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实用文档】doc.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176855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实用文档】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实用文档】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实用文档】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实用文档】doc.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李天虎摘要:进入21世纪,全球已迈入知识经济新时代,一个人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力就成为决定其能否适应新形势,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力伴随个人发展的全过程,强调学生将基本素质与自主学习理念相融合。本文结合初中教学实践,阐述学习力的基本内涵,分析初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力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进行总结,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词:学习力;初中教学;问题;教学策略;培养途径学习力伴随了个人的发展整体过程,是现代社会个人应具备的一种基础文化素质,它衡

2、量反映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培养提升学习力,可以使人具备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他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作为初中教学来讲,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基于初中教学承上启下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加以明确,在教学中利用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力。一、 学习力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学习力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企业管理的领域,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得到逐步研究,相关学者将学习力与教育理念相连接,开始将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力作为一项研究课题。业界对于学习力的概念表述,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强调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毅力的三方统一,三者同时加以体现,即为学习力;二是从心

3、理学与教育学出发,指出学习力是个人接收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实现学习、工作及生活各方面状态改变的能力,涵盖了生理基础、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三个部分;第三种概念是通过对学生主体的调查得出,认为学习力是在具有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听说读写等手段渠道获取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借助实践、体验和反思等途径,最终达到新思维和新行为的目的效果。联系到实际教学中,将学习力分解成生理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三个方面,是较为科学的定义方式,三者中又以学习能力为基础核心。初中教学中的学习能力培养,就是通过消化吸收学习内容,加以理解贯通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转化,形成实践技能,核心内涵就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

4、思考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吸收能力、转化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二、 现阶段初中学生学习力的现状及不足之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逐渐意识到学习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寻求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关键教育时期,需要我们分析现状,找出不足,着力改善教学策略方法.(一) 初中学生学习力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了学习力的研究中来,有相关学者针对现阶段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率加以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现阶段约0的中学生自认为学习效率过于一般,约3的学生自认为学习效率较高,也有4的学生群体自我认为学习

5、效率过低。学习效率是学习力的体现形式,而学习效率又直接受学习方法的影响制约,由此也可反映出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有效.良好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初中教学环节,教与学中都存在学习力开发不足的问题。(二) 现阶段初中生学习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现阶段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单一的学习知识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教师与学生都要相应改变教学策略及学习方法,追求科学高效的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式。一方面高效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习力的必然途径,另一方面高效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能力,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

6、规律。通过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存在不一而足的各种问题。1. 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也就意味着学生不具备充分的学习动力.现阶段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仍会束缚广大师生及家长群体,绝大多数的初中生还是将考试中获取更好成绩当做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形成这种意识的原因有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也受到学校及家长的外因影响.一方面学校仍将升学率作为考量学校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构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极少数的学生能够依循自己的学习理想,开展自主化的学习.2. 初中学生学习毅力不强。毅力,也称为意志力,是指个人在学习工作及生活过

7、程中产生的“持久力,是学习力的构成要素之一3。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多数初中生在学习的自制力方面表现较差,难以形成高效化、系统化的学习习惯.此外,初中生在课堂中不够专心,难以保持对课堂学习的持续关注,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学习意志力薄弱,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会造成学生在自信心方面受挫,最终影响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3. 学习方法单一化。初中教育,一个班级往往包含众多的学生,这些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着客观上的个体差异性,自身的理解吸收能力不尽相同。而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近一半的学生反映没有根据自身学习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过于单一。4.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手段不丰富。学生

8、学习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引导,现阶段初中教学策略还是以学科本身的实际内容为主,采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教学手段上拘泥于教师的自我讲解,不能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些也是限制学生学习力养成的重要因素.三、 提高初中生学习力的培养途径初中生阶段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要基于初中学习阶段的特点,在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的前提下,采用适当有效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加以引导,根据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创造学生高效学习的学习氛围.具体地说,要从学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培养。(一) 改变教学方式,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国外教育学家经过研究得出过这样

9、的结论: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优化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的效果又反过来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彼此关联性。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是实现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基本前提,有了动力保障,学生才会将精力集中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学习钻研,通过解决处理问题,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相反,失去学习动力的保障支持,学生便会因为学习兴趣丧失,导致上课时精神分散,学习状态无精打采,在学习上不愿投入更多时间。长此以往,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了一种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关键,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动力缺失问题,教师应着力提高

10、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协调师生间关系。这也是进行教学实践的整体指导思路。教育的核心是“爱”,关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所以教师不要戴着“师道尊严”的面具,高高在上,以“传道者”自居,而要放下身段,对学生人格予以关爱和尊重,及时倾听学生学习诉求,做到换位思考.基于初中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站在学生群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较易出现问题的区域。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会使学生从心底接纳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初步形成学习兴趣。2。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虽然初中生在个体性质上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

11、平等的,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是“开窍”有先后而已。因此,教师要坚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的理念,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针对学生自信不足的情况,在生活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在学习上因材施教,依靠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通过设置各种学习目标,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注意学习目标的可达成性及目的性,并要设定相应的时间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阶段式的成功愉悦感,在此基础上适度提高要求,给予学生恰当的表扬,增强学习自信意识,深度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加深教学互动层次性。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优化:第一,鼓励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自身问题出

12、发,实现学习角色的转变。在学生发现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可设计学生好奇或疑惑的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借助学生的提出问题,教师再展开新的知识点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又在发现问题中学习,再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侧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学生学习方法的单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思考问题的局限性的影响。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样的,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学科而异,不断变化的,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如在历史教学中,涉及到某一个特定事件,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事件本身基于当时的历史时期的影响,另一方面更要启发学生的广度思考,看

13、到此事件之于整个历史时期的影响。最后,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教学,教师将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加讨论,在小组的合力下,解决问题。自主合作学习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自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 注重心理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在具备了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动机后,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在毅力培养上,要考虑到学习的长期性,注重引导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如有的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发现自身的学习成效不够显著,于是在心理上形成了较大的落差,此时就要适时进行引导。1. 强化目

14、标,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垂头丧气,从而失去学习毅力.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利用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和责任教育,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目标的强化,使学生明白自身的职责,心中充满着神圣的理想,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就会心无旁骛,自觉抵制外部环境的干扰和诱惑。2. 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初中阶段学生更是对榜样充满崇拜之情。教育者要通过不同方式树立榜样,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所树立的榜样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家,也

15、可以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还可以是学生追捧的歌星、影星,甚至是学生身边的人家长、老师和同学,但这些榜样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着良好的意志品质,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畏艰途,不惧风雨,勇于探索,持之以恒,最后攀登了成功之巅.3. 制定计划,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毅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反复,没有持久的毅力,导致对学习的热情忽冷忽热,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习计划的不科学不系统。在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后,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形成近期、中期及远期计划,着重对最为重要的近期计划进行完善,一方面通过近期计划的达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近期计划的实

16、现,能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毅力。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尤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认为不是自己制定,学习动力难以保证;其次,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未完成计划的学生,要启发学生对原因进行分析,观察计划的合理性,适度调整目标,以最终实现学习计划。(三) 加强方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前两个阶段完成后,就需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巩固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路,在传授具体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发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从而提高学习效

17、率,深化学习能力5。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多种,学有方法,但学无定法,作为初中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学生的学习难以提升,绝大多数是在这两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不熟悉知识重点,或是课堂教学完成后,将书本丢弃一旁,不加以复习巩固,造成记忆不牢,后续学习时感到无从下手。.有效预习,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了解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的薄弱环节,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但预习不能蜻蜓点水式应付,更不能随意而盲目,教育者要提出预习要求并给予方法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圈、点、勾、画”,先浏览一遍,领会大意;后反复细读,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标出疑难问题

18、;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适当地尝试着做些习题;然后认真做好预习笔记,记下已掌握的知识和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预习中还要注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贪多求全;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另外,预习时间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教育者要组织学生进行周预习和单元、学期预习。 2。及时复习,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实验,发现了人类的记忆规律,并据此画出了遗忘曲线,即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逐步减慢,这种“先快后慢”的原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有

19、人通过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得出结论,及时复习,不断反馈,遗忘会逐渐变慢,直至不再遗忘.在复习时,要学会在头脑中“放电影”,回忆所学内容,进行咀嚼消化;其次要整理好笔记,把所学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第三,要学会画“知识树”,这样便于记忆、理解,更培养了动脑能力。在复习中要注意:复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通过复习来强化记忆、查漏补缺,以至融会贯通,使得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预习和复习中,不妨尝试画“思维导图”,这种方法使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直观而有趣味,可操作性强而效果较好,更是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此外,科学的学习方法离不开有效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摒弃“等、靠、

20、要的学习思想,出现学习问题时,要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基本情况,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能力。结语: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具备较强的学习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具体到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力培养上,一方面要正视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从学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乐于学习;不断增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毅力,努力学习;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学会学习,最终使学生具备走向未来的核心能力.参

21、考文献:1周健。在不同体裁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力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04,(12):-7。老士清找准“学习力”培养的切入点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013,(3):43赵秀梅。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新课程学习:中,2012,(4):1701714卢臻.自主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013,(29):1225杨振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199-19。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

22、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

23、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在思想上不能重视朗读,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胆小,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

24、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沛县五段中心小学开展了“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中运用微探”课题研究。县城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沛县歌风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沛县实验小

25、学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角色错位。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二是学而不思。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三是思而不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26、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

27、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以本校3-6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

28、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21年2月2021年7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21年9月2021年7月

29、)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21年9月2021年7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经验,曾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并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及在县级以上获奖。课题组成员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对本课题研究在物质、经费等方面能予以保障。 “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

30、与效果研究课 题 实 验 方 案平阴县教研室 孙海燕 陈桂玲一、课题的提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中小学出现两种偏差,小学很多语文课重在内容解读,课堂教学因为理解内容而开始,也因为理解内容而结束;很多中学语文课堂上,则对内容的处理类似蜻蜓点水,然后用足够的时间充分地去体会文章框架结构、表达方式、写作的特点、个人或篇目的写作风格等。对文本的这两种处理都有失偏颇,其实任何文本都是以一个最佳的表达形式呈现在每位读者面前的,文本是不可能离开形式而存在的。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的双重获得,即“文”“意”兼得。济南市教研室江洪春老师多次强调这一理念。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怎样将

31、两者有机结合,怎样设计阅读教学,困惑于操作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尽管江老师总结一些成功课堂,提供了几种方法,但还远远不够用,而且有的老师运用后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想在不同年级推进课题研究,在教学策略和效果上进一步研究、提炼、总结,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多更佳的选择,同时,也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江洪春老师指出:文意兼得在阅读教学中是一个难题。一是难在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感悟其内容、内涵,体会情感的同时,还要领悟其表达上的特点、作用、效果。二是难在文和意的有机统一。既要感悟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其情感,又要领会语言、结构表达上的特点、作用、效果。三是难在如

32、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自悟自得上。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到教材中那些“文意兼得”的地方。也就是策略问题。这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1.“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和效果研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是落实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有益尝试。教师怎样用好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怎样引导学生在“双基”的获取中实现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为学科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此外,“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十分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认为学生通过实现自我的过程是个体体验的累积过程,因而它十分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而课题中“教学效果的研究”正是考量学生“有价值的学习经验”有效性的

33、研究,也是当前所追求的高效课堂的一个有益尝试。2.“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和效果研究”,能很好地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当其冲。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是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传播道德和文化是各科的共同任务,语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唯一的学科,要求它“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这段阐释很好的说明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对领“言”会“意”的度上的把握。3. “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和效果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阅读教学的“文

34、意兼得”,为学生打通了由读到写的学习与运用的通道。文章都会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文以载道,言和意犹如一张纸的两面,水乳交融。如果只“会意”不“领言”,读书多与会写作不会成正比。“文意兼得”是教给学生学会读书的同时还要学习写作,把两项训练任务有机整合在一起,在一个学习过程中实现读写双重目标,使学生两方面同时学有所得,即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4.“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和效果研究”,能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他课程,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学科,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学习结果。语文学习关系到各科的学习和孩子的成长,是基础的基础,加强阅读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对促进学生综合

35、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长远的意义。二、 概念界定文意兼得:“就是“言意兼得”。“意”是指课文,文本传达的内容、思想、易趣、品味、情感、文化等方面。“言”是指文本的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言意兼得”是指从理解文本的语言入手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关注语言的学习。语言的习得要了解揣摩文本的语言形式,体会和运用表达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基本上掌握如何读懂、写好一篇文章,言意兼得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本课题中的阅读

36、教学策略是专门指在阅读教学中为体现“文意兼得”,落实“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和领会表达”这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阅读教学效果:效果指人实践的客观后果。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现和检验根据。好的动机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判断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要看实施后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高。好的效果。判断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要看实施后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高。 三、理论依据1.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目标:知识和

37、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重中之重是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同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价值观的形成,无需在内容理解上下更多功夫。外加的过分渲染、挖掘人文内涵是不必要的,语文教学重在得言。所以,应关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形式和文本的表达方法。2.“用教材”的理论。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入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文意兼得教学策略研究主旨就在于如何

38、“用教材”让教师充分用好教材“教”,引导学生充分用好教材“学”,领会并习得表达上的方法,达到能迁移运用的目的。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环境、提供条件、搭建平台,追求“自悟自得”教与学的高度统一。4.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动作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悟自得”,理解文本的同时领会其表达上的特点

39、及其作用,逐渐使学生达到迁移运用,形成个人的基本能力,读与写的技能达到同步发展。四、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学生发展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自觉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领悟表达的技巧,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提高习作能力,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像歌德的名言所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一只眼睛透过纸面上的话看到纸的背面,另一只眼睛看出纸面纸背的呈现方式及妙处。一边读,一边赏;一边领悟,一边运用。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40、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科研型教师。3.课堂发展目标: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作习惯及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二)研究内容从本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地教师资源和校际之间的差异性,确定以下研究内容:1.探究“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能体现“文意兼得”的一般阅读教学策略。2.“文意兼得”阅读教学效果研究。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落实不同的阅读与表达的训练项目,采用哪种教学策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更好的“用教材学”,学有所得。这个内容需要采取同课异构,对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对比,筛选出最佳

41、的教学策略。3.探究同类型课文“文意兼得”阅读教学模式。我们将深入研究教材,根据课文的内容形式特点分类,并集中探索研究该类课文在领会表达上的一般技巧和策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便于新教师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能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加快新教师的成长。五、研究原则现代教学论认为今天的课堂教学,要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质量观;要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观;要树立以主体地位落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学生观。即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本课题研究应体现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

42、师生的双边活动,而落脚点最终是在学生身上,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如何,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把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2.先学后教的原则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要进行启发、点拨、引导,紧扣重点和难点,教在点子上。3.直观性原则小学生对抽象的文学常识领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知识直观化地传递给学生,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这里包括教学语言和所教知识两个方面。新知识如果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已有

43、知识与经验的延伸、拓展、联想、迁移得来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4.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的预设不能牵制学生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5.创新性原则实验教师要有浓厚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获取、加工、输出教育信息,大胆尝试,独辟蹊径;学生敢于改变自我,有主见,敢于质疑、提问,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解决。六、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

44、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2.行动研究法:带领实验教师,在各个年段开展研究,将日常教学工作与课题实验紧密结合,发现问题,与教研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3.课例研究:选择典型的阅读教学课例作为实验载体,研究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有效策略。以实验教师各种类型课文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实验教师个人反思的对象、课题组理论研究的素材和其他成员学习的范例。这也是课题实验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师通过完成课例研究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教育经验总结法:以“文”“意”兼得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教学实践中大量的成功课

45、例进行反思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实验教师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5.比较研究法:主要包括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对比分析,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对比。七、实验措施1.查阅、收集有关自主快乐学习方面的资料,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2.进行学生阅读习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和分析。3.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定期召开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会。4.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研究状况、问题和心得体会。5.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特

46、别要争取得到市县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的支持和技术引领,积极申请外出参加相关的研讨、交流活动。6.及时做好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及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给一线教师,发挥课题研究服务教学实际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八、研究步骤 利用现行的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各个年段入手开展课例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反思归纳,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经过多层面理性思索和实践验证,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探索出一般的操作模式或教学策略,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为语文阅读课教学改革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实践层面的经验。为此,我们将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关于文意兼得的理论文章,以各校教研组为单位,

47、教研组骨干教师为成员,挂线领导为指导和监管,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团结协作,讲求实效,最终形成精品课例成果集。(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1.92021.12)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2.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3.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4.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诊断检测和抽样调查,对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领会文本表达方法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文本表达方法的自觉运用能力进行了解、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二)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1.12021.6)1.

48、2021年1月-2021年3月:请有关教育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2.2021年 4月-2021年9月: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撰写阶段总结与心得体会;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中期报告,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3.2021年10月2021年5月:根据中期研究情况,完善课题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三)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21.72021.12)1.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形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做好结题验收工作。2.整理编辑教改成果专集。3.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九、研究组织及管理(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略)(二)课题的管理1.建立实验研究的相关制度。(1)例会制度:定期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