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及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质量推进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及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质量推进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 党代会精神,补齐城镇发展短板,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全面提 升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助力我市长三角城市群重要 中心城市建设。(二)工作原则。1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创建工作与城镇实际相结合, 按照城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风貌特色,合理确定更新方式。 明确发展主题,挖掘优势亮点,彰显地域特色、形态特色、产业 特色,形成具有不同示范意义的风貌特色镇高质量发展模式。2 .以微知著,精益求精。坚持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 并
2、重,对已有城镇空间实施微改造、微更新、微植入,实现空间 活化。牢固把握“品质化、精品化”理念,做优规划设计、优选 施工队伍、提升项目质量,全力打造精品典范工程。3 .统筹推进,长效运营。坚持建设速度与发展水平相结合, 一体推进风貌特色镇建设与城市更新、美丽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 等工作,构建系统性工作体系。加快完善长效机制,鼓励运营主 体提前介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三)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政策机 特色,落实文化传承和现代营造的有机统一,着力增强“重要窗 口”的风貌辨识度,展现海宁特有的气质。3 .未来导向、系统治理。将未来社区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和 风貌
3、整治提升全过程,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将风貌提升与功能提 升、生态提升、治理提升一体推进,注重加强与未来社区建设、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 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和集成推进。4 .示范引领、全面推动。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开展整治提 升样板项目、样板区域建设,探索形成一批样本,积累一批技术, 走出一条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科学路径,久久为功,全面推动城 乡风貌整治提升。二、主要任务(一)科学编制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按照浙 江省市县(市、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结合工作目标,开展城乡风貌评估,梳理地域风貌格局和特色元 素,明确城乡风貌特色定位、整体
4、格局和整治提升区域,提出短 板问题,注重自然空间、历史文化、建筑空间的系统融合,落实 “十四五”重点项目和推进计划,深化对廊道界面、建筑控制、 色彩指引、绿化提质、管控机制等方面的落实。(二)统筹推进城乡自然人文整体格局保护和塑造。保 护城乡自然格局,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效盘活各类存 量建设用地,加强自然生态修复,系统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 间布局,科学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落实重要的城市轴线、 景观廊道和特色风貌大走廊,营造更具魅力的城乡风貌空间。注 重蓝绿空间的生态价值保护和利用,在低影响开发的前提下做好 功能及业态的植入,让生态空间真正成为魅力空间和活力空间。 打造“浙派园林
5、”,实施“绿网编织”工程,推进美丽公路、美丽 河湖、美丽田园建设,打造一批大地景观。加强城市公共环境艺 术塑造,建立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历史文化名 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严禁在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拆除具有保 护价值的城市片区和建筑。完善分级传统村落保护体系,连线成 片推动活态保护、活态利用、活态传承。开展“老屋复兴”行动, 抢救保护修缮一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实现多元化利用。(三)切实加强城市重要区域和节点风貌整治提升。建 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城市功能完 善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 建设,统筹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提高基础设施绿
6、色、智能、协同、 安全水平。要把未来社区理念全面落实到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 造,加快面向未来的现代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未来社区建设项目 落地和有效运营。注重自然空间、历史文化、建筑形态的系统融 合,加强空间界面、建筑形态、高度、材质、色彩的协调统一。 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打造经得 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建筑,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 加快推进城市风貌整治提升项目建设,把入城门户、特色街道、 中心广场、滨水空间、历史地段、未来社区、城乡结合部等作为 重点,打造一批整体风貌协调、地域文化突出、空间体验丰富、 功能活力十足的城市风貌标志性成果,结合节点项目推进,分城 市
7、新区、传统风貌区、特色产业区等类型,区域整体推进风貌整 治提升,未来导向推进系统治理,打造城市风貌样板区。(四)切实加强乡村风貌整体提升。遵循城乡发展演变 规律和人口流动趋势,以人口相对集聚的镇、村为节点,集成推 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连线成片开展县域风貌整治提升, 打造县域风貌样板区。深入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 做好海宁建成区扩面提质,着力提升海宁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 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设施联动发展,补齐区域间的设 施短板。有机串联贯通游步道、骑行道等各类绿道,建设城乡绿 道网。开展沿路沿线及重要节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农村生 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持续
8、提升环境品质。提高 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着力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加强对农房屋顶、 立面、高度、体量、色彩、材质、围墙等风貌要素的管控。按照 海宁地域文化片区,新建或改造一批亲近自然、素雅质朴、人文 底蕴深厚、浙派韵味悠长的村庄或者乡村聚落,打造代表海宁建 筑文化的“浙派民居”特色村。结合乡村实际落实未来社区理念, 推动乡村新社区建设。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海宁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 来社区建设)工作专班,下设专班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协作办公。专班履行城乡风貌整治提 升主体责任,统筹编制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建立工作协 调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政
9、策供给和宣传发动等。(二)加强要素保障。把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资金纳入年 度地方财政预算,统筹各级各类资金和配套政策,支持城乡风貌 整治提升工作。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激励,对符合条件的城乡 风貌整治提升项目在申请专项债券等方面予以支持。盘活利用国 有存量房屋及闲置资产,优先用于城乡社区的公共服务补短板。 加强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项目的土地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改革和 激励力度。(三)加强人才支撑。建立市级专家团队,落实技术专 家服务制度。探索建立服务机制,由建筑、规划等方面专家协助 政府对风貌整治提升项目进行技术把关和指导。建立企业结对制 度,全方位、全周期强化指导服务,深度参与城乡风貌整治提升。 加强
10、城乡风貌建设工作培训,不断提高城乡风貌建设工作能力和 水平。(四)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城乡有机更新及存量土 地利用的政策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控传导机制,加强数字赋能, 用好省级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农民建 房一件事”改革,加强对农房设计管理和把控,建立农村房屋全 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机制,全面开展乡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教育 培训。制、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富有竞争力、城镇社区富 有温度、公共空间富有品位、街巷空间富有活力的城镇更新案例 初步形成。到2024年底,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项目全面落地,城 镇发展定位更明确、空间布局更合理、功能品质更完善、治理服 务更高效,一批
11、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品质彰显的标志性项目基 本呈现。到2025年底,成功打造10个左右具有嘉兴辨识度、浙 江引领性、全国影响力的示范引领风貌特色镇,形成具有嘉兴特 色的城镇高质量发展模式。二、工作内容以城镇建成区为重点,按照“微整治、精提升、可持续“理 念,对城镇空间开展有机更新改造工作,有效提升城镇综合承载 能力。(一)通过一批特色街区有机更新改造,激活街巷活力。加 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注重延续老街区的建筑风格、文 脉特征、巷道肌理,采用“绣花”“织补”方式开展街区综合环境 提升,形成独具特色、风貌协调、整体有序的街区环境。全面推 进“活力街区”示范点建设,举办“创意点亮、艺术展览”
12、等文 化活动,提炼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在广 场、公园等开放性空间植入壁画、雕塑、景观设施等公共艺术品。 合理布局街区业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老字号”传承创 新,布局体验式、互动式新业态,拓展文旅商服务功能,更好满 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二)通过一批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改造,提升社区温度。按 照未来社区理念连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重点解决立面修缮、污 水直排、电梯加装、停车困难、绿化采光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聚焦儿童友好型、老年友好 型、新居民友好型城镇建设,完善“一老一小一新”特色服务和 社区基本配套服务,加快构建邻里、建筑、交通、物业和治理等
13、 未来场景,打造“5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发挥社区党建 工作的“轴心”作用,利用网格服务制、“微嘉园”平台等方式, 多方联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基层长效社会治理新模式。(三)通过一批公共空间有机更新改造,提升景观品位。通 过沿水通绿、见缝插绿、三维增绿等手段增加城镇空间绿量,有 效改善城镇小气候生态条件。深挖街头、河边等碎片型空间资源, 因地制宜植入体育文化、民生公益等社会服务功能,打造更多群 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城市书房” “街角公园” “最美上学路” 等优质场景。开展艺术装饰、墙面彩绘等创意设计,鼓励群众参 与点亮公共空间,打造有集体记忆、有生活趣味、有使用效率的 公共空间景
14、观,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动形成文博开放 场馆城乡一体化体系,为城镇生活增添文化趣味。(四)通过一批存量资产有机更新改造,盘活空间价值。探 索“以用代管”运营模式,搭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作平台, 通过综合利用、出租、转让、开发、收储等方式盘活利用各类低 效资产,全面提升“低小闲散”空间品质。强化复合利用和功能 叠加,支持盘活闲置工矿、粮仓等闲置国有资产,在符合政策的 条件下植入创新研发、卫生健康、养老托育、文旅服务等功能, 鼓励将街角、桥下等灰色空间改造成体育场馆、公共停车场、义 工活动基地等。将存量盘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利用低效资 产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打造农旅、康养、文创
15、等新产业、 新业态。鼓励增设“文旅驿站”,进一步整合旅游线路,有效提高 文旅项目整体运营水平。(五)通过一批城乡空间有机更新改造,促进城乡融合。协 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统 筹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整 治一批农村长期闲置房屋,腾空一批防控危房。统筹风貌特色镇 示范建设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打造,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行“综合治理+ 体旅融合”模式,实施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复垦复绿,鼓励对 道路建设产生的割据地块和夹杂永农土地的特殊地块实施农地 “可食地景”公园建设。对城乡工业园区空间,实施
16、淘汰落后、 招大引强、质效提升行动,多渠道提升亩均产出效益;大力发展 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六)通过一批特色区块有机更新改造,提高城镇竞争力。 聚焦特色化和辨识度,以强化城镇功能、改善城镇风貌为指引, 筛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精品项目,不断彰显城镇历史文化、 人文景观、产业特色。对门户节点、景观通道沿线区域的建筑立 面、景观绿化、夜景亮化等空间进行创意改造,打造城镇特色区 块、重要节点,擦亮城镇特色风貌。围绕城镇发展需求,突出城 镇核心功能,实施产业板块功能更新和特色植入,提升产业平台 服务功能,激发产业片区活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集群, 塑造高效互补、有机衔接的产业生态链和产业
17、新空间。三、主要任务(一)统筹开展创建申报工作。实行申报机制,由各县(市、 区)进行系统调查排摸,明确镇(街道)为实施主体,负责编制 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由县(市、区)风貌办 报县(市、区)政府审核后报市风貌办,市风貌办适时公布风貌 特色镇创建名单。(二)重点开展方案编制工作。列入创建名单的实施主体应 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六个一批”工作内容,选择三个以上有机 更新改造区块,制定好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行动方案。方案编制 要充分衔接相关规划,梳理城镇空间格局及特色要素,明确城镇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功能、整治提升的重点类型和重点区域,制定 建设项目总体安排。(三)制定完善工作指引体系。做
18、好全市风貌特色镇示范建 设技术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编制导则和技术指南,研究形成兼顾 创意点亮、最美江南、业态激活、全龄友好、设施修补、高效治 理等方面内容的有机更新改造专项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动态考核 评价体系,明确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的标准和评分细则,充分考 虑示范镇的差异性,对特色化、创新性的工作予以更多分值权重 倾斜。(四)有序推进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部门协同和多专业综 合,探索风貌特色镇项目“规建管运服” 一体化模式。研究制定 项目闭环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建设“月度通报、季度评比、年度 考评机制,确保创建项目有序推进。按照“分类验收+分批验收” 方式开展验收工作,成熟一批验收一批,验收一批评价
19、一批,由 镇(街道)向所在县(市、区)风貌办提交验收申请,经同意后 由市风貌办开展综合评比。(五)切实加强可持续长效运维。推动产业和城镇建设互补, 以产业的可持续促进城镇建设和运维高质量发展。培育引入综合 集成运营商,明确激励政策,鼓励新消费、新场景应用,激活城 镇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完善政府主导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充分发 挥“政、产、研、金”等多领域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吸引社会资 本,实现城镇综合可持续运维。(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形成市统筹、县推进、属地落实 的工作推进机制,由市风貌办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市级部门加强 横向联动,配合开展政策制定和机制创新;各县(市、区)加强 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供给
20、和宣传发动;相关镇(街道)抓好组织 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二)加强要素保障。发挥财政激励引导作用,通过综合评 价的示范镇给予10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按市、县财政各50% 配套,分三年奖补到位)。鼓励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中符合条件的 项目申请政府专项债券,并积极向上争取省以上补助资金。依法 依规推进存量资产有机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城乡增减挂钩指标, 加强对风貌特色镇示范项目土地计划指标的要素保障。(三)加强人才支撑。市风貌办建立市级专家团队,落实技 术专家服务制度,探索建立规划师负责制,由规划、建筑、景观、 运营等方面专家对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把关和指 导。县(市、区)风貌办要
21、全方位、全周期参与指导服务,加强 与各类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定期开展面向县镇两级的业务培训、 学习交流等活动。(四)加强督导考核。将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工作纳入对部 门和县(市、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推进有力、表现突出、 效果明显的县(市、区)、镇(街道)予以褒扬激励。市风貌办对 各地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工作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县(市、区) 应强化工作统筹,严格落实城市更新底线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的 廉政监督。(五)加强舆论宣传。统筹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加大对风貌 特色镇示范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百姓 认同感。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吸取人民群众、市场主 体和社会各方的建设意
22、见。加快梳理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的经验 做法,总结推广一批“最佳实践”,着力营造争先创优、共同推进 的良好氛围。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 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高 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战略,加快城市和乡村有机更新,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高水 平打造美丽海宁,打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城乡风貌,特制定 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 城市风貌整治提升聚焦中心城区,突出重要节点和重要区域建设, 县域风貌整治提升聚焦美丽城
23、镇和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联动发展。 自2022年起,建设城市风貌样板区和县域风貌样板区,以“新时 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和“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 为目标,争创优秀。至2025年底,争取推进“9+3”,即9个城市 风貌样板区、3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推进17个未来社区(含 乡村新社区)建设。至2022年底。城市风貌样板区推进磷石传统风貌样板区、 泛半导体产业园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建设。县域风貌样板区推进 长安-周王庙“共同富裕”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未来社区推进双 漾里、风和丽苑建设。至2023年底,城市风貌样板区推进盐官古城传统风貌样 板区、马桥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建设。县域风貌样板区推进黄
24、湾- 袁花“果香花溪”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未来社区推进康桥社区、 理想水镇、新丰社区建设。至2024年底,城市风貌样板区推进时尚小镇(皮革城) 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仰山智谷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建设。县域 风貌样板区推进盐官-丁桥“百里钱塘”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未 来社区推进中新社区、仰山社区、庆云社区建设。至2025年底,城市风貌样板区杭海新城城市新区风貌样 板区、鹃湖科技城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斜桥城市新区风貌样板 区建设。未来社区推进南关厢社区、东山社区、龙渡社区建设, 启动长田社区、东郊社区、龙新社区、桑梓社区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建成一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标志性 成果,形成具有海宁特色的城乡风貌建设管理模式。城乡风貌管 控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基本完善,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浙派特色进一步彰显,全市城乡风貌品质进一步提升。(二)工作原则。1 .规划引领、整体大美。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注重规划谋 篇,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做亮全域美丽大花园的生 态底色,保护整体风貌格局,提升城乡风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注重设计引导,努力提高城市设计、村庄设计水平,不标新立异、 贪大求洋,打造美美与共的海宁大美画卷。2 .特色彰显、文化传承。坚持保护和发展相统一,注重挖 掘和展示海宁的文化底蕴,体现文化自信,彰显浙派建筑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