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通用3篇).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9176443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通用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通用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通用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通用3篇)第一篇: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近年来,我市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实际能力和具体措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等原因,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还有待加强。以乌拉特后旗为例,乌拉特后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奇秀,历史遗迹众多,区域优势明显,蕴涵着广阔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2、近几年,旗委、政府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实,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传统餐饮业、特色产品业、节庆演艺业、文化创意业、文化中介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在服务领域、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晚、总量小、带动能力较低,许多行业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无法与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相适应。(一)产业化观念不强。缺乏对市场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深刻认识。对文化产业的功能、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实现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缺少正确认识,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行为,需要政府的资金、政策投入,政府投资多少就办多少事,等

3、、靠、要思想严重。二是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行为,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是投资者自己的事,忽视了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宏观调控。()品牌竟争力不强。一是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局限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二是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文化资源产品质量不高,拉动文化消费的市场份额有限,文化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形成;三是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不足。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单一,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景区、景点的静态展示,缺少大型的、专业化的文艺表演活动,缺乏准确的定位与文化包装。旅游纪念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创意和本地特色,还未找到与其它产业相融合有效切入点和长效机制;四是投入严

4、重不足。目前,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为当地民间投资,投资项目规模较小,利用外资水平不高,缺乏大项目支撑。(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的竟争,最终将是人的竞争,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乌拉特后旗文化部门从业人员约2800名,有中级职称人员只有2名,仅占0.07,无具有高级职称从业人员,从业人员中高中级管理人才还很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与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另外,高端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还没有真正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和措施上落实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争力差,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顺畅

5、,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文化产业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提出如下建议:(一)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管理职能转变到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创优环境和组织协调上来,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同时,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做到远有规划,近有目标。(二)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市、旗(县)三级财政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将其作为文

6、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货款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货资金和社会投入。自治区、市、旗(县)政府要设立文化产业特别贡献奖,对文化产业的成功者和作出较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团队予以表彰。(三)加强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整理。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加强与同类文化产业项目的台作与交错互补发展,加强对文化历史古迹的保护与开发,要反对掠夺式的经营和践踏式的开发,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研发适合地域文化特点特色且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产品和纪念品,积极有效地引导文化消费。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四)要用文化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梳理、摸清资源家底的基

7、础上,抓紧制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科学融合、深度融合。要充分挖掘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民间故事、民族文化等文化底蕴,在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增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着重加强民俗旅游氛围营造、旅游产品开发和主题形象引导三个层面的开发。重点建设特色民俗村、民俗博物馆、民俗体育场、大型主题园区、民俗度假村、特色商业街区、特色饮食街区和特色艺术表演中心等,充分展示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风情。要依托现有的优势条件,继续办好旅游文化月活动。(五)建立多元化文化产业融资体系。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针对文化产

8、业零打碎敲的局面,要建立文化产业开发项目库,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统筹文化产业的投资与开发,力争实现项目储备一批、推介一批、申报一批、立项一批、实施一批,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积极申报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形成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跨越性发展中的巨大资本缺口。(六)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主体联动的宣传机制,利用广播、电视、会议、网络、报刊、广告等传方式,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演艺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产业规划、旅游景点、项日数据、产品信息等,通过包装、推介、宣传,积

9、极引导外地客商投资兴业,吸纳各类文化产业人才进入。同时,引导干部群众把握政策、明确目标,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地创办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七)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注重人才管理。细化符合实际的文化产业人才政策,积极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以优势产业积聚文化人才,以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人才,为人尽其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加强人才培育。相关部门要开办文化产业培训班,加强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重视发现和启用民间人才、乡土人才,着力培育出一支文化产业本土人才队伍,鼓励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来,使文化产业成为全民创业的亮点和特色。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

10、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引进懂管理、有经验、扎实能干的文化产业人才,重点引进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精英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篇: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建议为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优化产业结构(一)实施“文化+”战略,坚持文化产业与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旅游等深度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动原创内容向出版物、影视剧、戏剧演艺等文化产品转化。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11、、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成果应用于文化内容生产。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数字文化创意设计项目,给予适当资金扶持。充分发挥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加大对文化新业态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推动我省传统优势文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文化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培育一批高端文化设备制造基地。(三)鼓励和引导基于5G的VR/AR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开展试点应用,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虚拟现实产品和服务列入省级试点应用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列入国家级试点应用的,给予一次性奖励60万元。重点支持南昌打造世界级VR产业基地。二、打造产业平台(四)出台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及规

12、范管理办法,支持现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2025年前打造10个重点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50万元。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建立众创空间,对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的,视运营情况在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中给予奖励性补助;对认定为省级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的,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奖补。(五)拓展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空间,鼓励在开发区开辟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板块,形成“区中园”“园中园”。支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办文化科技园或创客空间。支持利用传统商业街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转型兴办文化产业街区。支持利用工业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鼓励利用

13、现有商务楼宇资源,发展文化楼宇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立足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综合体。(六)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类行业组织作用,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金融服务、产学研合作、孵化创新等各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评定的平台项目可获得适当资金扶持。支持演艺经纪、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建设。(七)出台展览业发展促进管理办法,大力培育会展品牌,支持承办经审定的全国性、国际性文体赛事、文化会展活动。发挥省级商务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作用,对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会展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打造会展产业园

14、。三、激发市场活力(八)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对首次入选省级、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的分别给予4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入选省“百强民营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入库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对注册在省内的上市和行业领军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成功的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并购重组时实际发生的法律、财务等中介服务费用,注册地政府可在并购成功后给予50%的补贴,单个项目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元。经省政府批准,2023年底前省属重点文化企业可免缴国有资本收益。(九)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转企升规”。通过实施资金扶持、金融支持等专项举措,引导文化类个体工商户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在政府采购评

15、审中,对小微民营文化企业产品可视情况给予6%-10%的价格扣除,允许中小微文化企业采取联合体投标等方式参与政府采购。(十)鼓励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对首次入选省级、潜在瞪羚企业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银行贷款的文化产业项目,经评定后,连续3年按项目当年新增贷款利息的30%-50%贴息,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出台省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办法。(十一)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谋划与建设,建立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对入库项目优先给予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总部落户江西,鼓励赣商回归发展文化产业。(十二)支持和鼓励文化“走出去”。对经认定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

16、目)给予适当奖励。充分发挥版权输出、服务外包和技术出口、文化“走出去”等项目资金作用,对文化企业市场开拓、文化展览、人才培养等给予重点支持。推动建立一批省级文化出口基地。(十三)提升文化消费,鼓励有条件地区发放“文化惠民卡”“文旅体一卡通”,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加大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支持。整合省市县剧院等场馆资源,提升使用效率,鼓励优秀剧目开展经营性巡演。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开发利用。鼓励文创产品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景区等公共场所。支持实体书店升级发展、连锁经营。四、加大投入力度(十四)建立文化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省财政统筹现有专项资金渠道,加大对

17、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十五)积极引导公共文化、影视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等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设区市应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特色文化产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等发展,对获得国家荣誉称号、资助的企业或项目进行适当资助奖励。五、拓宽融资渠道(十六)推动组建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利用省级发展升级引导基金平台,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从省级公共文化专项资金中统筹一定比例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十七)鼓励商业银行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方式,完善“补、贷、投、保”联动机制,降低文化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提高转贷基金规模,降低文化企业“过桥”成本。鼓励“财园信贷通”加大对文化企

18、业信贷服务力度。(十八)支持文化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资产重组、融资并购、股权登记托管等服务。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在上交所、深交所每新增一家省内文化企业上市公司,省财政给予企业注册地所属设区市政府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在境外资本市场每新增一家省内上市文化公司,省财政按照实际融资金额的2%,给予企业注册地所属设区市政府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在境内重组上市(借壳)并完成注册地回迁的文化企业,参照相关上市奖励政策执行。(十九)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适合文化产业特点和需求的新型保险业务。支持文化企业投保履约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险产品。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

19、和新兴市场出口投保、年度保额在600万美元以下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进行全额补助,对小微文化企业在全省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项下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险保费予以全额支持。六、落实相关政策(二十)认真落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现行财税优惠政策和有关规定。落实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二十一)培育引导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经认定后可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对上市公司、拟上市

20、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所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符合条件的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二十二)对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的文化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对符合我省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文化产业类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对支持发展的文化旅游项目,土地出让起始价可按所在地土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没有基准价的地区,土地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土地取得费、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费用之和。(二十三)降低生产性文化产业项目的一次性置地投入,其用地允许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供应,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

21、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经当地人民政府研究认定,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2年内全部缴清。(二十四)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企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存量资产资源发展适宜的文化产业。(二十五)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推动“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推动落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

22、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允许新注册文化企业“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七、强化人才支撑(二十六)加大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引进的国内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创意和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对有特殊贡献的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实施“一人一策”。建立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库。允许人才集聚的重点文化企业在自有产权的待建土地上按一定比例配建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解决人才安居问题。(二十七)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企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有条件的省属高校设立文化产业院系。根据产业发

23、展的需要,将紧缺的文化产业相关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列入省职业技能补贴培训目录。按规定对为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评选表彰。(二十八)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依法依规从事文化创意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文化企业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入股等方式,加大对骨干人才的激励。研究出台数字媒体、创意设计、电子竞技等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政策。八、完善推进机制(二十九)加强组织领导,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落实的组织协调。适时对各设区市、省直有关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通报。(三十)细化工作举措,形成文化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各市、县(市、区)要健全工作体

24、系,建立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三十一)加强和规范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省文化产业单位名录库,定期发布数据。健全省市县三级文化产业统计分析体系,实现精准统计和动态管理。建立相关部门例会制度,及时研判文化产业发展态势。(三十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好评价考核结果,对考核优秀的市、县(市、区)予以奖励,对不达标的予以通报。(三十三)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意见相关扶持政策,与我省其他扶持政策存在重复的,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实施。今年以来,全区文化产业园和项目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指导下,按照文化与文化产业规

25、划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文化”战略实施,始终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发展,齐抓共管,不断壮大了产业规模,保持了文化工作蓬勃发展态势。一、基本现状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通过不断营造市场发展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区文化产业规模得到壮大,截止至日前,摄影博物馆、乌木艺术馆等一批投资过亿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在谈的文化产业招商项目达到5个,协议总投资250.2亿元。日报传媒集团分社实现年营业收入19009万元,广播电视总台实现年营业收入206万元,成为传媒业的排头兵。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对经济贡献在持续扩大。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区经营性文化产业企业(单位)已达710家,个体户960

26、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其中文化制造业单位61家,占8.58%;文化贸易业113家,占16.05%;文化服务业单位536家,占75.35%。限额以上文化产业单位38家,其中工业增加值为63776(千元),服务业增加值为362937(千元),贸易业增加值为42367(千元),合计4.69亿元。初步形成了由娱乐业、演出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旅游会展业、文化传媒、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印刷业、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服务业吸引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涌现了博

27、广文化传媒、嘉木醇文化传媒、天河国际影城、金逸影城、拓杰科技有限公司、神工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国贸大酒店至尚娱乐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目前,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印刷、文化用品制造销售、广告节目制作、演出娱乐、出版物分销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4、产业集群趋势日渐明显。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区加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突出休闲文化与商务旅游服务主题,对文化特色街区、商业特色街区进行了整体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集群化、企业集团化趋势逐步形成,成为一个包括娱乐、旅游、休闲、会展、广告、健身等行

28、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聚集区。二、主要措施1、全面普查,摸准家底。今年以来,区文体局为全面准确掌握辖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开展了行业普查工作。一是组织专班推进。区文体局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岗位科室,安排了专人,专项开展普查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全区文化干部举办了三场文化产业统计培训班,对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标准,系统进行了培训学习。三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与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与数据比对,及时进行增补入库与统计认定。2、重点推进,骨干支撑。一是以“三园两馆”建设为重点,狠抓骨干项目建设。对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园、中华鲟文化产业园、钢琴文

29、化产业园、摄影馆、乌木馆等重点园区和项目建设,开展企业走访协调服务和跟踪推进。目前,“三园两馆”项目已相继进入规划完善和土地平整阶段。二是以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为契机,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坚持走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道路,加强规划引导和产业聚集,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工作。目前,该中心已入驻14家文化产业企业,涵盖数字传媒、动画制作、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等业态。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以城市会展、演出经纪、文化娱乐、创意设计为重点,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引导行业自律发展,培育新型文化消费,辖区文化企业先后举办了“宋祖英演唱会”、“房产文化节”等活动,使市场业

30、态不断丰富。3、精心培植,壮大实力。一是实施市场主体培植工程,壮大市场主体。按照“新增一批、转换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有潜力、有市场、有前途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加快培植,采取全程代办、一线服务等方法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共新增市场主体475家。二是加强项目招商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对“铜易新”文化用品、国贸大酒店至尚娱乐有限公司、美邻假日酒店唛霸KtV等项目的协调服务、信贷支持及产品创新工作,推动项目及早建成。三是广泛搭建平台,加强政策扶持。抓住深圳文博会、银行政策性信贷等机会,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和推介,并协助企业做好政策性退税工作。三、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园与项

31、目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处在起步阶段,服务性企业较多,产业总量偏小,产业结构欠优,产业链接不紧,新兴业态发展滞后,对经济贡献率仍然偏低,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主要变现为:一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与战略地位认识不足,规划引导不够,文化产业意识不强,存在“重事业轻产业”的倾向。二是文化资源优势富集但未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尚未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三是文化产业多表现为传统的门类业态,因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配套,特别是税收、融资、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制约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四是受现有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的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协调的任务重、难度

32、大、调控手段有限,对外各项政策争取难,配套缺乏手段。五是培养、吸引人才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缺乏产业化开发,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力不强。(二)建议1、进一步突出文化产业重要地位,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升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结合各区域之间发展竞争态势和自身发展空间及规划制约,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重点地位,把文化产业战略上升到全区重点战略,对文化产业发展实行高位统筹推进。2、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业绩考核,并作为评先争优的重要条件,科学设立和划分文化产业考核指标,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配套政策,形成激励配套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3、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投入。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研究设立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