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完整版】.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名著通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梁启超是一位集政治家与学问家于一身的显赫人物。从戊戌维新到护国战争,他演出过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政治话剧;从万木草堂到清华研究院,他又留下了一篇篇有血有肉的理论著述。?清代学术概论?就是梁启超的一部力作。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生于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卒于公元1929年。少年梁启超聪明过人,11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受业于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在康有为的教育熏陶下,梁启超接
2、受了今文经学的思路和学风,又于国学书籍外读了许多由传教士翻译的西学著述,这使他学问大长,眼界大开,由追求功名的少年士子,成长为忧国忧民的维新派志士。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他悲愤填膺,追随康有为集合18省千余名举人,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要求。此后,梁启超便走上了职业政治家的道路。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任?时务报?总撰述,积极鼓吹维新;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任长沙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培养了林圭、蔡锷等一批出色人才;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奉命进总理衙门查看章奏,直接参与筹划新政。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主编
3、?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大量文章,广泛介绍西学,继续鼓吹改进。其文半文半白,半雅半俗,笔带情感,言甚畅达,呼风吹雨,惊心动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极大的煽动性,因而脍炙人口,风行一时。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崛起,他的思想巳渐趋保守。自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起,梁启超与革命派分别以?新民丛报?和?民报?为阵地,展开持续数年的大论战,其改进主张受到革命派的锋利批判。同时,他又积极参与筹划清末立宪运动,主张以日本和英国的宪政为蓝本,建立中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于1912年结束流亡,返回祖国,受到热烈欢送。1913年,他被推为进步党领袖,支持袁世凯专权。但当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后,
4、他又毅然参与筹划讨袁的护国战争。1917年,梁启超宣布退出政治舞台,开始专门从事学术活动。1918年底至1920年初,游历欧洲,深受欧陆人文主义影响。自1920年起,任教于清华研究院,以著述、讲学终其晚年。梁启超学兼中西,才贯古今,文思敏捷,著述甚勤。有人作过统计,他生平之文字,约在1400万字内外。其著述结集,以林志钧所编?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32年出版收录最富,篇幅最大,计40册,148卷,900万字。梁启超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先秦政治思想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欧游心影录?等。?清
5、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于1920年初旅欧回国后所完成的。当时,蒋方震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请梁启超为之作序。梁启超觉得,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不如取中国历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从中比拟彼我短长,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于是,他借题发挥,比照中西文化,对中国近300年学术史作了一番议论。哪知,下笔不能自休,短短几天功夫,竟成六万言之文,与蒋著的篇幅差不多,只好独立成书,名曰?清代学术概论?。该书先以?前清一代思想界之蜕变?为题,连载于1920年出版的?改造?第3卷第3、4、5期。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后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1954年中华书局又用?饮冰室合集?本重印
6、单行本。?清代学术概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学术史以“学案为框架的体例,而以“时代思潮为主轴来阐述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在该书开篇,梁启超即言:“凡文化开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照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那么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那么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1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认为只有从时代思潮入手,才能真正把握住一时代学术思想的
7、本质内容、流变规律和真实价值。这样一种崭新的学术史研究视野,使?清代学术概论?超越了以往的学术史著述,令人耳目一新。?清代学术概论?的另一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中西文化比拟来揭示清代学术思想的特点。梁启超认为,有清一代二百余年,可以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所谓清代思潮,简而言之,即“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第3页,以“复古为其根本特征。他说:“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第6页由此可见,清代思潮“其动机及其内
8、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第3页。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把清代学术思想的演变划分为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衰落期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相互联系、学术成就及其局限进行了深入评析,提出了许多精当的见解。启蒙期的代表人物为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阎假设璩、胡渭、王锡阐、梅文鼎等。他们反对晚明王学的“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学风,在经学、史学、哲学、科学等领域倡导求实求真学风,教学者摆脱宋明儒的羁勒,从而开启了清代学术。梁启超指出:“吾于清初大师,最尊顾、黄、王、颜,皆明学反动所产也。第13页顾炎武是对于晚明学风作猛烈攻击之第一人,“大声疾呼以促思潮之转捩,那么炎武最有力焉第8页。黄宗羲对
9、近代思想最有影响的著作是?明夷待访录?。书中论道:“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浅薄。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那么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那么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第14页王夫之“感于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欲挽明以返诸宋,而於张载之?正蒙?,特推尚焉。其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的精神。“其言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那么天理亦无以发现,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第15页颜元“那么明目张胆以排程、朱、陆、王,而亦菲薄传注考证之学,故所谓宋学汉学者,两皆吐弃,在诸儒中尤为挺拔,而其学卒不显于清世。第16页全盛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栋、戴震。他们又可
10、称为正统派。正统派与启蒙派的区别在于:第一,启蒙派对于宋学,猛烈攻击其一局部,而仍因袭其一局部。正统派那么自固壁垒,将宋学置于不议不管之列。第二,启蒙派抱着通经致用的观点,喜言成败得失经世之务。正统派那么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正统派的治学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他们的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逸等。对于惠栋,梁启超的评价是:“平心论之,此派在清代学术界功罪参半。笃守家法,令所谓汉学者壁垒森固,旗帜鲜明,此其功也。膠固、盲从、褊狭,好排斥异己,以致启蒙时代之疑心的精神、批评的态度,几夭阏焉,此其罪也。第25页对于戴震,
11、梁启超那么作了更多的肯定,认为:“?疏证?一书,字字精粹第30页,“其哲学之立脚点,真可称二千年一大翻案。其论尊卑顺逆一段,实以平等精神,作伦理学上一大革命。其斥宋儒之糅合儒佛,虽辞带含蓄,而意极严正。随处发挥科学家求真求是之精神,实三百年间最有价值之奇书也。第31页梁启超又对此派的治学方法作了总结,指出:“清儒之治学,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精神。第45页概括起来,这种方法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必先留心观察事物,觑出某点某点有应特别注意之价值。第二步,既注意于一事项,那么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拟以研究之。第三步,比拟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第四步,根据此意见,更从正面旁面反面
12、博求证据。证据备那么勒为定说,遇有力之反证那么弃之。第45页清代学术思想的蜕分期也同时是衰落期,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梁启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对师友和自己的学术思想作了尤为精彩的评析。对于康有为,他充分肯定了康有为运用今文经学的思路和方法鼓吹变法、倡导改革的历史功绩,称?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第56页,?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第57页。同时,他又严肃指出了康有为学术思想的局限性,认为:“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第57页对于自己,他也能一分为二,指出:“启超之在思想界,其破坏力确不小,
13、而建设那么未有闻。晚清思想界之精率浅薄,启超与有罪焉。“后超平素主张,谓须将世界学说为无制限的尽量输入,斯固然矣。然必所输入者确为该思想之本来面目,又必具其条理本末,始能供国人切实研究之资。此其事非多数人专门分担不能。启超务广而荒,每一学稍涉及樊,便加论列,故其所述著,多模糊影响笼统之谈,甚者纯然错误,及其自发现而自谋矫正,那么已前后矛盾矣。平心论之,以二十年前思想界之闭塞委靡,非用此种卤莽蔬阔手段,不能烈山泽以辟新局。就此点论,梁启超可谓新思想界之陈涉,虽然,国人所责望于启超者不止此。以其人本身之魄力,及其三十年历史上所积之资格,实应为我新思想界力图缔造一开国规模。假设此人而长此以自终,那么
14、在中国文化史上,不能不谓为一大损失也。“第65页他清醒地看到,随着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他和他的师友们的思想创造已经过时,认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已为时代所不容。能这样严肃认真地解剖自己,予以历史的评判和定位,实是不易之论。可以说,这是?清代学术概论?的又一显著特点。?清代学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全书论析有清一代学术思想,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
15、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该书把中国近300年视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力图从中梳理出中国文化迈向近代的历史进程,更被后世研究者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五四运动所促成的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意识进一步觉醒的思想表现和学术成果。在此根底上,梁启超又于1924年出版了?清代学术概论?的姊妹篇?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但两书的着重点有所不同。?清代学术概论?篇幅较小,言简意赅,重点在“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篇幅较大,内容充实,重点在“史。两书相互补充,相互创造,从不同的视角,开拓了中国近300年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此后,蒋维乔的?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16、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侯外庐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等著述相继问世,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的研究终成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自序一吾著此篇之动机有二。其一。胡适语我:晚清“今文学运动,于思想界影响至大,吾子实躬与其役者,宜有以纪之。其二,蒋方震著?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新成,索余序,吾觉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乃与约,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二余于十八年前,尝著?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刊于?新民丛报?,其第八章论清代学
17、术,章末结论云:“此二百余年间总可命为中国之文艺复兴时代,特其兴也,渐而非顿耳。然固俨然假设一有机体之兴旺,至今日而葱葱郁郁,有方春之气焉。吾于我思想界之前途,抱无穷希望也。又云:“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而更辅以分业的组织。又云:“有清二百余年之学术,实取前此二千余年之学术,倒卷而缫演之,如剥春笋,愈剥而愈近里;如啖甘蔗,愈啖而愈有味;不可谓非一奇异之现象也。此现象谁造之?曰:社会周遭种种因缘造之。余今日之根本观念,与十八年前无大异同。惟局部的观察,今视昔似较为精密。且当时多有为而发之言,其结论往往流于偏至。故今全行改作,采旧文者十一二而已。三有清一代学术,可纪者不少,其
18、卓然成一潮流,带有时代运动的色彩者,在前半期为“考证学,在后半期为“今文学,而今文学又实从考证学衍生而来。故本篇所记述,以此两潮流为主,其他那么附庸耳。四“今文学之运动,鄙人实为其一员,不容不叙及。本篇纯以超然客观之精神论列之,即以现在执笔之另一梁启超,批评三十年来史料上之梁启超也。其批评正当与否,吾不敢知。吾惟对于史料上之梁启超力求忠实,亦如对于史料上之他人之力求忠实而已矣。五篇中对于平生所极崇拜之先辈,与夫极尊敬之师友,皆直书其名,不用别号,从质家言,冀省读者脑力而已。六自属稿至脱稿,费十五日,稿成即以寄?改造杂志?应期出版,更无余裕复勘,舛漏当甚多,惟读者教之。民国9年10月14日启超识
19、第二自序一此书成后,友人中先读其原稿者数辈,而蒋方震、林志钧、胡适三君,各有所是正,乃采其说增加三节,改正数十处。三君之说,不复具引。非敢掠美,为行文避枝蔓而已。丁敬礼所谓“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谨记此以志谢三君。二久抱著?中国学术史?之志,迁延未成。此书既脱稿,诸朋好益相督责,谓当将清代以前学术一并论述,庶可为向学之士省精力,亦可唤起学问上兴味也。于是决意为之,分为五部:其一,先秦学术;其二,两汉六朝经学及魏晋玄学;其三,隋唐佛学;其四,宋明理学;其五,那么清学也。今所从事者那么佛学之部,名曰?中国佛学史?,草创正半。欲以一年内成此五部,能否未敢知,勉自策厉而已。故此书遂题为“中国学术史第五
20、种。三本书属稿之始,本为他书作序,非独立著一书也,故其体例不自惬者甚多。既已成编,即复怠于改作,故不名曰?清代学术史?,而名曰?清代学术概论?,因著史不能假设是之简陋也。五部完成后,当更改之耳。9年11月29日启超记一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开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照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那么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那么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21、。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那么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所谓运动者,非必有意识、有方案、有组织,不能分为谁主动,谁被动。其参加运动之人员,每各不相谋,各不相知。其从事运动时所任之职役,各各不同,所采之手段亦互异。于同一运动之下,往往分无数小支派,甚且相嫉视相排击。虽然,其中必有一种或数种之共通观念焉,同根据之为思想之出发点。此种观念之势力,初时本甚微弱,愈运动那么愈扩大,久之那么成为一种权威。此观念者,在其时代中,俨然现“宗教之色彩。一局部人,以宣传保卫为己任,常以极纯洁之牺牲的精神赴之。及其权威渐立,那么
22、在社会上成为一种共公之好尚。忘其所以然,而共以此为嗜,假设此者,今之译语,谓之“流行,古之成语,那么曰“风气。风气者,一时的信仰也,人鲜敢婴之,亦不乐婴之,其性质几比宗教矣。一思潮播为风气,那么其成熟之时也。佛说一切流转相,例分四期。曰生、住、异、灭。思潮之流转也正然,例分四期:一、启蒙期生,二、全盛期住,三、蜕分期异,四、衰落期灭。无论何国何时代之思潮,其开展变迁,多循斯轨。启蒙期者,对于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也。旧思潮经全盛之后,如果之极熟而致烂,如血之凝固而成瘀,那么反动不得不起。反动者,凡以求建设新思潮也。然建设必先之以破坏,故此期之重要人物,其精力皆用于破坏,而建设盖有所未遑。所谓未遑者
23、,非阁置之谓。其建设之主要精神,在此期间必已孕育,如史家所谓“开国规模者然。虽然,其条理未确立,其研究方法正在间错试验中,弃取未定,故此期之著作,恒驳而不纯,但在淆乱粗糙之中,自有一种元气淋漓之象。此启蒙期之特色也,当佛说所谓“生相。于是进为全盛期。破坏事业已告终,旧思潮屏息伏慑,不复能抗颜行,更无须攻击防卫以糜精力。而经前期酝酿培灌之结果,思想内容,日以充实;研究方法,亦日以精密。门户堂奥,次第建树,继长增高,“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粲然矣。一世才智之士,以此为好尚,相与淬厉精进;阘冗者犹希声附和,以不获厕于其林为耻。此全盛期之特色也,当佛说所谓“住相。更进那么入于蜕分期。境界国土,为前期人士
24、开辟殆尽,然学者之聪明才力,终不能无所用也。只得取局部问题,为“窄而深的研究,或取其研究方法,应用之于别方面,于是派中小派出焉。而其时之环境,必有以异乎前。晚出之派,进取气较盛,易与环境顺应,故往往以附庸蔚为大国,那么新衍之别派与旧传之正统派成对峙之形势,或且骎骎乎夺其席。此蜕分期之特色也,当佛说所谓“异相。过此以往,那么衰落期至焉。凡一学派当全盛之后,社会中希附末光者日众,陈陈相因,固已可厌。其时此派中精要之义,那么先辈已浚发无余,承其流者,不过捃摭末节以弄狡辩。且支派分裂,排轧随之,益自暴露其缺点。环境既已变易,社会需要,别转一方向,而犹欲以全盛期之权威临之,那么稍有志者必不乐受,而豪杰之
25、士,欲创新必先推旧,遂以彼为破坏之目标。于是入于第二思潮之启蒙期,而此思潮遂告终焉。此衰落期无可逃避之运命,当佛说所谓“灭相。吾观中外古今之所谓“思潮者,皆循此历程以递相流转,而有清三百年,那么其最切著之例证也。二“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那么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而欧洲当“文艺复兴期经过以后所发生之新影响,那么我国今日正见端焉。其盛衰之迹,恰如前节所论之四期。其启蒙运动之代表人物,那么顾炎武、胡渭、阎假设璩也。其时正值晚明王学极盛而敝之后,学者习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理学家不复能系社会之信仰。炎武等乃起而矫之,大倡“
26、舍经学无理学之说,教学者脱宋明儒羁勒,直接反求之于古经;而假设璩辨伪经,唤起“求真观念;渭攻“河洛,扫架空说之根据;于是清学之规模立焉。同时对于明学之反动,尚有数种方向。其一,颜元、李一派,谓“学问固不当求诸瞑想,亦不当求诸书册,惟当于日常行事中求之,而刘献廷以孤往之姿,其得力处亦略近于此派。其二,黄宗羲、万斯同一派,以史学为根据,而推之于当世之务。顾炎武所学,本亦具此精神。而黄、万辈规模之大不逮顾,故专向此一方面开展。同时顾祖禹之学,亦大概同一迳路。其后那么衍为全祖望、章学诚等,于清学为别派。其三,王锡阐、梅文鼎一派,专治天算,开自然科学之端绪焉。此诸派者,其研究学问之方法,皆与明儒根本差异
27、。除颜、李一派中绝外,其余皆有传于后。而顾、阎、胡“尤为正统派不祧之大宗。其犹为旧学理学坚守残垒、效死勿去者,那么有孙奇逢、李中孚、陆世仪等,而其学风已由明而渐返于宋。即诸新学家,其思想中,留宋人之痕迹犹不少。故此期之复古,可谓由明以复于宋,且渐复于汉、唐。其全盛运动之代表人物,那么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也,吾名之曰正统派。试举启蒙派与正统派相异之点:一,启蒙派对于宋学,一局部猛烈攻击,而仍因袭其一局部;正统派那么自固壁垒,将宋学置之不议不管之列。二,启蒙派抱通经致用之观念,故喜言成败得失经世之务;正统派那么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正统派之中坚,在皖与吴。开吴者惠,开皖者戴。
28、惠栋受学于其父士奇,其弟子有江声、余萧客,而王鸣盛、钱大昕、汪中、刘台拱、江藩等皆汲其流。戴震受学于江永,亦事栋以先辈礼。震之在乡里,衍其学者,有金榜、程瑶田、凌廷堪、三胡匡衷、培翚、春乔等。其教于京师,弟子之显者,有任大椿、卢文、孔广森、段玉裁、王念孙。念孙以授其子引之。玉裁、念孙、引之最能光大震学,世称戴、段、二王焉。其实清儒最恶立门户,不喜以师弟相标榜。凡诸大师皆交相师友,更无派别可言也。惠、戴齐名,而惠尊闻好博,戴深刻断制。惠仅“述者,而戴那么“作者也。受其学者,成就之大小亦因以异,故正统派之盟主必推戴。当时学者承流向风各有建树者,不可数计,而纪昀、王昶、毕沅、阮元辈,皆处贵要,倾心宗
29、尚,隐假设护法,于是兹派称全盛焉。其治学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逸等等。而引证取材,多极于两汉,故亦有“汉学之目。当斯时也,学风殆统于一。启蒙期之宋学残绪,亦莫能续,仅有所谓古文家者,假“因文见道之名,欲承其祧,时与汉学为难,然志力两薄,缺乏以张其军。其蜕分期运动之代表人物,那么康有为、梁启超也。当正统派全盛时,学者以专经为尚,于是有庄存与,始治?春秋公羊传?有心得,而刘逢禄、龚自珍最能传其学。?公羊传?者,“今文学也。东汉时,本有今文古文之争,甚烈。?诗?之“毛传,?春秋?之“左传,及?周官?,
30、皆晚出,称古文,学者不信之。至汉末而古文学乃盛。自阎假设璩攻?伪古文尚书?得胜,渐开学者疑经之风。于是刘逢禄大疑?春秋左氏传?,魏源大疑?诗毛氏传?。假设?周官?,那么宋以来固多疑之矣。康有为乃综集诸家说,严画今古文分野,谓凡东汉晚出之古文经传,皆刘歆所伪造。正统派所最尊崇之许、郑,皆在所排击。那么所谓复古者,由东汉以复于西汉。有为又宗公羊,立“孔子改制说,谓六经皆孔子所作,尧舜皆孔子依托,而先秦诸子,亦罔不“托古改制。实极大胆之论,对于数千年经籍谋一突飞的大解放,以开自由研究之门。其弟子最著者,陈千秋、梁启超。千秋早卒。启超以教授著述,大弘其学。然启超与正统派因缘较深,时时不慊于其师之武断,
31、故末流多有异同。有为、启超皆抱启蒙期“致用的观念,借经术以文饰其政论,颇失“为经学而治经学之本意,故其业不昌,而转成为欧西思想输入之导引。清学之蜕分期,同时即其衰落期也。顾、阎、胡、惠、戴、段、二王诸先辈,非特学识渊粹卓绝,即行谊亦至狷洁。及其学既盛,举国希声附和,浮华之士亦竞趋焉,固已渐为社会所厌。且兹学荦荦诸大端,为前人发挥略尽,后起者率因袭补苴,无复创作精神,即有创造,亦皆末节,汉人所谓“碎义逃难也。而其人犹自倨贵,俨成一种“学阀之观。今古文之争起,互相诋,缺点益暴露。海通以还,外学输入,学子憬然于竺旧之非计,相率吐弃之,其命运自不能以复久延。然在此期中,犹有一二大师焉,为正统派死守最后
32、之壁垒,曰俞樾,曰孙诒让,皆得流于高邮王氏。樾著书,惟二三种独精绝,余乃类无行之袁枚,亦衰落期之一征也。诒让那么有醇无疵,得此后殿,清学有光矣。樾弟子有章炳麟,智过其师,然亦以好谈政治,稍荒厥业。而绩溪诸胡之后有胡适者,亦用清儒方法治学,有正统派遗风。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复先秦之古,那么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然其所以能著著奏解放之效者,那么科学的研究精神实启之。今清学固衰落矣,“
33、四时之运,成功者退,其衰落乃势之必然,亦事之有益者也。无所容其痛惜留恋,惟能将此研究精神转用于他方向,那么清学亡而不亡也矣。略论既意,今当分说各期。三吾言“清学之出发点,在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夫宋明理学何为而招反动耶?学派上之“主智与“主意,“唯物与“唯心,“实验与“冥证,每迭为循环。大抵甲派至全盛时必有流弊,有流弊斯有反动,而乙派与之代兴。乙派之由盛而弊,而反动亦然。然每经一度之反动再兴,那么其派之内容,必革新焉而有以异乎其前。人类德慧智术之所以进化,胥恃此也。此在欧洲三千年学术史中,其大势最著明,我国亦不能违此公例,而明清之交,那么其嬗代之迹之尤易见者也。唐代佛学极昌之后,宋儒采之,以建
34、设一种“儒表佛里的新哲学,至明而全盛。此派新哲学,在历史上有极大之价值,自无待言。顾吾辈所最不慊者,其一,既采取佛说而损益之,何可讳其所自出,而反加以丑诋。其二,所创新派既并非孔孟本来面目,何必附其名而淆其实。是故吾于宋明之学,认其独到且有益之处确不少,但对于其建设表示之形式,不能曲恕,谓其既诬孔,且诬佛,而并以自诬也。明王守仁为兹派晚出之杰,而其中此习气也亦更甚,即如彼所作?朱子晚年定论?,强指不同之朱陆为同,实那么自附于朱,且诬朱从我。此种习气,为思想界之障碍者有二。一曰遏抑创造,一学派既为我所自创,何必依附古人以为重?必依附古人,岂非谓生古人后者,便不应有所创造耶?二曰奖励虚伪,古人之说
35、诚如是,那么宗述之可也;并非如是,而以我之所指者实之,此无异指鹿为马,淆乱真相,于学问为不忠实,宋明学之根本缺点在于是。进而考其思想之本质,那么所研究之对象,乃纯在绍绍灵灵不可捉摸之一物。少数俊拔笃挚之士,曷尝不循此道而求得身心安宅?然效之及于世者已鲜,而浮伪之辈,摭拾虚辞以相夸煽,乃甚易易。故晚明“狂禅一派,至于“满街皆是圣人,“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道德且堕落极矣。重以制科帖括,笼罩天下,学者但习此种影响因袭之谈,便足以取富贵,弋名誉,举国靡然化之,那么相率于不学,且无所用心。故晚明理学之弊,恰如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之景教。其极也,能使人之心思耳目皆闭塞不用,独立创造之精神,消蚀达于零度。夫人
36、类之有“学问欲,其天性也。“学问饥饿至于此极,那么反动其安得不起?四当此反动期而从事于“黎明运动者,那么昆山顾炎武其第一人也。炎武对于晚明学风,首施猛烈之攻击,而归罪于王守仁。其言曰:“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我弗敢知也。?亭林文集答友人论学书?又曰:“今之学者,偶有所窥,那么欲尽废先儒之说而驾其上;不学那么借一贯之言以文其陋,无行那么逃之性命之乡以使人不可诘。?日知录?十八又曰:“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余年之久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其在于今,那么王伯安之良知是也。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37、。拨乱世反诸正,岂不在后贤乎!“同上凡一新学派初立,对于旧学派,非持绝对严正的攻击态度,缺乏以摧故锋而张新军,炎武之排斥晚明学风,其锋芒峻露,大率类是。自兹以后,王学遂衰熄,清代犹有袭理学以为名高者,那么皆自托于程朱之徒也。虽曰王学末流极敝,使人心厌倦,本有不摧自破之势,然大声疾呼以促思潮之转捩,那么炎武最有力焉。炎武未尝直攻程朱,根本不成认理学之能独立。其言曰:“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者?经学即理学也。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起。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引“经学即理学一语,那么炎武所创学派之新旗帜也。其正当与否,且勿深论。以吾侪今日眼光观之,此语有两病。其一,以经学代理学,是推翻一偶像而
38、别供一偶像。其二,理学即哲学也,实应离经学而为一独立学科。虽然,有清一代学术,确在此旗帜之下而获一新生命。昔有非笑六朝经师者,谓“宁说周、孔误,不言郑、服非。宋、元、明以来谈理学者亦然,宁得罪孔、孟,不敢议周、程、张、邵、朱、陆、王。有议之者,几如在专制君主治下犯“大不敬律也。而所谓理学家者,盖俨然成一最尊贵之学阀而奴视群学。自炎武此说出,而此学阀之神圣,忽为革命军所粉碎,此实四五百年来思想界之一大解放也。凡启蒙时代之大学者,其造诣不必极精深,但常规定研究之范围,创革研究之方法,而以新锐之精神贯注之。顾炎武之在“清学派,即其人也。炎武著述,其有统系的组织而手定成书者,惟?音学五书?耳。其?天下
39、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造端宏大,仅有长编,未为定稿。?日知录?为生平精力所集注,那么又笔记备忘之类耳。自余遗书尚十数种,皆明单义,并非巨裁。然那么炎武所以能当一代开派宗师之名者何在?那么在其能建设研究之方法而已。约举有三。一曰贵创。炎武之言曰:“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日知录?十八其论著书之难,曰:“必古人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日知录?十九其?日知录?自序云:“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那么遂削之。故凡炎武所著书,可决其无一语蹈袭古人。其论文也亦然,曰:“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日知录?十九又曰
40、:“君诗之病在于有杜,君文之病在于有韩欧。有此蹊径于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亭林文集与人书十七?观此知摹仿依傍,炎武所最恶也。二曰博证。?四库全书日知录?提要云:“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贯穿。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牴牾者少。此语最能传炎武治学法门。全祖望云:“凡先生之游,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而对勘之。?鲒亭集亭林先生神道表?盖炎武研学之要诀在是,论一事必举证,尤不以孤证自足,必取之甚博,证备然后自表其所信。其自述治音韵之学也,曰:“列本证、旁证二条。本证者,诗自相证也。旁证者采之他书也。二者俱无,那么宛转以审其
41、音,参伍以谐其韵。?音论?此所用者,皆近世科学的研究法。乾嘉以还,学者固所共习,在当时那么固炎武所自创也。三曰致用。炎武之言曰:“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时之务者,一切不为。“?亭林文集与人书三?彼诚能践其言。其终身所撰著,盖不越此范围。其所谓用“者,果真为有用与否,此属别问题。要之,其标实用主义“以为鹄,务使学问与社会之关系增加密度,此实对于晚明之帖括派、清谈派施一大针砭。清代儒者以朴学自命以示别于文人,实炎武启之。最近数十年以经术而影响于政体,亦远绍炎武之精神也。五汪中尝拟为?国朝六儒颂?,其人那么昆山
42、顾炎武、德清胡渭、宣城梅文鼎、太原阎假设璩、元和惠栋、休宁戴震也。其言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河洛矫诬,至胡氏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为攻古文者,阎氏也。专言汉儒?易?者,惠氏也。凡此皆千余年不传之绝学,及戴氏出而集其成焉。凌廷堪?校礼堂集?“汪容甫墓志铭其所推挹盖甚当,六君者洵清儒之魁也。然语于思想界影响之巨,那么吾于顾、戴之外,独推阎、胡。阎假设璩之所以伟大,在其?尚书古文疏证?也。胡渭之所以伟大,在其?易图明辨?也。汪中那么既言之矣。夫此两书所研究者,皆不过局部问题,曷为能影响于思想界之全部?且其中又不免漏略芜杂,为后人所纠者不少。阮元辑?学海堂经解?,两书皆摈不录。曷为推尊
43、之如是其至?吾固有说。?尚书古文疏证?,专辨东晋晚出之?古文尚书?十六篇及同时出现之孔安国?尚书传?皆为伪书也。此书之伪,自宋朱熹、元吴澄以来,既有疑之者。顾虽积疑,然有所惮而莫敢断。自假设璩此书出而谳乃定。夫辨十数篇之伪书,那么何关轻重?殊不知此伪书者,千余年来。举国学子人人习之,七八岁便都上口,心目中恒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历代帝王,经筵日讲,临轩发策,咸所依据尊尚。毅然悍然辞而辟之,非天下之大勇,固不能矣。自汉武帝表章六艺、罢黜百家以来,国人之对于六经,只许征引,只许解释,不许批评研究。韩愈所谓“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假设对于经文之一字一句稍涉疑议,便自觉陷于“非圣无法,蹙然不自安于其良心
44、,非特畏法网、惮清议而已。凡事物之含有宗教性者,例不许作为学问上研究之问题。一作为问题,其神圣之地位固已摇动矣!今不唯成为问题而已,而研究之结果,乃知畴昔所共奉为神圣者,其中一局部实粪土也,那么人心之受刺激起惊愕而生变化,宜何如者?盖自兹以往,而一切经文,皆可以成为研究之问题矣。再进一步,而一切经义,皆可以为研究之问题矣。以旧学家眼光观之,直可指为人心世道之忧。当时毛奇龄著?古文尚书冤词?以难阎,自比于抑洪水驱猛兽。光绪间有洪良品者,犹著书数十万言,欲翻阎案,意亦同此。以吾侪今日之眼光观之,那么诚思想界之一大解放。后此今古文经对待研究,成为问题;六经诸子对待研究,成为问题;中国经典与外国宗教哲
45、学诸书对待研究,成为问题;其最初之动机,实发于此。胡渭之?易图明辨?,大旨辨宋以来所谓?河图?、?洛书?者,传自邵雍。雍受诸李之才,之才受诸道士陈抟,非羲、文、周、孔所有,与?易?义无关。此似更属一局部之小问题,吾辈何故认为与阎书有同等之价值耶?须知所谓“无极、“太极,所谓?河图?、?洛书?,实组织“宋学之主要根核。宋儒言理,言气,言数,言命,言心,言性,无不从此衍出。周敦颐自谓“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程朱辈祖述之,谓为道统所攸寄,于是占领思想界五六百年,其权威几与经典相埒。渭之此书,以?易?还诸羲、文、周、孔,以?图?还诸陈、邵,并不为过情之抨击,而宋学已受“致命伤。自此,学者乃知宋学自宋学,孔
46、学自孔学,离之双美,合之两伤。此胡氏自序中语自此,学者乃知欲求孔子所谓真理,舍宋人所用方法外,尚别有其途。不宁唯是,我国人好以“阴阳五行说经说理,不自宋始,盖汉以来已然。一切惑世诬民汨灵窒智之邪说邪术,皆缘附而起。胡氏此书,乃将此等异说之来历,和盘托出,使其不复能依附经训以自重,此实思想之一大革命也。欧洲19世纪中叶,英人达尔文之?种源论?,法人雷能之?耶稣基督传?,先后两年出版,而全欧思想界为之大摇,基督教所受影响尤剧。夫达尔文自发表其生物学上之见解,于教宗何与,然而被其影响者,教义之立脚点破也。雷能之传,极推挹基督,然反损其信仰者,基督从来不成为学问上之问题,自此遂成为问题也。明乎此间消息
47、,那么阎、胡两君之书,在中国学术史上之价值,可以推见矣。假设论清学界最初之革命者,尚有毛奇龄其人,其所著?河图原舛篇?、?太极图说遗议?等,皆在胡渭前,后此清儒所治诸学,彼亦多引其绪。但其言古音那么诋顾炎武,言?尚书?那么诋阎假设璩,故汉学家祧之不宗焉。全祖望为?毛西河别传?,谓“其所著书,有造为典故以欺人者,有造为师承以示人有本者,有前人之误已经辨正、尚袭其误而不知者,有信口臆说者,有不考古而妄言者,有前人之言本有出而妄斥为无稽者,有改古书以就己者。祖望于此诸项,每项举一条为例,更著有?萧山毛氏纠缪?十卷。平心论之,毛氏在启蒙期,不失为一冲锋陷阵之猛将,但于“学者的道德缺焉,后儒不宗之宜耳。
48、同时有姚际恒者,其疑心精神极炽烈,疑?古文尚书?,疑?周礼?,疑?诗序?,乃至疑?孝经?,疑?易传?十翼。其所著“诸经通论未之见,但其?古今伪书考?,列举经史子部疑伪之书共数十种,中固多精凿之论也。六吾于清初大师,最尊顾、黄、王、颜,皆明学反动所产也。顾为正统派所自出,前既论列,今当继述三子者。余姚黄宗羲,少受学于刘宗周,纯然明学也。中年以后,方向一变,其言曰:“明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更滋流弊,故学者必先穷经。然拘执经术,不适于用,欲免迂儒,必兼读史。?清史黄宗羲传?又曰:“读书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那么为俗学。全祖望?鲒亭集黄梨洲先生神道碑?大抵清代经学之祖推炎武,其史学之祖当推宗羲。所著?明儒学案?,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又好治天算,著书八种,全祖望谓“梅文鼎本?周髀?言天文,世惊为不传之秘,而不知宗羲实开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