对学生的影响。循序渐进是指对就业率低的专业逐步减少招生,直至停止招生。模糊专业是指对低年级学生模糊专业,并使其逐步转入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科学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人才发展定位要求不同的知识侧重,因而有着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型人才侧重于基本原理、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向,重点是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知识的广泛性和实际运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必须牢固掌握之外,所有学生都必须全面、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通晓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2、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起来,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由基础、专业、综合、发展四个平台构成:基础平台由专业基础课和“两课”组成;专业平台由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综合平台由琴棋书画、文娱、体育、人际交往、书画音乐欣赏等公共课程构成;发展平台由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等相关课程构成。四个平台不可厚此薄彼,不可偏废。(三)改革教育途径与教育方法学工视窗!#$%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形成独立的教育法制体系,但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法治现状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如立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法治意识欠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明确;重实体而轻程序,对学生重义务和责任而轻权利
13、和利益等。将高校学生工作的全过程纳入法治轨道,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依法治校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现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民主法制的逐步完善,为我国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现依法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政治和法制基础。!年“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被写进宪法#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也为高校依法治校在学生工作中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我国自!$%年&月全国人大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以来,经过&%多年的教育法制建设,已先后颁布了部教育法律、!部教育行政法规、近&%项部门规章以及!%余项
14、地方性教育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法治校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法制基础。(二)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观念已为广论论“依依 法法 治治 校校”在在 高高 校校 学学 生生 工工 作作 中中 的的 实实 现现!曾予邹开军教育途径与教育方法改革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能动地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部分高校的现行做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构建教书育人、全员育人、环境育人相结合的育人体系。这种做法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随着形势发展,这种体系也应
15、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要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模式,使学生从“你让我学”转变为“是我要学”。这样,才能使“教”有吸引力,使“学”有生命力,使“教”有所循,使“学”有所倚,避免洋洋万言不知所云的“教”,混混噩噩不着边际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基础课教育与知识的继承性、发展性相结合,即除了传授基本知识之外,还要全面、系统地介绍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纳入教学体系。虽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的过程是复杂的、艰巨的和长期的,必须积极探索并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试点,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各高校更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锐意改革,勇于实践,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以此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深圳大学 深圳(!$%)责任编辑余岚学工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