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珍珠泉泉群381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珍珠泉泉群38146.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珍珠泉泉群,位于旧城中心的曲水亭街、芙蓉街、东更道街、院前街之间,有泉池21处(含失迷泉池2处),形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观。该泉群中属金代?名泉碑?着录的泉池10个:珍珠泉(北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朱砂泉、芙蓉泉、濯缨泉(王府池)、知鱼泉、云楼泉(白云泉)、灰泉、刘氏泉。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着录的1个:鱼池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着录的2个:?泉、腾蛟泉。其它为:小王府池、南芙蓉泉、太乙泉、平泉、沃泉、玉枕泉、神庭泉、起凤泉。诸泉汇流成溪,然后分别注入濯缨湖、百花洲、大明湖,经小清河入渤海。该泉群是城区四大泉群中涌水量最小的一个。据19731977年测量,泉水准均流量每日为1.2
2、6万立方米,最大为1.98万立方米,最小0.55万立方米。北魏时,此地溪流纵横,依照古代风俗,每逢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消灾去忧,人们常在环曲的水渠旁流觞取饮,故隋唐以前,称流杯池。?水经注?记载说:历祠下,泉源竞发,其水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多萃其上。宋朝曾巩之别墅也曾在此,内建名士轩,以杜甫济南名士多诗句取名。(一说曾巩名士轩建于今西公界雪泉处)元代,为山东行尚书兼兵马都元帅张荣的府第。明代,英宗的次子朱见?被封为德王,在这里建德王府。清代,设驻为山东巡抚衙门。民国后,又为省督军、督办公署和省政府驻所。现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地,俗称珍珠泉大院。珍珠泉坐落在院前街
3、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侧,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因旧城东南隅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该泉又称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着录。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正如清代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所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珍珠泉气势颇大,清人王?运在?珍珠泉铭序?中描述说:潆泓冲融,清澜百步,旁流带垣,通舟二里,鱼鸟荇藻,怡怡悦性。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根据钻探得知
4、,珍珠泉一带的地质情况是:最上面为11米厚的第四系粘土砾石层,其下为40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下面为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这泉水即从白云质石灰岩中涌出。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金朝的雷渊,明朝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阴历正月十六日,清圣祖玄烨南巡经过济南,御览珍珠泉后,也赋?观珍珠泉?诗一首,并题作霖二字(已失传)。干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四日,清高宗弘历题?珍珠泉?诗一首,刻碑立于泉北岸,至今尚存。1980年,对泉池进行整修。池岸以青石砌垒,四周铁护栏改饰以汉白玉雕刻石栏。池内水中偏东立石碑一方,上刻泉名珍
5、珠泉,字涂朱红色,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1980年书。南岸,1983年建一水榭,造型优美,如展翅大鹏。榭内悬匾额浮玑,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1983年题书。池内荇藻浮动,锦鳞戏游;泉周植以花木,妖娆多姿。?泉在珍珠泉东约30米处,呈方形,长宽各1.45米,深2.5米,由块石砌垒。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郝植恭列入?七十二泉记?。该泉出现于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于巡抚大堂西北侧掘土,深至二尺时,有泉水涌出,复凿二尺,其水增大数倍。之后砌岸,蓄濯缨泉(1983年)养锦鱼百尾之多。山东巡抚刘芳躅(字增美)见状,欢喜异常,便请著名诗人朱彝尊命名。朱以?尔雅middot;释水?中水自河
6、出为?,济为?之意,起名为?泉。过去认为济南泉水为济水的潜流,故其名含有济水溢出之泉的意思。1951年秋,该泉重新修葺,并建以石栏。泉壁篆体?泉二字,为山东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书法家王讷(字墨仙)书写。濯缨泉(王府池)在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着录。取?孟子middot;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之意命名。清道光?济南府志middot;卷六middot;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居,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昔日,池中有一沙渚,当地人多于此捞
7、鱼虾,故名捞虾渚。清初山东巡抚李树德于沙渚中央建亭,人称王府池新亭。其亭造型玲珑,彩绘秀美,栏杆精雕,多饰亚字图样。亭周绕以回廊,廊接虹桥,景象万千。由于这里景色秀丽,世人以唐朝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喻称之。解放前亭废,水面亦缩小。现泉池长30米,宽19米,池岸石砌。盛水期水势甚佳,色洁如璧,水涌似珠,纷纷扬扬,撒满泉池。东西池岸民居错落,南北岸边杨柳婆娑。树丛之间,藤架遮荫,下设石桌石凳,暑天,附近居民常于此乘凉、品茗。芙蓉泉在芙蓉街69号院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着录。泉池长方形,青石叠砌。水的流向分为两支:一支流入原府文庙泮池,再折东汇入百花洲;另一支于文庙西流
8、,经原贡院内华笔池、凤翥池注入大明湖。金、元时,附近建有姜家亭。明中期后,右史许邦才建瞻太楼。清前期,芙蓉泉在韩观察宅内,韩家于此建芙蓉馆。清诗人董芸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明末清初,从芙蓉泉到泮池一段溪流,经疏浚称梯云溪。溪上架桥,颜额青云。又建牌坊,额题腾蛟起凤。梯云、青云、腾蛟起凤,都是为府学秀才们命名的,以寓其前程腾达。清康熙初年,景色渐衰,梯云溪改为暗沟,上铺青石,桥坊皆毁,仅存泉池。现水势尚佳。散水泉在珍珠泉东,清巡抚院署大堂东南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着录。呈方形,长宽各1.6米,深2米,水清。1
9、981年重新修建,上建石栏,南石壁外刻有散水泉三字,为李予昂题。溪亭泉又名王氏溪亭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着录。在珍珠泉东8米处的假山下,呈长方形,以自然石砌岸。因附近溪水潺?、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1980年重建,山石上刻书法家王讷所题溪亭泉三字。灰泉位于濯缨泉(王府池)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着录。为方形水池,水盛时尚涌流。因盛水季节湮于王府池中,故有人亦称之为王府池或濯缨湖。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濯缨湖,在城内倚北,合珍珠泉、散水泉、濯缨泉、朱砂泉汇为湖,周广数亩。本曰灰泉,元人改今名(濯缨湖)。知鱼泉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
10、?亦着录,称知鱼池泉。位于王府池子街6号院内。原为官宦府邸中的泉子。?续修历城县志?中李图?知鱼泉?诗称:旧闻开府邸,中有知鱼泉。不见众生处,赤?过百年。朱砂泉金?名泉碑?、清?七十二泉记?着录。位于芙蓉街94号院内。泉池长方形,由块石砌垒,盛水季节水清,注入王府池中。1994年被覆于水泥地下。刘氏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着录。位于曲水亭街南头,西更道街北端路西。已覆于河东岸石壁下,雨季尚有细流自石壁隙中渗出。云楼泉(白云泉)名列金?名泉碑?,称云楼泉。明刘敕?历乘?称白云泉。清郝植恭以白云之名列入?七十二泉记?。位于刘氏泉南,西更道街4号院内。泉池井形,水清。腾蛟泉在王府池子街北端路
11、东。清?七十二泉记?着录。泉池呈长方形,盛水期有水。东墙嵌清道光八年(1828年)举人、历城人李齑于丁卯年(1867年?)题写的腾蛟泉刻石。小王府池又称老王府池子,位于王府池子街37号门前。池呈长方形,以碎石砌岸。南芙蓉泉位于芙蓉街132号院内。呈方井形,池壁砖砌,原有砖刻泉名。常年不涸,水位不受季节影响,人称神泉。太乙泉位于小王府池东侧。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泉池以砖砌成圆形,直径0.8米,深1米,水旺盛,原为群众饮用水。后将泉池覆盖,于上建小房。平泉位于平泉胡同(金菊巷1号旁门内),水清,常年不干。神庭泉在王府池子街41号院内,方井形。原无名,1994年市建委组织泉水调查时拟名。玉
12、枕泉在王府池子街39号院内,长方池形。原无名,1994年市建委调查时拟名。起凤泉在起凤桥街9号院内,长方池形。原无名,1994年市建委调查时拟名。沃泉在珍珠泉北。民国?济南名胜古迹辑略?有载。已失迷。鱼池泉明晏璧?七十二泉诗?着录,称其在姜家亭畔,因池中蓄养大量锦鱼而得名。据元于钦?齐乘?载,姜家亭在城内芙蓉泉附近。另,清道光?济南府志?载:鱼池泉,在汪家亭内。岁月迁延,物名多变,如今,鱼池泉址在何处,或即为今何泉,已不详。内容总结1珍珠泉泉群,位于旧城中心的曲水亭街、芙蓉街、东更道街、院前街之间,有泉池21处(含失迷泉池2处),形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观2该泉群中属金代?名泉碑?着录的泉池10个:珍珠泉(北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朱砂泉、芙蓉泉、濯缨泉(王府池)、知鱼泉、云楼泉(白云泉)、灰泉、刘氏泉3其它为:小王府池、南芙蓉泉、太乙泉、平泉、沃泉、玉枕泉、神庭泉、起凤泉4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着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