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汇总.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答:1阶段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
2、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考过)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绝对作用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8、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
3、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0、简述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的区别答:1传统的学校教育史“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志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史跨时空的教育。11、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12、简
4、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答: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15、简述遗传的意义答: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5、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1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答: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
6、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8、简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9、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道德个性的完整性4学生是有个性的人20、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答: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
7、角色6研究者角色21、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答: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2、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答:1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3、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24、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25、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
8、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6、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27、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潜力的统一3教学过
9、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2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史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0、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31、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答: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32、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答: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33、简述如何做好作业检查与批改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
10、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34、简述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答:1测验与目标2试题类型3提高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别分度4做好评价工作3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难易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学生发展主体性36、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答: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37、简述德育教育的意义答:1德育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38、简述
11、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的要求答: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39、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40、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1、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2、简述贯彻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要求答:1要统一学习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
12、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43、简述说服法的要求答: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44、简述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45、简述运用奖励与处分应注意的要求答: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46、简述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是应注意的问题答:1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陈伟教育的力量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3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47、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13、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48、简述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49、简述如何培养和组织班集体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0、简述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社个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通过阅读学身份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生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在自然条件下观察51、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
14、本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论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2、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自信心和意志品质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好因材施教3、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15、教育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4、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5、论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知道、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
16、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6、论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答: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1直观性原则的运用: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的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
17、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的运用: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运用: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7、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答: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2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和做好其他环节的先决条件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关节,既对各课质量的检查,又对后续环节有重要影响作业检查与批改和
18、课外辅导既能检查学生听课质量,又能弥补和改进上课的不足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时对前四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工作的检阅,并能促进下一个阶段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8、论知、情、意、行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知、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2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是中介,“意”是保障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
19、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认真执行10、论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答:1存在问题: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2改革思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1、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展过程答: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的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
20、程。2、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功能答: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赴欧东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它一般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具有激活功能,二是具有指向功能,三是具有强化功能。3、什么是迁移及其作用是什么?答:1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2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是习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什么是迁移,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
21、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2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什么?答: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6、简述遗忘的进程答: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7、如何合理的进行复习?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8、什么是操作技能及其操作技能的阶段是什么?答:1
22、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行程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9、什么是操作技能及其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2培训要求:标准的师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地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10、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答: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2特点: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
23、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1、简述学习策略学习的原则答: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12、什么是问题解决及其特点是什么?答: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呢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2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13、什么是问题解决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呢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2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只是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14、简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答: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基本特征:流畅性
24、变通性独创性15、简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答: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因素:环境智力个性16、简述个性的基本特征答: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17、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8、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18、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答: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19、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25、答:1发现教学2情境教学3合作学习2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是什么?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2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答:1精选教材: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是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2合理编排教
26、学内容: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5、作为教师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6、谈
27、谈教师如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式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8、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培养良好的品德?答: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与恰当的奖励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