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与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与建议.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与建议注:选自站长正在写作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其中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包括读书、教研、教学三个方面,这里所选的是教学方面的建议。大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人们通常都以课堂教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师。徐中玉说:“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个结果必须由老师来负责。大学语文这门课对老师要求很高,同样一本教材,有的人教得非常好,换个人就索然乏味。”笔者不是很同意这个说法,笔者认为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教材才是第一位的,假如教材写的是“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教师教得再好那也不是大学语文课。但是这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从我们的评价机制来说,从大多数人的观点看,确实认
2、为课上得不好,就是教师的责任,所以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这里想给教师几条教学方面的建议。一、向名师学习以往人们有一个认识误区,总以为大学语文教师今不如昔,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民国大师如何教大一国文,如闻一多、朱自清、刘文典、余冠英、俞平伯、浦江清、沈从文、王力、游国恩、陆侃如、钟敬文等等等等,可以开出一大串名单,而说到今天的大学语文,则认为没有人愿意教,只是一些新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那里凑数。事实并非如此,大学语文30 年,也有一批专家学者始终坚守在大学语文课堂,我曾经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上发言说,大学语文 30 年,最大的不足是没有解决学科性质问题,最大的成绩是一门没有解决学科性质问题的
3、课能够坚持 30 年,这里除了靠全体大学语文同行的坚持,还靠的是徐中玉等老一辈学者的垂范,这份名单我们同样可以扩展,如:徐中玉、谭帆、齐森华、方智范、陈洪、李瑞山、周志强、王步高、杨建波、周金声、赵卓,只是由于距离产生美,大家才总觉得今天身边的这些专家学者不如民国大师,这是一种错觉。假如能够穿越回民国年间,近距离观察这些大师,就会发现他们也有无奈的时候,例如:1920 年代中期,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校讲课,希望把他想象中的教育理念,落实到现代大学里面去。他希望跟学生们有更多的直接交流,能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学生。可讲了几年课,梁启超说自己失败了。上课开口,下课走人他当时住在天津,每星期和学生
4、也就见一两次面,无法深入交谈。这种状态,和他当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念书,完全不一样。传统中国书院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在一起共同生活,这种教育状态,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大一国文教学同样有很多问题,如:沈从文不善讲课,刘文典长期旷课,闻一多一学期只讲一首诗歌,叶圣陶一口吴侬软语,要重复几遍学生才能听清这些故事假如发生在今天,恐怕就不会被学校当局和学生谅解,乃至有人说在今天高校评价体制下,这些大师肯定会被下课。而今天的大学语文名师,虽然没有民国大师这样奇异纷呈的个性,但在认真教学方面恐怕更能中规中矩,适于青年教师学习。比如东南大学教授、正在清华讲学的王步高就讲:我站在讲台上,经常有一种敬畏的感情,当
5、年这里是王国维、陈寅恪、朱自清、闻一多们站的地方,我站在这里,论学术水平,我跟他们是有很大的距离的,但是,论敬业精神,我跟他们不但没有距离,我应该比他们更认真,更努力,更投入。王步高应邀到清华开大学语文课,连续几年都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课”,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为“教学四境界”,说:第一境界是科学认知的境界,就是用科学方法教育学生,达到较好的教学质量;第二境界是“有我与传道的境界”,教书育人,不仅是你给学生进行谆谆教导,而是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起,把自己投入进去,要有一种“有我”的境界;第三个境界是研究性教学的境界,这个不是我的创造发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是经常有人提起的,但对于清华这样高素
6、质的学生,如何进行研究型教学,我已经形成一篇论文了;第四个境界是教学艺术的境界,艺术境界简单的说是叫学生如坐春风,如醉如痴。要想争取做到这一点,并不是每节课都是成功的。我在清华上课之后,一下了课离开课堂,我就给我今天自己这个课打分,有许多课已经达到这节课的过去的最好水平了,但距离我设置的艺术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假如我们能把这些大学语文名师的经验都好好总结一下,对青年教师一定可有很大的启发。二、少谈些“方法”,多一点学养大学教育与中小学不同,大学教学不讲究那么多的技术、方法,通常我们看到的大学名师课堂,都是以演讲式为主,很少有中小学那样的互动,如提问、分组讨论、模拟情境等等,即使有答问和讨论,也
7、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很少有中小学课堂那样的刻意设计。大学教学,靠的是教师自身的学养,学养高,就赢得学生的尊敬,学养不高,即使搞再多的花样,学生也不会买账。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民国大师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学生中却仍然有那样高的声誉,他们往往能仅仅通过一次课,就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发生终身的兴趣。北大原副校长王义遒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一文中说:“北大的好老师的教学风格确实是五花八门。我记得我当教务长的时候,第一个请教朱德熙先生(前北大副校长,语言学家)关于教学的问题。朱先生说,大学的教师只要有学问就能讲好,用不着讲教学方法。后来的例子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当然,不是真的就没有教学方法,而是建立在个人学养基
8、础上的“教无定法”,例如:以动听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和情节引人入胜;以资料详实、旁征博引而吸引学生;以深入浅出、对学生体贴入微而使人信服;以诙谐的词语、洒脱的风度使学生倾倒;以严密的逻辑、确凿的实证而令人神往;以博采众长、深刻见地,使学生回味无穷;与学生会心交流,在问答争论中使他们掌握课程;以朦胧的意境、疑惑的口吻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空间;以其高屋建瓴、天马行空的气概让学生领略科学之无涯;当场使学生似在云里雾里,课后阅读资料,大彻大悟。现在我们看见很多大学语文的论文,都在探讨所谓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不是不要讨论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从这些论文中看出一些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把“方法”看成是外在于学养的锦囊妙计,似乎只要一讲“方法”,就立马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其实任何最好的方法往往也就是最辛苦的方法。比如王步高提出一种“回头看”的备课法,他的很多课都已教了很多年,而且有录像,也有录音,甚至已经出版了专著,但是他每次备课的时候,仍然都要把以前自己的讲稿重看一遍,这样达到一个目的,就是保证今天重新讲的不低于原有的水平,站在自己过去的肩膀上,回头看,看看自己过去上课的录像,自己上课的录音整理稿,保证自己不停的在超过自己。他说:“我不敢说我能超过别人,天下之大,胜似我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我们老一辈的学者,超过我的人太多了,但是我想我不停的超过自己。”这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