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文言文12篇.docx

上传人:柒****a 文档编号:9217780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刻舟求剑》文言文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刻舟求剑》文言文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刻舟求剑》文言文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刻舟求剑》文言文12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刻舟求剑文言文12篇刻舟求剑文言文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文言文2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

2、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记号)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矣:了。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寓意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

3、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刻舟求剑文言文3作品简介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作品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

4、契(jq)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词语注释1、涉:过,渡。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j):立即,匆忙。4、契(q):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2、行: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13、之:指“剑”。14、

5、坠:落。15、求:寻找。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故事启示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

6、、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成语辨析“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成语寓意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

7、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吕不韦(292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

8、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

9、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刻舟求剑文言文4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q)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自-从。5坠-掉,落。6于-在,到。7

10、遽-立刻,急忙,马上。8契-用刀刻。9是-指示代词,这儿。10吾-我的。11.之-结构助词,不译。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了。18而-但是。19若-像。20此-这样。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

11、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作者吕不韦介绍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

12、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刻舟求剑文言文5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5、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战国末秦国人。(2分)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2分)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树而来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4分

13、)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参考答案:15、吕氏春秋、吕不韦16、C1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刻舟求剑文言文6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1)遽契其舟()(2)不亦惑乎()(3)兔

14、走触株()(4)冀复得兔()【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小题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答案【小题1】A【小题1】(1)雕刻(2)糊涂(3)跑(4)希望【小题1】(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小题1】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刻舟求剑文言文7刻舟求剑朝代:先秦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

15、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矣:了。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

16、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

17、,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辨析“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刻舟求剑文言文8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选自_,作者_,战国末秦国人。2与“而剑不行”的“

18、而”用法相同的是()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树而来3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4这个故事使你悟出什么道理?_参考答案:1吕氏春秋、吕不韦2C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意思:船已经走了,可是剑仍落在原处,这样找宝剑,他自己不觉得可疑可笑吗?(意对即可)4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意对即可)刻舟求剑文言文9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

19、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通“锲”,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矣:了。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

20、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刻舟求

21、剑是由这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刻舟求剑成语寓意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

22、,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刻舟求剑辨析“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

23、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刻舟求剑文言文10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遽(j):立即,匆忙。契(q):雕刻。、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矣:了。若:像。此:这样。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

24、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那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就从他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进了,可是剑却没有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启发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刻舟求剑文言文11文言文整体阅读探微

25、索义,把握精要考试说明文言文整体阅读,要求能理清课内文言文(语段)和课外浅显文言文(语段)的行文思路,能分析整文或段落层次,概括大致意思;理解一些词语、句子和文章(语段)主旨的关系,理解关键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线索,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能正确感受文章、语段的启示意义,并能对文章所说的现象、文章表达的观点作简单的评述;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用以联系、分析所读语段。题型分析题型可能有:实词(结合文义),虚词不考。关键句子的把握,文体大意的理解。翻译句子,这已降低难度,不强调词法句法,题目瞩目为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从情感、态度、价值

26、观上考查。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结构助词,的所从坠。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2、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刻舟求剑文言文12刻舟求剑原文(战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q)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

27、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过,渡。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j):立即,匆忙。4、契(q):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

28、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2、行: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13、之:指“剑”。14、坠:落。15、求:寻找。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吕不韦(292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

29、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30、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成语用法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典故出处在战国时期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茅盾致陈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释,盖咬住一、二字,以驳难,似已成风气,真令人啼笑皆非也。”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

31、变通一下。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