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视阈下的当代行书创作研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192670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览视阈下的当代行书创作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展览视阈下的当代行书创作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展览视阈下的当代行书创作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览视阈下的当代行书创作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展览视阈下的当代行书创作研究 摘 要展览是书法发展的推动力,当下展览环境中的行书创作占了展览作品中大多数,代表着多数书法人的一种创作状态,笔者以“其次届行书作品展”为依据,分析说明当下行书创作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以及对行书创作的将来发展的一些思索和构想,并认为行书创作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书法人的视角不够开阔,书法人缺失社会担当,所以,当代行书创作应当走上多元化、多视角、深层次的探究道路,当代书法人应当多一些社会责任和担当。 关 键 词展览;行书创作;现象;问题;观念 自汉魏之际以来,行书是关注率最高的一种书体,其缘由有二:一是汉字隶变之后,书法从图像性逐步过渡到符号性,至今它的符号性还

2、依旧稳定,所以让今日的人去识别隶变之后的字是相对简单的,正是由于汉字的可识性才会持续了它的运用。二是行书书写连贯,速度较快,适于日常书写,多见于古人的书信往来或者诗文手稿的抄录。正因为行书有可识性和速度性这两种特质,它才被历代书家所重视,所以才有了“天下第一行书”“天下其次行书”这样一个序列的美誉,这也是其他书体所没有的。 在这个文化大旺盛的新时代,书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阔步向前迈进。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研讨会、书法展、高研班正如火如荼地举办着,书法人沉醉在一个旺盛祥和的环境中。作为其中一员,我们应当对书法的将来、书法人的社会责任多一些思索和关注。展览是书法发展的推动力,当下展览环境

3、中的行书创作占了展览作品中的大多数,代表着多数书法人的一种创作状态,笔者以“其次届行书作品展”为依据,分析说明当下行书创作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以及对行书创作的将来发展的一些思索和构想,并认为行书创作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书法人的视角不够开阔,书法人缺失社会担当,所以,当代行书创作应当走上多元化、多视角、深层次的探究道路,当代书法人应当多一些社会责任和担当。 一、当代行书创作问题 (一)取法对象趋于单一 当代印刷行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相比的,一本字帖有多种印刷形式,一个碑拓有多种版本,印刷水平越来更加达,印刷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这是当代书法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也为书法人依据自

4、己的审美需求选择不同审美对象供应了机会。从全国其次届行书展作品集来看,作品取法多样,不局限于一家一帖,艺术表现力比较强,不愧为当代行书的最高水平。然而通过整体梳理其作品取法,主要有以下来源:二王、欧阳询、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八大山人、何绍基、赵之谦等。这类作品多源自于历代名家法帖,从取法的相识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展览的导向上看,二王小字行书、颜真卿、苏东坡、米芾、何绍基、赵之谦风格的出现频率过高,这说明白两个问题:第一,跟风现象比较严峻,书家经过分析近期展览作品,在取法上向入展获奖的作品靠拢,最终导致书家自我审美的缺失,产生审美惰性,从而使得作品趋于单一;其次

5、,书家的功利心,书家已经不是为了书法艺术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是一心扑在奖金或者获奖后炒作这样一个目的上,从精神的神坛上把自己拖下来,回来到物质层面,是一种思维的缺失,是一种机械的重复,以至于麻木。所以说,展览应当充分发挥其引导的作用,充分利用出版资料,使得作品取法更加多元、更加丰富。 (二)艺术表现力平淡 一件艺术品的魅力须要有娴熟的技法和对作品行调的驾驭,只有笔墨具有生命力,才能对观者的眼球形成冲击。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气韵生动”,娴熟的技法是气韵生动的基础,气韵生动离不开技法的表达,然而体现作品中的气韵不只有技法,韵致在笔墨环境中的体现是更高的追求,是一种经营中的

6、自然流露,正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情之外”的一种自然流露。 在信息时代,书法已经形成书风大融合局面,再也没有了地方区域特色,然而当代展览中的行书创作正在趋于“集体文静”,乍一看基本属于一种气息感觉,这也是当前时代审美趋同的结果。无论从作品中的笔法、字法、章法以及墨法的支配上,还是作品纸张性能的选择上,其中的规律和表现手法都在向“集体文静”发展,对美的标准相识过于单一。在2000年左右,“流行书风”风靡一时,碑帖结合、张扬特性、雄强奔放是那个时期书风的代名词。十几年后,书风陡然一变,集体奔向文静一路,书法风气变换的速度令人感到惊异,可见当代书法人的思想是多么简单动摇。在大旺盛的文化新时

7、代,我们应当一百零一花齐放,一百零一家争鸣,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应当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具有时代意义,富有创建表现力的作品。 (三)小字多,大字少 苏东坡说:“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峻,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是苏东坡对大字和小字在技法上的相识和理解。作为书法人,我们不仅要学习古人的经典法帖,更应当对古人的书法经典言论进行深化了解,这样才能深刻领悟古人的原来想法。 就展览作品的大小字数量而言,小字作品多于大字作品,其中一个主要缘由是高校书法教化的发展,专业学生在展览中占了大多数,也就会把“学院风”带到展览中去。高校注意基础训练,临摹古人的经典法书,要做到

8、与经典接近,包括技法和形式都无限的接近。换言之,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具备很强的仿照实力,在临摹的基础上去制作仿照古人的经典作品,我们称之为仿作,由于经典多数以手札或手卷抄录的小字作品的形式呈现,所以,造成“学院风”多数是小字作品。然而,由于展览对小字行书的确定,在肯定意义上也影响了“学院风”的发展方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展览的整体效果来看,是一种小字多而水平高,大字少而水平弱的现象。作为书法人要对书法事业有担当,应当不断在创新的道路上去突破,大字行书创作这是一个突破的点。笔者对大字创作有几个思路:一是帖学小字行书原样放大;二是以帖学小字行书笔法写碑刻的字形;三是用碑刻的表条写帖学的外形;四是

9、纯粹的碑刻行书。第一種和第四种方式在展览中还有肯定体现,其次、三种是碑帖结合的思路,笔者以为应多在碑帖结合的行书创作上赐予更多的关注,才会为当代书坛的行书创作注入簇新血液。碑帖结合的行书创作自邓完白、赵叔时即有探究,之后虽沈寐叟、康南海乃至于右任等各有成就,但至今这条道路依旧充溢艰辛。有志于书法事业的书法人应为探究大字行书的创作担当,乃至其他书体大字创作,增加大字作品在展览里的存在感,这个不仅是书法人须要思索的,更是书协评审和高校教学的一份责任。展览中不仅须要小字的文静,也须要大字的雄强,集体文静或者集体雄强都是书坛的不良现象。 二、关于创作观念的思索 (一)创作观念的建立 创作观不是针对初学

10、者的,而是针对有肯定创作实力和创作水平的人的,初学者须要逐步了解创作,逐步培育创作意识。创作观的建立是须要积累的,是创作方向选定以后不断修正和完善的结果。 行书创作首先是确立创作方向,找寻一个深化的点,切记不要把网撒得太广,导致捞不到自己想要的“鱼”。选择某家的某帖,以一个点深化,比如在深化学习颜真卿的争座位或祭侄文稿的时候,首先要确立目标,找到自己的取法源头,然后再对字帖做到技法纯熟,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要了解展览作品形式的前沿信息,把握展览基调,比如纸的性能、单字大小、作品体量,书写内部关系的细微环节处理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个道理就犹如对斗争的运筹,知己知彼才能一百零

11、一战一百零一胜。又如做一桌饭菜,你得清晰自己家有哪些食材,能否娴熟驾驭,能否做出自己想要的味道。 创作观是改变发展的,它不是静止的,随着个人的不断积累,创作观会不断调整,也是符合事物改变规律的,即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专精一体的书家许多,每当处于这个阶段,书法人多数会原地踏步,很难再往前发展,主要缘由是自己的艺术语言已经匮乏,须要再去拓展自己的艺术语言的范围,获得新的表达方式,然后再重新强化巩固。还有一个缘由是书法人自己的主动性不强,一般能做到前一个决断已经不易了。所以许多书法人越写越退步,宁愿躺在自己的功劳椅上享受,也不愿再往前迈一步,因此就会渐渐被这一领域所淘汰,这是值得每位书法人深思的。

12、树立正确的创作观,把握好创作发展的规律,才不会创作道路上迷失自我,走上健康发展的创作路途。 (二)时风和古法问题的思索 时风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躲避不开的,它渗透在各个领域之中,不能简洁地把时风做优劣评判。书法的时风是每个个体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下,依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而进行的审美取舍,集众家之特点,转而化之,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可以来源于古人书法,也可以来源于今人书法,笔者认为时风不用刻意去躲避,依据个人的审美推断吸取所需之养分,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反而恰恰须要主动去接受时风。所谓“时风已入笔下,格调大逊”的说法是不精确的。孙过庭有“古质今妍”的比较观,是没有贬今褒古的意思,而是把“

13、古今”的话题放在了相对的时间环境中,是指时间的先后性,不能带有任何的情感去推断,不能把它理解为“古优今劣”的意思。古代经典法书我们既要敬畏,又要从中吸取养分,对古法的敬重是毋庸置疑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书风,正是这些“时风”串联成一部书法风格演化史。所以说,厚古薄今、今不逮古的观点是偏激的,古今并重才是健康的书法看法。 参考文献: 1赵平安.隶变探讨M. 河北高校出版社,2022-01. 2中国书法家协会编.全国其次届行书作品展作品集C,南方出版社,2022-01. 3上海書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1019-10. 作者简介:刘连杰(11017),男,山西新绛人,硕士,助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探讨方向:书法史论、书法创作。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高校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