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热门题型-边塞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热门题型-边塞诗.ppt(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边塞征战诗的鉴赏训练唐边城遗址 唐边城遗址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形成了所谓的 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赏析边塞诗,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诗人的精神风貌,赏析边塞诗,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诗人的精神风貌,
2、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一、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陈陶)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二、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三、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
4、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四、艺术风格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五、能力迁移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 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彩纷呈的不
5、同的艺术风格。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 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 征蓬”自喻,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
6、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 3 颈联的 颈联的“直 直”和 和“圆 圆”两 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 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字为什么用得好。燕然 燕然“直 直”和 和“圆 圆”准确地描写 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 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作者深切的感受。“直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 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 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和温暖。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7、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塞下曲 塞下曲 王昌龄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矜夸紫骝好。注:注: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紫骝:骏马名。紫骝:骏马名。1 1 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 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 空”、“寒 寒”二字有什么含义 二字有什么含义?边塞的艰苦。边塞的艰苦。2 2“皆共尘沙老 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
8、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 作者对“幽并客 幽并客”表现什 表现什么态度 么态度?3 3 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 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 褒”与 与“贬 贬”的不同 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幽并客 幽并客”和 和“游侠儿 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 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
9、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塞下曲 塞下曲 王昌龄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矜夸紫骝好。从军行七首 从军行七首(其五 其五)王昌龄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已报生擒吐谷浑。1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
10、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 2 请设想 请设想“红旗半卷 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 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张艰苦。“红旗半卷 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 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3
11、 3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从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 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 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 已报生擒吐谷浑 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从军行七首 从军行七首(其五 其五)王昌龄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已报生擒吐谷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