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难点突破——得过手法这一关《虚实相生摇曳多姿》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难点突破——得过手法这一关《虚实相生摇曳多姿》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难点突破得过手法这一关虚实相生,摇曳多姿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2、运用“虚实结合”手法规范答题;3、培养学生探讨、总结规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诗歌手法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通过宋微宗“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及齐白石老“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水墨画导入“虚实相生”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阐释。二、教材链接罗列出课本中诗词的虚和实:1、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物象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为虚)。2、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现在为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将
2、来为虚)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己方为实)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方为虚)4、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想象为虚),一枝红杏出墙来(物象为实)。5、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当前为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过去为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为实,抽象为虚)6、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写离别场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虚写别后情景)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3、飞烟灭。(虚写周瑜)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实写自己)8、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现实为实)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想象为虚)9、苏轼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现实为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想象为虚)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境为虚)三、总结规律(1)小结: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有哪几种类型?物象为实,想象、梦境为虚当前为实,回忆、未来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2) 总结标志词语:想得、闻说、听说、
4、忆、应、纵使、明日、明朝、更待、遥想等等。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 轼江城子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饶节偶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鄜州望月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刘禹
5、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峰系钓舟。陆游秋兴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王安石太湖恬亭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苏 轼送子由使契丹四、突破考点1、考法分类(1)判断:如2015江苏卷“颈联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诗的颈联,实写范山人归泰山越上越高,已至天门,日观峰也近在眼前了。”(2)阐释:如江苏高考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安徽高考卷“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3
6、)运用:2014年新课标卷“诗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高三诊断考试“这首诗除借景抒情外,还有一种突出的手法。请指出并分析。”2、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点明专业术语)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第三步:析效果(分析艺术效果)3、 规范示例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问:这首诗除借景抒情外,还有一种突出的手法,请指出并分析。答: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明手法)首联实写,交代了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而自己却不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想象友人”北还“旅途中寂寞、艰辛、愁容不展和危险的处境。(阐运用)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开拓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情感。(析效果)五、 课堂总结同学们,“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趣味、诗韵俱存,使得诗歌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希望同学们课后完成相关配套练习,突破诗歌手法这一难点。谢谢大家的观看!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