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设计指南-(美国)中文译文(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8216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222 大小:4.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监护病房设计指南-(美国)中文译文(完整版)实用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重症监护病房设计指南-(美国)中文译文(完整版)实用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病房设计指南-(美国)中文译文(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病房设计指南-(美国)中文译文(完整版)实用资料.doc(2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症监护病房设计指南 (美国)中文译文(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加护病房设计导则美国危重病医学协会版权所有在1995年的危重病医学期刊中(Crit Care Med,1995年3月,23(3):582588)也能找到这些导则。危重病医学协会地址:伊利诺伊州德斯普兰斯市李街701号200室, 60016(701 Lee Street, Suite 200, Des Plaines, IL 60016) :847、8276869加护病房设计指南美国危重病医学院实践资料委员会美国危重病医学协会引言希尔伯顿法案(Hill-Burton Act)于1983年到期

2、失效。这是1947年联邦政府订立的一部法律,它为医院和其它健康保健场所的设计、建造提供资金和监管(1)。自1983年起,这种监管工作便由各州自行担当。此外,诸如医疗保健组织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和国家防火协会(NFPA)这类组织也各自拟定了医疗保健机构的起码标准。尽管这些不属于州立机关的组织设立的标准在技术上不具有约束力,但许多政府部门和私营报销组织却要求遵守这些标准才能报销费用。设计加护病房(ICU)或是改建现有病房时,不仅要了解管制机构的标准,而且还要具备熟悉危重病人的危重病医护执业者的专业经验。1988年,危重病医学协会(SCCM)拟定了加护病房设计的导则(2)。以下便是这份导则的

3、修订版,它对从1975年至今的医疗、护理和建筑文献中与加护病房设计和功能相关的部分进行了回顾,提出了这方面的共同看法,同时还提供了SCCM、AACN(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及其它组织的危重病医学与建筑学领域的专家意见。本文说明了优化的加护病房设计方案,并指明了基本的和选用的组件。随着危重病护理工作的进步,这些导则还会经过定期修订。设计团队加护病房设计应当由跨学科的团队来完成,队伍中要包括、但不限于加护病房医疗总监、加护病房护士长、总建筑师、医院行管人员、营运工程人员(3)。总建筑师必须要有医院空间分配和医院功能规划方面的经验;营运工程师们应当具备为医院、尤其是危重病房设计机械和电气系统的经验。合适

4、时还应扩大团队,增设医院其它科室中为危重病房、或是在危重病房工作的成员,以确保设计符合加护病房的既定功能。此外在如何提供有效发挥功能的用户友好环境方面,还应当向环境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科室护士、医师以及病人和家属征求意见。设计开发团队应当依据加护病房患者来源、入院和出院标准、预期的病房占住率以及其它地区医院提供的服务来评估对计划的加护病房的预计需求。提供特定护理等级的能力必须通过分析医生实力、员工实力(护理、呼吸疗法等)及支持性服务(化验室、放射室、药房)的可用性来判定。楼层规划与设计加护病区总体的楼层规划与设计应当依据患者入院模式、员工与访客交通模式以及对支持性设施的需求,比如护理站、储物室

5、、文书室,此外还应依据行管与教育要求以及这一医疗机构独有的服务。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每间加护病房八到十二张病床是最合适的(3、5、6)。每家医疗保健单位均应考虑加护病房中设置正压隔离病房和负压隔离病房的需求,这一需求将主要取决于患者人群以及州公共卫生部的要求。每个加护病区都应尽可能地设计为医院内部地理中具有鲜明特征区域,出入要受到控制。不能为到达其它科室而穿越加护病区。供给交通和医疗专业交通应当与公共/访客的交通分隔开来。加护病区的位置要经过选择,使其与急救科、手术室、过渡监护病房和放射科相邻,或是能够乘坐电梯直接出入这些科室(7)。患者区。患者的位置必须要能让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任何时候都能直接

6、或间接地看到他们(例如通过录像监控器),这样在日常和紧急情况中都能监控患者的状况。最好的设计是让患者与中央护士站之间有直接的视线。在模块化设计的加护病区中,从各个护理分站应该能够看到相应的患者。采用滑动玻璃门和隔断墙能够辅助这样的布置,并提高紧急情况下进入病房的通达性。患者呼叫系统发出的信号、监控设备发出的警报以及 会增加危重病房内的感官过度刺激(8)。对于这类信号,应当在不降低它们的重要性或紧急性的前提下,将它们调制到能够提醒工作人员、但有害性更低的电平。国际噪声委员会(International Noise Council)建议医院重症护理区的噪声级在白天不超过45分贝(A加权)、傍晚不超

7、过40分贝(A加权)、夜间不超过20分贝(A加权)(A加权分贝级筛出了频率较低的声音,更能代表人耳的听觉范围)(9)。显著的是,大多数医院的噪声级都在50到70分贝(A加权)之间,偶尔还有超过这一范围的情况(10)。鉴于这些原因,应当采用能够吸音的楼面覆层,同时要将感染控制、维护和设备移动的必要性纳入考虑。墙壁与天花板应当用吸音能力高的材料来建造。天花底和天花障板有助于减少回音。门道应当偏置,而不是安排在对称的相对位置上,这样才能减少声音传输。柜台、隔断和玻璃门在减少噪声级方面也有效果。中央护理站。它能够提供空间充足的舒适区域来容纳所有必要的员工功能。如果加护病房采用模块化设计,那么每个护理分

8、站如果不能提供中央护理站的全部功能,也要提供其中的大部分功能。病房中应当提供充足的头顶照明和作业照明,并应安装壁钟。如果使用了自动化系统,那么就必须为计算机终端和打印机提供充足的空间。应当能够方便地查阅病历表。病区中应当提供给医生和护士进行医疗记录的表面空间和座位。医疗记录的搁板、文件柜和其它存储设施的位置都必须让需要使用这些记录的所有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触及。虽然文书区可以与中央护理站分开设置,但也应方便出入(7)。放射线观察区。应当在靠近每一间加护病房或每一个加护病区的地方指定一间单独的房间或一个单独的区域来用于观察和存放患者的放射照片。应当设置大小合适、配有灯光的观察箱或圆盘传送带,以便同

9、时观察连续的放射照片。此外还应提供强光灯。工作区与储物区。工作区以及危重病供给品的储物区均应设置在每个加护病区内或直接相邻的地方。应当配置壁橱来存放并迅速取用急救推车和便携式监控器/除颤器。此外还应单独设置一个至少50平方英尺的药物处理区,其中要配备一台用于存放药品的冰箱、一只存放受控物品的双锁保险柜,以及一只提供冷热自来水的洗涤池。必须要提供药物制备的柜台台面,并提供存放药物和供给品的柜子。如果这一区域是封闭的,则应采用一堵或多堵玻璃墙,以便在药品制备期间能看见患者和加护病房中的活动,而且也能在这一区域外面对它进行监控,从而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能够进入其中。接待区。每间加护病房或每个加

10、护病区都应设置一个接待区来控制访客的进入。接待区最好安排在所有访客在进入加护病区之前都必须经过它的位置。接待区应当通过 和/或其它对讲系统来与加护病房连接。如果让访客入口与医疗工作人员的入口分隔开来是最好的。访客入口应当可以在需要时关闭。特殊程序室。如果需要一间特殊程序室,则应将其安排在加护病区以内或是直接相邻的地方。一间特殊程序室可以为邻近的多间加护病房提供服务。应当考虑到患者从加护病区以外的区域被护送过来时便利的通达性。监控能力、设备、支持性服务以及安全考虑都必须与加护病房本身所提供的一致。工作台面和储物区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尺寸,以保存所有必要的供给品,并在不需医疗工作人员离开房间的情况下执

11、行所有需要的程序。干净物品室与脏物室。干净物品室与脏物室必须分隔开,不能相互连接。这些房间要有合适的温度控制,脏物室出来的空气必须要排掉。这些房间的楼面应当采用无缝的覆层,以便于清洁。干净物品室应当用于存放所有清洁和消毒的供给品,也可用来存放干净床单。存放用的搁架和橱柜在地板以上要有足够的悬空高度,这样才能方便地对下面进行清洁。脏物室必须设置一只病房洗涤池和一只漏斗,两者都要配冷热水混合龙头。必须放置单独遮盖的容器来装盛脏污床单和废品。应当指定处置身体物质和体液脏污的物品的方法。此外还应为处置针头和其它尖利物而提供专用容器。设备存放。必须提供一个区域来存放和锁闭没有使用的大型患者护理设备,其中

12、的空间大小要足够,使人们能方便进入、方便找到所需设备并方便取用。存放区内应当配置数量充足的接地电源插头,以方便为使用电池的物品充电。营养品制备区。应当指定一个患者营养品制备区,其中配备食品制备台面、一台制冰机、一只冷热自来水洗涤池、一只台式炉具和/或微波炉及一台冰箱。冰箱不能用于存放化验室试样。区域内或邻近地方应当设置一处洗手的地方。员工休息室。每间加护病房或每个加护病区都必须设置一间员工休息室,以提供一个私密、舒适而放松的环境。员工休息室内应配置上锁储物柜、淋浴和马桶,还应设置舒适的座椅和合适的营养品存放与制备设施,包括一台冰箱、一只台式炉具和/或微波炉。休息室必须通过 或对讲系统来与加护病

13、房连接,而且应当配置紧急心搏骤停声音警报。会议室。应当在方便的位置安排一间会议室,以备加护病房医生和员工使用。它必须用 或其它对讲系统来与每一间相应的加护病房连接,并在室内设置心搏骤停声音警报。会议室可以是一间多功能厅,可以用于持续教育、住院医生教育或跨学科患者护理会议。会议室是存放医学和护理参考资料、盒式磁带录音机、电脑化互动设施和自定进度学习设备的理想场所。如果会议室的空间不足以开展教育活动,则应当在近处提供一间教室。访客休息室/等候室。在每间加护病房或每个加护病区附近应当提供一间访客休息室或等候室。访客的出入应当由接待区加以控制。建议提供的座椅数量为每张危重病床一张半到两张。必须要为访客

14、提供公用 (最好能够配有私密性 亭)和用餐场所,还应提供电视和/或音乐。休息区内或直接相邻的地方应当提供公用卫生间和饮水机。最好采用温暖的颜色、铺地毯、使用间接的柔光照明,并且要开有窗户(11、12),座椅最好多样化,可以使用直背椅、长沙发和躺椅。休息区内应当陈列教育资料以及医院和社区的支持性和资源性服务的清单。我们强烈推荐单独设置一间家属咨询室。患者交通路线。护送患者出入加护病区时经由的走廊应当与访客所使用的分隔开。应当保护患者的私密性,患者护送应当迅速、顺畅。如果需要电梯护送,则应提供一台与公众通道隔离开的超大上锁电梯。供给与服务走廊。应当提供一条进出口方便的外围走廊,以便为每间加护病房发

15、放供给品并提供服务。撤走脏污物品和废品时也应当经由这条走廊。这样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护理活动的干扰和不必要的噪声。这条走廊的宽度至少要8英尺。进入每间加护病房的门道、开口和通道至少都必须达到36英寸的宽度,从而让设备和供给品能够方便、顺畅地通过。楼面覆层需要经过选择,以耐受重载使用,并使安装滚轮的沉重设备能够顺利移动(13)。患者模块患者模块。设计患者模块时要使其能够支持所有必要的医疗保健功能。JCAHO要求为每张病床分配的楼层空间要足以容纳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时所必需的所有设备和工作人员(14)。应当向各州公共卫生部咨询每张病床空间面积或床位之间空间面积方面的具体导则。长列式(ward-ty

16、pe)加护病房应当为每张病床留出至少225平方英尺的空闲楼面空间。配有单人患者模块的加护病房至少应当为模块分配每间病室250平方英尺的空间(假定每间病室一名患者),而且排除配套空间(前房、卫生间、储物间)后宽度至少15英尺。每间隔离病室都应当有至少250平方英尺的楼面空间、外加前房。每间前房至少要有20平方英尺,以使患者能够洗手、换衣和储物。如果提供马桶,则必须是私用的。加护病房内每张床位的床头均应设置一只心搏骤停/紧急警报的按钮。警报应当自动在医院电信中心、中央护理站、加护病房会议室、员工休息室和任何召唤室中响起。警报的来源应当能够分辨出来。电脑终端和患者记录的工作空间与台面应当整合在上述每

17、一个患者模块的设计中。应当提供储物空间来存放每位患者的个人物品、患者护理供给品、床单和卫生用品。如果注射器和药品存放在床头,则必须使用上锁的抽屉和储物柜。个人贵重物品不应保存在加护病房中,而应交由医院保安看管,直至患者出院。我们应当尽全力提供一个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和员工压力的环境。因而,设计中应当考虑自然照明和景观。窗户是感觉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应当尽可能让各个房间开有窗户,以加强日/夜感觉(11)。防火纤维的窗帘或遮光帘是美观的窗罩,而且能够吸音。窗艺处理应当耐久、易于清洁,同时必须要订立定期清洁的计划。如果不能采用窗帘或遮光帘,则可考虑使用室外檐篷、百叶窗或是有色玻璃或镀膜玻璃,以控制采

18、光等级。如果不能为每个房间提供窗户,则应让房间内能够远远看见外面的窗户或天窗。为患者改善感官定位的其它方法包括提供时钟、日历、公告板和/或连接到收音机和电视的音乐枕。电视必须在患者的触及范围之外,并通过远程控制来操作。可能的话应当为每间病室提供 服务。舒适性方面的考虑事项包括为患者确立私密性的方法。遮光帘、百叶、窗帘和门应能控制患者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接触。应当提供便携式或折叠式座椅,以使家属能够在床头探病。此外可以为房间挑选配色方案,从而增强休息气氛并取得某种安抚效果。为了取得视觉趣味,应当在患者视野范围内挑选一堵或几堵墙壁来加上强调色、纹理、图案或图片(12)。应当向环境工程师和设计师征求意

19、见,以尽可能消除患者护理区的机构感觉。公用设施每间加护病房都必须配备电源、水、氧气、压缩空气、真空、照明和环境控制系统 ,以支持患者和危重病护理团队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的需求,而且这些设施必须达到、甚或超过管制机构和评审机构的规范和标准(1、1417)。公用设施立柱(立式、天花板安装或地面安装)是电源、氧气、压缩空气和真空的最佳来源,其中还应配备温度和照明的控制装置(3、1820)。只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公用设施立柱就能允许方便接触患者头部,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紧急气道管理。如果不能提供公用设施立柱,则应在斗壁上提供这些设施。注:医院环境系统和公用设施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条令会不断地接受修订。一定要与

20、管制机构和评审机构联系,以在加护病房的设计确定下来之前取得这方面的最新信息。电源(21)。每间加护病房的电源都应以连接到主断路器面板、为加护病房分支电路供电的单独馈线来提供。主断路器面板还应连接到一只应急电源上,以便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使这只电源能快速续供电力。加护病房内的每只插座或插线板均应通过主面板上自己的断路器来控制。加护病房工作人员必须要能方便地接触到主面板,以应付在电气紧急情况下必须中断电源的时候。在每张病床的数英尺范围内应当配置带30安断路器的110伏接地插座(22)。最好是每张病床配十六只插座。床头的插座应当安排在离地面大约36英寸高的地方,以方便连接,同时阻止拉扯电源线、而不是取

21、出插头来断开电源的做法。病床侧面和床脚处的插座应当安排在靠近地面的地方,以免被电源线绊脚。供水。供水来源必须经过认证,尤其是在需要执行血透的情况下。在进入每间加护病房的水管上必须安装区域截止阀,以便在管线破裂的情况下关闭供水。在到患者模块的入口处,或是在长列式病房中的每两位患者之间,应当提供深度和宽度足以防止溅溢的洗手池,而且最好配有手肘、膝盖、足部或声纳操动的水龙头。这是普通感染控制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3)。如果患者模块中配有卫生间,则应在其中配备便盆清洁设备,包括冷热水供水管和脚踏控制的喷头。此外,如果配备了卫生间,则必须改装环境控制系统(见下文)。氧气、压缩空气与真空。中央供给的氧气

22、和压缩空气必须从主储罐和备用储罐中以50到55psi的压力来供给,而且安装必须遵守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订立的标准(24)。每位患者至少需要两只氧气供气口。每张病床需要一只压缩空气供气口,能提供两只就更好。氧气和压缩空气的供气口连接必须采用键槽式插头,以防意外调换气体。每间加护病房和医院工程部内都必须安装高低压声光报警装置。这两个区域中都必须安装并标记出手动断流阀,以便在火灾、过压情况下或是在需要修理时中断供给。每周病床至少需要三只真空出口。真空系统必须在离真空泵最远的真空出口处保持至少290毫米汞柱的真空。真空降压到194毫米汞柱以下时必须有声光警报指示(25)。照明(26)。对包括图表

23、记录在内的常规护理工作而言,一般头顶照明加上环境灯光就已足够,但为了患者舒适起见,还是应当创造一个柔光照明环境。总照度不应超过30英尺烛光(fc)。最好将照明控制装置安排到正好在房间外面的亮度调节装置上,这样在房间外面就能进行夜间照明转换,从而在患者观察期间最大程度减少对睡眠的干扰。夜灯照度在连续照明情况下不应超过6.5fc,在短期照明的情况下不应超过19fc。为紧急情况和程序配备的单独照明应当安排在直接位于患者上方的天花板上,并应以至少150fc的无影灯光完全照见患者。最好能够配备一只患者阅读灯,而且安装位置要使其不会干扰病床或监控设备的操作。阅读灯的照度不应超过30fc。环境控制系统。任何

24、时候都必须保持合适、安全的空气质量。每个房间至少需要每小时换气六次,其中每小时两次换气要采用外部空气。对于配有卫生间的房间,要求的每分钟75立方英尺卫生间换气应当采用外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的排风和再循环空气必须经过合适的过滤器。空调和采暖的提供必须要重点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对于配有封闭式患者模块的危重病房,每个模块内应当能够调节温度。生理监控每个患者模块必须具备包括分析和显示一套或多套心电图导联、至少三种液体压力水平以及动脉血氧水平直接和间接测量指标的监控能力。这些监控结果必须要同时以模拟和数字格式来显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供心率的视波形式和数字指示,合适时还应提供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每套

25、监控系统必须要能够以双通道格式在纸上同时记录至少两种模拟波形。这项功能不必设置在床头。报警装置应当同时以声光方式来指示出临界数值。警报必须要能轻易听见,而且不能被抑制(27)。床头监控设备的定位应当允许方便接触和观察,而且不应干扰对患者的视线或接触。床边护士和/或监控技术员必须要能在一瞥之间便查看到每位患者的监控状态,通过设置中央监控站,或是设置允许同时观察多名患者的床边监控器,便能达到这一目的。应当指出的是,任何这类方法都不是要取代床边观察工作。支承监控设备的承重表面应当足够坚牢,以耐受长时间的高水平应力。应当假定随着时间推移监控设备的体积会增大。因而,空间和电气设施也应根据这一情况来相应地

26、设计。心电图。应当连续显示一套或多套心电图导联。电脑化的心率和波形分析至少要能识别出心跳停止、室性心动过速和纤颤并给出相应的警报,同时还必须能够预设最高/最低心率。最好还能提供让操作员能够复示心律失常情况的记忆功能。液体压力。监控设备应当具备以模拟格式同时显示两种或多种压力测量结果的能力,而且还应以数字格式来显示最高值、最低值和中间值。所有三种数字显示的参数到达临界值时应当有警报指示。呼吸参数。每个床边观察站必须要能对动脉血氧水平进行连续监测。脉搏血氧浓度测量和经皮血氧分压是当前最常用的血氧监控方式。必要时可以为二氧化碳监控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测量。应当为有窒息危险的患者提

27、供呼吸率监控。杂项生理参数。新品监控系统能够记录和显示体温、呼吸率、ST段幅度、无创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连续脑电图及其它生理参数。必要时可以用这些参数来提高监控能力。心输出量及衍生变量。热稀释心输出量床边监测以及数学推导的血流动力和呼吸疗效指标的提供几乎已经在所有加护病房中普及。大多数危重病医护执业者都认为这些设施是患者管理的宝贵工具。我们大力鼓励提供这些功能。电脑化图表记录加护病房中日益普遍地采用了电脑化患者数据记录系统,它们提供了无纸数据管理、指令录入功能,并为护士和医生提供图表记录功能。如果决定使用这一技术,则必须要使它完全与加护病房的所有工作活动一体化。床边电脑终端让护士和医

28、生能够在图表记录过程中留在床边,从而方便患者管理。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误差,监控数据可以自动记录。此外,如果将它们与医院现有的数据系统正确连接,那么就能在床边进行数据检索(化验室结果、X线报告等)。最好能够具备远程数据传输能力(传输到办公室、召唤室等),以促进患者管理的连续性。语音对讲系统所有加护病房都应当配备一套对讲系统,使其能够与中央护理站、患者模块、医生召唤室、会议室和员工休息室之间进行语音连接。供给区以及访客休息室/等候室也可以纳入这套系统。合适时还应建立与关键科室(比如血库、药房和临床化验室)的语音连接。有些通讯(比如工作人员跟踪和非紧急性呼叫)最好能够采用视觉显示(例如数字或颜色编码灯

29、光)的方式来消除不必要的噪音。每间加护病房均应提供标准 服务,包括整个医院范围的内线和外线,此外还应提供一套在常规系统失效(例如电力故障)时进行紧急内、外通讯的机制。卫星化验室必须要为所有加护病房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临床化验服务(4)。如果医院中央化验室不能提供这项服务,则必须由加护病区内的、或与加护病区直接相邻的卫星化验室来提供。这些卫星化验室必须要能提供起码的化学检测和血液检测,包括动脉血液气体分析。医生召唤室如果以24小时不间断的方式来提供住院医生服务,则应当在靠近加护病房的地方安排召唤室,并配备卫生间和淋浴设施。召唤室必须通过 和/或语音对讲系统来与加护病房连接,此外还必须提供心搏骤停

30、/紧急情况的声音警报。行管办通常最好在邻近加护病房的地方设置办公室,以供医疗、护理管理人员和行管人员使用。这些办公室要足够宽敞,使加护病房工作团队成员和/或患者家属能够在这里开会、进行咨询。适当时还可以为员工培训工作者、临床专家和社交活动分配额外的办公空间。将这些人员安排在靠近加护病房的地方有助于为患者管理而开发出基础宽广的一体化方案。References1. Public Health Service Act (Hill-Burton Act), 42 U.S.C., 291.2. Task Force on Guidelines,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

31、cine. Recommendations for critical care unit design.Crit Care Med 1988; 16:796-806.3. Piergeorge AR, Ceserano FL, Casanova DM. Designing the critical care unit: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Crit Care Med 1983; 11:541-45.4. Task Force on Guidelines,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Guidelines for c

32、ategorization of services for thecritically ill patient. Crit Care Med 1991; 19:279-85.5.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s summarized in: Crit Care Med 1983;11:466-69.6. Stoddard JC. Design, staffing an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for an intensive care unit. Int Anesthe

33、siol Clin1981; 19:77-95.7. Hudson LD. Design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from a monitoring point of view. Respir Care 1985; 30:549-59.8. Grumet GW. Pandemonium in the modern hospital (editorial). N Engl J Med 1993; 328:433-37.9. Hansell HN. The behavioral effects of noise on man: The patient with int

34、ensive care unit psychosis. HeartLung 1984; 13:59-65.10. Soutar RL, Wilson JA. Does hospital noise disturb patients? Brit Med J 1986; 292:305.11. Keep PJ. Stimulus deprivation in windowless rooms. Anaesthesia 1977; 32:598-602.12. Pierman BC (ed). Color in the Health Care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35、a special workshop held at the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Gaithersburg, MD, November 16, 1976.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 D.C., publication #NBS SP-516.13. Peterson Associates, Architects (Charlotte, NC). Bypass corridor secludes ICU. Hospitals 1982; 56:64-65.14. The Joint Commiss

36、ion Accreditation Manual for Hospitals, Special Care Units Section. Joint Commission on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Chicago, IL, 1990.15. Standards for Healthcare Facilities. National Fire Prevention Association, Quincy, MA, 1990.16. Standard for Medical-Surgical Vacuum Systems in Hosp

37、ital (pamphlet P-2.1). Compressed Gas Association,New York, NY, 1961.17.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 29 U.S.C., 650 et. seq.18. Eck H. Tiger by the Tail. As cited by: Hoyt JW. Complication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nsivecare unit. In: Lumb PD, Bryan-Brown CW (eds). Complications

38、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hicago: Year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88, pp. 312-25.19. Fadler J, Southard M. Exciting opportunity to enhance patient care delivery. Focus Crit Care 1985; 12:11-18.20. Hoyt JW, Page C, Maffeo CJ. Considerations for ICU bedside design (abstract). Crit Care Med 1983; 11:

39、256.21. Standards for Healthcare Facilities. National Fire Prevention Association, Quincy, MA, 1990, sections 3-.1 and 3-3.2.1.1.22. Hoyt JW. Complication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n: Lumb PD, Bryan-BrownCW (eds).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hicago: Year

40、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88, pp.312-25.23. Simmons B, Bryant J, Neiman K, et. al. The role of handwashing in prevention of endemic intensive care unitinfections.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0; 11:589-94.24. Standards for Healthcare Facilities. National Fire Prevention Association, Quincy, MA,

41、 1990, section 4-.6.25. Standards for Healthcare Facilities. National Fire Prevention Association, Quincy, MA, 1990, section 4-.1.26. Kaufman JE (ed). IES Lighting Handbook.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New York,N.Y., 1987, pp. 7-7 through 7-22.27. Critical Alarms: Patients at

42、Risk. In: Technology for Critical Care Nurses. ECRI, Plymouth Meeting, PA,1992, pp.1-5.这些导则最初由美国危重病医学协会于1988年出版,这里给出的是修订版,它经过了美国危重病医学协会委员会的重审和认可。这些导则体现的是危重病医学协会的正式观点,不得被视作是反映了专家委员会或任何其它医疗或护理专业组织的看法。这份反映一致观点的文件的撰写小组成员包括:苏珊维德尔(Suzanne Wedel),医学博士,美国危重病医学院研究员(FCCM);乔纳森沃伦(Jonathan Warren),医学博士、美国危重病医学院研

43、究员;莫林哈维(Maurene Harvey),注册护士、公共卫生学硕士、注册危重病护士、美国危重病医学院研究员;梅利萨希钦斯毕尔(Melissa Hitchens Biel),注册护士、护理学硕士;理查丹尼斯(Richard Dennis),医学博士、美国危重病医学院研究员。我们特此感谢以下人员在这些导则拟制期间提供的审查工作和专家意见:丹尼斯M格林鲍姆(Dennis M. Greenbaum),医学博士、美国危重病医学院研究员;马克J夏皮罗(Marc J. Shapiro),医学博士、美国危重病医学院研究员。我们为塔玛M杜非(Tama M. Duffy)和彼得格兰迪恩(Peter Gran

44、dine)在1988年修订这些导则时提供的建筑学专家意见而致以诚挚谢意。这些意见中多数已经纳入这份修订版中。美国危重病医学协会委员会1994年2月认可,将于1999年2月重审。美国传染性隔离病房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清勤狄彦强摘要回顾了美国传染病医院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不同时期医院在应对传染性疾病传播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介绍了美国隔离病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面的一些经验,包括空调系统、气流流向、房间气流组织、房间压力控制、换气次数等方面。关键词美国传染性隔离病房通风空调设计De si g n of a ir c o n diti o ni n g a n d v e ntil

45、 a ti n g s yst e m sf or i nf e c ti o us is ol a ti o n w a r d s i n USABy Wang Qingqinand Di Y anqiangAbst r a ctReviews t he hist ory of inf ectious disease hospitals in USA,a nd p resents t he measures takenf or p reventing inf ectious diseases sp reading in hospital in diff ere nt periods.Dis

46、cusses t he exp erie nces in designof air conditioning a nd ventilating syste ms f or inf ectious isolation wards,inclu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 m, airflow direction,air dist ribution,p ressure cont rolling,air cha nges,etc.Keywor dsU nited States,inf ectious isolation ward,air conditioning and ve

47、 ntilating,design China Aca demy of Building Res earch,Beijing,China1文献综述早在1877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手册1,其中建议传染病患者应该被安置在独立的、专门的空间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传染病医院的雏形。但是,当时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只能停留在传染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的隔离,并没有对不同传染病患者之间采取预防隔离措施,因此医院内的交叉污染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直至1910年,美国医院开始采用一种多病床的小卧室隔离单元对污染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手段当时被称为屏障式护理(barrier nursing2。195

48、0年左右,除了一些专门的结核病医院,美国的大部分传染病医院均被关闭。1965年左右,结核病医院也陆续被关闭,主要是由于综合医院以及门诊成了结核病患者的首选。到了60年代末,传染病患者大多被安置在综合医院的病房里面。在这些综合医院里,也专门设置了单人以及多人隔离病房。1970年,美国CDC(Communicable Disease Center专门出版了综合医院传染性疾病预防隔离技术手册3,并于1975年进行了修订,此手册针对传染性疾病的种类及其传播的途径分别介绍了预防隔离措施和技术4。1975年左右,大约93%的美国医院采用了该手册上建议的隔离系统,但是这本手册对阻止传染性疾病蔓延的分类建议以及使用相应隔离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5。根据一些疾病的传播方式以及流行病学的知识,1983年CDC出版了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6。此指南在1994年又进行了修订,具体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历程,回顾了美国医院在传王清勤,男,1964年2月生,硕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0013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