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51234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新课标1.内容标准学业要求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2、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能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能结合实验及事实进行说明。2、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育教学价值揭示了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元素和物质性质的新视角和系统思维框架;A学生需要建构
2、原子结构模型,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而这需要实验或者事实证据进行推理和论证;B对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探索发展了学生对于元素观的认识,有助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培养;C指导我们探索物质性质的研究,预言指导新元素、新材料的发现,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D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学 情2.学生知道要通过研究物质性质来论证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但总将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混淆,未能理解金属性与还原性、非金属性与氧化性之间的差异。1.概念不清、思维无序学生对于元素周期律的认知更多地停留在简单识记层面,在解释具体问题时很少会从结构角度入手探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2.片面认识、厚此薄彼学生预测未知元素相
3、关性质的方法单一,缺乏系统分析和推理论证的思路,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基本上只是借助于物质分类和知识记忆。3.3.思维的系统性不思维的系统性不够够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教 材3.本节课则在此基础上,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使学生综合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归纳出元素周期律,进一步认识“位构性”的关系。第一节已经分别讨论了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和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构建了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位构性”的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4、能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能结合试验及事实进行说明。(重难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引导学生构建“位构性”的系统认知模型。教学设计课前课前课堂课堂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发现规律科学猜想科学猜想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证据推理证据推理探寻实质探寻实质构建模型构建模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规律预测规律预测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构建模型构建模型规律解释规律解释基基于于数数据据分分析析收收集集证证据据的的方方法法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基于实验证据论证元素的金属性变化规律。环节三03证据推理基于科学事实论证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规律。环节四04展示交
5、流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法论证周期性变化。环节二02游戏引入比比谁的速度快,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一01实际应用利用“位-构-性”模型,预测一些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环节五05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比比谁的速度快】比比谁的速度快】将代表前将代表前18号元素的磁号元素的磁贴放入元素周期表中正确的位置上。贴放入元素周期表中正确的位置上。环节一游戏引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比比谁的速度快】【比比谁的速度快】将代表前将代表前18号元素的磁号元素的磁贴放入元素周期表中正确的位置上。贴放入元素周期表中正确的位置上。环节一游戏引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回顾元素周期表,回顾元素周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同时,磁贴上需要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本时,磁贴上需要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本节课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这一内容做铺垫。节课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这一内容做铺垫。复习巩固复习巩固“构构”、“位位”的关系的关系。教学过程环节二展示交流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对所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原子序数为自变量,分对所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原子序数为自变量,分别以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为因变量,别以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为因变量,构建坐标系,绘制图像,并从中探寻规律。构建坐标系,绘制图像,并从中探寻规律。教学过程n任务一 探究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驱动性问题
7、2“线”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驱动性问题1“点”观察 像2He、10Ne、18Ar 这样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属于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多少?驱动性问题3“面”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不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教学过程n任务二 探究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驱动性问题2“线”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驱动性问题1“点”观察 不同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驱动性问题3“面”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不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怎
8、样的变化趋势?驱动性问题2“线”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驱动性问题1“点”观察 不同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驱动性问题3“面”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不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教学过程n任务三 探究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驱动性问题2“线”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驱动性问题1“点”观察 不同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驱动性问题3“面”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不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驱动性问题2“线”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
9、增,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为什么?驱动性问题1“点”观察 是否所有原子都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为什么?驱动性问题3“面”观察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不同周期元素的的主要化合价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教学过程n任务四 规律解释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电性作用增强最外层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缩小原子半径减小驱动性问题:为什么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会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变小?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对所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原子序数为自变量,分对所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原子序数为自变量,分别以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为因变量,别以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为因
10、变量,构建坐标系,绘制图像,并从中探寻规律。构建坐标系,绘制图像,并从中探寻规律。环节二展示交流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通过绘制曲线图,数据分析,对变化规律进行预测、通过绘制曲线图,数据分析,对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分析和解释,诊断并发展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的水平分析和解释,诊断并发展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的水平素养。素养。促进学生理解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促进学生理解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的递变规律,以及价的递变规律,以及“位位构构性性”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科学预测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设计科学预测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钠
11、、镁、铝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并讨实验方案来验证钠、镁、铝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并讨论实验方案可行性。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论实验方案可行性。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环节三实验探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n任务一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金属性强弱回顾碱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从同主族元素迁移到同周期元素,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钠、镁、铝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小组根据所给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方案可行性。方案1 钠、镁、铝分别与水发生反应方案2 钠、镁、铝分别与2mol/L的盐酸发生反应方案 比较NaOH、Mg(OH)2、Al(OH)3的碱性强弱方案4 溶液中,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12、教学过程n任务二 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实验证据,论证钠、镁、铝金属性变化规律。(注意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Lorem ipsum三格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分别滴入1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钠镁铝,记录实验现象。再向镁、铝两格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2mol/L的盐酸溶液,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元素金属性:Na Mg Al教学过程n任务二 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实验证据,论证钠、镁、铝金属性变化规律。(注意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Lorem ipsum元素金属性:Na Mg Al科学预测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设计科学预测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设计
13、实验方案来验证钠、镁、铝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并讨实验方案来验证钠、镁、铝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并讨论实验方案可行性。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论实验方案可行性。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环节三实验探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互评、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互评、实验探究、证据推理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精神,体实验探究、证据推理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规律性知识的形成过程。验规律性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明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建立元素性质和进一步明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建立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之间的联系。物质性质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收集教
14、材中的事实证据和导学案中相关资料,归收集教材中的事实证据和导学案中相关资料,归纳论证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纳论证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环节四证据推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n任务一 基于科学事实验证非金属性强弱回顾碱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从同主族元素迁移到同周期元素,收集教材中的事实证据和导学案中相关资料,归纳论证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教学过程n任务二 规律解释请从原子结构角度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角度,小组讨论分析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呈现这种递变性的原因。Lorem ipsum收集教材中的事实证据和导学案中相关资料,归收集教材中的事实证据和导学案中相关
15、资料,归纳论证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纳论证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环节四证据推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通过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经历了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完成了知识构的过程,完成了知识构建。建。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形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建立的观念,建立“位构位构性性”模型。模型。教学过程环节五实际应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应用元素周期律和“位位构构性性”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五实际应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应用元素周期律和“位位构构性性”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五实际应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应用元素周期律和“位位构构性性”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应用元素周期律和“位位构构性性”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五实际应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决问题体会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上的重大意义。体会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上的重大意义。建立学生从元素到物质、从物质到元素的系统认建立学生从元素到物质、从物质到元素的系统认识思路。识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以预测为引导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