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墨子 鲁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墨子 鲁问》.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墨子鲁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
2、有人于此其子强梁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节选自
3、墨子鲁问)【注】三世:数代,言其多。强梁:凶暴,强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B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C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D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在古文中的用法多样,本
4、文“子墨子闻而止之”的“之”用法和庄子逍遥游中“吾为其无用而掊之”的“之”用法相同。B“笞”是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杖、徒、流、死”五大刑中,“笞”是相对轻的刑罚。C“家”在古文中有丰富意义,本文中“大家伐其小家”的“家”和课文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家”意思相同。D中国语言十分丰富,“豕”本意是猪,在古代还用“豚”来表示大猪,“彘”来表示小猪。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
5、”一样,但仍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C文中墨子将诸侯互相攻伐的行为和平民互相争斗的行为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服鲁阳文君不要像平民一样目光短浅,施行不义的战争。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事例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5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
6、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藉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藉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眩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我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无织乎,而功贤于耕
7、织也。”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藉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藉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节选自墨子鲁问)【注】藉:假如,如果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B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
8、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C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D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翟虑被坚执锐”与“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被”字含义相同。B“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两句中的“虑”字含义相同。C“其不御三军”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御”字含义不同。D“鼓而使众进战”与“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9、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虑的观点是道义只需要亲身践行,不需要用言辞宣扬。B选文在写法上具有整散结合、排比层进、反复申说的特点。C墨子强调自己一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D墨子认为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最终可达到“国必治”“行必修”的效果。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2)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参考答案:1、B句意: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
10、故”是表原因的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CD;“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一句中“也”是表停顿的助词,其后可以断开,排除AC。2DA.都是代词。句意: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我因为它无用,就把它砸了。“之”用法相同。正确。B.正确。C.都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句意: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家”意思相同。正确。D.“在古代还用豚来表示大猪,彘来表示小猪”表述错误。孟子梁惠王上中有“鸡豚狗彘之畜”一句,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豚”与“彘”意思不同,说文解字说:“豚,小豕也。”可以得出豚指的是“小猪”。3C“文中墨子将诸侯互相攻伐的行为和平民互相争斗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述错误。
11、第二段中诸侯“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和“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之间是类比说理,不是对比。4(他们)认为把它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5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上天已经惩罚了郑国,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
12、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像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
13、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他们)认为把它镂刻在金、石上,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下贱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刻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
14、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6、D句意:我认为不如诵读与研究先王的学说,通晓与考察圣人的言辞,在上劝说王公大人,在下劝说平民百姓。“诵先王之道”中“先王之道”是“诵”的宾语,其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C。“上说王公大人”中“王公大人”作“说”的宾语,其间不应断开,且其前后应分别断开,故排除B。7BA.两个“被”均意为“穿”,二者含义相同。句意:我想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B.第一个
15、“虑”为动词,意为“想、思考”,第二个“虑”为名词,意为“思想,意念”,二者含义不同。句意:我想自己耕作给天下人饭吃。/这些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C.第一个“御”意为“抵挡,阻止”,第二个“御”意为“驾驭,统治”,二者含义不同。句意:不能抵挡三军的进攻。/以武力来统治各国。D.第一个“鼓”为动词,意为“击鼓”,第二个“鼓”为名词,意为“鼓声”,二者含义不同。句意: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8C“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分析错误。由原文“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藉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
16、。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可知,墨子想以此来说明自己亲身实践带来的影响很有限,并非想要让天下人一起耕种织布。9(1)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个农民的耕作,(把收获)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升粟。(2)假若我能激励大家向仁义前进,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参考译文:鲁国的南郊有一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制陶夏天耕作,拿自己与舜相比。墨子听说了就去见他。吴虑对墨子说:“义啊义啊,责在切实之行,何必空言!”墨子说:“你所谓的义,也有以力量给人效劳,以财物分配给人的方面吗?”吴虑回答说:“有。”墨子说:“我曾经思考过:我想自己耕作给天下人饭吃,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个
17、农民的耕作,把收获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升粟。假设一个人能得一升粟,这不足以喂饱天下饥饿的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自己纺织给天下的人衣服穿,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名妇人的纺织,把布匹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尺布。假设一个人能得一尺布,这不足以温暖天下寒冷的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解救诸侯的患难,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位战士作战。一位战士的作战,不能抵挡三军的进攻,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不如诵读与研究先王的学说,通晓与考察圣人的言辞,在上劝说王公大人,在下劝说平民百姓。王公大人采用了我的学说,国家一定能得到治理;平民百姓采用了我的学说,品行必有修养。所以我
18、认为即使不耕作,这样也可以给饥饿的人饭吃,不纺织也可以给寒冷的人衣服穿,功劳胜过耕作了才给人饭吃、纺织了才给人衣穿的人。所以,我认为即使不耕作、不纺织,而功劳胜过耕作与纺织。”吴虑对墨子说:“义啊义啊,贵在切实之行,何必空言!”墨子问道:“假设天下的人不知道耕作,教人耕作的人与不教人耕作却独自耕作的人,他们功劳谁的多?”吴虑答道:“教人耕作的人功劳多。”墨子又问:“假设进攻不义的国家,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与不击鼓使大家作战、却独自作战的人。他们的功劳谁的多?”吴虑答道:“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功劳多。”墨子说:“天下平民百姓少有人知道仁义,用仁义教天下人的人功劳也多,为什么不劝说呢?假若我能鼓动大家达到仁义的要求,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