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docx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189267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 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 这本书告知读者,做人要多行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王阳明先生致良知读后感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篇1 我是一个心里放不了事的人,常常会由于一些小事而自己熬煎自己,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吃不下睡不着。读了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对我有很大的触动。王阳明提倡众生公平,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讲求的是“存天理,去人欲”。王阳明心学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掌握在一个度内。根据他的学说,良知自

2、然也成为了这个掌握的度。 假如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掌握,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安闲。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行一蹴而就。在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王阳明先生还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

3、,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往往会不知不觉被功名利禄所困扰,很少能静下心来深度思考,人就容易浮躁,与圣人之道渐行渐远。因此,我们要培育一种摆脱世事纷扰、潜心做学问的能力,拍去身上的烦嚣,滤掉心中的渣滓,不受名利诱惑,保持一颗淡定之心,聚精会神做有意义的事情。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篇2 致良知”包含“致知”和“执行”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方面,我的良知能够让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且能确保这种选择是具有道德意义的;另一方面,我又必须根据我的选择去实施我的行为,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的“知”。所以“致良知”既反对“坐

4、而论道”,亦反对“随事体认天理”(一边实践,一边体会所实践之事所蕴含的天理),由于前者会流于空谈,后者则会导致将“天理”当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从而把“良知”与人的现执行为割裂开来。 “致良知”是伴随着“格物”展开的,联系阳明学中的“行知合一”以及对意义世界的构造,我们可以明白,虽然“良知”普遍的先验存在,但阳明学中包含对扬弃“良知”主体意识的超验性,所以“良知”若不“致”,即使承认良知本体的存在,但也对我们的意义世界毫无好处,也就是可以看作在良知意义上的不存在。而阳明先生提出“致良知”就是为了能够在世上“流行发用”,怎么可能会忽视良知意义呢?从阳明生前与两位最得意的门生的“天泉论道”中我们也

5、可以找出证据。阳明面对王龙溪的“四无说”表示在本体上的肯定,但也对钱德洪从工夫(实践)上展开对良知理解表示肯定,即使在本体上阳明确实认同良知的超验,先验性,但是在良知的意义上,他不忘用“致”,用实践来突出“良知”在意义世界中的作用。 结合到我们的生活,假如我们在心中已经明觉到了自己的孝顺之心,明白了孝顺的含义,但无法在我们的意义世界中表现出孝顺的行为,那么我只能说,我们把握的是“孝”的概念,而非“孝。同样,假如只是在本体上将“良知”给“致”(穷尽)了,而不在工夫上将“良知”给“致”(实践),那么我们把握的只是“良知”的本体概念,而非全部的“良知”。所以这两个“致”都是不能够忽视的,真正的“致良

6、知”中的“致”便是在本体与工夫上同时开展对良知的体悟,用康德的话来讲,一者是对纯粹理性的感悟,一者是对实践理性的体悟。 通过学习致良知,我感觉到一个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远。这是能量场的力气,有圣贤者指引,有同修则善砥砺,内心开头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气,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头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和事。致良知的学习没有终点,要终生学习,终生践行。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篇3 通过读致良知感悟到,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由于,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

7、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定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熟悉。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应永久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久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立志

8、、勤学、改过、责善,对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在他多篇文选中都有非常精辟细致的论述,我想专心读懂原文的也会悟出一些方法。之前别人说怎么学,怎么精进,我总是回答说要靠悟性,这样的说法与阳明先师龙场悟出:圣人之慧,本性具足,唯去私欲,存天理罢了明显不符,但反过来说,圣人之慧又岂是人人易得的?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立下必为圣人之志,付出不亚与任何人的精进努力,才可能修出敬天爱人,无我利他之心。 至于阳明汇,我还是会推动的,形式会有所变化,此生传播阳明心学之志不变,但是经过这段时间致良知小组的共修,我发现假如没有同频的学习进度,就算有线下沟通的机会

9、,也不会有什么质量,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我想还是先从共同学习一段时间开头。一期全部有书的明粉我建个致良知学习群,对着书,我为大家做学习计划看板,及互动共享,不明之处我再去请教高人。 其实,这条圣学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难于上青天,有时我也有想放弃再共享些文章的念头,不是不愿写,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学有所成再来谈,怕造口业。但每每看到自己的行动能激励到一些明粉们,我又鼓起士气继续前行。其实,我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阳明心学媒体的中国第一人,用媒体的方式,让时间来见证“致良知”能否在一个凡夫俗子身上化腐朽为神奇,来验证阳明心学“致良知”是否真的是具有一种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篇4

10、这是在1517年,阳明先生奉命到赣州剿匪,来到赣州后,他并没有马上用兵,而是对当地匪民不分、百姓和土匪串通一气、通风报信、包庇隐藏等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后,出台的一项详细详细、操作性很强的管理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十家牌法的内容和意义。内容详细是指:每十家为一牌,每户门前置一小牌,查实造册报官备用。规定每户每人执牌挨户查巡情况,随时报官。如有隐藏不报的,十家连坐。通俗的理解,就是每十户人家为一个管理单位,每户门上放置一块小牌子,牌子上照实填写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人口、家人职业、身体情况、户籍田粮等),还要照着这个样子再造一份册子上交,以备检查。每日由各家轮流值班,值班的那家户主对比各家

11、门口的牌子,然后对住户人口进行比对检查,比如某家今夜多了某人,是何姓名,从何处来,来干何事等等。巡视结束后,连同自家的情况,通告各家。如有可疑处,应立即告知官府,假如有意隐瞒情况,事发之后,十家一同治罪。 阳明先生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一人犯错,株连其他人,而是要让大家把心连起来,团结全都反抗外贼。先生的方法是为了拔除巢贼之根,当地百姓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土匪的损害,不得不与土匪勾结,十家牌法的施行切断了巢贼的通讯信息,断了巢贼的根。从十家牌法的制定上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才智,这也和他的心学理论息息相关。他认为人人有良知,假如一个人由于自己隐藏了他人而连累了其他九家几十号人,心里的良知就

12、会非常愧疚,所以不会收留,甚至还会送到官府手中。这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心明,心明则眼亮,自己心明的时候才能看清是非善恶。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也应该从细处着手,从十家牌法来看,全是细节,全部落在实处,一县之事,如视诸掌。在没有互联网数据的那个年月,要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开篇我们也可以看出,执行起来还是难的,但王阳明先生再次申告,就是要大家再次落实,审查清晰,让全部情况无所遁形,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大的布局还要在细处下功夫。 十家牌法即使在今日,依然是十分受用的,例如分组学习法,几人一组,能心连心,相互牵制和影响,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除娴熟把握工作技能之外,还应该“讲信修睦”,

13、遇事应相互劝解和调和,相互支持、相互砥砺、团结全都。让我们心中的良知迸发,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妙,社会会更加和谐。今日的共享到此结束,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感谢大家的倾听!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篇5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假如你的事业没有足够有力的大义名分,进展动力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竭。因此,就会觉得自己很累,想要放下肩上的重担。此时一旦企业遇到困难,很可能就会退缩。 优秀的精神,可学而至。精神代表品质和境界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均可学而至。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本质,都是庄重己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身为员工自然要为公司立心,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我们本心强大,自然

14、不畏艰险。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篇6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王阳明先生用这四个词概括出了一个人这一生应有的为人处世态度。 有志者事竟成,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有目标就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就是立志。学无止境,我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读后感.才能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志向,这是勤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认清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正去完善,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得到升华,这是改过。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篇7 我是一个心里放不了事的人,常常会由于一些小事而自己熬煎自己,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吃不下睡不着。读了王阳明先生的致

15、良知,对我有很大的触动。王阳明提倡众生公平,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讲求的是“存天理,去人欲”。王阳明心学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掌握在一个度内。根据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掌握的度。 假如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掌握,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安闲。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行一蹴而就。在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王阳明先生还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

16、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往往会不知不觉被功名利禄所困扰,很少能静下心来深度思考,人就容易浮躁,与圣人之道渐行渐远。因此,我们要培育一种摆脱世事纷扰、潜心做学问的能力,拍去身上的烦嚣,滤掉心中的渣滓,不受名利诱惑,保持一颗淡定之心,聚精会神做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