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模范事迹材料(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老模范事迹材料(范文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敬老模范事迹材料(范文5篇)第一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总会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家”,是人生的起点,是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福建省周宁县浦源派出所所长詹家便是这样一个温馨小家。从1992年踏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至今23年过去了,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默默无闻地为群众办实事,献爱心。从警20多年,没有刀光剑影的殊死格斗,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警对决,在平凡的岗位上,詹只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放过每一个事关群众冷暖的细节;只是一步一个脚印
2、地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作为家中五个子女中的幼子,詹就小就体会到年老的父母将他养育成人的含辛茹苦。结婚后立马将年老体弱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现在其父亲已95岁,母亲86岁高龄了。目前一家五口挤在仅六十平方米的小套间内,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还和两夫妻同睡一个房间,即使在住房条件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但夫妻俩毫无怨言,默默配合照顾好两个高龄老人。平常要是家中老人(不论是自己父母还是岳父岳母)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左右,寻医问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让詹常常早出晚归,工作繁忙时,几天几夜不着家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一切,作为一名周宁县邮政局普通员工的
3、妻子周叶容,她毫无怨言。众所周知,邮政局日常工作紧张忙碌,时常加班加点,但是她从来不觉得苦,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脸,听到老人温暖的关怀,她觉得一切疲惫都消失了。结婚十多年来,丈夫对待工作的认真努力,她看在眼里,体谅在心里,在她心中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了。不仅如此,她对待工作也从不轻忽,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2023年更是被评为省级优秀营销员。孝顺老人,教育孩子,认真工作,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对妻子的辛苦,詹满怀内疚,他常说老婆跟着我吃苦了。家中的两位老人更是常跟左邻右舍夸:“儿子孝顺,更难得的是媳妇孝顺,跟女儿一样呢。”老人家来自农村,手脚勤快,为人淳朴善良,体谅儿子媳妇
4、的不容易,常常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家中唯一的独女,既听话又懂事,成绩优秀,父母加班不在家时,孩子自己乖乖在家学习,给夫妻俩省了不少心。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让辛苦抚养自已长大的父母安享晚年,才能培养教育好孩子,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第二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杰村拥有好媳妇称号的李采霞,多年来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的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赢得了乡里和亲朋好友的称赞。她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
5、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始终是孝字当先,爱字装心,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的侍奉着父母双亲。李采霞一家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在这个小家身上,他们用赤诚孝心诠释传统美德,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五口之家,公公张建国是一名忠厚勤快的老农民,积劳成疾行动不便,婆婆勤劳本分,有腰腿疼痛的老毛病,眼睛视力也不是很好,行动不便,丈夫在工厂上班,收入菲薄,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现有的那十几亩地,以及丈夫外出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他们是所有大家中的一个小家,也是所有小家中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志同道
6、合,和谐维家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李采霞与爱人都在农村长大共同的经历,使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爱相扶,结婚8年,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交流。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这样和谐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张丽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成为邻里间相互称赞的对象和榜样。都说婆媳问题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一个关键,然而在这个小家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争吵的情形婆
7、婆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有李采霞照顾,婆婆经常感动地掉下了幸福的泪水,我家的媳妇,比亲闺女还亲这是婆婆逢人就说的话。这样,家里家外,就落到李采霞一人身上,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近几年她累得人都瘦了一圈,但是她毫无怨言,还说这是作为一名儿媳妇应该做的,公公婆婆也是自己父母,要一视同仁。媳妇的善良,老人的宽容,也是这个小家一直和睦的关键所在。生活本是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李采霞一家,一个平凡的小家,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家,他们用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父母、儿女、长辈和晚辈之间角色的内涵定义。我们深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身边一定会出现更多像李采霞
8、一家一样的家庭,用心经营,有爱互助,宽容理解,尊老爱幼,那么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第三篇:敬业奉献个人事迹材料我家楼前一个小巷子里有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他在我们这座楼出现之前就在这里摆摊了,无论春夏秋冬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街角,他十分敬业,每天早早的就开张了,好多顾客都成了他的老朋友。我心里一直很尊敬他。说到敬业,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会说:“我很敬业的啊!”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可前几天我知道了什么是敬业了,我的同事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什么是敬业精神。辉辉姐(田辉)已是一位准二胎妈妈,七零后已算是高龄产妇了,9月初的预产期,直到今天还一直坚守在她的岗位上,她边工作边
9、为我们写的密密麻麻的工作进度情况、工作思路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方便我们以后继续工作;在双班例会的时候与部门领导讨论人员情况,很认真地提出一部分建议;最让我佩服的是已经下班了她还在一家一家打电话向劳务派遣业务单位介绍以后与他们联系的人暂时换成了谁.一个就要离开公司休产假的人,她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小事,但每一件都让我震撼。那一天我对这位姐姐肃然起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明白了真正取得成就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机遇,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不管你现在的职位是不是令你满意,而始终要以一种真正的敬业精神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无论你在公司是什么岗位,敬业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老辈们常说:“一个人要先做人
10、,后做事。”公司就是大家为一个共同目的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身为公司成员就要以公司的目标为目标,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第四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而今天的视频主人公董觉得有个温馨和睦的家就是福。董今年49岁,家庭共六口人,是西和县卢河乡人,膝下一儿一女,外加一个小孙子,夫妻举案齐眉,家庭其乐融融。她本人身兼数职,既是幼儿园园长、村妇代会主任、村计划生育自管小组长,曾任十三届人大代表。当她看到好多农村年轻夫妇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照看孩子,山路艰险、水路难行,孩子到了学龄无人照管也不能按时间上学,那一刻她的爱心和责任
11、心被深深触动了,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办一件事儿,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大脑里一闪,自己能不能在家办个幼儿园,收留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也为社会尽点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一想法居然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有了丈夫和子女的理解和支持,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她大胆联系当地学校协调教育局申请了办学资格,向县妇联争取小额创业贷款9万元,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没有现成的教学活动房,他就把自家的客厅和卧室腾出来用来教学,自己搭了一间石棉瓦房,吃住在一间房里,自筹资金购置了活动设施、音响、活动桌椅,聘请了一名幼儿教师和她一起当起60多个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为了不影响孩子们
12、正常上课,还要搞建修,照顾家人生活,操心自己女儿的学习,为了协调好这一系列事情,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和儿媳妇一起为4、5个建筑师傅做早饭,蒸馍馍、给孩子们打扫卫生,中午11点把孩子们送走,又开始给师傅们做午饭,下午还要坚持看孩子们,送走孩子们已是下午4点,紧接着还是做饭,帮工人师傅干零活,忙碌到晚上12点多,她的一天也就在劳累中结束了,丈夫和子女,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身为村支部书记的丈夫,除了忙着料理村上的事务,还要忙家里的四亩地农活,操心建筑的事,可又担心妻子一个人太劳累,挤出时间帮助妻子干点家务,照顾孩子们。说起那段时间董沉默了许久说,也不知道自己是咋熬过来的。现在,她的二层教学楼已经投
13、入使用,自己的爱心事业也步入正轨,如今也是三代同堂,添了小孙子,儿子、女儿也已经上班,闲暇时间还可以帮她照料家务、照看孩子。她说,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幸福的。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宾,助人的一股热情,创业的同舟共济,育人的言传身教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第五篇:敬业奉献个人事迹材料陈明宣,男,彝族,现年41岁,现任尖山乡仁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1年初,他带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心愿,当选为仁厚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十年间,在他的带领下,仁厚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变成如今欣欣向荣的脱贫致富
14、示范村。仁厚村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尖山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尖山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镇雄县城39公里。东面邻果珠,西面邻芒部,北面邻大湾。辖先峰、大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580户,共624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993人,劳动力2355人。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3550亩,海拔1340米,年平均气温23.5,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079亩,林地8748亩,人均耕地0.68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和养殖收入为主,村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村20个村民小组,有4个村民小组在坝子里,3个村民小组部分在坝子里,其余13个村民小组全部隐藏在大山里。
15、全村有近6000亩耕地,坝子地只有1700亩,其余4000多亩全是山地。仁厚村从过去贫穷、破旧、村情涣散的落后村,如今一下子成为了欣欣向荣的脱贫致富示范村。村支部书记陈明宣用他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一个基层党员的本色。要致富先修路多年来由于路的困扰,仁厚村一直没有绕出发展的弯子,陈明宣当选为村主任后,把修路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他深知群众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的实际困难,水果摘下了,路不好运不走,卖不上好价钱;粮食收割时,路不好,不能及时颗粒归仓;孩子们要上学,路不好,需要家长接送。2008年农村通村公路项目实施以后,他四处奔走,跑项目、争资金,在上级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16、经过一事一议、农民筹工集劳相结合的办法,不顾自己身体正生着病,带领全村百姓,修成了全村29.7公里的村组公路,覆盖了16个村民组、1020户、4498人。抓产业促增收鼓起群众“钱袋子”过去,仁厚村由于产业发展思路不对,群众单靠传统的种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群众收入低,生活普遍困难。陈明宣自2001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一直就把发展产业视为富民强村的唯一出路,陈明宣当选为仁厚村支部书记后,多年村干部的工作经验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村里产业要怎么发展?群众增收渠道该怎么拓宽?上任伊始的他就确立了“优果兴牧抓建设,劳务输出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仁厚村产业发展从果业开始,按照“一村一品”的
17、思路,2008年,国家投资280万元的仁厚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市农科所和县蚕茧办有关负责人的指导下,全村进行了1380亩的科学栽桑养蚕规划,共栽种了138000株桑苗,请了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凌英、胡明成向农民们讲解了科学栽桑养蚕技术和科学种植玉米、油菜技术,并针对仁厚村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前应加强桑树树型培养、科学修剪、合理施肥等田间管理。向农民们讲授了栽桑新技术、养蚕新技术、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油菜种植新技术,共发放宣传资料、实用手册700余份。培训结束后,他立即组织农民铲除桑园杂草和实施追肥工作,使当年种桑户每户就养上一张蚕茧,户均增收400-800元。并带领大家搞好玉米的田间管
18、理,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除此之外,陈明宣还积极探索新产业,2010年该村引进了大棚蔬菜种植,去外面学习取经,聘请专家,新建了大棚蔬菜4亩。2009年以来,全村配套种植了板栗1600亩,水保林1468亩,改变了人居生态环境。此外,还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劳务输出当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近年来,仁厚村每年劳务输出均在900人以上,年增收近1000万元。正是有了陈明宣和村两委一班人的艰辛努力,2010年仁厚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抓基础强建设群众建起新房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热潮中,作为村支书的陈明宣更是敢于创新,他从长远出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为先导,在新农村示范建设中,敢出新招。为了解决石笋泥石流滑坡地带农民的居住问题,经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石笋涉及45户百姓的异地搬迁工程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党总支部的成员们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从工程计划到选址到方案实施,全程参与。该工程总建筑6120平方米,现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并硬化了院坝1870米,修建了连户路,修建了30立方米的水池一个,安装PE管道6662米;安装了10千伏的变电器一台,架设了输电线路3000多米,使该居民点成为尖山乡第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9年,得到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投资42万元,新建了一幢376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20平方米的食堂,
20、另外修建了围墙160米,硬化院坝200平方米,并配备了价值两万多元的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在2010年抗旱救灾期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抗旱救灾,身先士卒,共投入抗旱救灾的党员干部550人,搞好生产自救,积极寻找水源,在祁家湾凉风洞内勘测到水源,修建了20立方米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2000米,修建了爱心水窖34个,蓄水2740立方米,铺设PE管道55662米,覆盖16个村民组,解决了939户,396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了丰富全村百姓精神生活,2009年在县委宣传部得支持下,该村又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农家文化大院一个,设置了书柜、书桌、音响设备等。自行编排的文艺节
21、目彝族舞蹈、仁厚新貌等得到了县领导的好评。正是陈明宣支书的辛勤付出,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谋划发展,带领百姓脱贫致富,这位村支书时刻都在思考着,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村情,与全村百姓一道制定出了仁厚村“十二五”规划和经济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100%,粮食生产达219.65万斤,人均纯收入1900元;发展经济林果(板栗1600亩、核桃1400亩、蚕桑500亩)3500亩,搞好仁厚村集镇道路硬化,继续招商引资,开发5平方公里的硫铁矿,完成全村20个村民组的通组公路,劳务输出产业产值达2000万元。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陈明宣连续三年被评为全乡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更是这样评价他们的当家人:我村社社通公路,菜地即将修大棚;村道条条将硬化,来年运菜更舒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位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将本着一心为民的宗旨为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