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 (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 1、出示红、
2、黄、蓝三杯颜料 2、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 3、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 (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 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 2、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 3、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 (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 1、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 2、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 3、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 4、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
3、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 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12?红黄桔黄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 2、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4、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四、延伸活动: 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二 设计理念: 光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白天,幼儿享受太
4、阳光的普照,夜晚,灯光为幼儿照明,生日时,幼儿在蜡烛光下许愿,霓虹灯光的闪烁让幼儿感受夜的绚烂,火光为幼儿驱走严寒,红绿灯给人们带来安全但幼儿往往只知道太阳出来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开亮电灯家中变亮了,点了火所以感觉暖和了,对于为什么太阳出来天会亮,为什么灯光能照明、为什么火光能取暖却不了解,学习科学活动明亮的光能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中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对一些深奥的科学道理还不能理解,本班幼儿又是生活在农村,所以对现代化科技对光的应用都不熟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对人们生活的好
5、处。 2、向幼儿介绍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多了解光,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光作好准备,我作如下准备工作: 1、在操作区中投放手电筒、蜡烛、电池、电珠、火柴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发展。 2、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3、联系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星星,点上蜡烛为幼儿过生日。 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电事故 ”,让幼儿在有意无意中多和光接触,为了解光的来源、光的作用作好准备。 5、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
6、、图片等。 活动流程: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以下流程图: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共同探讨观看录像游戏结束。 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来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个能吸引住孩子的开始能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本活动所授内容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地围着活动内容展开。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能体现出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尝试精神。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设计“亮亮宝宝找朋友”的探索活动,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实物,如手电筒、火柴、玩具手机、洋娃娃等
7、,让幼儿找找哪些东西是亮亮宝宝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让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亮宝宝的朋友,启发幼儿想出太阳、星星、电灯等,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 2、观察比较:比较光的不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拥有宽大的草坪,有多条小路,有树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绿了,桃花开了,一些小虫子也出来了。孩子们很爱在草坪上玩过家家、挖土、玩沙。有时老师会听到几个男孩子说:“老师,我捉了一只西瓜虫。”引得其他孩子都来观看,都来找西瓜虫。西瓜虫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虫,因名字感觉亲切,还会像变魔术一样变成西瓜样子,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关注。 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样子?在哪里容易找
8、到西瓜虫?西瓜虫吃什么?等问题都是孩子们爱问的问题。教师由此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西瓜虫”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了解、认识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小虫子,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2、认识西瓜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3、学会使用辅助工具(放大镜)研究西瓜虫。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捉到西瓜虫装在观察瓶中; 2、放大镜、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虫图片课件,多媒体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伙伴,了解西瓜虫的生活环境及名称 今天小朋友到这里来玩,还带了一个小伙伴呢。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虫吧。) 你是在哪里找到这个小伙
9、伴的?这些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原来西瓜虫喜欢住阴暗、潮湿的地方。姜老师告诉你们,西瓜虫还有一个大名,学名叫“潮虫”。 二、观察西瓜虫,认识西瓜虫的身体、外形特征和习性 1、我们的小伙伴太小了,用什么可以帮我们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镜 现在你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西瓜成身上有什么?(它背上有什么、头上有什么?有多少对脚呢)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教师指导观察,了解幼儿观察情况 2、交流西瓜虫的外形,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 让我们的小伙伴休息一下,我们轻轻坐到这边来。 提问:你看到西瓜虫身上有什么? 你知道哪边是头吗? 你数清它有几对脚吗? 西瓜虫为什么可以蜷起来? 小结西瓜虫外形: 头、触角、躯干、
10、许多节、七对脚 (以上边讲边看图片) 3、西瓜虫什么时候会蜷起来?它为什么要蜷成球形? 西瓜虫真的死了吗? 教师小结:西瓜虫蜷起来是为了躲避敌害,假死。是一种自我保护。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会这样自我保护? 4、跟西瓜虫游戏 (大块积木,纸棒) 你可以把小伙伴请出来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虫的小房子里玩。你可要照顾好你的小伙伴,别把它弄丢或踩到了。 幼儿自由玩虫。 5、结束 1)我们要带小伙伴回去了(集中幼儿) 2)你跟西瓜虫玩的快乐吗?我们玩了昆虫,要把手洗干净。 活动延伸: 1)你知道西瓜虫吃什么吗?它是益虫还是害虫? 2)我们回去喂西瓜虫就会知道答案了。 3)这是一
11、个较长的过程,小朋友要耐心观察,看谁先发现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反思: 首先,从内容选择、材料准备方面来看。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西瓜虫因为会蜷起来而显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会太害怕。西瓜虫很容易找到,材料准备上,每人一只虫、一个观察盒,方便孩子仔细观察、亲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这一过程中,让每位孩子照顾好自己的小伙伴,介绍伙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虫的关系,又反映了孩子对西瓜虫已有的经验、认识。认识西瓜虫首先从观察身体结构开始,观察西瓜虫实物,用放大镜能看得更清楚。看图片可以准确的认清头、触角、几对脚和变成球形的样子。孩子们很惊喜地发现西瓜虫身上一条一条的线。认识西
12、瓜虫也是为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做准备。因为西瓜虫的身体特征才使它可以蜷起来。 在“假死”讨论这一环节,孩子们对“危险自我保护”讨论不够,教师就在操作活动中再引导、观察、讨论。跟西瓜虫做游戏孩子们可开心了。利用积木、纸和笔,让西瓜虫爬、滚、比赛,让西瓜虫的有趣发挥得更好,还有几个孩子自发地给西瓜虫画像,把自己的认识展示出来。 总的来说,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提升了经验,知道了“潮虫”这一名字,对西瓜虫的生活环境、西瓜虫的身体和“假死”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一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活动中,孩子和老师、孩子和虫、孩子之间亲近、愉悦,乐于探索,较好地达到了三个目标。课后,
13、孩子们对兴趣更浓了,纷纷要求带回家去喂养,延伸活动很自然。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四 1、学习2、3的相邻数,感知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2、能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企鹅操作卡、数字卡每人1套。 2、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9只企鹅的图片中找出外形一样的摆放在一起。 2、幼儿操作,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将数字1、2、3与相同数量的企鹅图片对应摆放。 (2)分别说出3种企鹅的数量,并比较3种企鹅的多少。 (3)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3种企鹅排队。 3、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教师小结:数字
14、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 ,排在中间,所以1和3是的2的好朋友。 4、幼儿尝试用相邻数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5、游戏:朋友在哪里。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找朋友传球。音乐停,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拿着数字卡片1和3的幼儿举起卡片回答:“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我是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体幼儿一起说“2的好朋友是1和3”。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
15、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种子排列的结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让每名幼儿准备如下材料:一盘种子(蚕豆、瓜子、松子各八颗)、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种子分类。 1、请幼儿将蚕豆、瓜子和松子分类,感知并交流每种种子的数量。 2、在一张纸上要同时记录三种种子的数量,怎样才能记清楚?。 3、请幼
16、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交流。 二、种子排队。 1、请幼儿将三种不同的种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队,要求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整齐。 2、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3、讨论:为什么蚕豆排的最长,松子排的最短呢?。 4、记录排列的结果。 三、猜测并实践。 1、幼儿人手一张纸,纸上画有间隔数厘米的三条平行线,三条线的起点与终点一致。请幼儿猜测:把三种种子分别放在线上一个挨一个地排队(都从起点开始排),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长?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短?为什么? 2、请幼儿自己尝试。 3、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原因,感受物体的大小与“队伍”长短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六 活动准备 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厚薄不同的图
17、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折纸小鸽子。 幼儿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的图形若干。 活动目标 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折纸小鸽子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高矮、高矮排队或矮高、矮高、矮高排队。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的图形是
18、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绿红、绿绿红、绿绿绿红。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 篇七 教学目的:探索使用各种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各种方法让冰糖溶解得快点。 课前准备:冰糖,水(温水,热水)搅拌器(筷子,汤勺)玻璃杯,小锤子,干净布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猜想活动引入主题。 1、教师出示冰糖,提出问题: T:上次活动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为什么它溶得
19、慢呢? C:因为冰糖是一块块的 冰糖比白糖大 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T:小朋友想想用什 么方法能让冰糖也溶得快起来呢? C:把冰糖变得像白糖一样小就溶得快了 对,把它打碎,变小小的 我用热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还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2、小朋友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画出来。 二、幼儿分组实验,老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种方法来让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分组实验,老师观察并记录幼儿实验的方法,工具,语言,步骤及记录,随机指导幼儿。 三、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的结果和方法。 活动感想: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