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知识点归纳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知识点归纳总结.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知识点 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 2Na+C12=2NaCI 有电子得失)、H2+C12=2HCI(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 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 概念 含 义 概念 含义 氧化剂 反应后所含兀素化合价降低的 反应物 还原剂 反应后所含兀素
2、化合价升高的 反应物 被氧化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 过程 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 过程 氧化性 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 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反 应 兀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还原反 应 兀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氧化产 物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 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 物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 得到的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化音怕升高,祺氧化 笈生氧化覆应 I Ir 氧优剂+还原刑=还原产物+暫毗产物 I _ f 优合价障低|祓还原,发生还嚥反应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
3、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 要的氧化剂有:活泼非金属单质,如 X2(卤素单质卜 02、03等。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 Mn0 2、NO2、PbO2 等。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 H2SO、HN03等.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 KMn04、KCIO、K2Cr2O7 等.金属阳离子等,如 Fe3*、Cu2+Ag+、H*等.过氧化物,如 Na2O2、H202等.特殊物质,如 HCI0 也具有 强氧化性.(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 要的还原剂有:活泼金属单质,如 Na、
4、K、Ca、Mg、Al、Fe等.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C、H2、Si 等.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 2 4 1 1 2 低价时的氧化物,如 CO、SC2等.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 S、S、I、Br、Fe的化 合物 H2S、Na2S、H2SQ、Na2SO3、HI、HBr、FeSQ、NH3 等.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H2O2、SQ、Fe2+等.(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I)与 Zn反 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 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1)不同反应物间的
5、氧化还原反应.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MnO2+4HCI 浓)一 MnCI2+CI2 f+2 出 0 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H2S+S0=3S+2H2O KCI03+6HCI 浓)=KCI+3C12 f+3H2O 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归中反应.(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IC3 2KCI+3Qf 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4NO3丄 N20f+2H2O 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
6、12+2NaOH=NaCI+NaCIO+HO 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 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图可 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 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数目
7、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 别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如:C12*H2O=HC1+HC1O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而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MgFeCuAg;氧化性:Ag CL?Fe2 Mg2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氧化性逐渐减弱二 高饰裔中间价态低罚摇 还康性遜渐増强 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
8、CIOHCIQHCIO.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 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 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3NO2+H2O=2HNO3+NO a 讐 2KCl-P3O T 低了.这类氧化还 知:置换反应都是 反应不一定是氧 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行.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
9、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 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 就越强.(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 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 化性和还原性,如 HCI.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
10、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 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 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 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 的物质发生反应.(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 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
11、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2.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类型和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2)离子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互换(复分解)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使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即离子反应就会发生.a.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2+20H=Cu(0H)4 注意: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也能发生.如:2Ag+SO2=Ag2S04 J CaT+20H=Ca(OH)J 或者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生成.如当石灰乳与 Na2CO3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C
12、a(0H)2+CO32=CaCQ J+20H 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如:H+0H=H2O H+CH3C00=CfCOOH c.生成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CO32+2H+=CO2T+H20 NH4+0HNH3 f+H20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即反应朝着氧化性、还原 性减弱的方向进行.例如:Fe+Cu2+=Fe2+Cu CI2+2Br=2C+Br2 2Mn04+16H+10C=2Mn 才+5CI2 f+8H2O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电解质在非电离条件下(不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虽然也有离子参加反应,但不能写成
13、离子方程式,因 为此时这些离子并没有发生电离.如 NH4CI 固体与 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的反应、浓 H2SC4与固体(如 NaCI、Cu 等)的反应等,都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相反,在某些化学方程式中,虽然其反应物不是电解质或强电解质,没 有大量离子参加反应,但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离子,因此,仍可写成离子方程式.如 Na、Na2O、Na2O2、S03、CI2等 与出 0 的反应.(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若易溶于水,则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可拆开写成离子的形式,而酸根中的 H*与正 盐阴离子不能拆开写.例如 NaHS Ca(HCC3)2等,只能分别写成 Na*、HS 和 CaF、HCO
14、3等酸式酸根的形式.(3)对于微溶于水的物质,要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当作反应物时?,微溶物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不能拆开.当作反应物时,若为澄清的稀溶液,应改写为离子形式,如澄清石灰水等;若为浊液或固体,要保留化学式的形 式而不能拆开,如石灰乳、熟石灰等.(4)若反应物之间由于物质的量之比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即反应物之间可发生不止一个反应时,要考虑反应 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不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也不同.例如,向 NaOH 溶液中不断通入 CQ 气体至过量,有关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CQ+2OH=CO32+H20(CC2适量)CC2+OH=HCQ(C02 足量)在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
15、法:几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实质上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就能大量共存;否则就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若发生下列反应之一,就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 ca2+与 CQ2、SQ2-、0H;Ag+与 C 仁、Br、SQ2_,等等.生成气体.如 NH4+与 0H;与 HCQ:CC32、歹、HS、SQ2、HSQ等.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如与 C10、F、CfCOO-生成弱酸;0H与 NH4+、A13+、Fe3+、Fe2+Cu2+等生成弱碱;与 0H生成 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如 Mn04、CIO、Fe3+等)与具有还原性的离
16、子(如 ST、SQ2、Fe2+等)不能共存.应注意的是,有些离子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大量共存,如 SQ2 与 S2:N03一与、S2-、SQ2:Fe2*等.*(5)形成配合物.如 Fe3+与 SCN 因反应生成 Fe(SCN3而不能大量共存.*(6)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因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 人3+与 HCO3-、CQ2-、A102-等.说明:在涉及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条件: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 Cu2+(蓝色卜 Fe3+(黄色卜 Fe2+(浅绿色卜 Mn04-(紫色).在强酸性溶液中
17、,与日+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在强碱性溶液中,与 0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 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因此,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 解质,如金属、石墨等单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因为非电解质归属于化合物,故如 C12等不导电的单 质不属于非电解质.(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区 别 能否导电 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 不能导电 能否电离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产
18、 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能电离,因此没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所属物质 酸、碱、盐等 蔗糖、酒精等大部分有机物,气体 化合物如 NH3、S02等 联系 都属于化合物 说明 某些气体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其原因并非该物质本身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这些气体 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例如;氨气能溶于水,但 NH3是非电解质.氨水能导电是因为 NH3与 H20 反应生成了能电离 出 NH4+和 0H-的 NH3 H20 的缘故,所以 NH3 H20 才是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一部分分子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3)强
19、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代表物质 强酸:如 H2SO、HNO3、HCl 等强 碱:女口 KOH NaOH、Ba(OH)2 等盐:绝大多数可溶、难溶性盐,如 NaCI、CaCO 等 H2O弱酸:如 CH3COOH、HF、HCIO、H2CO3 等弱碱:NH3 H2O、A1(OH)3、Fe(OH)3 等 电离情况 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不可 逆).电离方程式用=表示.女口:HNO3=H+NO3一 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存在电 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 表 示.十 女口:CfCOOHCHCOO+H 水溶液中 存在的微 粒 水合离子(离子)和 H2O 分子 大部分以电解质分子的
20、形式存 在,只有少量电离出来的离子 离子方程 式的书写 情况 拆开为离子(特殊:难溶性盐仍以化学式 表示)全部用化学式表示 注意:(1)在含有阴、阳离子的固态强电解质中,虽然有阴、阳离子存在,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 此 不 导 电.如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注意:不是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 少).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性就强;反之,溶液的导电性就弱.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但在相同条件(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导电 能力强.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
21、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所谓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即是在反应前后数 目发生变化的离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0H=H2O 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2)“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改写为离子形式;而难溶于水的物 质(难溶性盐、难溶性碱)、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卜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删”:将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包括个数)删去,并使各微粒符号前保持最简单的整数比.(4)“查”:检查方程
22、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左右相等.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总是朝着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具体表现为:(1)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Ba2+SO2=BaSQJ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如 H+0H=H2O 生成气体.如:CO2+2H+=CQf+H20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其他形式的能量 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贮存”在反应物内部的能量转化并释放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反应过程.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在吸热反应中,反应
23、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热量+其他形式的能量 吸热反应也可以看成是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并“贮存”为生成物内部能量的反应过程.*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统称为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厶 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一 1 kJ mol(2)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关系:H=生成物键能的总和一反应物键能的总和(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反应热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含义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 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 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 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 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
24、热量 反应本身的 能量变化 反应放出热量后使反应本 身的能量降低 反应吸收热量后使反应本 身的能量升高 表示付号或 H 值“一”HV0“+”H 0 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3 12 所示.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为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厶 H 也不同.若不注明时,则是指在 1O1kPa 和 25C 时的数据.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要注明同一化学反应,若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则反应热就不同例如:H2(g)+1/2O2(g)=H2O(
25、g)H=-241.8kJ-mol1 H2(g)+1/2O2(g)=H2OQ)H=-285.8kJ mol 1 比较上述两个反应可知,由 H2与 02反应生成 1 mol H2OQ)比生成 1 mol H2O多放出 44 kJ-mol 1的热量.反应热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放热时厶 H 用“一”,吸热时厶 H 用“+”.例如:H2(g)+1/2O2(g)=H2O(g)241.8kJ mol1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只表示物质的量(mol),因此,它可用分数表示对于 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 H 也不同例如:2H2(g)+O2(g)=2H2O(g)Hl=-
26、483.6 kJ mol1 H2(g)+1/2O2(g)=H2O H2=241.8kJ mol1 显然,H|=2 H2.*盖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 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 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4.燃烧热和中和热 燃烧热 中和热 定义 在 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 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 放出热量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 成1 mol H2O 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化学方程
27、 式屮的表示 形式 以燃烧 1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 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平其余物质的化学 计量数 注意点“完全燃烧”包含两个方 面的意思:燃烧的物质全部 燃烧完;生成稳定氧化物,如 C完全燃烧生成 CO2,S 完 全燃烧生成 SO2;等等 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 应时,1 molH 与 1 molOH 发生反应牛 成 1 molH2O,都放出 57.3kJ 的热量.即:+H(aq)+OH(aq)=H2O(1)H=57.3 kJ mol 1 说明 利用燃烧热可以计算物质在 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 当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或弱酸与 弱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因生成的盐会发 生水解而吸热,故此时中和热要小于 57.3 kJ 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