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指导:“把握源、流、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导写及范文.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19053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写作指导:“把握源、流、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导写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写作指导:“把握源、流、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导写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写作指导:“把握源、流、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导写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写作指导:“把握源、流、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导写及范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三模作文“把握源、流、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指水的本源,“流”指水的支流,“汇”指河流会合在一起。如果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那么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就是河水的源、流、汇。源,是中华文明兴起时的点点星火;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的传承;汇,则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明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2、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次作文是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第一则联系背诵篇目谏太宗十思疏,强调了稳固根基和疏通源头的重要性;第二则解释了中华文明长河的源、流、汇的含义,并将其放到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做了具体的阐发:“源”是追本溯源,“流”是传承发展,“汇”是交流融合。中华民族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自身文化传承的浸润和滋养,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在不断地守正创新、文明互鉴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源”“流”“汇”体现在各种具体事物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比如“书法”“武术”“国画”“围棋”“诗词

3、”“建筑”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展开论述。写作有明确的任务“结合材料”,“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因此考生宜确定议论文文体,运用常见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参考立意:疏浚源头,传承发展,汇聚文化;培根固本,浚源流长;文明互鉴扬帆起,华夏文明薪火传。【优秀范文】1让文化之花在交流互鉴中盛放“源”是追本溯源,“流”是传承发展,“汇”是交流融合。中华民族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自身文化传承的浸润和滋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在不断地守正创新、文明互鉴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漫步在人类文化的大花园,让人不禁思考以何种方式对待文化方能让其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4、。我认为既要各美其美,鉴赏传承自身文化;又要美人之美,尊重学习其他文化,最终方能美美与共,让文化之花在交流互鉴中盛放。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而来,往何处去。品鉴自身文化,深挖文化之深度;学习其他文化,拓宽文化之广度。“致广大而尽精微”,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智慧火花在融合中诞生,使其终至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境界。鉴文化,承文脉,各美其美,寻文化之根。坚定品鉴传承自身文化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当今社会,不少人不懂品鉴深挖自身文化,只是一味地吸收外来文化,让人不得不感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中国人决不能失去自信力,要“对镜自视”,审视自身文化,实现文化自信。且看“衢州烂柯杯”深挖围棋文

5、化,让方寸棋盘间的魅力深入人心;故宫博物馆开展游园主题活动,深挖国宝故事,让国宝活起来根不固,怎可求木之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需要你我守护。敬文化,学文化,美人之美,繁文化之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况他山之玉乎?“求知,哪怕远在阿拉伯”,马飞扬的这句话,认可并尊敬其他民族文化的魅力,无论是热情激昂的美洲文化,还是肃穆庄重的伊斯兰文化,抑或是风格多变的欧洲文化,都是全世界艺术家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人们在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时,更收获了美的体验。汇文化,融文化,美美与共,成就文化之璀璨。“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正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东西方的思想不断交

6、融,一同推动着人类文化前进。回溯历史,在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上,有无数学者使节走过,朔风拂去漫漫黄沙,留下的都是文化交融的足迹。作为文化交融结晶的敦煌,也因此在漫天风沙中愈显灿烂;揆诸当下,“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开启文化交融的新篇章。燧石碰撞,星星火光划破长夜,带领人类走向新纪元,而文化正如燧石,愈碰撞愈璀璨,使其臻于“天下大同”之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惟有立足于自身文化,品鉴其他文化,方可让文化之花在交流互鉴中盛放。2.

7、 把握“源”“流”“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便显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瓣花多,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类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源,水之本也。为雨为露,为泉为渊。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明,从青铜器到玉器雕刻,先人们将自己的对世界的认知与巧思融入作品中,信仰开始

8、形成、龙文化以此为开端,中华文化的源头由此诞生。流,集多源之水。凭藉涓滴,方成川甽。千年以来,政权虽在更迭,但文化却始终如涓涓细流般,不但未曾断绝,反而愈发丰满,愈发迷人。民族在河中血脉融合、中西顺着水流兼容并包,听,汩汩泉声,正在流淌。汇,拢万流于一处,成百川之渊薮。福泽广布,济世安民。中国作为唯一流传至今的古国,其文化宛若巨龙,吞吐山川之气,集历史之精粹,熠熠生辉。文化汇为当前的华夏风骨,永远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文明从远古时期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

9、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文明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谋大同的深厚传统,从根本上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于艰难中挺立,在困厄中奋发,锤炼出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走向兴盛的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道德规范等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国文化历来就有讲

10、究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传统,反对以武力压迫使人屈服。“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中国文化之所以注重“王道”而反对“霸道”,根源于中华文明讲信修睦、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文化特质。文明需要交流互鉴。费孝通先生在他80岁生日时,曾提出文化自觉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一种文明交融的理想境界,它之所以广为流传,可能恰恰来源于它体现了一种广博的文化胸怀,这正反映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辽阔文化胸襟。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中国之今日,是中国之历史的沿承。中华文明中蕴藏着理解当代中国的钥匙。弘扬中华文明,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互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