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机理及新的抑制方法【转帖经典】(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机理及新的抑制方法【转帖经典】(完整版)实用资料.doc(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机理及新的抑制方法【转帖经典】(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机理及新的抑制方法【转帖经典】摘要: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各种标准对抑制电源设备电磁干扰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对开关电源中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做了简要的描述,着重总结了几种近年提出的新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并对其原理、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抑制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i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nd
2、Several New Suppression Methods LI Yi, LIN Long-feng, YIN Hua-jie Abstract:Becaus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in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has great effects on electronics equipments,th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n suppressing EMI in power supply are more and more strict. A brief intr
3、oduction about the mechanism of EMI i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is given at first, and then the new EMI suppression methods are overviewed and summarized. Keywords:Switching power suppl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1 引言 随着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电源在这些设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开关变换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特点,在电源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关
4、电源大多工作在高频情况下,在开关器件的开关过程中,寄生元件(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等)中能量的高频变化产生了大量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 EMI信号占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又有一定的幅度,经过在电路、空间中的传导和辐射,污染了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了与其它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性。随着近年来各国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电磁干扰以及新的抑制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开关电源研究中的热点。 本文对电磁干扰产生、传播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总结了几种近年来提出的抑制开关电源
5、电磁干扰产生及传播的新方法。 2 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开关电源中的电磁干扰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通常传导干扰比较好分析,可以将电路理论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对电磁干扰中各种元器件的特性进行研究;但对辐射干扰而言,由于电路中存在不同干扰源的综合作用,又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将对这两种干扰的机理作一简要的介绍。 2.1 传导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传导干扰可分为共模(Common Mode-CM)干扰和差模(Differential Mode-DM)干扰。由于寄生参数的存在以及开关电源中开关器件的高频开通与关断,使得开关电源在其输入端(即交流电网侧)产生较大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
6、扰。 共模(CM)干扰 变换器工作在高频情况时,由于dv/dt很高,激发变压器线圈间、以及开关管与散热片间的寄生电容,从而产生了共模干扰。如图1所示,共模干扰电流从具有高dv/dt的开关管出发流经接地散热片和地线,再由高频LISN网络(由两个50电阻等效)流回输入线路。 图1 典型开关变换器中共模、差模干扰的传播路径 根据共模干扰产生的原理,实际应用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抑制方法: 1)优化电路器件布置,尽量减少寄生、耦合电容。 2)延缓开关的开通、关断时间。但是这与开关电源高频化的趋势不符。 3)应用缓冲电路,减缓dv/dt的变化率。 差模(DM)干扰 开关变换器中的电流在高频情况下作开关变化,从
7、而在输入、输出的滤波电容上产生很高的di/dt,即在滤波电容的等效电感或阻抗上感应了干扰电压。这时就会产生差模干扰。故选用高质量的滤波电容(等效电感或阻抗很低)可以降低差模干扰。 2.2 辐射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辐射干扰又可分为近场干扰测量点与场源距离/6)。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导体中变化的电流会在其周围空间中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两者都遵循麦克斯韦方程式。而这一变化电流的幅值和频率决定了产生的电磁场的大小以及其作用范围。在辐射研究中天线是电磁辐射源,在开关电源电路中,主电路中的元器件、连线等都可认为是天线,可以应用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理论来分析。分析时,二极管、开关
8、管、电容等可看成电偶极子;电感线圈可以认为是磁偶极子,再以相关的电磁场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了。 图2是一个Boost电路的空间分布图,把元器件看成电偶极子或磁偶极子,应用相关电磁场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元器件在空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将这些干扰量迭加,就可以得到整个电路在空间产生的辐射干扰。关于电偶极子、磁偶极子,可参考相关的电磁场书籍,此处不再论述。 图2 Bosst电路在三维空间的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支路的电流相位不一定相同,在磁场计算时这一点尤其重要。相位不同一是因为干扰从干扰源传播到测量点存在时延作用(也称迟滞效应);再一个原因是元器件本身的特性导致相位不同。如电感中电流相位比其它
9、元器件要滞后。迟滞效应引起的相位滞后是信号频率作用的结果,仅在频率很高时作用才较明显(如GHz级或更高);对于功率电子器件而言,频率相对较低,故迟滞效应作用不是很大。 3 几种新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法 在开关电源产生的两类干扰中,传导干扰由于经电网传播,会对其它电子设备产生严重的干扰,往往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常用的抑制方法有:缓冲器法,减少耦合路径法,减少寄生元件法等。近年来,随着对电子设备电磁干扰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抑制方法,主要集中在新的控制方法与新的无源缓冲电路的设计等几个方面。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3.1 新的控制方法调制频率控制 干扰是根据开关频率变化的,干扰的能量集中在这些离
10、散的开关频率点上,所以很难满足抑制EMI的要求。通过将开关信号的能量调制分布在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产生一系列的分立边频带,则干扰频谱可以展开,干扰能量被分成小份分布在这些分立频段上,从而更容易达到EMI的标准。调制频率(Modulated Frequency)控制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实现对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抑制。 最初人们采用随机频率(Randomized Frequency)控制1,其主要思想是,在控制电路中加入一个随机扰动分量,使开关间隔进行不规则变化,则开关噪声频谱由原来离散的尖峰脉冲噪声变成连续分布噪声,其 峰 值 大 大 下 降 。 具 体 办 法 是 , 由 脉 冲 发 生 器 产 生
11、两 种 不 同 占 空 比 的 脉 冲 , 再 与 电 压 误 差 放 大 器 产 生 的 误 差 信 号 进 行 采 样 选 择 产 生 最 终 的 控 制 信 号 。 其 具 体 的 控 制 波 形 如 图3(a)所 示 。 (a) 随机频率控制原理波形图 (b) 调制频率控制原理波形图 图3 两种不同的频率调制波形 但是,随机频率控制在开通时基本上采用PWM控制的方法,在关断时才采用随机频率,因而其调制干扰能量的效果不是很好,抑制干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最新出现的调制频率控制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原理是,将主开关频率进行调制,在主频带周围产生一系列的边频带,从而将噪声能量分布在很宽的
12、频带上,降低了干扰。这种控制方法的关键是对频率进行调制,使开关能量分布在边频带的范围,且幅值受调制系数的影响(调制系数=f/fm,f为相邻边频带间隔,fm为调制频率),一般越大调制效果越好23,其控制波形如图3(b)所示。 图4即为一个根据调制频率原理设计的控制电路。各种控制方法可以在不影响变换器工作特性的情况下,很好地抑制开通、关断时的干扰。 图4 一个典型的调制频率控制电路 3.2 新的无源缓冲电路设计 开关变换器中电磁干扰是在开关管开关时刻产生的。以整流二极管为例,在开通时,其导通电流不仅引起大量的开通损耗,还产生很大的di/dt,导致电磁干扰;而在关断时,其两端的电压快速升高,有很大的
13、dv/dt,从而产生电磁干扰。缓冲电路不仅可以抑制开通时的di/dt、限制关断时的dv/dt,还具有电路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缓冲电路中往往采用有源辅助开关,电路复杂不易控制,并有可能导致更高的电压或电流应力,降低了可靠性。因此许多新的无源缓冲器应运而生,以下分别予以总结介绍。 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抑制电路 对于图5(a)的Boost电路,Q1开通后,D1将关断。但由于此前D1上的电流为工作电流,要降为零,其dv/dt将很高。D1的关断只能靠反向恢复电流尖峰,而现有的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的方法大多只适用于特定的变换器电路,而且只对应某一种的输入输出模式,适用性很差
14、。国外有人提出了图5(b)的电路6,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缺陷。 图5(b)的关键在于把一个辅助二极管(D2)、一个小的辅助电感(L2)与主功率电感(L1)的部分线圈串联,然后与主二极管(D1)并联。其工作原理是,在Q1开通时,利用辅助电感及辅助二极管构成的辅助电路进行分流,使主二极管D1上的电流降为零,并维持到Q1关断。由于电感L2的作用,辅助二极管D2上的反向恢复电流是很小的,可以忽略。 (a) Boost电路 (b) 二极管反向恢复电路 图5 Boost电路及其二极管反向恢复电路 这种方法除了可用于一般的变换器电路,以限制主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还可以用在输入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恢复电流抑制上。
15、图6是这种应用的举例。这种技术应用在一般的电源电路里,都可以获得有效抑制反向恢复尖峰电流、降低EMI、减少损耗提高效率的效果。 (a) 输入整流电路 (b) 输出整流电路 图6 输入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抑制电路 无损缓冲电路 在变换器电路中,主二极管反向恢复时,会对开关管造成很大的电流、电压应力,引起很大的功耗,极易造成器件的损坏。为了抑制这种反向恢复电流,减少损耗,而提出了一种无损缓冲电路5,如图7所示。 图7 无损缓冲电路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主开关Q开通时的di/dt应力、关断时的dv/dt应力分别受L1、C1所限制,利用L1、C1、C2之间相互的谐振及能量转换,实现对主二极管D反向
16、恢复电流的抑制,使开关损耗、EMI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由于开通时C1上的能量转移到C2,关断时C2和L1上的能量转移到负载,这种缓冲电路的损耗很低,效率很高。 无源补偿技术 传统的共模干扰抑制电路如图8所示。为了使通过滤波电容Cy流入地的漏电流维持在安全范围,Cy的值都较小,相应的扼流线圈LCM就变大,特别是由于LCM要传输全部的功率,其损耗、体积和重量都会变大。应用无源补偿技术,则可以在不影响主电路工作的情况下,较好地抑制电路的共模干扰,并可减少LCM、节省成本。 图8 共模干扰滤波器 由于共模干扰是由开关器件的寄生电容在高频时的dv/dt产生的,因此,用一个额外的变压器绕组在补偿电容上产生
17、一个180的反向电压,产生的补偿电流再与寄生电容上的干扰电流迭加,从而消除干扰。这就是无源补偿的原理。 图9(a)为加入补偿电路的隔离式半桥电路。由于半桥、全桥电路常用于大功率场合,滤波电感LCM较大,所以补偿的效果会更明显。该电路在变压器上加了一个补偿线圈Nc,匝数与原边绕组一样;补偿电容CCOMP的大小则与寄生电容CPARA一样。这样一来,工作时的Nc使CCOMP产生一个与CPARA上干扰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迭加后消除了干扰电流。补偿线圈不流过全部的功率,仅传输干扰电流,补偿电路十分简单。 同样,对于图9(b)中的正激式电路,利用其自身的磁复位线圈,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补偿。无
18、源补偿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非隔离式的变换器电路中,如图10所示,原理是一样的。 (b) 带补偿电路的正激电路 (a) 带补偿电路的隔离式半桥电路 图9 两种无源补偿电路 (a) Boost电路 (b) Buck电路 图10 带补偿电路的非隔离式Boost、Buck电路 需要注意的是,无源补偿技术有一定的应用条件,它受开关电流、电压的上升、下降时间,以及变压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当变压器的线间耦合电容远大于寄生电容时,干扰电流不经补偿线圈而直接进入大地,此时抑制效果就不很理想。 4 结语 产生噪声的来源很多,如外来干扰、机械振动、电路设计不当、元器件选择不当以及结构布局或布线不合理等。在开关变换器
19、中,功率三极管和二极管在开关过程中所产生的射频能量是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频率较高,或以电磁能的形式直接向空间辐射(辐射干扰),或以干扰电流的形式沿着输入、输出导线传送(传导干扰),其中后者的危害更为严重。 开关电源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半导体电路设计技术、磁性材料、电感元件技术以及开关器件技术等来有效地减少和抑制EMI。目前,开关电源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控制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家用电器中,其电磁干扰问题、及与其它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未来电磁干扰及其相关问题必将得到更多的研究。 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分析及抑制日期:2005-11-15来源:电源技术应用
20、王 凡 王志强字体:大 中 小 摘要:开关电源由于本身工作特性使得电磁干扰问题相当突出。从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模型入手论述了开关电源电磁兼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种类,并给出了常用的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措施、滤波器设计及参数选择。 关键词: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引言近年来,开关电源以其效率高、体积小、输出稳定性好的优点而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的高频率、高di/dt和高dv/dt使得电磁干扰问题非常突出。国内已经以新的3C认证取代了CCIB和CCEE认证,使得对开关电源在电磁兼容方面的要求更加详细和严格。如今,如何降低甚至消除开关电源的EMI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开关电源设计师以
21、及电磁兼容(EMC)设计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形成的原因以及常用的EMI抑制方法。1 开关电源的干扰源分析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di/dt和高dv/dt,它们产生的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形成了干扰源。工频整流滤波使用的大电容充电放电、开关管高频工作时的电压切换、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都是这类干扰源。开关电源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大多为接近矩形的周期波,比如开关管的驱动波形、MOSFET漏源波形等。对于矩形波,周期的倒数决定了波形的基波频率;两倍脉冲边缘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倒数决定了这些边缘引起的频率分量的频率值,典型的值在MHz范围,而它
22、的谐波频率就更高了。这些高频信号都对开关电源基本信号,尤其是控制电路的信号造成干扰。 开关电源的电磁噪声从噪声源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噪声,例如,通过电网传输过来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外部电磁辐射对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干扰等。另一类是开关电源自身产生的电磁噪声,如开关管和整流管的电流尖峰产生的谐波及电磁辐射干扰。如图1所示,电网中含有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对开关电源产生干扰,开关电源在受到电磁干扰的同时也对电网其他设备以及负载产生电磁干扰(如图中的返回噪声、输出噪声和辐射干扰)。进行开关电源EMI/EMC设计时一方面要防止开关电源对电网和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要加强开关电源本身对电磁骚扰
23、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面具体分析开关电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1.1 电源线引入的电磁噪声电源线噪声是电网中各种用电设备产生的电磁骚扰沿着电源线传播所造成的。电源线噪声分为两大类: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共模干扰(Common-mode 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载流导体与参考地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差模干扰(Differential-mode 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两个载流导体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两种干扰的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图中CP1为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CP2为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即开关管集电极与地之间的分布电容)。如图2(a)所示,开关管V
24、1由导通变为截止状态时,其集电极电压突升为高电压,这个电压会引起共模电流Icm2向CP2充电和共模电流Icm1向CP1充电,分布电容的充电频率即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则线路中共模电流总大小为(Icm1Icm2)。如图2(b)所示,当V1导通时,差模电流Idm和信号电流IL沿着导线、变压器初级、开关管组成的回路流通。由等效模型可知,共模干扰电流不通过地线,而通过输入电源线传输。而差模干扰电流通过地线和输入电源线回路传输。所以,我们设置电源线滤波器时要考虑到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区别,在其传输途径上使用差模或共模滤波元件抑制它们的干扰,以达到最好的滤波效果。图2 1.2 输入电流畸变造成的噪声开关电源
25、的输入普遍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型整流电源。如图3所示,在没有PFC功能的输入级,由于整流二极管的非线性和滤波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二极管的导通角变小,输入电流i成为一个时间很短、峰值很高的周期性尖峰电流。这种畸变的电流实质上除了包含基波分量以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这些高次谐波分量注入电网,引起严重的谐波污染,对电网上其他的电器造成干扰。为了控制开关电源对电网的污染以及实现高功率因数,PFC电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1.3 开关管及变压器产生的干扰主开关管是开关电源的核心器件,同时也是干扰源。其工作频率直接与电磁干扰的强度相关。随着开关管的工作频率升高,开关管电压、电流的切换速度加快,其传导干
26、扰和辐射干扰也随之增加。此外,主开关管上反并联的钳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不好,或者电压尖峰吸收电路的参数选择不当也会造成电磁干扰。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由初级滤波大电容、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开关管构成了一个高频电流环路。该环路会产生较大的辐射噪声。开关回路中开关管的负载是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它是一个感性的负载,所以,开关管通断时在高频变压器的初级两端会出现尖峰噪声。轻者造成干扰,重者击穿开关管。主变压器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和漏感也是引起电磁干扰的重要因素。1.4 输出整流二极管产生的干扰理想的二极管在承受反向电压时截止,不会有反向电流通过。而实际二极管正向导通时,PN结内的电荷被积累,当二极管承受
27、反向电压时,PN结内积累的电荷将释放并形成一个反向恢复电流,它恢复到零点的时间与结电容等因素有关。反向恢复电流在变压器漏感和其他分布参数的影响下将产生较强烈的高频衰减振荡。因此,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噪声也成为开关电源中一个主要的干扰源。可以通过在二极管两端并联RC缓冲器,以抑制其反向恢复噪声。 1.5 分布及寄生参数引起的开关电源噪声开关电源的分布参数是多数干扰的内在因素,开关电源和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原副边的漏感都是噪声源。共模干扰就是通过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以及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传输的。其中变压器绕组的分布电容与高频变压器绕组结构、制造
28、工艺有关。可以通过改进绕制工艺和结构、增加绕组之间的绝缘、采用法拉第屏蔽等方法来减小绕组间的分布电容。而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与开关管的结构以及开关管的安装方式有关。采用带有屏蔽的绝缘衬垫可以减小开关管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如图4所示,在高频工作下的元件都有高频寄生特性2,对其工作状态产生影响。高频工作时导线变成了发射线、电容变成了电感、电感变成了电容、电阻变成了共振电路。观察图4中的频率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频率过高时各元件的频率特性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为了保证开关电源在高频工作时的稳定性,设计开关电源时要充分考虑元件在高频工作时的特性,选择使用高频特性比较好的元件。另外,在高频时,
29、导线寄生电感的感抗显著增加,由于电感的不可控性,最终使其变成一根发射线。也就成为了开关电源中的辐射干扰源。2 开关电源EMI抑制措施电磁兼容的三要素是干扰源、耦合通路和敏感体,抑制以上任何一项都可以减少电磁干扰问题。开关电源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高频开关状态时,其引起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仍符合基本的电磁干扰模型,可以从三要素入手寻求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 2.1 抑制开关电源中各类电磁干扰源为了解决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和降低电流谐波含量,开关电源需要使用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PFC技术使得电流波形跟随电压波形,将电流波形校正成近似的正弦波。从而降低了电流谐波含量,改善了桥式整流电
30、容滤波电路的输入特性,同时也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软开关技术是减小开关器件损耗和改善开关器件电磁兼容特性的重要方法。开关器件开通和关断时会产生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这是开关管产生电磁干扰及开关损耗的主要原因。使用软开关技术使开关管在零电压、零电流时进行开关转换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使用缓冲电路吸收开关管或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两端的尖峰电压也能有效地改善电磁兼容特性。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可以通过在输出整流管上串联一个饱和电感来抑制,如图5所示,饱和电感Ls与二极管串联工作。饱和电感的磁芯是用具有矩形BH曲线的磁性材料制成的。同磁放大器使用的材料一样,这种磁芯做的电感有很高的磁导率,该种
31、磁芯在BH曲线上拥有一段接近垂直的线性区并很容易进入饱和。实际使用中,在输出整流二极管导通时,使饱和电感工作在饱和状态下,相当于一段导线;当二极管关断反向恢复时,使饱和电感工作在电感特性状态下,阻碍了反向恢复电流的大幅度变化,从而抑制了它对外部的干扰。图5 2.2 切断电磁干扰传输途径-共模、差模电源线滤波器设计电源线干扰可以使用电源线滤波器滤除,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基本电路如图6所示。一个合理有效的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应该对电源线上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图6中CX1和CX2叫做差模电容,L1叫做共模电感,CY1和CY2叫做共模电容。差模滤波元件和共模滤波元件分别对差模和共模
32、干扰有较强的衰减作用。共模电感L1是在同一个磁环上由绕向相反、匝数相同的两个绕组构成。通常使用环形磁芯,漏磁小,效率高,但是绕线困难。当市网工频电流在两个绕组中流过时为一进一出,产生的磁场恰好抵消,使得共模电感对市网工频电流不起任何阻碍作用,可以无损耗地传输。如果市网中含有共模噪声电流通过共模电感,这种共模噪声电流是同方向的,流经两个绕组时,产生的磁场同相叠加,使得共模电感对干扰电流呈现出较大的感抗,由此起到了抑制共模干扰的作用。L1的电感量与EMI滤波器的额定电流I有关,具体关系参见表1所列。表1 电感量范围与额定电流的关系额定电流I/A电感量L/mH182332460.40.8100.20
33、.3120.10.15150.00.08 实际使用中共模电感两个电感绕组由于绕制工艺的问题会存在电感差值,不过这种差值正好被利用作差模电感。所以,一般电路中不必再设置独立的差模电感了。共模电感的差值电感与电容CX1及CX2构成了一个型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对差模干扰有较好的衰减。除了共模电感以外,图6中的电容CY1及CY2也是用来滤除共模干扰的。共模滤波的衰减在低频时主要由电感器起作用,而在高频时大部分由电容CY1及CY2起作用。电容CY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由于电容CY接于电源线和地线之间,承受的电压比较高,所以,需要有高耐压、低漏电流特性。计算电容CY漏电流的公式是ID=2fCYVcY式中
34、:ID为漏电流;f为电网频率。一般装设在可移动设备上的滤波器,其交流漏电流应1mA;若为装设在固定位置且接地的设备上的电源滤波器,其交流漏电流应3.5mA,医疗器材规定的漏电流更小。由于考虑到漏电流的安全规范,电容CY的大小受到了限制,一般为2.233nF。电容类型一般为瓷片电容,使用中应注意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CY与引线电感的谐振效应。差模干扰抑制器通常使用低通滤波元件构成,最简单的就是一只滤波电容接在两根电源线之间而形成的输入滤波电路(如图6中电容CX1),只要电容选择适当,就能对高频干扰起到抑制作用。该电容对高频干扰阻抗甚底,故两根电源线之间的高频干扰可以通过它,它对工频信号的阻抗很高,故
35、对工频信号的传输毫无影响。该电容的选择主要考虑耐压值,只要满足功率线路的耐压等级,并能承受可预料的电压冲击即可。为了避免放电电流引起的冲击危害,CX电容容量不宜过大,一般在0.010.1F之间。电容类型为陶瓷电容或聚酯薄膜电容。 2.3 使用屏蔽降低电磁敏感设备的敏感性抑制辐射噪声的有效方法就是屏蔽。可以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对电场进行屏蔽,用磁导率高的材料对磁场进行屏蔽。为了防止变压器的磁场泄露,使变压器初次级耦合良好,可以利用闭合磁环形成磁屏蔽,如罐型磁芯的漏磁通就明显比E型的小很多。开关电源的连接线,电源线都应该使用具有屏蔽层的导线,尽量防止外部干扰耦合到电路中。或者使用磁珠、磁环等EMC
36、元件,滤除电源及信号线的高频干扰,但是,要注意信号频率不能受到EMC元件的干扰,也就是信号频率要在滤波器的通带之内。整个开关电源的外壳也需要有良好的屏蔽特性,接缝处要符合EMC规定的屏蔽要求。通过上述措施保证开关电源既不受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也不会对外部电子设备产生干扰。3 结语如今在开关电源体积越来越小,功率密度越来越大的趋势下。EMI/EMC问题成为了开关电源稳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一个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开关电源的EMI抑制技术在开关电源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EMI问题越早考虑、越早解决,费用越小、效果越好。微弱信号检测课程报告 组 员: 李 政 张辉 刘兴兵 班 级: 076
37、081 指导老师: 宋俊磊 班 级: 2021.06 开关电源EMI噪声分析及抑制0 引言开关电源作为一种通用电源,以其轻、薄、小和高效率等特点为人们所熟知,是各种电子设备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已成为当今的主流电源。随着电子信息产的迅猛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必将日益扩大,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然而,当人们尽情享用开关电源所带来的轻、薄、小和高效率等种种便利之时,同时也带来了噪声干扰的种种危害。特别是开关电源在向更小体积、更高频率、更大功率的方向发展,其dVdt、dIdt所带来的EMI噪声也将会更大。它的传导噪声、辐射噪声会波及整机的安全,有时会干扰一些CPU的指令,引起系统的误操作
38、,严重时还会引起系统的颠覆性破坏。为此,我们在使用开关电源时,要密切关注开关电源的EMI噪声所带来的危害,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来降低EMI噪声,把EMI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1 电源噪声基本概念电源噪声是电磁干扰的一种,其传导噪声的频谱大致为10kHz30MHz,最高可150MHz。电源噪声,特别是瞬态噪声干扰,其上升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电压振幅度高、随机性强,对微机和数字电路易产生严重干扰。根据传播方向的不同,电源噪声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电源进线引入的外界干扰;. 一类是由电子设备产生并经电源线传导出去的噪声。从形成特点看,噪声干扰分串模干扰与共模干扰两种:. 串模干扰是两条电源线之间(简
39、称线对线)的噪声。. 共模干扰则是两条电源线对大地(简称线对地)的噪声。开关电源属于强干扰源,其本身产生的干扰直接危害着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抑制开关电源本身的电磁噪声,同时提高其对电磁干扰的抗扰性,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关注。2 电源噪声分析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结构很多,在中小功率开关电源模块中,使用较多的电路拓扑结构为推挽式、单端正激式、单端反激式等。典型的单端正激式开关电源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图1 单端正激变换电路电路工作时,由PWM控制单元送出脉宽可变的脉冲信号来驱动开关管Ql,其导通关断状态不断改变。在功率开关管Q1的高频开关切换过程中,流过功率开关管和高频变压器的脉冲会产生
40、纷杂的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产生的噪声可通过电源输入线传到公共供电端,或通过开关电源的输出线传到负载上,从而对其它系统或敏感元器件造成干扰。这些噪声在电源线上传导的噪声频谱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几百kHz到50 MHz的频段内,也就是在开关频率的基波和若干次谐波的频段内,干扰噪声的幅值远远超过了GJBl51A所规定的范围,因而会造成系统传导噪声等电磁兼容指标超标。图2 开关电源在电源线上的传导噪声频谱图2.1 共模噪声电流金属封装结构表面贴装开关电源模块的整个电路元器件全部都装配在基片上。PWM控制片、功率开关管、整流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全部采用表面贴装封装元件,输入
41、输出的电压电流由引线送出。这样的连接方式虽然构成了电路回路,但也给电路带来了新的寄生电容Cp,这些寄生电容的分布如图3所示。图3 开关电源的寄生电容Cp分布在初级回路中,功率开关管芯片、PWM控制芯片、运算放大器芯片、电源正负输入线的走线轨迹等都会与外壳底板之间产生寄生电容Cp,寄生电容的容量大小取决于基片的厚度和它们在底板上所占据的面积。这样,在电路中,这些元器件及其走线与外壳底板之间就形成了分布电容Cp1、Cp2、Cp6等。这些分布电容在dVdt、dIdt及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等共同影响下,就会引起噪声电流。这些噪声电流对于输入电源线的正负之间、以及输出负载线的正负之间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42、,称之为共模噪声电流。共模噪声电流的大小与分布电容的大小、dVdt、dIdt等有关。2.2 初级差模噪声电流图4所示是初级差模干扰电流示意图。在初级回路中,功率开关管Q1、高频变压器原边绕组Lp与输入滤波电容Ci构成了开关电源的输入直流变换回路,这个变换回路在正常工作时,会将输入的直流能量通过高频变压器传给次级。但在功率开关管Q1开关时,高频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所引起的基波及谐波会沿着输入滤波电容Ci传向输入供电端,这种沿着输入电源线正负端传播的噪声电流称之为初级差模噪声电流IDIFF。图4 初级差模噪声电流示意图这种差模干扰电流IDIFF经输入电源线流向公共供电端,特别是当输入滤波电容Ci滤波不
43、足时,对输入电源线的干扰很大,它还会通过公共的供电端干扰系统的其它部分,从而使其它部分的性能指标降低。2.3 次级差模噪声电流图5 次级差模噪声电流示意图次级差模干扰电流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开关电源的次级回路中,高频变压器副边绕组Ls和整流二极管V2负责将输入的能量传给负载。输出滤波电感L、输出滤波电容Co对高频部分进行滤波。整流二极管V2的作用是将次级绕组的脉冲波整流成直流。脉冲波为高电平时,整流二极管导通,此时将能量传给负载,脉冲波为低电平时截止,输出电流通过V3进行续流。当整流二极管V2由导通变为截止时,由于二极管的载流子移动会产生很大的反向恢复电流,这个反向恢复电流会沿着输出滤波电感和
44、输出滤波电容传播到负载回路中。所以,沿着输出线传播的EMI噪声电流包含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常传送能量时所携带的开关基频与谐波的干扰电流,另一部分是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所引起的干扰电流。这个沿着输出线正负端传播的噪声电流是差模噪声电流IDIFF。这种差模噪声电流会给负载电路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输出滤波电容滤波不足时,表现得特别厉害,它会影响负载电路中的模拟电路的灵敏度和数字电路的门限等,严重时,还会导致电路误触发,从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工作不正常。3 噪声抑制措施抑制电磁干扰(EMI)噪声应该从干扰源、传播途径和受扰设备入手。首先应该抑制干扰源,直接消除干扰原因;其次是消除骚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
45、的耦合和辐射,切断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第三是提高受扰设备的抗扰能力,减低其对噪声的敏感度。常用的方法是屏蔽、接地和滤波。3.1 屏蔽屏蔽可以用来控制电场或磁场从空间的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传播,这是克服电场耦合干扰、。磁场耦合干扰以及电磁辐射干扰的最有效手段。屏蔽的目的是利用导电材料或高磁导率材料来减少磁场、电场或电磁场的强度。通常采用两层屏蔽技术,外层屏蔽材料的磁导率不是很高,但是其达到磁饱和的磁场强度却很高,内层屏蔽材料采用高磁导率,以充分吸收噪声。图6 屏蔽示意图 发挥屏蔽效果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屏蔽盒的开口和连接部分之间的间隙。必须增多屏蔽盒的连接部分,从而使开口和间隙的最长的边减至最小。
46、图7是几种良好屏蔽示例与不良示例的比较。图7 屏蔽示例比较3.2 接地为了阻止电路块之间出现噪声干扰,必须减小各个电路块之间的GND阻抗,以使来自各个电路块的GND电流不会互相干扰。通过加宽和缩短信号间的接地布局,可减小接地阻抗,这将减小对地势差。通常采用混合接板地方式,如图8所示。图8 混合接地方式对于低频地电流,小电容阻抗很大,该方式相当于并行单点接地;对于高频电流,该方式相当于多点接板地。3.3 滤波加装EMI电源滤波器是抑制EMI噪声最好的方法之一。在电源输入端加装EMI电源滤波器可以获得双重效果,它既可以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EMI干扰传向电源端,亦可抑制来自电源端的EMI噪声对开关电源
47、造成的干扰。在输出端也可加EMI滤波器。EMI滤波器典型结构如图9所示。图9 EMI滤波器典型结构该电路由共模滤波电路和差模滤波电路组成。其中Ll和L2是绕在同一磁芯上的两只独立线圈,称为共模扼流线圈,其所绕线的圈数相同,线圈绕向相反。这样,EMI滤波器接入电路后,两个线圈内共模电流产生的磁通在磁罐内将互相抵消,因而不会使磁罐达到磁饱和,因此,两只线圈的电感值能保持不变。其中,L1、L2和两个电容Cy构成两个独立端口间的低通滤波器,可以抑制电源线上存在的共模EMI信号,以使这些共模EMI信号无法在电源线上进行传导。L3、L4是差模扼流线圈,Cx是差模滤波电容能够抑制差模信号。采用EMI滤波器后的滤波效果如图10所示。有图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