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9)--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学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点掌握重点掌握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分泌调节)(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分泌调节)RAAS RAAS对尿生成的调节对尿生成的调节熟悉熟悉 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复复 习习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第九章第九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第第五五节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分析功能功能第第六六节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第第七七节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功能的调节调节第第二二节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第第八八节节 脑的高级整合功能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第第三三节节 神经递质和神
2、经受体神经递质和神经受体第第四四节节 神经反射神经反射本节讲授内容本节讲授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重点掌握重点掌握 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特征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特征 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熟悉熟悉 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系统(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神经细胞:神经细胞:1011个个(nerv
3、ecell/neuron)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1-51-5)101012(neuroglialcell/neuronglia)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神经元神经元一、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一、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一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熟悉)(熟悉)1.1.若干若干EPSPEPSP总和后足以达到阈电位水平,神总和后足以达到阈电位水平,神经元上首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经元上首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A.轴突始段轴突始段B.B.树突树突C.C.胞体胞体D.
4、D.轴突末梢轴突末梢 答案:答案:A A 神经纤维: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神经纤维: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 神经纤维分类神经纤维分类 (二)神经纤维及其分类(二)神经纤维及其分类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兴奋传导和轴浆运输兴奋传导和轴浆运输(熟悉)(熟悉)施旺氏细胞(外周)施旺氏细胞(外周)少突胶质细胞(中枢)少突胶质细胞(中枢)有髓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轴突轴突+髓鞘髓鞘无髓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轴突轴突+神经膜神经膜1.1.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 根据神经纤维兴奋根据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分传导速度分:类(有髓鞘):类(有髓鞘):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
5、类纤维又可分为类纤维又可分为、和和四个亚型。四个亚型。类(有髓鞘):类(有髓鞘):自主神经自主神经节前节前纤维纤维 类(无髓鞘):类(无髓鞘):躯体传入纤维和交感躯体传入纤维和交感节后节后纤维纤维 将传入纤维分为将传入纤维分为、四类。四类。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分类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分类:快快慢慢粗粗细细(2 2)、分类法:分类法:纤维的纤维的直径直径和和来来 源源分类,分类,传入纤维传入纤维专有。专有。两种分类方法:两种分类方法:(1 1)A A、B B、C C分类法:分类法:根据电生理学特性(根据电生理学特性(传传 导速度导速度),适用于),适用于所有纤维。所有纤维。完整性完整性互不干扰性
6、互不干扰性双向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 (1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神经冲动冲动: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或者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或者动作电位。2 2、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传导传导兴奋兴奋的特征的特征2.2.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错误的是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错误的是 A.A.完整性完整性 B.B.中枢延搁中枢延搁 C.C.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 D.D.双向传导双向传导 E.E.绝缘性绝缘性答案:答案:B B神经纤维的神经纤维的直径:直径:V V直径大直径大VV直径小直径小;V6V6直径直径有无有无髓鞘髓鞘,髓鞘厚度:,髓鞘厚度:V V
7、有有VV无无 ,V V厚厚VV薄薄 有髓纤维为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为跳跃式传导;轴索直径轴索直径/总直径总直径=0.6=0.6最佳最佳 温度温度:V V温度高温度高VV温度低温度低 3.3.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轴浆运输轴浆运输:借助于轴突内轴浆流动而进行的物质运输。借助于轴突内轴浆流动而进行的物质运输。(1 1)顺向顺向轴浆运输:轴浆运输:胞体胞体轴突末梢轴突末梢(2 2)逆向逆向轴浆运输:轴浆运输:末梢末梢胞体,胞体,205mm/d205mm/d快速:快速:410mm/d410mm/d慢速:慢速:1 112mm/d12mm/d(N N营养因子、狂犬病毒、破伤风病
8、毒)营养因子、狂犬病毒、破伤风病毒)(滑面内质网、突触小泡、分泌颗粒)(滑面内质网、突触小泡、分泌颗粒)4 4、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3.3.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A.A.平时不断进行平时不断进行B.B.有顺向和逆向运输有顺向和逆向运输C.C.有快速和慢速运输有快速和慢速运输D.D.不直接消耗不直接消耗ATPATPE.E.为神经元活动和存活所必需为神经元活动和存活所必需答案:答案:D D兰迪兰迪谢克曼(谢克曼(RandyW.Schekman):加利福尼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
9、细胞生物学系教授。托马斯托马斯聚德霍夫(聚德霍夫(ThomasC.Sdhof):德国生物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詹姆斯詹姆斯E罗斯曼罗斯曼(JamesE.Rothman):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2013 2013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在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在细胞内主要细胞内主要运输系统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运输系统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囊泡运输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多囊泡运输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多种种“货物货物”最为重要的运输体系,最为重要的运输体系,可有效保证特定分子及时
10、、可有效保证特定分子及时、精确地在细胞内、外发挥生物学作用,是多种生理过程正常工精确地在细胞内、外发挥生物学作用,是多种生理过程正常工作的基础。作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囊泡运输研究本身是一个需要指出的是,囊泡运输研究本身是一个延续性延续性课课题,题,帕拉德等由于发现帕拉德等由于发现细胞器细胞器而分享了而分享了19741974年诺贝年诺贝尔奖尔奖,在深入研究细胞器的功能中,在深入研究细胞器的功能中,帕拉德观察到帕拉德观察到蛋白质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运输过程,帕拉德蛋白质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运输过程,帕拉德的学生布洛伯尔(的学生布洛伯尔(Gnter BlobelGnter Blobel)由于发
11、现了)由于发现了指导指导蛋白质定向运输的信号肽蛋白质定向运输的信号肽而荣获而荣获19991999年年的诺贝尔生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学或医学奖,20132013年年3 3位科学家获奖则进一步阐述位科学家获奖则进一步阐述了了蛋白质运输过程中的囊泡介导机制蛋白质运输过程中的囊泡介导机制,从而丰富了从而丰富了对蛋白质定位机制的理解。这也充分说明科学传承对蛋白质定位机制的理解。这也充分说明科学传承的重要性。的重要性。神经纤维的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1 1)功能性作用:神经元通过传导)功能性作用:神经元通过传导APAP递质释放递质释放 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2 2)营
12、养性作用:由)营养性作用:由神经元神经元合成,经轴浆运输并合成,经轴浆运输并在在神经末梢经常性释放神经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持续地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生化和生理功能。脊髓灰质炎患者:脊髓灰质炎患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变性坏死,肌肉、肌腱萎缩、患肢变细。肌肉、肌腱萎缩、患肢变细。5 5、神经的营养性功能、神经的营养性功能 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nneuronglia)【自学自学】(1 1)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
13、细胞。施万细胞、卫星细胞。(2 2)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星星形形胶胶质质细细胞胞、少少突突胶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其病变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其病变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如如小神经胶质细胞病变:小神经胶质细胞病变:神经变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病阿尔兹海默病 帕金森疾病、帕金森疾病、亨廷顿氏症亨廷顿氏症 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修复、调节等作用营养、修复、调节等作用.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神经元神经元突触突触 (synapse)(synapse):神经元神经元与与神经元神经元之间或之间或
14、神神经元经元与与效应器细胞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信息的部位。1897 1897年英国生理学家年英国生理学家SherringtonSherrington提出提出突触的概念,获得了突触的概念,获得了1932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医学奖。突触传递突触传递:在突触部位的信息传递过程,称为:在突触部位的信息传递过程,称为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以:以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为媒介为媒介 定向突触:经典的突触、定向突触:经典的突触、N-MN-M接头接头 非定向突触:非定向突
15、触:N-N-心肌接头、心肌接头、N-N-平滑肌接头平滑肌接头 电突触电突触:以:以局部电流局部电流为媒介为媒介突触传递分类:突触传递分类:定定向向突突触触 非非定定向向突突触触 电电突突触触 一、电突触(了解)一、电突触(了解)1 1)结构基础)结构基础 缝隙连接缝隙连接(2-3mm)(2-3mm)2 2)传递过程)传递过程 电紧张耦联:电紧张耦联:3 3)传递特征)传递特征 双向双向性,性,低低电电阻阻性、性、快速快速性性4 4)功能)功能(成年哺乳动物的(成年哺乳动物的CNS和视网膜中)和视网膜中)促进同类神促进同类神经元群的经元群的同步化活动同步化活动。N N元之间以电突触相连接的关系元
16、之间以电突触相连接的关系5 5)影响因素:)影响因素:pHpH、CaCa2+2+缝隙连接关闭缝隙连接关闭4.4.电突触传递的一般特点是电突触传递的一般特点是A.A.单向,低电阻,快速单向,低电阻,快速B.B.单向,高电阻,慢速单向,高电阻,慢速C.C.双向,低电阻,快速双向,低电阻,快速D.D.双向,高电阻,慢速双向,高电阻,慢速 答案:答案:C C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以:以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为媒介为媒介 根据有无紧密的解剖学关系分为:根据有无紧密的解剖学关系分为:定向突触:经典的突触、定向突触:经典的突触、N-MN-M接头接头 非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N-N-心肌接头、心肌接头、N-N-平滑
17、肌接头平滑肌接头 二、经典的化学性突触(定向化学性突触)二、经典的化学性突触(定向化学性突触)(掌握)(掌握)(一)突触的结构(一)突触的结构化学性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一)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一)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前膜:7.5nm7.5nm突触间隙:突触间隙:20-40nm20-40nm突触后膜突触后膜:7.5nm:7.5nm定向突触传递:定向突触传递:前、后有紧密的解剖学关系前、后有紧密的解剖学关系(儿茶酚胺类)(儿茶酚胺类)(N N肽类)肽类)(N N肽类)肽类)甲:轴突甲:轴突-胞体胞体乙:轴突乙:轴突-树突树突丙:轴突丙:轴突-轴突轴突(二)突触的分类(二)突触的分类
18、(三三)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电化学电)(电化学电)(掌握)(掌握)(1 1)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传导至神经末梢突突触前膜去极化触前膜去极化电位依赖式电位依赖式CaCa2+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 CaCa2+2+进入突触前轴突末梢内;进入突触前轴突末梢内;(2 2)CaCa2+2+与轴浆中的与轴浆中的钙调钙调蛋白蛋白结合结合 触发突触小触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靠近、融合、泡与突触前膜靠近、融合、破裂,破裂,释放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三三)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电化学电)(电化学电)(3 3)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在突触间隙扩散。(掌握)
19、(掌握)(4 4)神经递质抵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抵达突触后膜 作用于后膜上特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异性受体受体或或递质门控通道递质门控通道 后膜对某些离子通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透性改变使某些使某些带电离子跨膜流动带电离子跨膜流动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去去极化极化或或超级化超级化(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去极化 进出突触后膜进出突触后膜 突触囊泡中突触囊泡中 释放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递质与突触后膜 结合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突触后膜离子 变化变化 内流内流 突触突触总结:电化学电总结:电化学电CaCa2+2+递质递质 受体受体带电离子带电离子通透性通透性后电位
20、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IPSP)根据突触后膜发生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去极化或或超极化超极化分:分:根据根据电位时程电位时程的长短分:的长短分:快突触后电位快突触后电位慢突触后电位慢突触后电位2.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
21、制性突触后电位(掌握)(掌握)(1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概念:概念: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局部去极化极化电位变化。电位变化。形成机制:形成机制: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递质化使递质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后膜对NaNa和和K K的通透性的通透性,NaNa+内流内流K K外流外流发生净发生净内向电流内向电流导致细胞膜导致细胞膜
22、局部局部去极化去极化。(2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概念:概念: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局部超极化超极化电位变化。电位变化。形成机制:形成机制: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突触后膜上的ClCl通道通道开放(开放(ClCl内内流流)外向电流外向电流突触后膜发生突触后膜发生局部局部超极化超极化。还可能与突触后膜还可能与突触后膜K K+通道的开放或通道的开放或NaNa+通道和通道和C
23、aCa2+2+通道的关闭有关。通道的关闭有关。EPSPEPSP与与IPSPIPSP的比较的比较特特征征EPSPEPSPIPSPIPSP电位性质电位性质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发生部位发生部位后膜后膜后膜后膜前膜释放的递质前膜释放的递质兴奋性兴奋性 抑制性抑制性NaNa+内流为主内流为主K K+外流外流 ClCl-内流内流后膜电位变化后膜电位变化去极化去极化超极化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可产生兴奋,可产生APAP抑制,不产生抑制,不产生AP AP 后膜离子通透性后膜离子通透性突触前轴突末梢爆发突触前轴突末梢爆发APAP突触囊泡中递质释放突触囊泡中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24、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Na+(主主)K K+通透性通透性ClCl-通透性通透性CaCa2+2+内流内流去极化(去极化(EPSP)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超极化(超极化(IPSP)EPSPEPSPIPSPIPSP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属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属于A.静息电位静息电位B.阈电位阈电位C.动作电位动作电位D.局部电位局部电位E.超极化电位超极化电位答案:答案:D D答案:答案:E E6.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A.A.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兴奋状态的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兴奋状态的 B.B.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抑制状态
25、的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抑制状态的 C.C.由突触后膜由突触后膜K K+电导增加而产生电导增加而产生 D.D.由突触后膜由突触后膜CaCa2+2+电导增加而产生电导增加而产生 E.E.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答案:答案:C C7.7.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局部去极化电位是局部去极化电位 B.B.具有具有“全或无全或无”性质性质 C.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D.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E.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
26、致(四)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掌握)(四)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掌握)(1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递质释放量与进入细胞内递质释放量与进入细胞内CaCa2+2+有关有关 细胞外细胞外CaCa2+2+;到达突触前末梢;到达突触前末梢APAP的频率或幅度的频率或幅度 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调节递质的释放调节递质的释放 (2 2)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递质递质前膜重摄取或酶解代谢前膜重摄取或酶解代谢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囊泡对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囊泡对NENE摄取,从而使传递效率增强摄取,从而使传递效率增强 (3 3)影响受体的因素:受体上)影响受体的
27、因素:受体上/下调下调 -银环蛇毒、筒箭毒碱(银环蛇毒、筒箭毒碱(-N-N2 2型型AChACh受体通道)受体通道)(四)(四)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掌握)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掌握)(1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递质释放量与进入细胞内递质释放量与进入细胞内CaCa2+2+有关有关 细胞外细胞外CaCa2+2+;到达突触前末梢;到达突触前末梢APAP的频率或幅度的频率或幅度 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调节递质的释放调节递质的释放 肉毒梭菌毒素:肉毒梭菌毒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和合成,使肌肉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和合成,使肌肉不能收缩,引起弛缓性瘫痪。不能收缩,引起弛缓性瘫痪。(四四)影
28、响突触传递的因素(掌握)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掌握)(2 2)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递质递质前膜重摄取或酶解代谢前膜重摄取或酶解代谢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囊泡对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囊泡对NENE摄取,从而使传递摄取,从而使传递效率增强效率增强如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利血平。如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利血平。新斯的明: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减少抑制胆碱酯酶,减少AchAch的水解,发的水解,发挥拟胆碱作用,治疗挥拟胆碱作用,治疗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神经(神经-肌肉接肌肉接头部位头部位AchAch-R减少)减少)(四四)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掌握)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29、掌握)(3 3)影响受体的因素:受体上)影响受体的因素:受体上/下调下调 -银环蛇毒、筒箭毒碱(银环蛇毒、筒箭毒碱(-N-N2 2型型AChACh受体通道)受体通道)普萘洛尔普萘洛尔:阻断阻断-R-R,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临床可用于高血压,快心率,减少心输出量。临床可用于高血压,快速型心律失常。速型心律失常。8.8.在突觖传递中,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数量呈正相关的因素在突觖传递中,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数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是A.A.末梢内囊泡的大小末梢内囊泡的大小B.B.囊泡内递质的含量囊泡内递质的含量C.C.活化区面积的大小活化区面积的大小D.D.进入
30、末梢的进入末梢的CaCa2+2+量量 答案:答案:D D 1.1.单向传播单向传播:突触前末梢突触前末梢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 2.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0.30.30.5ms0.5ms,突触数目越多越慢,突触数目越多越慢 3.3.总和与阻塞总和与阻塞: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4.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最后的传出冲动是综合效应最后的传出冲动是综合效应 5.5.后发放与反馈:后发放与反馈:环式联系和各种神经反馈中环式联系和各种神经反馈中 6.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五)突触传递的特征(五)突触传递的特征(掌握)(掌握)7.7.局
31、限化与扩散局限化与扩散1 1、单向传播、单向传播 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沿单一方向传播。沿单一方向传播。感受器感受器效应器效应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神经经中中枢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2 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 兴奋通过中枢时往往较慢。兴奋通过中枢时往往较慢。(每个突触部位传递信息需(每个突触部位传递信息需0.3-0.5ms0.3-0.5ms)7 7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主要取决于取决于A.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B.刺激的强弱和性质刺激的强弱和性质C.C.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 D.D.感受器的敏感性感受
32、器的敏感性E.E.效应器的敏感性效应器的敏感性答案:答案:C C3 3、总和与阻塞、总和与阻塞 总和:总和:多个神经元作用多个神经元作用于一个神经元时,突触后神于一个神经元时,突触后神经元上的多个经元上的多个EPSPEPSP发生发生时间时间性性和和空间性空间性总和才能爆发总和才能爆发ApAp或达到易化状态。或达到易化状态。阻塞:阻塞:多个神经元多个神经元同时兴奋,反而使总效同时兴奋,反而使总效应下降。应下降。4 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 反射弧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和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在兴奋传递过程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中的放电频率不同放电频率不同。答案:答案:E E6.6.兴奋性突
33、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A.A.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兴奋状态的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兴奋状态的 B.B.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抑制状态的即突触后神经元是处于抑制状态的 C.C.由突触后膜由突触后膜K K+电导增加而产生电导增加而产生 D.D.由突触后膜由突触后膜CaCa2+2+电导增加而产生电导增加而产生 E.E.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5 5、后放、后放 由于神经元之间的由于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环路联系及及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作用的作用 ,刺激引起的,刺激引起的传入冲动传入冲动已经结束,而已经结束,而传传出神经纤维出神经纤维上仍有冲动传出。上仍有冲动传出。A(
34、传入(传入Nf)B(传出(传出Nf)CD6 6、局限化与扩散、局限化与扩散局限化局限化:适宜的刺激引起较为局限的神经反射。适宜的刺激引起较为局限的神经反射。扩散扩散:过强的刺激通过辅散是联系扩大反应范围。过强的刺激通过辅散是联系扩大反应范围。7 7、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 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如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如缺氧、缺氧、COCO2 2过多、过多、PHPH改变、麻醉剂改变、麻醉剂等均可影响突触传递。等均可影响突触传递。易疲劳:易疲劳:突触传递兴奋的功突触传递兴奋的功能可在连续传递兴奋能可在连续传递兴奋数秒数秒后后丧失。丧失。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了解)三、
35、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了解)结构基础:结构基础:曲张体、递质小泡。曲张体、递质小泡。传递机制:传递机制:递质经组织液扩散到递质经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的效应器上。临近的效应器上。无特化无特化的突触的突触前膜前膜和和突突触后膜触后膜结构;结构;释放的递质可作用于释放的递质可作用于较较多的突触后成分多的突触后成分;作用部作用部位分散而无特定的靶点位分散而无特定的靶点;曲张体曲张体与突触后成分与突触后成分之之间的间的距离距离一般一般大于大于20nm,20nm,有的可超过有的可超过400nm;400nm;传递特征传递特征(与定向突触传递相比与定向突触传递相比):递质递质扩散的距离较远扩散的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且
36、远近不等;释释放放的的递递质质能能否否产产生生信信息息传传递递效效应应,取取决决于于突突触触后后成成分分上上有有无无相相应的受体应的受体。重点掌握重点掌握 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 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 熟悉熟悉 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总总 结结 1.1.单向传播单向传播:突触前末梢突触前末梢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 2.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0.30.30.5ms0.5ms,突触数目越多越慢
37、,突触数目越多越慢 3.3.总和与阻塞总和与阻塞: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4.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最后的传出冲动是综合效应最后的传出冲动是综合效应 5.5.后发放与反馈:后发放与反馈:环式联系和各种神经反馈中环式联系和各种神经反馈中 6.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五)突触传递的特征(五)突触传递的特征(掌握)(掌握)7.7.局限化与扩散局限化与扩散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1、突触、突触 2 2、EPSP 3EPSP 3、IPSPIPSP简简 答答 题题1.1.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2.2.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3.3.何为何为EPSPEPSP,简述其产生机制。,简述其产生机制。4.4.何为何为IPSPIPSP,简述其产生机制。,简述其产生机制。5.5.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