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良吏-人物传记阅读》专题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二轮复习《良吏-人物传记阅读》专题指导.ppt(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0届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人物传记阅读(一)良吏专题课件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
2、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3、:“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选自史记商君列
4、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黥其师公孙贾 黥:在人身上刻图案并涂色 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 解析 中:中意。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学者溺于所闻。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B.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吾攻赵旦暮 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解析 B项均为通过。A项介词,表示被动;介词,从里。C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5、 独 立性;助词,的。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如果。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 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 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 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 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 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鞅受到追捕,后来商鞅 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 终落 了个被五马分尸
6、示众的下场。解析 A项“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答案 A4.翻译与断句。(10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7分)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4分)答案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 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每句1分)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3分)答案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 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句断句。(3 分)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
7、之所见人操 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答案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参考译文】卫鞅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我们国君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
8、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
9、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
10、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
11、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22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
12、,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13、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
14、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楮(ch)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淫祠:在正神(谷神、土 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B.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置:审讯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D.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解析 置:惩处,处罚。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至
15、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C.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 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D.夜则祷于天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解析 A项前“而”是因果关系,后“而”是假设关系;B项前“乃”相当于“才”,后“乃”相当于“于是”;C项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D项前“于”相当于“向”,后“于”相当于“被”。答案 C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 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人 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彼皆良民,饥寒 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悉以印记其背
16、,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B.C.D.解析 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表现他对生 活条件不计较,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 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 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 化他们。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 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 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
17、些事虽带 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 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 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解析“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答案 B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答案 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 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2)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答案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 都
18、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3)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答案 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 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参考译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
19、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
20、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
21、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张养浩到陕西做
22、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
23、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
24、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1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者适至,血偶涴衣 涴:弄脏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解析 贷:宽恕。D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3分)()A.贫无以为养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奎出俸钱与之 失其所与,不知 C.匪独臣不然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吾尝跂而望矣 解析 A项没有用来
25、的办法;B项给/结交;C 项这样/但是;D项表并列/表修饰。A1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 是(3分)()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 民还州而偿所失 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奎密遣 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B.C.D.解析 为卢之翰所为,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 处置。排除句。B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 案发现场被捕,虽然已经主动认罪,但薛奎仍觉 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
26、成军粮毁损 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 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 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 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 任。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 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 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解析 赌徒是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的,而不是主动 认罪的。答案 A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答案 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 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
27、“安用哉”应译为“为什 么呢”,感叹句或反问句均可;“用”,应译为“因 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 食”;“困”,应译为“使困苦”。共3分,“今幸兵 食有余”句1分,“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句2分,句中 每译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答案 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 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被酒”,可译为“醉酒”或“喝酒”;“威仪”,意为庄严的容止,译为“威严”“威严风度”“威望和仪表”亦可。“非所以重朝廷也”句,应译为判断句;“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重朝廷”,可意译为
28、“加重朝廷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共3分,“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2分,“非所以重朝廷也”句1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参考译文】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夫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
29、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夫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赔偿。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一年之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赡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
30、,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宴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薛奎被召入朝任龙图阁学士,后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薛奎说:“不仅是臣下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并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答,皇上同意他的话。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大臣,以至于大臣喝得大醉。薛奎进谏说:“陛下
31、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15分)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
32、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复。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
33、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节选自宋史唐震传)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B.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 C.道同风震降 风:劝说 D.民不胜掠,自诬服 掠:掠夺 解析 掠:拷打。D1
34、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3分)()A.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B.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C.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D.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解析 A项是为救灾采取的措施。B项是善辩疑案,恪尽职守。D项是用官府金钱招募能抗敌的人。C17.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9分)(1)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3分)答案 小吏们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关键处:第一句是被动
35、句,“无算”是不计其数的意思。每错一处扣1分)(2)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3分)答案 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他的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关键处:“诘”指追问,审问。“对”是回答。“狱”指案件。“直”是纠正、平反的意思。每错一处扣1分)(3)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3分)答案 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参考译文】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唐震就取出
36、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告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详细上陈情况,使他们恢复原来身份。小吏们为他
37、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州里有个百姓雇用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将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他的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赵氏家族有个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官吏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咸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
38、,元军开始攻取饶州。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上书朝廷求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条款,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白金、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万道同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写了官府悬赏文告张贴在城墙上。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
39、登上女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再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9分)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高祖入关,大亮自归,授土门令。方
40、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贞观初,出凉州都督。时突厥亡,帝遂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臣以为诸称籓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帝纳其计。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
41、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晋王为皇太子,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每番直,常假寐。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注,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
42、中,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庞玉行军兵曹 署:暂任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绥:安抚 C.会讨吐谷浑 会:恰逢 D.识诸涂,持弼泣 诸:众多 解析 诸:兼词,“之于”合音。“之”,代词,他;“于”,介词,在。D1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大亮“文”“武”才略的 一组是(3分)()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 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 B.招亡散,抚贫瘠劝垦田,岁大熟 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C.峙粮碛口赈其饥 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 D.愿悉臣官爵授之 每番直,常假寐解析 A项第二句是唐太宗“怀四夷
43、”的做法。C项第一句是唐太宗给李大亮的诏令,非李大亮已做之事。D项第一句是李大亮向唐太宗提出把自己的官职爵位让给张弼的请求,表现他知恩图报的品质;第二句主要表现李大亮恪尽职守的精神。答案 B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隋末,在李密叛军进攻东 都时曾经被俘。到高祖入关时,主动归附,被授 予土门令,任上政绩显著。B.贞观初年,李大亮任凉州都督,当时突厥被消 灭。李大亮根据太宗“怀四夷”的政策,在碛口储 备了粮食,救济那些还未归附的部族。C.李大亮认为以损害“中国”而优待“四夷”来“求安”的做 法不可取,且对自请归附的部族,应让他们留守
44、塞 外,而对河西边地,则应减劳役,让百姓从事生 产,休养生息。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D.李大亮得到太宗的赏识和重用。曾身兼三职,每次轮 到他在宫中值守,都恪尽职守。他去世时,太宗非 常悲痛,赐予他谥号并赐他在昭陵陪葬。解析“在碛口储备了粮食,救济那些还未归附的部 族”是唐太宗给李大亮的诏令,未成事实。答案 B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5分)答案 叛将张弼认为他与众不同,被抓的一百多人 都被杀了,唯独释放了大亮,请进府里与他交谈,就决定与他结交。(5分。“异”“释”“引”译对各给1 分;大意对给2
45、分,译错酌扣)(2)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5分)答案 世人都称赞大亮能知恩图报,而且赞扬张弼 能够不夸耀自己。(5分。“贤”“而”“多”“伐”译对各 1分,“不自伐”宾语前置句式译对给1分。说明:“贤”,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好”,也可引申 为“称赞”。)【参考译文】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干和谋略,个性忠厚谨慎,从外表上看好像不善言辞,但内心刚正忠烈。隋朝末年,暂任庞玉军中行军兵曹一职。李密(叛乱)进攻东都,庞玉战败,大亮被擒。叛将张弼认为他与众不同,被抓的一百多人都被杀了,唯独释放了大亮,请进府里与他交谈,就决定与他结交。唐高祖入关,大亮主动归附,被授予土门令。当时正好遇上
46、年成歉收,境内盗贼大起。大亮召集逃亡流散的人,安抚贫穷的人,卖掉自己所骑的马,随即资助他们,鼓励百姓开垦农田,那年粮食丰收了。有时出兵打击盗贼,所到之处都平息了贼患。贞观初年,出任凉州都督。当时突厥被消灭,唐太宗就想安抚各地的少数民族,投降的各部,每人赐一领袍、五匹帛,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官职,位列五品官职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太宗下令任命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出使安抚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未归附的部族,在碛口准备好粮食救济他们度过饥荒。大亮上书说:“我听说想安抚远方的人一定要从安抚近旁的人开始。中原,是天下这棵大树的根,各地的少数民族是枝叶。损害根本,优待枝叶,来
47、求得国家安定,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我认为那些自愿请求归附的部族,应该牵制利用他们,让他们留守塞外,敬畏您的威望,感怀您的恩德,永远做守卫国家的边臣。黄河以西的大片地区,多年来被少数民族困扰,州县萧条,加上因为隋末的动乱,财力损耗得厉害。臣的愚见是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减少劳役,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事。”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贞观八年,(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恰逢讨伐吐谷浑,任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一起从北路出兵,与敌兵在蜀浑山相遇,双方展开激战,大败敌兵,俘虏了名王,缴获数万头牲畜。大亮被提拔为右卫大将军。晋王被立为太子,太宗诏令大亮兼任右卫率,又兼工部尚
48、书,身兼三职,在宫中做值宿警卫。每次轮到他值班,常常不脱衣帽只是坐着打盹。太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因为张弼曾经让他免去一死,到他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张弼。当时张弼担任将作丞,躲避不见大亮,大亮找不到张弼。有一天,大亮在路上认出了张弼,就拉着张弼哭起来,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大亮就对太宗说:“我能够侍奉陛下您,全是张弼的力量啊,我愿意把自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唐太宗因此升任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称赞大亮能知恩图报,而且赞扬张弼能够不夸耀自己。贞观十八年,大亮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
49、三十端布。太宗悲痛大哭,赐予他谥号懿,并赐他在昭陵陪葬。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 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 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 较高的阅读能力。下面介绍几种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 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 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如上面第1题中的“让”字,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让魏公子曰”,即“责备”义。如5题中的“闻”字,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闻寡人 之耳者”,即“
50、使听到”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 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 音节词来表示。如文言文中的“书”可组词为“书信”。齐人未附附归附、归顺。齐人追亡逐北北败北,指败逃者。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古汉语讲究工整、对仗,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 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 意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对“逸 豫”,词义相反。a.同义对应:例: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处”的词义也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