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常用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78666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9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常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常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常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常用版).doc(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6农村生态环境()RuralEco-Enviro!nI!塑:!】:!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l一,薛遮元郑允文(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二提要本文根据我国自搀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厘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多年调查研兜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竹标准的必要性.井详细阐述了在保护区管理条件,管理措照,科研基础和管理成效等四十方面的评价内容,提出13项评竹指标,进而作了详细的评分等级甜分.提出一套评竹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指标傩秉

2、,为全国自拣悍护区管理的监督检查提供了一套简便适甩,易于撵作的评封标准.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救管理评竹指标.,I1IAstudyonevalaatioacriteriaforeffectivemanagemeRtofthellatMreil:rvesInCbtu摊DaynandZhengYunwen(NankingInstituteofEnvlronmenealScience,NEPA,Nanjing21604Z)tRuralE叩?Erl堋村.1994,10(2):69AbstractBasedonthepresent$atus0lastincreaseinrrve.snumberndlo

3、wLevelintheirmanagementinChina.thenecsity0ffoulatingalu;gseandardforreesefftivemanagementisadvanced.13evaluatingcriteriaintheasptsofregFve目managementconditionsn?agementms,ientificreseahbassandmanagementtIt日tirternsystemforevaluatingservesmagementqualilvisprentedItprovidesaeonci8ndpraeti【evaluatingst

4、andardforthenationalmonitoringinsptionOfnaturemanagemen-Keywardsnatw.protected一,effeetimagementtevaluatingeri,eril引言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在过去的l0多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数量从1978年的34个增加到1991年的7084-,面积从1265kha增加到55060kha,占国土面积的5.54,达到5.2%的全球平均水平(薛达元1992).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尚不能跟上其数量和面积的发展速度,目前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基本建设和保护措施的落实等方面还普遍存在困难,甚

5、至尚有1/3的保护区至今还没有建立机构(蒋明康等1994).为了提高保护区的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加强对保护区管理水平的监督检查,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和评判标准.在此方面,国内外学者已有很多研究,但多半集中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在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方面研究较少,有些文献对保护区管理的各个方面仅列出一些定性描述的指标,尚没有系统地进行赋分评判,难应用(JohnandkathyMackinnon1986)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制定一套保护区有效管理的评价指标和评判标准,为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政府部门提供监督检查的方法和评判依据.2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评价指标2.1管理条件的评价自然保护区

6、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这是保护区正常管理的最基本条件.管理机构对内组织领导保护区职工和保护区内居民的日常管理,生产和生活;对外协调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保护区的指导,还要处理保护区与周围群众的关系.健全的管理机构必须分设若干职能部门,并配备一定数量和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必须依赣于一些必要的基础设菔,如办公设旋,生活设旋,保护设旖和科研设菔等.办公设旋包括办公用房,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生活设施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娱乐与教育设旋等;保护设施包括保护站(点),了望台,防火道,界桩,岗站及道路系统的建设等科研设旋包括实验室,实验场(固,圃),标本馆,展览室及科研仪器设备等.一

7、般讲,保护区1994一O110收藕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保护区建立时间的乇短,级别的高低,投资的规模和所在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在实际评价时应考虑这一点.保护区必须拥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充足的款额,保证正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计划的实施.保护区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即;中央主管部门的投资,地方政府的拨款,社会各界和国外的援助,以及保护区自身的创收.资金渠道的多少,资金来源的稳定程度和获取的资金数额大小常常是评价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2.2管理措施的评价每个保护区在建立初期就必须明确其管理目标.即该保护区为什么而建立,主要用途是什么.管理目标是保护区一切工作的方向,它常常体现在保护区的发展规划之

8、中.发展规划包括总体和阶段性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时间+最保护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指导大纲.对发展规划的评价不仅要看其可行性和编制详细程度,还要注重其实旖结果.保护区的立法可确保其管理工作规范化,正常化和法律化.保护区的立法程序有不同的层次,对一些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保护区可由国家立法保护,而其它绝大多数保护区由地方政府立法,保护区本身也可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保护区的法规形式既可以是全国和省级人大颁布的法律,也可是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条例,通告,布告和各种行政法令.保护区的年度计划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年度计划是为实旃发展规划而逐年编制的工作程序,主要阐明在某一年度里为

9、实施发展规划所要开展的工作,相应的手段,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时问计划和预期成果等.要评价管理计划的完善程度和完成结果23科研基础评价保护区本底资源的调查,即综合科学考察,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本底调查应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的调查;动植物区系分布的调查;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演替变7化的调查;保护区及周围地区人文,社会,历史,经济的调查;等等这些科学考察结果应汇编为综合考察报告,有些本底资料应绘制成图件,如地形图,土壤图,植被图,地质图,动植物种分布图等,这些资料的完善程度是评价保护区科研基础的重要方面保护区应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对一些本底资料空白和技术难题开展专题研究,

10、各生态系统的定位监测研究;物种繁育技术研究;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等.还要注重其专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如发表的论文,着作,专利数,获得的科技成果奖以及成果的效益等保护区应该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科技队伍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并要求能够长期稳定地在保护区开展科研工作保护区要善于吸收外部科研力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或国外专家合作从事研究.合作科研项目的多少,项目规模及成果等应作为保护区科研水平的评价指标.24管理成效评价评价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具重要意义.建立保护区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为破坏活动的减少,保护区内的资源应该增殖或基本维持在原有的水平,如果资源仍遭掠劫,则视为管理不力特别是主要保护对象

11、的保护现状更是衡量其管理是否成功的标志.保护区的经营能力反映了保护区的经济活力和自养水平.保护区的一切管理活动和发展都依赖于经济实力.在政府投资有限的情况下,更要依靠保护区自身筹措资金.这就要求保护区能够因地制宜,适当开发经营区或缓冲区资源.增加收入,提高自养水平.日常管理的有序程度常常是最表观的管理成效.日常管理工作的评价范围主要有保护区内外的宣传教育;保护措施的落实和违章事件的发生与处理+火灾,病虫害,污染事故的发生与防治;行政事务的秩序;人员的培训;职工生活;等等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和睦相处和相互支持是维持保护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区8应当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开辟群众生活

12、出路,这也是评价保护区管理成效的一个因素.练上所述,将保护区管理评价指标归纳于图1.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f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管理条件基础设施L经费状况r管理目标与发展规蜘管理措麓法规建设【管理计蜘r奉废资潭调查辞研基i专题辞学研究L辞技力量r资源保护现状警理成效秩序L与周眉群关系围l自然保护区有效警理评价指标体系Fig-lTheevauatioacteriasystemforrmtuanment3赋分与评判标准3.1赋分标准经广泛的专家咨询和深入研究,在考虑权重分配的基础上,确定有效管理的总评分为100分,各指标赋分及赋分标准如下:A管理条件,3O分A,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10分?具有健全的

13、管理机构和适宜的人员配备(10分)?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或人员配备不够适宜(7分)?仅有代管机构,有指定的专职管理人员(4分)-无机构,亦无明确的代管机构和专职人员(1分)A基础设施,10分?具有良好的基本建设设施,能满足管理需要(10分)?具有一般的基础设施,基率满足管理需要(7分)?具有初步的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管理需要(4分)?基础设施差,无法开展正常的管理工作(1分)A经费状况,10分?具有稳定的多渠道政府经费来源,有丰富的经营收入,甚至获得国外资助每年经费数额除满足管理正常运转,尚有充足的发展资金,人均年获经费达3万元以上(10分)?具有固定来源的政府拨款和较好的经营收入,经费数额能满足

14、管理正常运转,但发展资金有限,人均经费13万元(7分)?仅有一定数额的政府拨款,创收能力羞,经费水平仅勉强维持管理运转,大均经费0.51万元(4分)?经费数额少,难以维持管理运转,人均经费在5000元以下(1分)B管理措施,21分B管理目标和发展规划,7分-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且实施良好(7分)-管理目标明确,但发展规划不具体,且实施不力(4分)?管理目标不明确,或缺少可行的发展规划(1分)B:法规建设,7分?具有专门法律,行政法规和保护区制定的管理办法(7分)?尚无专门法律,但有行政法规和管理办法(4分)?尚无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至多有管理办法(1分)Ba管理计划,7分?

15、有详细可行的年度计划,且逐年全面完成(7分)?有较详细的年度计划,但未全面完成(4分)一年度计划不具体或不可行,工作无章可循(1分)C科研基础,21分c.本底资源调查(7分)?全面完成本底资源的调查和资料的整理(7分)?仅完成部分本底资源的调查及其资料整理(4分)?本底调查缺或少;或虽有调查.但资料整理差(1分)C.专题科研,7分?长期系统地开展了科研工作,获得大量数据资料,发表或编写了大量论文,报告等(7分)?仅开展了一些零教的专题研究,成果有限(4分)?没有或很少开展过专题性科研工作(1分)c科技力量,7分?有一支学科齐全,稳定,强千的科技队伍,能够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分)?科技队伍一

16、般水平,可承担地方科研项目(4分)?科技力量薄弱,难以独立承担科研项目(1分)D管理成效,28分D资源保护现状,7分?建区后资蔼得到全面保护和增殖,主要保护对象的受威胁程度降低(7分)?建区后资源基本得到维持,主要保护对象的环境得到维持(4分)?建区后因臂理不善,部分资源星下降趋势,主要保护对象仍处于受威胁状态(1分)自养能力7分?各种经营活动收入达全年总经费收入的5O以上(7分)?经营创收占垒年总收入的1050(4分)?经营创收占全年收入的1O以下(1分)Da日常管理秩序,7分?日常管理有条不紊成绩显着,受到上级表彰(7分)?日常管理一般,成绩不显着,也无重大事9故发生(4分)?日常管理混乱

17、,常有事故发生,受到上级批评(1分)D.与当地群众关系,7分?关系十分融洽,使群众生活显着提高(7分)?关系一般,使群众生活有一定改善(4分)?关系较差,地方群众未能受益(1分)3.2计算与评判标准依照以上赋分标准,由专家,管理官员等对被检查的保护区进行逐项评分,每个保护区的总得分为13个指标的得分总和.即:凡:.+B.-C.-lD.保护区总得分范围为13i00分,根据得分高低,将保护区有效管理水平评判为以下5级:管理很好86100分管理较好7185分管理一般5170分管理较差3650分管理差1335分4结语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藏,为了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加强我国生物

18、多样性的保护,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国家环境保护局等主管部门已决定每年定期对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本研究的成果可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评价指标和评判标准的技术参考.主要参考文献薛达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大自然t199g-(3)t3-4蒋阿康,薛选元等.我国自然保护医有救管理现款及其分析.农村生毒环境.1994,10(I);5355JohnandksthyMacknnon.Man丑ProtecfedAreasintheTopicaIUCN,GlandSwitzerland,1986我国海洋型冰川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 我国海洋型冰川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

19、发研究 以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为例 王世金/何元庆/和献中/袁健萍/李宗省 【论文分类】旅游管理 【论文网络来源】/F9 【期刊期数】2021年02期 【论文期刊来源】云南师范学报:哲社版(昆明)2021年6期第3843页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e-glacier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Yulong Snow Mountain Scenic Spot, Lijiang 【作者简介】王世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何元庆,和献中

2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李宗省,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丽江站。(兰州 730000) 【内容提要】 海洋型冰川所在山地气候水热组合状况最佳,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市场较近,许多冰川资源现已被开发为特色旅游产品。然而,景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势必会造成冰川区生态环境破坏,从而殃及冰川的稳定性。目前,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加剧,运动速度较快,对气候变暖反应更为敏感,退缩幅度更大。目前,如何依托已开发景区先进经验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旅游资源,促使冰川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冰川旅游开

21、发者、研究者和经营管理者所思考的重要议题。 The typical temperate-glacier is best in terms of hydro-thermal combination with a mountain climate and can offer various kinds of nature tourism because of its rich bio-diversity and easy access. Though many glacier resources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as tourism attractions,

22、 the frequent interfer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will cause some eco-damages to these glaciers and their stability. At present, the global warming process has reduced the sizes of most mountain glaciers, especially temperate glaciers. Thus, the glacier-tourism operators, the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s

23、hould carry out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glacier-tourism and maintain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of other developed areas. 【关 键 词】海洋型冰川/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temperate-glacier/tourism resources/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一、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大部分山地冰川

24、都因气候变暖而消退,特别是海洋型冰川,由于其冰温较高,运动速度较快,对气候变暖反应更为敏感,退缩幅度更大。海洋型冰川纬度低、面积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即使是很轻微的干扰,也会使它产生巨大反应,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大气温度稍有上升,冰川就随之退缩,造成冰雪的明显消融。同时,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冰川消融加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子,诸如,冰川区村民不合理的生产系统的稳定造成影响。我国海洋型冰川所在山地气候水热组合状况最佳,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人文旅游资源也比较多,1可进入性较强,离客源市场较近,具有优先开发冰川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目前,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

25、遗迹旅游资源,促使冰川区区域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现已经成为我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者、研究者和经营管理者所思考的首要议题。 二、冰川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宝贵的淡水资源,是作为很多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在维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持冰川区生态系统稳定、区域工农业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冰川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冰川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将反过来影响冰川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干旱、泥石流、冰川湖溃决等冰川灾害,这样势必会妨碍冰川区区域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因此,加强对我国海洋型冰川区冰川资源的科学性保护研究,可为我国海洋型冰川区冰川资源的可持续

26、利用和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1世纪,西部大开发使西部丰富的冰川旅游资源逐步得到了利用和开发,这对于解决冰川区剩余劳动力,改善三农问题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协调重要原则的全新体现。可以说,研究冰川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海洋型冰川区开展雪山、冰川旅游保护性开发与合理高效利用冰川资源提供了全新理念和实践基础,对于冰川区冰川资源保护、区域人地和谐、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典型海洋型冰川消融变化趋势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冰川普遍退缩,

27、90年代以后冰川退缩速度明显加快。1961-1998年期间全球大约300条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平衡线海拔、面积积累比率以及消融体积变化的系统研究表明:2冰川面积和体积正在加剧减小,而且这种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加明显。Oerlemans J认为:3-421世纪全球山地冰川面积将缩减1/3 2/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型冰川退缩更为显著,物质亏损更为剧烈。5-7近百年来我国海洋型冰川区8条冰川呈现出以退缩为主要趋势的阶段性变化。20世纪初至30年代,8条冰川均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30年代至60年代处于退缩状态,其中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后退1250m。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冰川处于稳定或减

28、速后退状态。80年代至今,冰川均处于后退状态,其中白水1号冰川1982-2006时段后退300m。相应的,冰川末端海拔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1900-2006时段末端海拔升高120m。自1997年对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的逐年变化观测资料表明:1997-2006年末端海拔升高55m,1998-2006末端后退150m,末端后退速度明显加快,2000-2004冰川南侧边缘退缩20m,末端厚度减薄15m。8冰川的持续后退和变薄,将会使景区景观破损,甚至造成一些冰川旅游资源的消失和美感受损,同时还会引起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海螺沟风景区城门洞(冰下河流在冰川末端的出口)已经消失。玉龙雪

29、山漾弓江5号冰川由于消融剧烈,冰川底部滑动加速,发生了巨大的冰岩崩塌。9 然而,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气象组织预测,当全球CO,2与其他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浓度倍增时(估计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全球年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这对玉龙雪山现代冰川的破坏将是非常致命的,因为玉龙雪山的气温如上升1.54.5,按当地的气温垂直递减率0.84/100m计算,则玉龙雪山的雪线将上升180350m。为此,雪线以上的玉龙山体的面积将降低到2 8km2,以至衰退到不足2km2,那么玉龙雪山的现代冰川将难以保存甚至完全消失。同时,由于玉龙雪山离城区只有25km,城

30、区建设和冰川区旅游活动等人为原因造成的热岛效应将对现代冰川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使得玉龙雪山的冰川资源将受到气候变化及人为原因双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将对玉龙雪山的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鉴于此,加强玉龙雪山冰川区冰川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玉龙雪山研究区概况 (一)研究区区位概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位于滇西横断山脉东南末端,金沙江急转弯东岸,处于100 deg;10 prime;100 deg;20 prime;E,27 deg;10 prime;27 deg;40 prime;N,是我国纬度最南的亚热带极高山,处于南亚季风气候区,受到来自印度洋强

31、盛的夏季风控制,使横亘南北的玉龙雪山成为降水屏障,所以东坡迎风面降水偏多,6冰川资源大部分便集中于此。玉龙雪山南北长35km,东西宽13km,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m,10耸立于群峰之上。玉龙雪山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景区面积约7km2。玉龙雪山景区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川、渝、黔、桂和东南亚国家客源市场较近,可进入性较强,数千公里外的游客当天就可以到达和游览,具有保护开发冰川旅游资源的天然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 (二)景区冰川资源概况 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属海洋型冰川(温冰川),类型可分为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 冰斗山谷冰川和冰斗悬冰川。玉龙雪山东麓有四期更新世

32、古冰川作用的遗迹分布在南北长15 16km,东西宽4 5km的冰川公园范围内。在这样一个离城较近的区域,却有一个面积不大但类型十分齐全多样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玉龙雪山的现代冰川共19条,总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东坡漾弓江,白水河、大具沟壑西坡的仁河等沟谷,其中东坡冰川共15条,面积10.68km2,大部分冰川均处于4000m雪线之上。玉龙雪山冰川地貌形式多样,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它几乎浓缩了全球中低纬山岳冰川的主要精华。11玉龙雪山冰雪积累区面积很小,现代冰川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气候或局地人为原因所引起的气温上升。玉龙雪山冰川公园是我国现在开发最为成熟且保护力度最大,也是目前我国

33、唯一能通过登山索道到达进行观光的现代冰川旅游景区,公园东侧为白水和黑水古冰川谷,其间流水清澈、跌瀑多姿、森林草地苍翠欲滴,与玉龙雪山冰川的晶莹剔透和在晨阳东升、丽日当空和夕阳西下中变幻莫测的景致相映成趣,互成画卷。近几年,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负盛名的自然旅游景点之一。 (三)景区发展状况 玉龙雪山景区是我国著名的冰川旅游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雪山冰川旅游业的兴起,带动和促进了玉龙雪山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近18亿元。2007年,丽江市游客接待量达到530.93万人次,较1995年84.05万人次增加84.17,而2007年玉龙雪山景区游客量达到190万人次,较1993年

34、增长96.64,并由1995年占丽江市游客接待量的7.6,增至2007年的35.79,增加幅度达到28.19,在丽江市旅游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图1)。近年,景区通过建立服务,鼓励发展农牧产业,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解决了老百姓参与旅游开发的问题,整合了当地的资源优势,改善了过去旅游业混乱、盲目竞争的局面,实现了景区和当地百姓的双赢。1996年开始,玉龙雪山景区管委会与中科院合作对玉龙雪山的冰川、冻土、水资源、环境变化等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1988年,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年通过国际ISO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2006年,景区管委会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建立玉龙雪

35、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为我国季风海洋型冰川研究,特别是玉龙雪山冰川资源的科学性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研究平台。2007年,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环境综合整治免检单位和云南省科普模式。 数据来源:2003年丽江地区统计年鉴、2004-2007年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玉龙雪山景区与丽江市游客接待人数变化趋势 五、玉龙雪山冰川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冰川资源品味高,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在西南地区和东南亚旅游市场中具有特殊地位,与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形成了鲜明的互补性,对东南亚客源国和我国南方地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保护性开发

36、思路必须突出冰川资源特色,同时兼顾冰川资源的科学性保护和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思考,玉龙雪山冰川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思路为: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和梯度开发原则统领景区冰川资源保护性开发,力争做到景区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闲置资源重组化、废气资源无害化等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现有资源开发基础上,继续完善和优化景区旅游规划与旅游空间布局,依法促进景区生态保护,提升旅游线路设计功能,协调冷热景点人口与环境压力。 (一)完善景区旅游规划,依法促进生态保护 旅游规划是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是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蓝图,是发展旅游业的宏观指导方针和战略推进依据,是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7、景区开发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旅游规划,合理划定核心保护区和旅游功能区。玉龙雪山景区需要适时适地完善旅游规划和扩大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在景区在建和再建项目中,必须优先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总体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开发,边开发边评价目标。在特定地区进行集中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开发景区资源,保护特别有美学价值的景观,设立保护区,避免无序开发造成冰川资源和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景区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要扩至景区自然资源、经济条件、景观美学鉴赏、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层次上的影响力,特别是环境敏感区,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加以评价。12

38、(二)优化景区空间布局,突出冰川生态保护 按照冰川资源梯度开发、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结合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理论,考虑到景区不同地段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可以将玉龙雪山景区划分为四类区域:1.将冰川资源未开发区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即核心区,仅限科考人员进入,杜绝各类旅游设施建设和商业区布局,严禁游客、居民进入,禁止任何人类活动,以避免影响其冰川及其他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2.将冰川公园划定为限制性开发,为缓冲区,除了索道、栈道和台阶路径外,主要开发观赏冰川奇观的观景台和进行探险体验旅游的场地,其他技术不成熟情况下进行冰川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3.将冰川径流区域及其河谷区域作为重

39、点开发区,如牦牛坪、云杉坪、黑水河、白水河谷地、干河坝、岔路口古冰斗区等。在重点开发区内禁止修建大规模的人造景观,杜绝采矿、采石、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4.将甘海子度假区和接待中心作为优化开发区进行开发,私家车和其他车辆到此均需换乘景区环保专线车辆到达各个景点,减少进山车辆尾气污染和人类活动,以保护玉龙雪山生态环境,条件成熟时可考虑环保车辆止于景区门外。同时,在区内尽可能发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形成人文与自然资源的遥相呼应态势,从而减轻对冰川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影响。 (三)提升线路设计功能,协调冷热景点压力 旅游空间布局的结束并不能代表景区旅游布局的完成,因为各区域之间

40、还是分散的,相互之间缺乏紧密联系,需要游览线路将其连接。景点之间的线路设计要考虑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注意游览线路的分流和扩散作用,分流是将旅游者从热点景点分开,把一部分人或时间分散到其他非热点景点;扩散则是发挥热点景点带动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和游览线路上其他景点的发展,以热带冷。13游览线路布局要合理,避免雷同。14同时,根据季节变化,采用一定路线、方式控制游客数量,避免频繁的旅游活动影响冰川区生态系统。这一方面可参照四川海螺沟、九寨沟等景区管理办法,在充分研究景区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通过价格手段限制进入景区游客数量,以切实保护珍贵的冰川旅游资源。15 (四)采取立体防护措施,维

41、护景区生态环境 景区要依托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的发展思路,采取立体防护措施,科学保护利用冰川资源,维护景区生态环境。一是,加强裸露区域绿化工作,兴修人工湖和水库,做好水土保持研究,建设白水河生态景观走廊,充分发挥绿洲效应和冷湖效应,加强对冰川区域植被、水土的保护,维持景区湿度与气温平衡,增加降水量,避免景区环境倾向于干燥恶化。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系列措施,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全力保护景区冰川资源。二是,建立以甘海子为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站,组建辐射冰川公园、云杉坪、白水河、牦牛坪等景点的旅游专线环保车队,争取做到景区废气排放最小化,同时实现景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三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

42、时、总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建筑,打击景区盗伐林木、挖取药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狩猎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景区生态资源不受破坏。 (五)加大环保科研力度,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玉龙雪山冰川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需要环保科研力量的支持,基于此,景区必须加大对冰川区环保科研的投入力度,收集和形成气象、气候、冰川退缩、环保等综合学科数据,着重研究景区冰川旅游资源消融变化情况、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强调冰川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力度。同时,重点研究玉龙雪山冰川消融对周边环境,如水资源、生态植被、动物生存环境、气候的影响,研究如何在不影响冰川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并提出方案与措施,指导今后

43、的景区建设。另外,景区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以地面监控系统与人工相结合为主,以RS卫星遥感系统为辅助,对大气、水、森林、地质等实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有效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确保冰川区生态系统平衡。 (六)实施冰川动态监测,公开对外旅游信息 一方面,玉龙雪山景区管委会要继续加强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合作力度,做好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变化的动态监测工作,完善景区游客接待人数和冰川变化旅游信息制度。同时,通过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和牦牛坪架设的自动气象站以及甘海子古冰川冰水扇上架设的气象观测场,建立和完善景区冰川、气象、水文动态变化等观测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对外公

44、布冰川变化旅游信息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景区要适时公布景区游客接待人数、污染情况、生态破坏情况、可进入性程度、饭店住宿业情况、游客满意度、诚信服务健全程度等游客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上述旅游信息的对外公布,不仅让游客知晓了景区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情况,而且激起了游客对冰川资源保护的自觉意识。同时,游客还可以据此选择旅游淡季进行出游,以缓解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旅游对冰川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程度。 (七)整合旅游资源,减缓冰川区人类活动压力 玉龙雪山冰川区地处于青藏川滇结合部,与三江并流区域相邻。区域内自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人文历史资源独具特色且具有相似性,大部分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垄断性和互补性,尤其是

45、海洋型冰川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国家首批5A级景区玉龙雪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金沙江虎跳峡V形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世界植物基因库老君山、玉峰寺万朵山花、蓬莱仙境泸沽湖和梅里雪山、三江并流、香格里拉、哈巴雪山、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峡谷、碧罗雪山、苍山洱海等自然旅游景点,而且还拥有纳西古乐、东巴象形文字、白沙壁画,摩梭文化、丽江纳西族文化、大理白族文化、香格里拉藏区风情、怒江傈僳族风俗,马帮文化、茶马古道,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丽江古城等一大批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玉龙雪山冰川区旅游资源多样、资源禀赋度高,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合条件好。基于此,丽江市可以协调迪庆州、大理市、怒江州统筹考虑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冰川、雪山、森林、草地、河流与古城为一体的滇西北旅游功能圈和民族文化风情圈。通过联盟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