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ppt(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莫 荣 研究员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10月20日 苏州一、劳动力市场特点 二、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一、劳动力市场特点 1 基本背景2 基本矛盾3 农民工“短缺”4 技术工人“短缺”5 大学生的就业1 基本背景 1.1 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突出。1.2 就 业 结 构 发 生 重 大 变 化,但 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1.3 就 业 的 城 乡 结 构 进 一 步 优 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1990-2002年,中国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73.7%下降到66.4%,平均每年下降0.6个百分点,但农村人口
2、所占比重仍然很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仍在1.5亿左右。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1.4 劳 动 者 素 质 有 所 改 善,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2 基本矛盾 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图 经济增长、就业增长与就业弹性3 农民工“短缺”3.1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为1.2亿;农业部数据:21.0%,1.03亿;计生委数据:1亿左右;劳动保障部数据:1.2亿。3.22004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流向分布 3.3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特征:候鸟式 两种形态:一种是“摆钟式”,即农民外
3、出务工以年为单位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另一种是“兼业式”,即利用农闲季节短期的、季节性的外出打工。3.4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特性 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伊始就带有市场分割特性,即为二元市场。反映这种市场分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劳动力市场的巨大价格差别: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职工与相同职业岗位的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之比,最高的达到51,最低的也有21。3.5 民 工 短 缺 在 局 部 地 区 客 观存 在,普 通 劳 动 力 特 别 是 年 轻 女工 相 对 短 缺,工 资 待 遇 低、工 作环 境 差、劳 动 强 度 大 的 企 业 缺 工尤为严重。3.6 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 缺乏保障、企
4、业用工迅速扩张、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变革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工资缺乏吸引力和劳动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企业需求迅猛扩张引发用工短缺。东南沿海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变,是企业用工短缺的深层原因。3.7缺工后劳动力市场的几个新变化 女工变得非常抢手。资方特别愿意签劳动合同。骑马找马现象普遍。资 方 开 始 重 视 劳 动 部 门 的 跨 地 区 就 业 工作。善待员工,接续民工间的职业介绍链条。存 在 一 个 规 模 不 小 的 游 离 于 企 业 外 的 打工群体。3.8 趋势判断 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但由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并未改变,没
5、有迹象显示这一问题会扩展为全国性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从中长期看,这种状况将可能导致缺工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的被迫上涨,从而迫使一些工资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退出该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4 技术工人“短缺”4.1 技工情况4.1.1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企业就业人员中技术工人所占的比例为32.3%。技术工人比例较高的是国有企业(37.2%)。比例较低的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9%)。4.2 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 4.2.1企业空缺人员构成。在需要的技术工人中,初级技 工 占 38.9%,中 级 技 工 占32.2%,高级技工占13.5%,技师占9.6%,高级技师占4.5%。
6、随着行业技术发展,主要岗位的技术工人构成是:技术技能型占40%,知识技能型占20%,复合技能型占25%,其他占15%。空缺需求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6.4%。4.2.2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调查企业认为,最急需人才的岗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中层管理,高层管理,一般技工,工程技术,科研、新产品开发,公关,财会,信息计算机技术,机器维修,文秘,翻译。4.2.3企业招聘情况。企业首选招聘员工的主要依据前五位依次是:学历,工作能力,相关工作经验,专业,年龄。值得注意的是,在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中,熟人或亲朋介绍的比例相当高,特别是在个体户招聘中达到了半数以上。4.3 技工短缺在全国
7、范围普遍存在 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4.4 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4.4.1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是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还难以适应。大学 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4.4.2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企业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4.4.3 没有形成高技能人
8、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的机制。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在技能人才的激励上。5 大学生的就业 5.1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形势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步增加,就业问题凸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表 2001-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和就业状况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毕业生数(万人)117 145 212 280 340比上年增加(万人)11 28 67 68 60比上年增幅(%)10.4 23.9 46.2 32.1 21.4初次就业率(%)70 64.7 50 年末就业率(%)80 83 73(9月)5.2 有就
9、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值得关注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二类是边看边干者。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5.3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全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大学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5.4 大学生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西部计划”等。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5.4 大学生就业政策 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5
10、.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5.4 大学生就业政策 6.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7.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5.4 大学生就业政策 8.要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的统筹力度。“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9.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二、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1 劳动力供给预测2 劳动力素质提高预测3 劳动力需求预测4 需求的所有制变化预测 1劳动力供给预测。2001-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增长呈现由快到慢,再到负增长的趋势。未
11、来20年,全国劳动力资源增加量将体现在城镇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上。2 劳动力素质提高预测 在未来20年里,我国劳动力文化素质将有较大提高。2010年 我 国 劳 动 力 中 高 中 以 上 文 化程 度 的 将 达 到25.9%至27.9%,其 中 大 专以上的达到9.3%至10.7%;到2020年 我 国 劳 动 力 中 高 中 以 上 文化 程 度 的 将 达 到33.8%至38.3%,其 中 大专以上的达到13.6%至16.7%。3 劳动力需求预测 按照十六大制定的目标,我国未来20年增长率只要能够保持每年平均增长7.1%,即可以实现翻两番的目标。2001年2003年,我国率分别为7.3%、
12、8%和9.1%。未来17年,按照平均7%的增长率即可以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业弹性决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为0.11,1995年到2002年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13,2000年2003年平均为0.137,出现了小幅增长。按照保守的0.13为基数进行预测。情形一:就业弹性稳步提高。情形二:就业弹性缓慢增加。情形三:就业弹性稳定在目前0.13的水平。2020年,我国就业总量将达到87012万人。其中,“十五”期间每年增加775万个就业岗位,“十一五”期间每年增加705万个就业岗位,20102015期间每年增加736万个就业岗位,20162020期间每年增加7
13、70万个就业岗位。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2002年为0.53,将拉动总体就业弹性的升高;加上加入后,依据国际比较优势发展生产,我国的劳动密集产业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也拉动总体就业弹性的升高。因此,就业弹性不可能降低,实现情景二应该是由把握的。如果我国能够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经过努力,实现情景一的目标也是有可能的。4 需求的所有制变化预测 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国家
14、的发展战略上看,未来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就业比重将会继续下降,就业增长将主要靠非国有单位实现。实际上,从城镇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就业比重只占40.8%,到2002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4.9%。假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单位就业人数按照目前的减幅递减,到2010年左右,其就业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假定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中的事业机关的就业人数也保持现有的规模,城镇的就业人数按照近十年城镇年均3.3%的增长速度增长,则201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就业比重将会下降到24.6%。到2020年,则会降到17.8%。这一比重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非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大幅增加所致。谢谢!电话:010-64941018网址: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