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悦来生态城模式――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悦来生态城模式――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doc(2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悦来生态城模式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扈万泰 重庆悦来生态城模式氐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 (图)。 有着诸多优势:可使社会交往更为活 跃,小街区大约,含有 筑都不是单纯的住宅板楼或者商业塔 楼,而是含有底层零售商铺的住宅或者 带有裙楼的写字楼。有些小街区类型允 许很大程度的功能混合,例如配备有多 层零售裙楼的高层住宅或者酒店。通常 这些小街区建筑的底层都是与人行道紧 密结合的零售商业。 一个城区或是一片社区的混合度是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小街区组合搭配达成 的。临街的商业将步行环境整合起来, 而其上的楼层则为片区提供住宅或
2、者就 业的平衡。尽管在一个小街区中也可以 实现不同建筑类型的混合(例如写字楼 和住宅楼),但这将影响安全以及内部庭 院的个性。因此,采用小街区的规划手 段就可以在步行范围内实现土地利用的 平衡,而没有必要在其内部实现混合。 小街区理念及规划 个单元,最多容纳人,这 一尺度较小且适于居民有更大的可能相 小街区的价值 悦来生态城规划采用的“小街区” 模式,能够在小范围内实现更大的土地 利用混合度。城市设计着眼于营造活跃 且适宜步行的街道临街面,而这恰恰是 一般控规中所缺乏的。建筑技术标准沿 用现行的建筑间距要求,同时提供了更 为丰富的天际线。由于小街区的设置, 随着朝向与位置的不同,街区内部的建
3、筑高度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扈万泰,宋 思曼,)。每一个小街区内部都配备 中心庭院,在住宅街区中这些庭院是封 闭的,而商业街区中则对外开放。这一 围合庭院的空间设置回应了中国传统城 市肌理,例如四合院、胡同和宫殿制式 等。尽管与传统制式的尺度不一样,但 其空间层级却保持着一致,从公共的街 道空间到半私密的庭院空间,再到私密 住所(图)。 在居住区,小街区相对于超大街区 互认识并建立社会联系(, )。相比起来,在能轻易容纳 人的超大街区尺度下,居民们变得很陌 生,儿童接触陌生人的频率会大大上 升;在于小街区中的所有住户都可以 从自家窗户中看到街区中的公共空间。 这使得公共空间更为安全,更容易形成 社
4、区焦点。在超大街区中,住宅都是平 行布置,缺乏视觉中心或者与主要的公 共空间缺乏直接联系;小街区能够增 加临街商铺与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由于 大多数的楼房都沿街布置,底层自然而 然形成了有价值的店面,这些店面能够 很好地强化街道生活。同时也避免了将 住宅单元在底层布局。这些小的街区能 够打包成一个大的开发地块出让开发, 悦来生态城小街区模式特征 悦来生态城规划中的“小街区”是 一种新的城市规划模式。这种小型街区 在创造建筑形式多样、土地混合使用城 市设计上,其重要改变包括:土地混 合使用,并在街道两侧尽可能地增添零 售商铺,此举通过简单易达的设施和商 建筑间距: 一高度大于的建筑问距至少为 但其
5、间的支路系统必须是对公众开放的。 规划系统中,有一系列住宅小街区 和商业小街区。每种小街区的开发密度 和混合程度都不同。街区中的大多数建 铺来巩固步行交通。将活跃的土地利用 类型沿街安排,有利于营造生活气息并 增强人行道的安全性;在每个街区内 部都混合搭配不同尺度、外形和高度的 建筑,避免在大范围重复单一的建筑模 式,而通过布局一系列不同的建筑形式 增加街区的个性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住 房选择;建筑考虑采光与通风并保证 足够的建筑间距。注重自然通风、遮荫 和视野;提供街区内部庭院。每个街 住宅楼层以上部分最 ,大楼板面积为不 包括阳台 高度小于的 住宅楼正立面间距 至少等于建筑高度 与相邻 而问
6、距 区一般由零售商铺或其他建筑所围合, 形成幽静的半私密性庭院,这些庭院为 街区提供了实用而特殊的个性化空间。 部分街区借助通透但安全的栅栏来进行 围合,实现内外空间景观和视线上的交 流与互动;细致巧妙的混合布置高层 和低层建筑可以提高开发强度。通过混 合不同的建筑类型,可以合理有效地提 高整体的开发强度,同时低层楼房的使 用也有利于营造城市的人本尺度( 图小街区规划开发准则 。 。)。 万方数据 年第期 小街区格网道路模式 辆的运作。系统的关键在于规划更为密 集的道路网来分散交通流,要能够通过 增加公共交通可达性、非机动车出行的 安全与舒适性,以及缩短目的地之间的 距离来支持并鼓励私人小汽车
7、的替代出 行方案。 一个活跃的街道格网能够比主干道 系统更为有效地运送交通流。笔者称这 样细密的交通网络系统为“城市格网” (,),而称现有的主干 道系统为“超大街区系统”,城市总体规 划应该同时采纳两种系统。 城市格网适用于像悦来生态城那样 混合利用的高密度住宅与商业区;而超 大街区系统则适用于工业区、厂房或者 机关院校的设计。两个系统都应该配备 行车道和宽阔人行道的支路网络与各个 街区联系(图)。 城市格网的优势包括:将交通流 替代超大街区路网模式 中国很多大城市的路网结构都是以 若干层环路为骨架,通过主干道联通环 路,支路联系目的地。这一传统主干道 路网的特点包括尺度很大的十字路口, 这
8、些十字路口由红绿灯控制,间距 。在十字路口之间或者在十字 路口处设置安全岛供行人穿越,这一主 分散到不同的街道从而减小了街道尺 度,缩短了行人横穿时间和距离;在 地块之间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联系,减少 了绕行;遇到交通事故或者临时封 路,交通流可以轻易地换到其他路径; 密集的十字路口减少了行人绕行和穿 行时间,增加了步行安全;小尺度街 道设置使得公交线路选线更为灵活自 由,使人们更为便利的使用;小街区 使得城市形态具备更大的应变能力,功 能更为灵活,并为小开发商进入市场提 供了可能性;救护车、消防车等紧急 车辆拥有更多的路径选择;单向二分 路取消了交通灯的左转相位(图),可 以通过“绿波”来提高交
9、通效率。 干道道路网有如下几个弊端:一系列 峡谷般的大路网影响人行和自行车安全 以及便捷程度,过宽的街道导致了行人 横穿时间增加、车辆的过度集中,交叉 口易造成多种车辆行驶方向混杂冲突的 局面,导致非机动车交通恶化;由于 部分街口转向的限制,司机必须绕行, 造成不便,且无谓地增加交通量和车辆 快速路、高速公路以及地铁级别的公共 交通。 城市格网由含有小尺度的街区的一 系列不同类型街道构成。主要的过境交 在道路上的停留时间;由于缺乏平行 道路作为备选路线,交通疏散的难度增 大,司机经常需要通过私人出入口穿 插。同理,由于备选路线的缺失,对于 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也大大下降;不 断增加的交通堵塞现象
10、严重影响了公交 线路的效率,继而降低了人们通过步行 和自行车来搭乘公共交通的积极性; 交通堵塞,信号灯延滞以及交通复杂性 城市格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边长为 的小街区。这种尺度的开发具 有多重效益。对于住宅开发,每一栋楼 都会邻接一个封闭的庭院以及公共的街 道。每一个街区可容纳大概户 居民,形成一个非常有利于社交的社区 尺度。每一个街区中的建筑形式可根据 沿街立面与朝向而变化。例如,南北朝 向的建筑可以为高层并根据临近建筑建 筑来调整高度;东西向朝向的建筑可以 设计成低层并融入更多的非住宅功能。 城市格网同时要求小尺度的道路剖面设 计以保证步行的可达性。 小尺度的街道并不会降低路网容 量,例如,条
11、双向车道的主干道可以 分解成条车道的单行路,这样的结果 不但保证了车道容量还能提高运行效 率,因为没有了左转相位从而减少了交 通信号灯等待时间。或者,双向车道 的主干道可以由条临近布置的双向车 道道路代替( 通将通过多条路幅宽不超过干道或 者单向二分路承担。特殊的公交林荫道 将为等公交系统提供专用道空间。 慢行道将容纳自行车道、步行商业街以 及公交专用道以辅助过境道路。配有自 不断增加,直接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 率。同时,双向道路以及间隔很远的十 字路口使得交通信号灯的管理效率下降。 超大街区道路网络的替代方案,是 沿用含有更密集的十字路口与多种道路 类型的传统城市格网。大量的交通流将 被分散到
12、平行的小尺度街道或者单向二 分路上。步行与自行车道在所有的道路 上与机动车道分离设置。公共交通以及 有专用道,慢行道系统替代了机动 车出行的方案。相关研究证明,此类传 统城市格网上将会改变人们的出行行 为,交通出行分担以及车型距离都会改 变。 黼 。、 ,一 ,) 上一一 一一、, 。 , , 一一 、 , 城市格网系统节能减排效果 现有主十道 , 悦来“城市格网”道路系统 可持续的低碳城市需要建立一个支 持土地混合利用开发的交通系统。这样 的交通系统需要能够平衡步行、自行 车、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以及商用车 ,土 一 、 , 一 ,。 卜, 一。 二 城市形态是否影响能源使用?一项 针对中国
13、济南市社区和交通能耗的调 查在年对济南市不同社区居民的 出行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对比,结果显示 图 从超大街区道路网转换到小街区“城 市格网” 社区类型,平均出行距离和车辆选择之 万方数据 扈万泰 重庆悦来生态城模式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 超大街区减少人们町穿行 的地方,为非机动车和打人 引力、可达性与时效性;另一方面是要 制造危险和小便利的环境 厂厂 一 分路路闷 列 。囊” 锅, 一 , 将主要商业区围绕大容量的公交站点布 置,并将这些就业区在整个城市分散布 局。此举能够将交通出行合理地分散到 整个公交网络的各个方向,使其更为高 效并减少交通拥堵。 落实这一套规划策略的措施,在总 体规划层
14、面,将规划有大容量公交服务 水平的重点片区划定为公交导向型区 域,并提供便利的步行环境。而那些没 有公交服务,或者低开发强度、单一用 途的片区(例如厂房、仓库、机关院 校)不能作为公交导向型区域。根据公 交服务水平的不同,公交导向型区域可 迸一步划分种不同的混合利用“中 心”。公交服务水平越高,“中心”的开 蓑譬器:篓?、;孕:逸盐要缩短了人、 ? 乳骧熏攀 罩; 璺 棚 ,;譬奢 :谜瓷进盛和标准体系 她羚燃嘲红 图超大街区。城市格网及其交叉口 , 发强度与商业容积率就越高。例如,有 两条地铁线交汇的区域会安排区域内最 每年交通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百万: 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并布局有写字楼、
15、高层居住以及区域性的零售商业。而只 小汽车 公共汽车 有条服务的片区则主要为居住 区,配备有服务本地的商业功能(图 )。 租车 摩托车 总电单车 玎白行车 (一) 步行 以及出勤时间都有明显降低。出行时间 和距离的减少,以及机动车使用率的降 低会带来出勤费用的降低。 图从超大街区规划向公交导向型区域 规划转变 结论:推广悦来生态城模式 悦来生态城模式值得借鉴的是:将 采纳了公交导向型区域的总体规划 关键区域重新划定为功能混合、步行友 好的公交导向型区域( 对于成长中的城市有诸多优势:它将 工作岗位沿着公交线合理、均衡地分 散,从而避免了各类中心商务区引起的 潮汐交通。每个公交导向型区域中,居
16、住和就业数量都达到了平衡,因此鼓励 了更多人通过步行和自行车上班;分 散布置的工作岗位使得乘公交出行的上 ,),为城市营造一套可以提 供安全、方便、高性价比的出行方式的 新的生长基因(),从而自然而然地遏 制小汽车出行和减小人均车公里数。 规划一方面是构建能够缩短出行距 离、形成多目的地串连的混合利用土地 规划布局,营造适宜步行的区域。增加 步行的便捷程度,增加了公交出行的吸 班族更为分散,出行距离缩短而方向更 为多样,从而高峰期公交出行也得到了 更有效的分散。因为出行距离短,方向 万方数据 年第期 多样,而步行、自行车以及公交等替代 出行模式非常便捷。公交导向型区域还 能营造活跃的城市来增加
17、社会资本。城 市往往是通过各类混合业态下人与人近 距离的沟通以及社交网络来创造经济活 动的(扈万泰,宋思曼, );适宜步 行的公交导向型区域也更为宜居,更为 经济适用。因为消耗在小汽车上的时间 与费用减少了,还能为市民带来活跃的 街道与凝聚的社区( ,)。 重庆市委于年月日的重庆市委 三届三次全体委员会上提出“宜居重 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 重庆”和“健康重庆”的五个重庆战略 决策。 新城市主义观点认为社区必须有不同年 龄、收入以及种族的居民合理搭配才能 保证社区经济与社会的活力。而在住房 结构上为不同背景的居民提供不同的房 源是前提。 简雅各布斯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 与死
18、中认为社区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四 个元素是:混合利用能保证全天不同 时刻活跃街道生活;小尺度的街区。 保证步行穿越的便捷;各种不同年 代、不同状况的建筑相搭配;高密 度。而她整本书最核心观点也在于此。 城市格网这一设计理念最早是在“芝加 哥”( 域规划中提出来的。 为了能够将生态城的设计思想和实践推 广。继悦来生态城项目完成后重庆市 ,():) 【】扈万泰,胡海,姜涛承启人文生态重塑山 城水岸城市规划,(): ( , , 】 ,():) 】扈万泰大江大山开放人文重庆两江 四岸规划总体构思】城乡规划,(): ( , , 总之,规划土地混合利用的公交导 向型区域能够营造适宜步行、自行车以 及公交出行的
19、环境并解决城市发展中众 多棘手问题。整体交通效率能够通过城 市用地功能混合规划与新交通系统的协 调来提升。此举将降低碳排放、节约能 源,并提升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是,它 能够打造健康、活跃的城区来牵动经济 增长,增强城市文化特色和提升人本关 怀水平。 注释 一 血吕():) 网扈万泰,宋思曼城市规划视角下的重庆 建筑深析】建筑学抿 (): ( , 区 , , ():) 【】扈万泰创新发展追求特色提高城市规 划水平】城乡规划,(): 规划局与能源基金会牵头邀请了卡尔索 普事务所对重庆北部新区约的地 区在总规层面进行土地利用以及交通规 划的梳理与整合,为将来生态城的设计 与实施搬拱条件。 参考文献(
20、) 根据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关于规划建设 重庆生态城的建议和重庆市政府的安 排。年月。重庆市规划局确定悦 来区域作为生态城规划示范区 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规划设计院、法国 夏邦杰设计公司、瑞典腾博设计公司、 重庆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家设计机构开展 了悦来生态城概念规划国际方案征集工 【】 , , 【】 ,():) 【】 。: : :, : 。: : : 作,最终哈尔滨工业大学规划设计院方 案获得一等奖。为了进一步系统地深化 重庆生态城规划,悦来生态城规划纳入 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合作项目计划。在住 建部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支持下。 年月邀请了美国著名规划大师、 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先生 主持担纲
21、悦来生态城示范区规划工作。 【】 响伍 : 【】: , 扈万泰,宋思曼城市规划科学化的若干 思考城市规划学刊,(): ( , , 收稿: 修回: 万方数据 2021年第7期 夏末版8本期专题策划 谢晓霞 徐雪以杭州市区与城区双层次绿道规划为例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并在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实施市区和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并分别对生态绿道、交通绿道、滨水绿道具体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要求。城市绿地是广大市民主要的绿色开放空间,在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中,绿量缺少,呈单一的纯林、灌林、草坪等几种
22、简单模式的现象十分突出,更多考虑美化效果,而轻视了城市绿地营造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但城市毕竟是人类高密度的聚居地,不可能大面积保留自然绿地的形态,在满足“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乔木为主组成的乔、灌、藤、草森林结构,营造几近天然的绿地,使城市绿地中不同高度的植物群落都得到充分的利 2021年第7期 夏末版9用,提高绿地“填充”的质量,节省养护成本。并且,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园林绿地和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城市绿道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游憩项目舒适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绿道的概念绿道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 ”,来源于greenbelt 和parkway
23、 两个词汇。green 意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 是通道的意思,具有移动的意味,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绿道(greenway 是包含线性元素的绿色土地网络,是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审美等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一般城市中所谓的绿带(greenbelt 、林荫大道(mall 、公园道(parkway 及两侧建有步行系统10 2021年第7期 夏末版的休闲性城市道路都属于绿道。从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绿色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城市绿道的分类查理斯莱托(Ch
24、arles Little 在美国的绿道(Greenways for American 中对绿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根据绿道形成条件及其功能的不同,他认为绿道有5种基本类型:城市滨河绿道:通常沿着一个被忽视的、破败的城市滨水区,被建设成为再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或全部;游憩娱乐型绿道:充满个性特色的多种类型道路,距离通常比较长,以自然廊道为基础,例如山谷、废弃道路、公共通道等;具有生态意义的自然廊道:通常沿着河流和小溪,有时也沿着山脉线,用于野生动物迁徙和物种交换,人们的自然学习和打猎等;景观线路和历史线路:通常沿着一条道路,高速公路或者水路,最典型的是为背包族提供的专门通道,使他们至少有一个能避开
25、汽车的空间;全面的绿道系统或网络:通常基于自然地形,例如山谷和山脉,但有时,是为了创造一种可供选择的市政或地区绿色基础设施,它仅仅是一些随机组合的绿道或多类型的开放空间。城市绿道的功能绿道具有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三大功能,同时又具有线性、连续性、可及性的特点。在跨省、市的区域层面上,它在连接破碎的自然空间、重组自然生态系统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市域层面上,它可以结合道路、铁路、河流及市政设施等载体的建设来弥补城市集中绿地的不足;在小区场所层面上,它又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公共空间。因此,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是绿道最主要的功能,此外还有经济产业功能。生态功能 进行适度规划设计的绿道可发挥廊道的基本
26、功能,包括:栖所功能(habitat :供植物、动物及人类居住的栖息地。在这种情况下滨水廊道显得尤其突出,它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容纳水生、滨水及陆地各类野生物种。通道功能(conduit :供水、植物、动物及人类移动的通道。绿道不仅在景观中较有特色,而且还影响有机物、无机物及能量的流动。连接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绿道,为它们的日常迁移及季节性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阻隔功能(barrier :若绿道的生境状况或尺度大小对某类物种不适宜,就会对该物种起到阻隔作用,且这种作用受绿道边缘区域的影响较大 。如河流、道路、刺灌林等往往会对物种起较大的阻隔作用。过滤功能(filter :在河流生境中,滨河绿
27、道对河流过量的营养物及沉淀物进行吸收与过滤。同时特定的绿道也对人与野生动物也起到过滤作用。资源功能(source :绿道成为邻近地区的物种来源及水源,并为原生物种重建栖息场地提供所需的重要资源。栖所功能过滤功能通道功能资源功能阻隔功能导入功能11 2021年第7期 夏末版杭州市绿道规划建设实践规划概况 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从构筑“大生态”框架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和建设,将林地、园地、水域等土地类型作为生态改善的积极因素纳入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以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区、郊区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景观绿地,“郊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和“一圈、两轴、六条生态带”的
28、规划结构。一圈指绕城公路绿化带,两轴指钱塘江生态轴和京杭运河绿化开敞轴,六条生态带分别为西北部生态带、西南部生态带、南部生态带、东南部生态带、东部生态带、北部生态带(见图2。规划建设目标 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组团隔离带、城市功能布局、生态带以及风景资源等,一则使城市的生态系统得到强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走廊;二则使市民有便捷的、可达性好、文化性和景观性特色突出以及安全性高的游憩空间,并促进旅游业发展;三则使城市交通绿带网络发挥生态防护功能,降低城市街道噪声、废气、粉尘污染等。为此,杭州市绿道建设应实施市区绿道和城区绿道两个规划层次,紧紧围绕三方面主导功能导入功能(sink :吸引人或动物进
29、入的导入功能及提高安全性等。因此从生态意义上来讲,绿道要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自然界物质能量交换的目的,需要达到五个层次的要求:提高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的水文过程;改善气候;养分的储存与循环;支持生态系或社群的出现。社会文化功能 绿道的线性、高连接性、高可及性特点使之成为骑车、步行等游线型运动的适宜载体,因此绿道的兴起同游憩活动的开展有紧密联系。由于绿道往往是沿小溪、河流而建,进一步提升了河道的景观美感及游憩吸引力,从而为游憩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保证。绿道还可以对具有保护意义的公园、名胜、遗址等景点进行连接,使之免受机动交通及人类开发的干扰。遗产廊道便是一种线形文化景观的绿道,
30、是绿色通道和遗产保护区域化结合的产物,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促进作用。绿道也能提供学习机会,成为知识的来源。体验自然,不管是积极的、剧烈的游憩活动,还是被动的观赏与思考,或是更高级的观察和研究,都会有助于人们获得理解与尊重自然的意识。从中所学的知识可能比书上所学的更有价值,还可以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经济产业功能 欧美的绿道建设历程告诉我们,实施绿道建设战略,不仅能体现社会、生态效益,而且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后工业时代的重大经济产业。那些重视生态过程的绿道建设、强调自然生境的恢复、提倡生物多样性的线性绿地空间,一般能恢复到无需人为管理的自然状态,节约大量绿地后期养护经费。另外,
31、不同类型的绿道在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防污、治污、防洪等方面作用显著。美国从本世纪80年代起,把绿道作为重大的经济产业进行建设,形成许多政府措施及法规,如GAP 分析项目、千禧道项目、国家步道系统、1991年的交通效率法案(Intermode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 ciency Act of 1991即ISTEA 等,从而推动 了该产业的蓬勃发展。图片说明:1. 杭州市地形与区位界限图112 2021年第7期 夏末版展开:一是基于生态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的生态型绿道;二是基于隔离防护为主导功能的交通绿道;三是基于游憩景观文化主导功能,实施无机车车道(p
32、arkway 的游憩文化型滨水绿道。在实践中,某些地段绿道是上述三方面功能的综合,体现绿道的综合效益。市区层次绿道规划 以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生态型绿道为主,生态型绿道网络建设与地区性层次绿道相接,主要结合城市中六条生态带、绕城公路防护带、城郊结合处以及杭州市市区范围内主要水系进行绿道网建设(见图3。城区层次绿道规划 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山水骨架,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形态,确定城区的绿道规划以防护和游憩型绿道规划为主;防护型绿道应与城市的交通型绿道(见图4相衔接,使城市绿道网纳入地区性、省域范围内绿道网,形成整体,沿着城市的快速路系统“三纵五横”和城
33、市的主次干道,实施防噪、防尘、防废气以及美化相结合的绿道建设。游憩与景观型绿道应体现绿道的综合功能,并结合城市的自然景观格局体现绿道的综合效益,主要结合杭州市主要水系、水体等滨水绿道(见图5,以及道路绿地、城郊结合地带、市区内的景点、文保单位、风景名胜区、公园等进行设置。最终形成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绿心,钱塘江、运河绿地为绿带,河流、道路沿线的绿地为绿脉,各级公园绿地和绿化广场为绿点的、具有良好防护和游憩功能的城区绿道系统(见图6。各级城市绿道建设要求市区生态型绿道 以体现生态意义为主,避免城市联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生态型绿道的建设地带多是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自然资源极其
34、丰富,生物多样性高。绿道建设需从大局出发,分析其对整体环境廊道的影响,以保持整体自然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促进整体生态系统23456GREENWAY 本期专题绿道 的稳定性。 因道路、 建筑等人工设施破坏山脊线完整性地段, 需结合地势和人工设施影响等特点, 开辟人工性质自然生物走廊, 保持自然山水格局的完整性。 同时,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保 护工作及抚育措施。 在各组团之间、 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地带, 充分利用自然山体、 水体、 (农 绿地 田) 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 适当开辟游憩活动, 注重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进 入核心景区, 严格控制环境容量和合理安排沿途的
35、游憩活动, 让人为干扰因素尽量不损害自然生态 系统。 选择绿带植物种类, 安排植物配置结 城区防护型绿道建设 根据城市的污染物分布规律, 构, 防止绿带形成城市 “隧道效应” 在此基础上, 。 结合街景特点, 追求美化效果, 局部地段可安排 游憩活动。 分别形成疏朗开敞式、 模纹花境式、 独立行道树式以及层次丰富的 “梯进式” 空旷结合 、 “群落式” 的林带种植模式。 在城市的工业区集中地带, 如半山工业园区, 设置同一类型绿道, 体现 不同组团之间的防护、 隔离的功能。 结合城市的绿地布局, 在主城区与西 城区景观游憩型绿道建设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绿心, 湖风景名胜区开辟以游憩、 文化景观
36、为主题的无机车车道 (parkway) 植物选择注重植物的观赏特 。 性, 适度增加彩叶树种, 植物组合、 空间层次、 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应体现多样性。 由于江南城、 下 沙城毗邻钱塘江, 可以设置往钱塘江滨江游憩带的无机车车道, 进一步扩展城市游憩空间。 在景区 内开辟无机车车道, 可以把景点、 公园、 文保单位等有效连接和艺术组合, 突出文化景观, 提高旅游 资源吸引力。 绿道的林带、 景观设施、 服务设施等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与生物走廊相交 叉地带, 通过游步道的安排和环境容量的控制, 降低人为干扰因素。 结语 关于城市绿道建设所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 人们应该用更加理智、 更加
37、科学的态度对待。 欧美 绿道建设历程经验表明, 绿道建设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是提升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重 要途径, 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 绿道规划建设理念内涵也表明了城市绿地建设重点和不同的侧重, 以线状空间的连接, 引导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游憩功能、 防护功能为目的的绿地建设, 并使城市 各类绿地纳入到相同的层面, 完善城市绿地建设的综合功能要求。 N 徐文辉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教授, 园林规划设计省级重点学 科负责人, 浙江农林大学城乡 园林规划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城乡 园林规划、 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规划等研究,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著有 等。 图片说明: 2
38、. 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图 3. 杭州市区生态型绿道网络 4. 杭州市交通绿道规划图 5. 杭州市滨水绿道规划图 6. 杭州市城区绿道网络 7. 滨河绿道 7 13 2021年第7期 夏末版 1 低碳城市规划的提出与内涵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2021 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推动了各方对“碳减排”问题的更多关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低碳”理念对所有城市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1,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成为普遍共识,由此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
39、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建设低碳城市是城市建设理念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城市规划对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锁定效应,所以对城市低碳发展有着长期性、结构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低碳城市规划成为城市规划新的视角,有关讨论和研究不断涌现。低碳城市规划以实现城市低碳发展为目标,结合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综合考虑适应城市发展的低碳技术系统应用,通过城市规划手段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建立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是具有高度探索性的实践过程。目前,关于低碳城市的研究方兴未艾,低碳城市规划实践尚处在
40、初步尝试阶段。本文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例,重点探索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层面的低碳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策略,并研究提出临港新城低碳城市能源和产业规划设想。2 临港新城区域概况本文讨论的临港新城是指临港新城主城区,以北护城河、人民塘、芦潮引河和东海防潮堤为界,总面积68平方公里。临港新城是浦东“7+1”核心板块之一,是浦东“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临港新城低碳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ingang New City孙 强
41、上海市浦东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博士孙强低碳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新的视角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市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之一,临港新城将打造绿色、智慧、健康理念引领的“未来之城”。结合临港新城规划建设实际,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2个层面的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策略,并研究提出低碳城市能源和产业规划设想。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is a new perspective of city planning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a low carbon city
42、.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practice areas of Shanghai, Lingang New City will build a city of the future with green, wisdom, health idea. Combined with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Lingang New City , this paper explorates low carbon urban morphology and land use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ies in two dimensions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detailed planning and proposes the conceive of 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