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存问题及对策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存问题及对策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存问题及对策思考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研电2012201110毛煜杰【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农村文化获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文化转型升级、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发展中不断浮现的深层次问题也极大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一巨大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农民,而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
2、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思考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才能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文化体制改革是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促使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文化体制改革也需要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新农村文化发展中的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的乡
3、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村已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乡村居民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现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精神文明的面貌大为改观。但是,就全国而言,这些成绩仅仅是初步的,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文化设施薄弱,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还偏低,文化活动贫乏,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很遥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还很多。(一)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尽管中央财政投入的比例逐年增长,但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对文体广事业费的支出在“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低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
4、率。从文化当行业的局部看,由于基数小,财政拨款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六五"是052,“七五”是O45,“八五”是O46,“九五”是045。“十五"期间,2001年是O40,2002年是O38,2003年是O35,2004年是O40,2005年是O39;从财政对文化投入的级别构成看,中央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力度远远超过地方财政。统计表明,从2001年到2005年,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投入所占国家文体广行业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0到25之间。调查显示,农村文化公共投入在配置上不太合理,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有限投入主要集中于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且大多数是一次性基建投
5、入。中西部地区县以下几乎没有对文化人才的投入,也几乎没有保证文化设施正常运行的经费,绝大多数是只管“建设”,不管“运转”,存在明显的“重投轻管”的特点。多数县、乡财政未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不得少于财政总支出的1”和“财政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文化体育每人每年05元”的公益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政策。仅仅靠财政投入不能解决农村文化经费的不足,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从2000年开始,每年省里投入300万元左右,在全省建设30个左右乡镇文化中心。每建成1个,省里补助10万元,市、县两级各配套投入10万元。但是对于2000年财政支出5181亿元来看,新农村
6、文化建设经费还是比例很小。另外在资金投入后,只追求量上的增加,没有追求质的提高,不断增加文化站和村民图书屋的数量,但真正满足了农民多少文化需求,则没有人过问。(二)基层农村文化服务政策缺乏,专职文化干部、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随着基层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政治推进,随着农民物质需要的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要求迫切。而农村文化的滞后与新农村的经济政治发展不相适应。农村缺乏文化事业投入途径,更不会有文化事业方面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期缺乏文化培养的农村土壤上不能很好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即使有个别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也是
7、在家自娱自乐,没有文化组织氛围,带动不了大多村民的文化素养发展。据记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新一村调查访问,村民农闲没事干,村民文化生活匮乏,赌博成为消遣时间的主要方式,加上村里和其他部门制止不力,遂使赌风盛行。可见新农村建设中,健全农村社区建设、完善村务管理制度、丰富农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是多么的迫切。(三)基层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依然薄弱一方面,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据调查,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图书旧、书籍少、种类不全、借阅率不高的问题,新图书不能及时到县乡图书馆,图书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乡镇文化站已经成为摆设,没有人问津,房屋设施已经老化陈旧且存在安全隐患。“十五”期间,辽宁省共确定
8、了160个乡镇文化中心项目,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118个。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乡镇文化中心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达到1180万元,市县两级投入资金达到2360万元,乡镇及村共投入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同时辽宁省财政年每年还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全省30个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建设进行了重点扶持,用于更新图书设备、阅览设备;配置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添购专业活动设备;馆舍维修等。该专项资金投入改善了“两馆”办馆条件,使基层两馆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为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推进本地区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积级的作用。然而据调查,这些重点扶持的图书馆和文化站的使用率仅
9、仅占到58。随着新农村基础文化建设的发展,我们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基础文化建设是不是发挥了作用,投入使用的图书屋是否满足了农民的需要,图书屋和文化站的使用率怎么样。事实上,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依然薄弱,而且效率还很低。(四)新型农民转型没有良好的技术和道德指导当今世界是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小觑了影视、互联网对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据调查村民中有电视的村民占99,有互联网的年轻一代村民也逐渐增加。长期文化贫乏的农村受到影视网络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数字时代的文化给了农民渴望文化需求的途径,是发展会技术懂科学适应数字时代新型农民的帮手;但另一方面,影视和互联网的负面效应给处
10、于文化贫乏的村民带来了更方便的黄、毒、赌、骗的机会。农村的思想文化导向也是各级领导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五)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资源受到破坏往日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乡村生活的自然环境开始受到冲击。周围的树越来越少,河没有以前清澈,土壤中的有害物超标,村里生病的人增多,就连村庄也不再象从前那样整洁、干净。在湘南偏远的乡村里,池塘的水资源受到污染严重。经常出现一池塘的水养着一池塘的鸭子,或者池塘倒入大量的垃圾或者牲畜的粪便,搞得水质变坏发臭。调查的13个镇的13个村中,真正见到池塘的水是清澈不多,平均起来一个村找不出一池塘清澈见底的水。乡村居民对周边植被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索取,滥砍滥伐现象屡禁不
11、止,只顾砍伐,不管补植。在能源消费方面,大都是以柴草和煤炭作燃料,据调查资料显示,湘南某地区的农村范围使用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不到10。在农村卫生方面,76的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在城市,约占82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4的公共卫生资源,农民饮水大都是井水、泉水和河水,饮用自来水的行政村仅占9.3约55万农村人口。有80以上农户没有使用无害化厕所。农村建房缺乏规划,分布无序,杂乱无章,村道狭窄,房檐连屋角,采光不畅,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生活垃圾随便堆放,进行“一池四改”(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圈、改厕)农村住户不到8,进展缓慢,居住环境不尽人意。乡村人文环境资源方面,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旧宅院、古树、池
12、塘、石桥、石碑、寺庙等古乡村景观被破坏、推翻、遗弃。因此,乡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文化“匮乏”。由此可见,新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新农村文化在新世纪信息化转型中还处于劣势状态,新农村文化发展不均衡等等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二、新农村文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一)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观经济建设为中心和GDP政绩考核,文化发展重视程度不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经济面貌也焕然一新。大多数认为GDP的数量和增速是衡量政绩的考核标准,政府官员不知不觉中把能出政绩的经济发展当做唯一的标准,文化建设的投入尽管是百年千年大计,但不能在短时间内增加GDP的数量,导
13、致大多数政府官员在财政分配上都倾向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文化发展就滞后了。这就是新农村文化资金投入少,设施基础差的深层原因。(二)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公务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经济发展没带动同步发展的新文化服务体系。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样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一些农村也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或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经济,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山西省部分农村依靠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开采煤炭发展经济,给当地政府和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收
14、益,当地农民像城市市民一样住上了楼房买了汽车。即使新的政策和新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这些农村还是缺失了一种新的文化服务体系,洋车洋楼没有给他们带来精神世界的满足,靠煤吃煤的年限很有限,他们却不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很好的转型;宽裕的生活使得休闲的时间变多,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他们的生活单一,打牌赌博也随之盛行起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是新农村文化滞后发展的又一原因。(三)城乡差距的逐步扩大,新农村文化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经济差距扩大。农民为了缩小这种经济差距,大量外出务工,农村成为老人和小孩留守的空壳农村,失去了文化活动的主体,留守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和空闲去发展
15、农村的经济。一些偏远的农村受到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还处于相对很落后的水平。农民还在为自己的经济生存担忧,没有闲心关心文化的发展。旅游、农村文化大院、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民办剧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办文化。可见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也是新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同时城乡经济的拉大也成为新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三、新农村文化发展对策思考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最主要的建设者。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决定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
16、现。因此,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核心和关键。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兴农民,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由于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较大,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落后的经济条件无法彻底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从而影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鉴于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要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农业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进农业生产技术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知识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积极促进农村信息、金融等行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可以开阔农民的视野,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引导农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更透彻和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只有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二)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建设城为乡风文明的美好家园,必须切实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