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幼儿园病因追踪制度(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疫期间幼儿园病因追踪制度(4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疫情期间幼儿园病因追踪制度(4篇)疫情期间幼儿园病因追踪制度篇一 一、各班主任要坚持晨午检制度,班主任教师应仔细检查班内学生安康状况,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追踪,并将相关信息每日上报给学校。协作卫生部门进展疫情追踪调查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在校学生消失发热等病症,应准时到医院检查,疑似传染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要求临时隔离,不得再回班上课,准时通知家长接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三、学生一经确诊传染病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准时通知学生科,学生科准时上报并记录。 四、有传染病患者的班级应根据传染病法相关规定,对传染病接触者进展相应的医学观看,并做好消毒预防措施。 五、学生病愈
2、且隔离期满时,必需由医院开具复课证明,学生持此复课证明到学校,由学生科复检后,方可回班复课。学生科应将学生的诊断证明和复课证明归档,以备查验。 为增加学校疾病预防与掌握力度,提高师生防病力量,保障师生身体安康,准时发觉状况并准时处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结合我校状况,制定学校晨午检制度。 一、晨午检目的准时发觉、报告和处理学校传染病等疫情,保障师生员工安康安全。 二、晨午检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响准时、措施坚决的原则。晨午检实行校长负总责,处室负责人、班主任详细负责的制度。 三、晨午检内容晨检时间为每天早读,上报时间为上午第一节上课前;午检时间为午读,
3、上报时间为每天下午第一节上课前。由班主任、班长对学生身体状况及相关状况进展了解和检查,处室在聘人员由本处室负责人对相关人员进展了解和检查。晨午检详细内容如下: 1.本人身体状况,有无发热、咳嗽或其他可疑的不适病症。 2.家人、离乡返乡与疫区人员、传染病病人接触状况,查看医院诊断证明材料或解除隔离材料。 3.病愈返校学生询问身体恢复状况,查看医院诊断证明材料。 4.与防治传染病有关的其他状况。 四、晨午检上报常规晨检,有特别病症、因病缺课学生的班级由其班主任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无病例也要报告以便统计、上报)。 五、晨午检操作细则(一)学生晨午检操作细则1.发放学生晨(午)检记录表由班主任每天早
4、晨学生进班、下午学生进班前检查并统计好,并准时汇总上报学校。对传染性疾病应当按规定程序进展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2.晨午检中一旦发觉学生中有37.3病症者要马上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员,并由专人将该生送至校内临时隔离室,再次进展体温测量,并填写相关登记表,通知学生家长。 3.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觉有发热者(额温37.3),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准时报告。 4.学生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必需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 5.学生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安康为主,应劝其回家休息治疗,坚决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6
5、.晨午检时应仔细、细心,通过一看:认真观看学生的面色(红润,尚可,一般,差)、精神状态(好,较好,一般,差); 二听:听患病学生、其家长和同学的阐述; 三问:每天了解特别病症、因病缺课学生的家庭状况,家中有无成员发热,是否有疫情接触(不行隐瞒),有疫情接触学生(有医疗和家长证明)要在家观看两周才可到学校上课,并上报; 四联系:对没来校的学生,班主任要打电话了解状况并登记,如有发热学生要准时报告学校,并准时上报状况。 7.每日晨午检状况要做好记录,班主任早午读时间要检查本班人数及学生身体状况,特殊对特别状况更要做好具体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特别状况准时上报等。
6、 8.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实行追踪随访制,由班主任分别对患病的学生进展每日追踪电话随访,准时了解其诊治状况。并对与其有亲密接触的人员进展医学观看。各部门负责人要将患病学生状况准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要求居家隔离病人做到“二不”即不上课、不外出。对疫情缓报、瞒报、漏报者,相关责任人要担当相应的责任。 9.催促各年级的常规晨午检及“特别病症、因病缺课学生日统计报表”工作。 (二)学校聘用人员晨午检操作细则: 1.处室指定专人担当晨午检检查和信息报表等有关工作。 2.聘用人员晨午检工作应在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及下午第一节课前完成。 3.聘用人员消失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病症或其他不明病症时,不能进校、
7、进课堂,应马上报告负责人,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 4.对生病请假的聘用人员,处室负责人要问明病情及去向,照实登记到晨午检统计表上,并做好过程跟踪了解,直至痊愈。 六、实行康复复学、复工制度对已确诊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说服工作,要求学生在家治疗休息。对治疗完毕后要求返校上课的学生,必需携带正规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康复证明)到班主任处检查证明前方可返校上课。处室在聘人员由本处室负责人进展了解、记录,检查其由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诊断证明(康复证明)前方可复工。 1.校园实行封闭治理,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严格掌握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图书馆、食堂、宿舍、会议室等人群密集场所分期分批、
8、错时进入。 2.落实晨、午检制度 (1)学校每日对师生员工进展晨检、午检,严格因病缺课监测、病因追查和传染病报告制度,明确责任人。通过“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和“南京教育政务”微信平台进展“每日一报”和零报告工作。 (2)鼓舞家长协作学校做好防控工作,每天亲密关注孩子的安康状况,每日上学前测量孩子体温,如发觉其体温度过高或有其他疑似病症(如乏力、干咳、呼吸困难、鼻塞、流涕、腹泻、结膜充血等),应马上报告班主任,送孩子到医院就诊,就诊后向学校供应诊断结果。 (3)学校每天早晨必需在进校前,对师生员工进展体温检测,对体温有特别的,要复测腋下温度,发热或有其他疑似病症,应马上送往学校隔离室休息
9、,同时通知家长,准时安排送医就诊。 (4)学校在下午第一节课前要进展午检,发热或有其他疑似病症者,要准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5)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住宿学生的治理,落实晨检、午检和晚检制度,每天测量体温时须询问安康状况,做好特别登记,由治理员负责汇总报给校医(保健教师)。 3.对重点场所通风消毒 (1)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报告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加强通风清洁。有条件者安装机械通风设施;无条件者,每日早、中、晚翻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做好接触频次高的物体外表(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共用教室课桌椅等)、食堂、校卫生(保健)室、电梯间、隔离场所等重点场所
10、进展预防性消毒;卫生间应保持通风,并每天喷洒消毒剂。发觉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学校,要对患者活动过的区域、接触过的物品实行重点消毒措施。 (3)学校卫生间、洗手池应配备洗手液或洗手皂。 4.做好食品安全与饮用水治理 (1)食堂从业人员返校工作时应提交安康卡,符合安康要求并持有有效安康证的人员方可上岗工作,严禁非食品加工人员进入食品处理区。 (2)依据餐次对食品处理区、就餐区环境及设施设备进展通过开窗通风、紫外线灯消毒、消毒剂喷洒、擦拭和拖拭等措施,对空气、物体外表和地面进展预防性消毒。 (3)食堂从业人员每天进展晨检,对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病症人员应居家休息或就医,待完全恢复前方可上班。 (
11、4)食品制作过程中严格佩戴口罩,分发时需加戴一次性手套。 (5)学校应安排学生错峰就餐或分餐到班,削减聚拢用餐。餐前师生应当洗手,负责送餐、分餐的人员必需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6)食品原材料送货人员或外来送餐人员入校前要进展体温测量,在校期间必需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7)每餐次完毕后进展消毒。煮沸消毒法,将清洗洁净的餐具完全浸没清水中加热,待水沸腾后计时15分钟,取出,晾干即可;流通蒸汽法,将餐具放入蒸屉加热,从水沸腾开头计时,消毒1530分钟;对于耐高温的碗、筷、不锈钢餐盘,可以放入热力消毒柜中,摆放匀称,温度设定105120,维持105以上15分钟。 (8)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
12、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做好饮水机的日常清洁、消毒、更换滤芯、水质检测等工作。 5.持续开展安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安康宣教,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学问,增加自我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做好心理安康教育,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群体(如曾被隔离观看、亲人被感染、父母在防疫一线的学生等)进展心理安康状况摸排和跟踪心理效劳。组织上好“疫情教育课”,充分运用防控疫情这一重大大事,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及抱负信念教育。 6.加强对废弃物的治理。学校应依据条件设立有害垃圾专用收集设施,设立明显标志,制止不必要的接近。用过的防护用品全部放入专
13、用设施,定时进展有效消毒处理。 7.做好疫情报告 (1)学校发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马上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掌握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马上上报市教育局,并帮助协作卫生安康部门开展调查、采样、亲密接触者筛查、隔离治疗、消毒等预防掌握措施。如有师生员工被判定为亲密接触者,可安排至相对独立的指定场所开展隔离或医学观看。 (2)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每天了解患病师生治疗状况,准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依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和当地疾控机构出具的传染病防控意见书,必要时实行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并在当地疾控机构指导下,做好重点场
14、所和物品的终末消毒。学校停课期间,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要坚守岗位,留意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做好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引导、心理疏导等工作,并做好每日师生安康状况随访、汇总、报告工作。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凭社区卫生效劳中心或区疾控中心出具的病愈复课证明或隔离解除证明到学校卫生(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上课。 8.加强在建工程管控。学校各类新改扩建工程根据市防控指挥部建筑工地专项组要求开展。疫情防控解除前,不得新开工可能对学校造成防控安全隐患的新改扩建及修理工程(应急消险除外);在建工程原则上推迟复工时间,复工时间依据疫情管控状况确定;确需复工的工程应符合省、市关于建筑工地管控相关要求。
15、同时,依据学校与工程的实际状况,实行“一校一策”“一工程一策”治理。 9.不得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掌握会议、教学科研、文化体育、沟通出访、竞赛、考试等聚拢性活动,尽量削减人员流淌。引导师生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0.其他要求 (1)幼儿园。实行自愿、弹性入园制度。敬重家长意愿,鼓舞有条件的家庭对幼儿实行居家看护。幼儿园入离园时间实行弹性治理,鼓舞错时接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晚送早接。 (2)一般中小学校。根据常规时间上学、放学。白天宿舍内要留意开窗通风,同时加强对宿舍治理员的培训,确保宿舍洁净卫生。有校车的学校要做好校车的消杀工作。做好弹性离校期间卫生防控工作
16、。 (3)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要求同前述中小学。各区要将外籍教师和外籍人员子女纳入统一疫情防控治理。 (4)中等职业学校。要求同前述中小学。正常开学前原则上暂停一切外出顶岗实习安排,对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原则上一律停顿实习。开学后,对实习在外的学生,各校要主动做好联络和跟踪工作,确保学生实习安全。(5)特别教育学校。要求同前述中小学和幼儿园。各校要针对特教儿童的特别性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6)市属高校。根据江苏省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方案,按“属地治理、条块结合”的要求,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开学预案,做到“一校一案”。加强与学校所在社区、街道联系,承受市教育局及所在
17、地政府职能部门指导和监视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7)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参照本方案执行。 疫情期间幼儿园病因追踪制度篇二 本指引适用不具备发热门诊诊疗条件和力量的大专院校校医院(室)、中小学(含托幼机构)卫生室(保健室)(以下简称校医室)组织实施。详细流程图详见附件1。全部到校医室就诊的师生,须经过体温筛查和问诊,排解可疑状况方可进入校医室就诊。校医室(校医院)已标准设置预检分诊流程的学校可参照执行。 (一)体温筛查点设置要求 1.在校医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 2.备有医用外科口罩、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
18、、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留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 (二)防护要求 1.工作人员采纳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催促就诊人员及伴随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体温筛查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 (三)工作流程 1.测量体温。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筛查,如有发热忱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 2.询问临床病症。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病症。 3.询问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
19、:(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病症的患者。(2)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3)有无聚拢性发病状况。14天内在小范围场所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消失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病症的病例。(4)有无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病症患者接触史。 4.填写就诊师生筛查登记表(附件2)。 (一)临时隔离留观室(区)设置要求 1.设置在校医室外,以就近为原则,便利就诊师生转运,尽量设立专用通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房间门窗保持翻开状态、通风良好,配备水银温度
20、计等常用诊疗器具、洗手设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资和设备、以及灭火器材,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如无适宜的室内场所作为临时留观室(区),可搭建临时构筑物或应急帐篷,留意保持通风良好。 2.设置醒目标识,门前设置戒备带或提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避开其他人员误入。室内明显位置张贴属地街道(村委)、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社区“三人小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及辖区指定发热门诊信息、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和留意事项。 (二)人员防护要求 1.医护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临时隔离留观室(区
21、)内等候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人员间距保持2m以上。 3.转运工作人员(含司机)在转诊过程中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和医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必要时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 (三)工作流程 1.学校与属地街道(村委)、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联防机制,制定发热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转运预案。 2.体温筛查时发觉发热(体温37.3)、乏力、干咳等可疑病症的病例时,马上安排专人引导病例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等候,医护人员复核体温、再次询问核对临床病症及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家属),根据转运预案联系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初步排查。 3.病例若没有前述流行
22、病学史,学校在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引导病例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4.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一条,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学校在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马上拨打120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协作实行进一步的防控措施。 5.如无校方人员或家长(家属)伴随,应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将状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 6.临时隔离留观室(区)每天进展常规消毒处理。可疑病例或发热人员离开后准时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室内空气用含3%的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浓度按产品使用说明),按20m
23、l/m的量采纳气溶胶喷雾方式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或使用紫外线灯照耀1小时。 (2)座椅、台面、诊疗设备外表以及门把手等可能接触到的物体外表首选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物品可用75%乙醇局部喷洒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湿巾擦拭。 (3)地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拖净。 7.应急消毒措施。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体,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掩盖包裹污染物或用干毛巾掩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10000mg/l的消毒剂至潮湿,作用30min后打
24、包移除到专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准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23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四周2米,作用30min。建议擦拭2遍。 8.转运车辆消毒。每次转运后对车内窗户、座椅、扶手、吊环等外表进展消毒,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仪器外表可用75%乙醇擦拭。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密闭无窗车辆应加强车内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室内空气,消毒完毕后开启空调外循环促进车内空气流通。 (一)
25、校方准时跟进被转运人员和外出就诊人员诊疗和安康状况,相关人员在转运、候诊、诊疗和等待诊断结果全过程均要做好隔离和个人防护。疫情信息按要求准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 (二)被转运人员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马上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三)排解新冠肺炎无需留院治疗的师生由学校或家长(家属)接回,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病症者遵医嘱治疗,同时需进展安康观看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才能复课或返岗。 疫情期间幼儿园病因追踪制度篇三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每日体温检测制度(试行)为做好疫情期间预防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依据上级要求,特制定此制度(试行)。 一、疫情期间,各处室、学院
26、实行每日体温检测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测和收集测温状况。 二、对体温检测特别人员进展信息登记并报备校防疫领导小组,准时先隔离并引导就医。 三、检测人员佩戴手套及口罩,使用红外额温计对准眼眉之间,距离前额中心5cm以内位置;若室外温度偏低,则测量颈部衣服遮盖处或者手腕至肘关节衣服遮盖处。 四、每次检测前及检测完成后使用75%酒精进展全面擦拭消毒。 五、监测过程中,对于体温37.3的师生:(1)认真询问师生是否有武汉旅居、接触史,若明确无,且身体无严峻慢性疾病的,则建议隔离观看,有特别状况准时去医院发热门诊就医。(2)有武汉接触史的或者本身有严峻慢性疾病的,联系其家属,由疫情领导小组安排人员送往医院进
27、展检查,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同时对接送车辆进展全面消毒,确保安全。 六、各学院由专人负责每日登记缺课缺勤学生,追踪缺课缺勤缘由,并做好记录;各部门每日登记缺勤教职工,追踪缺勤缘由,并做好记录。 七、校园大门设立监测点,由保卫处负责,每日配置1-2名保安对进校人员逐一进展核查登记体温检测。 八、对体温检测超过37.0的人员,实行记录跟踪,进展复测。 九、对体温特别人员(37.3),具体记录其各项信息,汇总后报防疫领导工作小组。 疫情期间幼儿园病因追踪制度篇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
28、、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根据“五早六快”的工作要求,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体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安康,有力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安康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研判、监测报告、疫情处置、病例救治、信息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注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 (二)突出重点,精准防控。依据疫情防控形势进展,坚持分区分级、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精细防控,紧盯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控,
29、着力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准确性、有效性。 (三)各司其职,联防联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主管责任,强化对各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指导和支持;持续强化部门间联防联控,实施统筹调度,加强协调协作,形成防控合力;加强区域、部门、社区(村屯)和单位联防联控,做好信息共享,实现疫情防控闭环治理。 (四)统筹兼顾,有序防控。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进展工作,将常态化防控责任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各责任人,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广泛发动群众,营造全社会支持、参加疫情防控的良好气氛。 (一)完善机制,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常
30、态化疫情防控责任,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防控重点,持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完善日常运转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加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2.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属地治理、部门监管、行业督导、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联防联控体系,畅通沟通联络与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横到边、纵究竟,掩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屯)的四级疫情防控网络,实行网格化治理,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层综合治理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各环节。 3.强化疫情科学研判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会商与技术指导机制,充分发挥省、市专家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
31、、医疗救治、社会引导等方面的专业支撑作用。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处置各类信息,适时开展疫情进展趋势分析研判,根据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准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 4.完善核酸检测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力量,加强核酸检测人员专业培训,选用国家批准、专业部门广泛认可的检测试剂,持续提升核酸检测精确率。积极推动县域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试验室建立,5月底前,80%三级综合医院和4所县级医院具备核酸及抗体检测力量,全市日检测力量到达2.5万人份;6月底前,三级综合医院具备核酸及抗体检测力量,全市日检测力量到达3万人份。
32、建立以市疾控中心和市临床检验中心为核心的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质控网络,定期开展试验室质量掌握,保障检测质量和生物安全。 5.完善重点人群排查机制。对亲密接触者、一般接触者、境外入沈人员、重点地区来返沈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中小学教职工、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公交车(含地铁)司乘人员、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等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应检早检、应检快检,对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最大限度地排解疫情传播风险。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发觉阳性检测结果,要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 6.强化信息技术运
33、用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效劳平台,推动落实“安康码”互通互认、“亮码通行”,准时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重点人员等信息共享到“安康码”数据库,积极推广“安康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屯、进社区、进交通枢纽等,实现扫码、验码市域全掩盖。 (二)快速反响,做好常态化疫情发觉和应急处置。 7.及早发觉病例。加强公共场所体温检测,遇到发热人员准时引导到就近医疗机构就医。加强医疗机构不明缘由肺炎监测,强化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病症感染者的早发觉。 8.按时标准报告。连续加强发热病例监测和传染病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觉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病症感染者后
34、,2小时内进展网络直报,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 9.快速有效处置。医疗机构要准时采集收治病例的临床标本,检测机构要在12小时内反应试验室检测结果,其中对风险人群要在6小时内出具核酸检测结果。疾控机构要持续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与公安部门共同组建联合调查组,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根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漏掉任何一个环节”的要求,全面快速开展线索排查,标准流程,提高效率,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流行病学调查。落实早隔离措施,准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病症感染者进展隔离观看和治疗,对无病症感染者、亲密接触者实施严格集中隔离医学观看,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
35、 10.科学精准防控。根据“早、快、严、小”的原则,落实早发觉早诊断、快检测快流调、严隔离严管控、小范围小影响的防控措施,做到准时发觉、快速扑灭。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必要时实行限制人员聚拢性活动、封锁等措施,阻断传播链条。 11.有效集中救治。各级定点医院要做好可疑患者留观和鉴别诊断工作,确诊病例和无病症感染者要按规定转运到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治疗。连续全面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准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病症感染者进展隔离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准时有效全面救治患者,实行“一人一案一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
36、,根据规定方案实施隔离观看和跟踪治理。 (三)突出重点,抓细重点人群防控常态化。 12.境外入沈人员防控常态化。健全完善境外入沈人员从远端防控、交通运输、口岸检疫、分类转运到集中隔离、全面检测、医疗救治、社区管控的治理闭环,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无缝对接与全链条治理,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集中和扩散。 13.域外来返沈人员防控常态化。对重点地区来返沈的高危人群,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手段,做好人员监测、跟踪、筛查工作。发挥社区网格化作用,通过个人主动申报、社区(村屯)滚动排查、用工单位报告、公安部门社会随访和信息推送、交通场站排查等渠道,开展常态化摸排。来返沈
37、人员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屯)和单位登记,照实报告出行方式、安康状况等信息,严禁迟报、瞒报、漏报。加强隔离留观场所常态化治理,动态调整防控措施,鼓舞居民主动监视报告,严格排查,不漏一人。 14.公众自主管控常态化。积极提倡文明安康生活方式,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康第一责任人”,引导公众养成良好安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留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削减非必要的聚拢性活动,削减参与聚拢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拢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医务人员、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效劳人员、
38、警察等人员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室内常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留意遮挡;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安康监测,消失可疑病症,准时就医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家庭成员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 (四)紧盯关键,落实重点机构防控常态化。 15.社区(村屯)防控常态化。依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原则,科学研判疫情涉及范围、严峻程度、社会影响等,依据各地区应急响应级别和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准时调整完善社区(村屯)防控策略,进一步细化实化社区(村屯)防控各项措施。推动防控数据向社区(村屯)推送,防控关
39、口向社区(村屯)前移,强化防控网格化治理,建立由社区(村屯)工作人员、网格员、基层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会工、志愿者等组成的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持续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和居(村)民安康监测,仔细做好组织发动、安康教育、随访登记、信息告知、物资预备、外来人员和重点人员治理、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治理等工作,切实把社区(村屯)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着力提高社区(村屯)防控信息化水平,做到社区(村屯)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清、状况明。层层压实小区内出租屋、旅馆业、其他场所的房主、业主、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形成群防群控合力,守牢守严疫情防控的社区(村屯)防线。 16.校园防控常态化。压实属地、学校、校
40、长、班主任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学返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落实“一校一案”,细化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开学各项预备,严格执行开学条件核验制度,坚决守牢“防疫条件不达标不开学”的底线。加强日常防控治理,针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和相关人员,开展安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监测,做好重点人群的摸排检测。做好安康教育宣传和教室通风、消毒等工作。严格落实晨午检(住宿学生增加晚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追踪等制度,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安康状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治理,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上下学途中
41、坚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治理。加强校内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巡查,掌握校内人员密度,保持人员安全距离。学校食堂实行错峰用餐,单人单座,同向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学生宿舍每间居住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尽可能削减住宿人员并拉开床位距离;图书馆和试验室等公共场所实行人员限流。强化应急处置,健全学校发热师生送诊、定点医院就诊和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制度。标准应急处置流程,组织常常性演练。组织教育、卫生安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常态化巡检巡查和指导。健全学校与家庭、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联动机制,完善校医配备,引导学生家长
42、自觉履行疫情防控义务,推动社会理解和支持教育复学工作。 17.医疗机构防控常态化。医疗机构要制定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明确防控组织领导体系、日常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流程、疫情报告制度、人员梯队配置、物资配备储藏等;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治理,落实分区治理要求,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对入院就诊及伴随人员逐一查验安康码、检测体温,对发热患者具体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做好登记,准时识别发觉疑似或确诊患者;加强院内感染掌握治理,开展新冠肺炎全员专项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安康治理和安康监测,标准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做好环境通风治理,严格探视和陪护治理,避开穿插感染;亲密与属地疾控机构联系沟
43、通,确保一旦消失疫情能够第一时间应对处置。加强医疗机构物资预备,确保医疗效劳和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等储藏充分。 18.重点机构防控常态化。落实落细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场所等特别场所的防控措施,制定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防疫情输入和内部集中。严格人员出入治理,全面实施体温检测和安康监测,定期开展排查筛查,制止有可疑病症的人员上岗;对新接收人员开展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进展隔离观看和安康筛查。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效劳机构的,不得超出医疗许可效劳范围对外效劳。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与养老机构毗邻的,应根据医疗机构分区治理要求开展穿插感染评估,
44、评估有风险的要实行必要的掌握措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设置发热病区和隔离病房,对新入院患者开展核酸检测。加强日常环境清洁、消毒通风和个人卫生防护,做好防控物资储藏。对消失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病症感染者的区域,马上开展终末消毒和处置个人物品,全力追踪亲密接触者并按要求进展集中隔离。 19.复工复产防控常态化。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主体责任,根据“谁经营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防控方案预案,明确疫情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一企(单位)一策”。指定专人详细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联系,准时报告疫情状况并协作做好调查
45、处置。抓好日常防控措施落实,严格实行体温检测、安康码核验、“一米线”等措施,做好办公场所、工区及公共区域、集体宿舍等较私密空间的通风消毒和环境清洁等工作,做好员工日常安康监测与卫生治理,对吸烟室等明显暴露口鼻的非必要场所一律关闭。加强宣传培训,做好防疫物资储藏,为员工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实施分区作业、食堂分散错峰就餐,掌握会议频次和规模,削减人员聚拢。设立隔离观看区域,员工消失可疑病症要马上报告并隔离,安排就近送医。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制定常态化的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和监视治理制度,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进展部署、考核、指导和监控,对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
46、,准时予以指导和订正,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准时进展处理。 (五)优化措施,落细重点场所防控常态化。 20.“三站一场”管控常态化。坚持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精准施策、高效运转的工作模式,亲密各地区、口岸、机场、航空公司、各单位机场工作专班等有关方面的协作协作,严格执行信息通报、关口前移、安康码查验、身份认证、体温检测、专人引导、分区安置、“点对点”接送、集中隔离与全天候值守相结合等防控措施;火车站、汽车站要在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安康码查验指示牌,其中火车站应设置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专用通道和指示牌。出入站时,进展人工或播送提示,引导乘客出示安康码、身份证,并严格查验安康码、检测体温;对查验发觉的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来返沈人员要马上登记备案,引导其通过专用通道进入留观区,准时转交至相关地区;如有发热病症,交由卫生安康部门派出的医务人员标准处置。 21.集中医学隔离场所治理常态化。指定集中隔离点实施“一馆一案”,落实“七加强”,即加强人员管控、加强效劳治理、加强消毒防护、加强防疫宣传、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应急处置、加强安全生产;“一报告”,即体温特别状况报告;“三早”,即早发觉、早报告、早处置;“两熟知”,即熟知疾病的传染病病症、特征和预防措施,熟知所在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