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优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优质资料.doc(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附件目 录1 范围12 基本要求13 评审方法14 评审程序2附件A3附件B4附录C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工作。2 基本要求2.1 评审目的a)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b)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c)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d)增
2、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2.2 评审原则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a)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b)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c)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2.3 评审依据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单位实际:a)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b) 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c) 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2.4 评审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有以下人员参加:a) 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b)
3、熟悉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管理知识;c) 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5 评审要点应急预案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a) 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b) 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c) 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评审表规定的要素。d) 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e) 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预警、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f) 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g) 衔接性
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他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3 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分为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可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方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3.1 形式评审依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订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附件A。3.2 要素评审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针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
5、素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表中的评审内容及要求进行对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表中要求,发现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评审表,见附件B。a)关键要素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如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b)一般要素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简写或可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而是预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4 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
6、,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审查。会议审查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的领导组织,会议审查规模和参加人员根据应急预案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评审方法应按照第3章进行。4.1 评审准备应急预案评审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明确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b) 通知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具体评审时间;c) 将被评审的应急预案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4.2 会议评审会议评审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a) 介绍应急预案评审人员构成,推选会议评审组组长;b)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部门向评审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c) 评审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和建设性意
7、见;d) 应急预案评审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提出会议评审意见;e) 讨论通过会议评审意见,参加会议评审人员签字。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见附件C。4.3 意见处理评审组组长负责对各位评审人员的意见进行协调和归纳,综合提出预案评审的结论性意见。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或完善。反馈意见要求重新审查的,应按照要求重新组织审查。附件AA.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封面a) 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b) 应急预案封面反映的内容正确。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批准页a)
8、 有批准页(仅适用于备案评审)。b) 批准页对应急预案的发布及实施提出具体要求。c) 批准页经过预案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批或经发布单位签章。d) 应急预案签发日期(年、月、日)与预案封面的颁布日期一致。目录a) 有目录(预案简单时可省略)。b) 目录结构完整,包含批准页,章的编号和标题、条的编号和标题,附件等内容。c) 目录层次清晰、合理。d) 目录的页码与实际内容页码对应。正文a)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b) 正文段落结构清晰,层次明显,可快速、方便地查找有关内容。c) 正文中的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d) 正文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相互统一。e) 文
9、字通常从左至右横排,特殊除外。f) 正文文字通常采用宋体或仿宋,不采用特殊的艺术字体。附件a) 应急预案附件齐全,编排顺序清晰、合理。b)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c)附件左上角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d)附件名称及序号应在目录中体现,做到前后标识一致。e) 特殊情况下,附件可以独立装订。编制过程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b)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c)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d) 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e) 充分征求预案相关部门意见,并有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记录。
10、f) 必要时,与相关应急救援单位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附件BB.1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总则编制目的编制目的明确,内容简明扼要。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编制依据a) 引用文件均为应急预案编制时期最新版本。b) 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a)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预案体系构成。b)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能够覆盖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工作原则a)能够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b)能够体现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平战结合、快速响应。适用范围a)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明确。b) 适用的事故类型和级别明确。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概况a) 突出单位性质以及与危险性
11、有关的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等。b) 能够让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危险源与风险分析a)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b) 能够客观分析引发事故的诱因、事故影响范围及危害后果。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a)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b) 明确成员单位或领导在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c) 规定的工作职责合理,相互衔接。指挥机构及职责a)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b) 明确应急救援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应急救援小组及其相应职责。c)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管理a)
12、 明确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b) 明确重大危险源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性预防措施。预警行动a) 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进行预警。b)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能有机衔接。c)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信息报告与处置a) 明确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 。b)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及要求。c)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的报告与处置流程。a)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及通信方式。b) 明确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和时限。c) 信息上报内容和时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a)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可能遭受事故影响的单位发出通报的方式、方法。b)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信息的方式、方法。c)
13、 信息的通报或请求信息的发出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应急响应响应分级a)应急响应分级清晰,符合企业实际。b)响应分级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c)明确事故状态下的决策方法,以及应急行动程序和保障措施。响应程序a) 响应程序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和扩大、减少事故影响。b)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c)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要求及内容。d) 能够辅以图表等方式提高应急响应程序的直观性。应急结束a)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事宜。b)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c)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工作总结部门。信息沟通与后期处置a) 明确事故发生后,与外界信息沟通的责任人,以及具体
14、办法。b) 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生产恢复、善后赔偿等内容。c) 明确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保障措施a)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b) 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以及存放位置,并保证其有效性。c) 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培训与演练a)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方式方法。b) 如果预案涉及社区和居民,明确应急宣传教育工作。c) 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附则应急预案备案a) 明确本预案的
15、报备部门,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b) 相关内容应符合国家关于预案备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与修订a)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b)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条件和年限。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生效实施的具体时间。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B.2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a)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b) 能够客观分析引发事故的诱因、事故影响范围及危害后果。c) 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a)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b) 明确成员单位或领导在
16、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c) 规定的工作职责合理,相互衔接。指挥机构及职责a)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并能表述相互之间关系。b) 明确应急救援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应急救援小组及其相应职责。c) 规定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合理,应急工作明确。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a) 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b) 明确对危险源所采取的技术性预防措施。c) 必要时,相关内容可采用附件方式表述。预警行动a) 能够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进行预警。b)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能有机衔接。c)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信息报告程序a)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b)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 、警
17、报器等。c)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d)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e)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应急处置响应分级a) 响应分级清晰,符合企业实际。b) 响应分级能够体现紧急和危害程度。响应程序a)明确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b)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c)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要求及内容。d) 响应程序描述的内容力求简单易懂、表达直观清晰。处置措施a)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合理,符合技术要求。b) 符合单位实际,措施可行。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a) 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有明确的要求b)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
18、位实际,满足应急要求。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如果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综合应急预案已经明确的要素,专项应急预案可省略。B.3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事故特征a)对作业现场风险描述比较清晰,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b) 明确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c) 明确事故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应急组织与职责a)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清晰。b)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与本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具体。应急处置a) 明确事故第一发现者对事故进行初步判定的要点,以及报警时需要提供的必
19、要信息。b)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应急程序。c)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从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等方面制定有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d) 明确报警 、报告单位联络方式或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注意事项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防护等事项。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现场处置方案落实到岗位每个人,可以只保留应急处置。
20、B.4 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a) 列出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保持有效。b) 列出所有参与应急指挥、协调人员姓名、所在部门、职务和联系 ,并定期更新。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a) 以表格形式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清单应当包括种类、名称、数量以及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以利于在紧急状态下使用。b) 规定应急装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措施,以保证其有效性。规范化格式文本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清晰、简洁。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b
21、)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c)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d)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等。相关应急预案名录、协议或备忘录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以及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附录CC 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评 审 意 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年月日ICS13.200C 78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481202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enterprises to ass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work
22、 place accidents2017-12-15发布2018-07-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14812021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一般要求14 评审方法15 评审流程1附录A(规范性附录)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1附录B(规范性附录)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4附录C(规范性附录)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11附录D(规范性附录)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14附录E(规范性附录)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17附录F(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评审流程图20IDB11/T 14812021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2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23、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怀冰、关磊、王欣、封光、许学瑞、许铭、史伟静、赵守超。IIDB11/T 1481202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以下简称评审)的一般要求、评审方法、评审流程。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24、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一般要求3.1 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或修订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3.2 应急预案评审包含形式评审、要素评审两个环节,形式评审合格后方可进行要素评审,由同一组评审专家进行。3.3 应急预案应符合GB/T29639的要求,重点审查应急预案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及编制过程的规范性和完整性。3.4 应急预案的各要素应符合下列要求:a) 在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各个环节上,全面覆盖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点;b) 责任分工具体明确;c) 科学合理易于操作;d) 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预防、预警、应急处置、
25、应急能力建设;e) 应急保障措施完备有效,掌握相关应急资源。4 评审方法4.1 资料分析:针对评审目的和评审内容,查阅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等相关的文件资料,梳理有关规定、要求及证据材料,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4.2 现场 通过现场实地查看、操作检验等方式,核实和检查风险评估、应急资源、工艺设备等各方面的问题情况。4.3 质询讨论:采取抽样访谈或座谈研讨等方式,向有关人员收集信息、了解情况、考核能力、验证问题、沟通交流、听取建议,论证有关问题情况。5 评审流程5.1 评审准备5.1.1 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应急预案工作组(简称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并准备以下评审材料:a
26、) 风险评估报告;b)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c) 应急能力评估资料;d) 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说明;1DB11/T 14812021e) 应急预案文本及附件;f) 其他必要资料,例如往年的应急预案评审报告、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应急处置评估报告、本单位应急演练的评估报告等。5.1.2 应组织成立评审专家组,组内评审专家应不少于5人,且总人数应为奇数。评审专家应符合下列要求:a) 与生产经营单位无利害关系;b) 具备相关行业(领域)在安全生产、工艺装备、应急救援、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5.2 形式评审5.2.1 形式评审宜采用函审方式和资料分析的方法。5.2.2 评审专家在接到生产经营单位的
27、评审材料后,按照附录A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评审,并及时反馈评审意见至工作组。5.2.3 评审专家应根据附录A对各评审项目进行打分,形式评审结论判定如下:a) 未按照GB/T29639编制,要素未全覆盖所要求的相关内容的,以及未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评审结论为不合格;b) 所有评审专家打分均高于等于70分的评审结论为合格,有任一专家打分低于70分即为不合格。5.2.4 不合格的预案应返回工作组重新修改完善,并再次进行形式评审。5.3 要素评审5.3.1 要素评审应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宜使用资料分析、现场审核、质询讨论等方法。5.3.2 要素评审会议由预案编制单位负责组织和主持。5
28、.3.3 评审专家组内专家共同推选1名组长,由专家组长组织听取编制单位的汇报,进行资料分析、质询讨论,如有必要,组织现场审核。5.3.4 评审专家应根据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对各要素评审项目进行打分,取所有打分表得分合计的平均值作为要素评审得分。设要素评审最终得分为Z,计算后Z 值取整。计算方法如下:Sn5zijZ =i =1, j =1n m式中:n专家数;m预案数量;zij第i个专家的第j张要素评分表合计得分。5.3.5 要素评审结论判定如下:a) 得分低于70分的评审结论为不合格;b) 高于或等于70分且低于90分的评审结论为基本合格;c) 高于或等于90分的评审结论为合格。5.
29、3.6 专家组根据判定原则形成评审结论,出具专家组书面评审意见,并附专家签名的个人评审表及资质材料,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5.3.7 评审结论为不合格的应再次组织评审。5.4 持续改进5.4.1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要素评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完善。5.4.2 评审结论为合格的可修改后直接发布;评审结论为基本合格的应由专家组组长对修改情况进行确认,直至确认后方可正式发布。5.5评审流程图评审工作程序框图参见附录。2DB11/T 14812021附录A(规范性附录)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表A.1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评审日期:专家签名: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细则得分情况评审意见封面(10分)1 应
30、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编制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2 格式符合规范要求。1 预案封面反映的内容完整,缺一项扣1分。(5分)2 预案封面反映的内容正确、合理。(5分)批准页(5分)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2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3 批准时间标注规范。1 概述应急预案的内容及编制过程,对发布及实施提出具体要求。(2分)2 批准页设置预案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批或发布单位盖章。(2分)3 预案签发日期(年、月、日)应与预案封面的预设颁布日期一致或更早。(1分)目录(5 分)1 目录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2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
31、省略)。1 包含批准页,章的编号和标题、条的编号和标题,附件等内容。(2分)2 编号和标题文字及顺序等正确无误。(2分)3 目录的页码与实际内容页码对应无误。(1分)正文(30 分)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3 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1 预案要素应与导则所要求相关内容一一对应,无重复或跳跃。(5分)2 段落结构清晰,层次明显,章节编排合理,可快速、方便地查找有关内容。(6分)3 用词用语准确,句式语法规范,意思明确。(5分)4 图表标注规范,注释、索引等符号和语言等符合GB/T1.1的规定
32、,排序无误。(6 分)5 无错别字,文字通常从左至右横写、横排,特殊除外。(4分)6 通常采用宋体或仿宋,不采用特殊的艺术字体。同类文字字体、字号大小统一。(4 分)3DB11/T 14812021表A.1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续)评审日期:专家签名: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细则得分情况评审意见附件(30 分)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1 应包括企业应急人员联系表、企业区位图、重要设施场所平面布置图、本单位应急队伍、装备表。(6 分)2 企业周边情况图表、消防等属地或上级相关应急机构联络信息表等相关社会应急资源情况表。(6分
33、)3 附件编排按照先本单位再社会力量,以及重要及相关程度的顺序编排,并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可独立装订。(6 分)4 附件附录包括,或独立装订危险性分析、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能力评估报告。(3分)5 危险性分析、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内容符合规范要求。(9分)编制过程(20 分)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3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7
34、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8 应急预案应经过评审。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由单位负责人或主管领导负责,安全或应急部门牵头,应急相关所有部门及基层单位代表参加。(2 分)2 应用科学方法,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确定事故点或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定性或定量分析事故后果。(3 分)3 根据人员、装备、工艺、物料、作业、管理及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在预案中说明,特别应注意利用自动化监控设备实现早期预警、报警以及早期快速处置及时应急响应。(2分)4 通过应急资源调查,掌握本单位的应急队伍、装备和设备设施情况,从事故概
35、率和影响范围的角度分析本单位的应急需求,并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给出评估结论。调查登记并分析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2分)5 根据本单位管理层次和结构,建立应急责任体系,划分各级各部门工作范围,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专项预案应覆盖所有事故风险。(2 分)6 在本企业范围内全面征求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和说明,必要时可向管理部门、上级单位、专业机构、属地政府、专家等征求意见。(2分)7 说明与专业及周边应急救援单位或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情况,并将协议作为附件提供。(2 分)8 在单位内部或聘请专业机构组织评审会,邀请专家评审论证预案,
36、并说明情况。(2分)9 说明重新修订后评审的时间、责任人、背景、内容等情况。(3分)得分合计4DB11/T 14812021附录B(规范性附录)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表A.2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评审日期:专家签名: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细则得分情况评审意见总则(5分)编制目的(1分)目的明确,简明扼要。1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1分)编制依据(1分)1 引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准确有效。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应越级引用应急预案。1 预案编制依据应为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及规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名称和文号正确。标准名称及编号正确,且为最新有效版
37、本。标准按照法律效力、相关性和编号顺序排列。(0.5分)2 编制依据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实际,重要依据不应遗漏。(0.5 分)适用范围(1 分)1 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1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事故类型以及单位级别和区域范围。(0.5 分)。 2 预案启动的事故级别应与响应分级相协调,体现分级响应的衔接关系。(0.5分)应急预案体系(1分)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1 应使用图表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0.5分)2 专项预案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故类型。(
38、0.5分)应急工作原则(1 分)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1 符合相关规定,切合本单位应急需求,体现本单位的应急管理理念。(0.5分)2 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0.5分)5DB11/T 14812021表A.2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续)评审日期:专家签名: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细则得分情况评审意见事故风险描述(20)生产经营单位概况(3 分)1 企业基本情况。1主要包括单位地址及作业地点、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工艺流程或作业方式、设备设施、应急力量、应急资源、安全监控及设施等内容,建议以图表形式提供,生产作业场所布局应附平面图
39、(注明集合地点、疏散路线等),工艺流程附示意图进行说明。(1分)2 周边环境、设备设施、场所等及布局情况。1 说明周边企事业单位、重大危险源、社区;道路、车站、管道等重要基础设施;重要目标、场所;自然环境和周边布局情况等附周边环境平面布置图,图上标明距离、方位等相关信息。(0.5 分)2 重大危险源及其周边情况需做重点说明。(0.5分)3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1 说明其他对各方应急联动及开展救援行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如主要救援道路交通流量及拥堵情况,周边企业区域联动情况等。(1 分)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7 分)1 客观全面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
40、危险程度。1 参照相关法规标准,紧密结合本单位生产流程或作业方式、物料、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及自动化程度、人员操作、作业场所、自然环境等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分析。(2分)2 涉危企业应说明生产、使用、经营、储存、运输危险化学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矿ft企业应说明瓦斯、水文地质条件、巷道、支护、采空区、堆场、边坡及尾矿库等情况;粉尘、特种设备、民爆、易燃品、烟花爆竹、物料输送设备等危险源情况;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8分)3 自然及地质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等)等危险因素应考虑。(1分)4 分析结果应明确表述,分析过程在专项预案或其他文件中的,应在综合预案中指出明确的索引路径。(1分)5
41、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详细说明情况。(1分)2 根据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准确描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1 事故风险类型全面,给出各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并说明后果最严重的事故类型。(2分)2 采用定量方法的应说明所使用的方法并给出计算分析过程。重大危险源应给出事故后果的定量分析。(2分)6DB11/T 14812021表A.2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续)评审日期:专家签名: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细则得分情况评审意见组织机构及职责(7分)应急组织体系(4 分)1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用结
42、构图的形式表示。1 依据企业组织形式和事故应急需求,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并以组织机构图的形式表示。(2 分)2 应明确组织体系的主要机构及人员构成、联系方式。(1分)3 应急组织体系及功能部门应保证能够准确及时地调动本单位的所有应急资源。(1 分)指挥机构及职责(3 分)1 构成部门的职责明确。2 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1 应急组织机构的总指挥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部门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或下设机构负责人。应急组织机构的条理性及上下组织管理的承接关系应明确。(1 分)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和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1分)3 应急工作小组通常包括应急处置、通讯联络、医疗救护、疏散与治安、后勤保障、善后处置以及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应急专家组等,应明确各小组的组成及具体职责和任务。(1分)危险源监控(3分)1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2 明确采取的预防措施。1说明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安装的监控设备设施或采取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作业人员对危险源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