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9174047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及几种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2、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3、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乐于猜想的意识。活动准备: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记录纸、笔、几种食物(花生、黄豆、大米、芝麻)分装在盘中。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2、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3、说一说: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1、猜一猜:假

2、如猜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1)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秘密?2)用筷子搅拌几下,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三、实验并记录四种粮食放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1、猜一猜:“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猜一猜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教师介绍记录纸,然后让幼儿把猜想的事情记下来。2、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3、交流实验结果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2大班科学活动:水果沉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2设计

3、意图水垢是幼儿生活中常见但是不易为幼儿所了解的东西,本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让幼儿了解水垢和水垢对人身体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简便方法,以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2、培养幼儿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活动准备白醋、水垢清除剂、玻璃杯、药匙、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各一个、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水垢,知道水垢对人们的危害。幼儿观察瓶内的水垢

4、,认识水垢教师手持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请幼儿轮流观察两个瓶内的情况,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下载文档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教师小结,讲述水垢的危害师:“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除垢的过程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无色、透明,闻一闻气味,知道杯中的液体是

5、白醋。教给幼儿闻液体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轻轻煽动,再用鼻子闻煽动的空气。幼儿观察盘中的水垢:黄色的、粉状或块状让幼儿用药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观察发生的变化。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小结: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3、观察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知道除了用醋,还可以用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4、请幼儿说一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3目标:1、通过“纸桌”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桌脚的形状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2、尝试从多个角度比较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地表现,提高幼儿的自评和

6、他评水平。准备:1、纸桌实验材料:纸若干(部分在边上贴上胶纸),同样大小积木若干,纸桌实验记录表,纸桌范例若干2、幼儿自评表人手一份,教师用大表格(幼儿他评自评表)3、摄像机、电视机过程:(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今天我们要用两张纸来做一张纸桌,可以怎么做?(二)幼儿自由选材做不同的桌脚的纸桌,教师指导比一比,谁的纸桌种类多,最新颖?(三)幼儿做纸桌承重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桌脚的形状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2、幼儿进行承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四)、根据记录纸,交流实验结果,并幼儿评价自己及他人的记录情况1、总结实验结果:能放最多积木的是哪一种桌脚?(最少)2、请你来评价一下别人(

7、自己)的记录情况,可以打几个五角星?并说明理由(三)根据活动录像及两位老师的观察记录,尝试从多个角度比较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1、在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谁的表现?你准备从哪个方面对他进行评价?给他几个五角星?为什么?2、你看了刚才你的表现和同伴的评价,准备给自己打几个五角星?为什么?3、听听两位老师记录下来的你的表现。4、分发自评表,幼儿填好后放入成长档案袋。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活动目标】1、愿意创造“工具”,解决简单的移动问题。2、了解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玩具小汽车、双面胶、夹子、垫板、滑轮车、扭扭棒、塑料纽扣、游戏棒、卡纸、塑料

8、环扣、吸铁石、塑料棒子、塑料圆环、报纸、视频生活中的移动。【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游戏:移动小汽车。1、关键提问:什么是移动?小结:物体从原来的位置改换到另一个位置,就是移动。2、游戏介绍:用桌面上的材料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汽车移动了?4、小结:相同的办法,却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帮助小汽车移动。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使小汽车移动。二、第二次游戏:移动小汽车。1、游戏介绍:用一张报纸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3、小结:小小的游戏,你们却有大大的发明。在生活中还会有更大的用处。三、活动延伸

9、:欣赏视频生活中的移动。教学反思:教师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主题、内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没有把幼儿当作一个真正探索的小科学家来对待,科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与理解能力,没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因此幼儿难以获得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直接经验。学会给与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活动目标1、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

10、橘子的外形特征。2、迁移已有的作画经验,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3、大胆尝试,感受旋转涂抹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会使用棉签。2、各种各样的橘子。3、红色、橘色、黄色的水粉颜料,颜料盘,棉签若干。4、画有白色水果篮的黑色作业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一、教师用变魔术的情境出示小橘子,引导幼儿观察。1、教师: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什么呀?小橘子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咦?这里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和刚才的小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啊?(1)教师通过多次变魔术的情景出示不同的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橘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二、出示作业纸和作画的材料,幼儿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1、教师出示画有水果

11、篮的作业纸。教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篮,可是里面空空的。谁会用棉签在篮子里变出一个小橘子呢?2、教师反馈并示范幼儿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教师:第一个魔术师是先画一个椭圆形,再给它穿上衣服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第二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大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第三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小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这几种方法都很棒哦!3、要点提示(1)第一种方法:先画出椭圆形外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染。(2)第二种方法:由内向外做扩散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3)第三种方法:由外向内做收缩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1、教师继续添画橘子,引导幼儿将篮子里装满橘子。教师:一个大大的橘子

12、,好甜啊!转转转又装进来了一个橘子。教师:大大小小的橘子装了满满一篮子。看!都把一个橘子挤出来跳到篮子旁边了!(教师一边创设情景,一边示范画小橘子)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教师:你喜欢哪个篮子里的小橘子?为什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6【设计意图】在玩玩具的时候,发现幼儿只认识少数的兵器。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感官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去看去听去摸一摸,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设计这节课就是想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兵器。通过自己选择最喜欢的兵器,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主要兵器。2.通过自己选择最喜欢的兵

13、器,调动了幼儿学习3.感受兵器的造型美。【活动准备】1.各类兵器图片、模型。2.幼儿收集各种兵器的图书或模型,建立“兵器博物馆”。4.挂图中国古代兵器和现代兵器。【活动难点】制作“我喜欢的兵器”。【活动重点】认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兵器。【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激起幼儿兴趣。出示图片木兰拿弓箭,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看花木兰拿的兵器是什么?(弓箭、刀)木兰使用的弓箭是什么样的?怎么用?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兵器?(剑、刀、弓箭)二、欣赏现代兵器图片或模型。1.幼儿观察其他小朋友收集的各种兵器的图片或模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兵器。“我们已经了解了古代时候的兵器,现在我们来了解现代的兵器。你们今天也带来了很

14、多兵器。2.教师出示现代兵器图片,讲解兵器的名称和用途。三、制作“我喜欢的兵器”。1.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我们刚才认识了很多的兵器,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兵器为什么有那么多种?究竟哪一种最厉害?你想做哪一种兵器?2.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幼儿讨论制作方法。3.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我喜欢的兵器,如:刀、枪、剑、大炮、坦克、飞机、战舰等。4.活动延伸:将幼儿作品布置成“兵器展览会”,供幼儿欣赏。【附】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

15、后来演变,亦称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下载文档(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

16、拐子流星)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7设计意图: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

17、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活动准备:1、教具: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2、操作材料: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活动过程:一、引题

18、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活动反思: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的情境出发,通过出示几幅

19、运动图片让学生分类并归纳出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然后,可以让学生找找身边相关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加深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为了引出探讨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向学生介绍古人是如何利用滚木将大型巨石拖入海洋的,让他们猜测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如何?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滚动摩擦力较小,但还是存在部分反对的声音。究竟真理是什么呢,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数据来证明。继而进入本堂课的重点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关系。在试验设计时学生只注意了变量,却忽视了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提醒学生关注仅仅通过一个因素的改变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学生很快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控

20、制变量。接下来提出问题:怎样根据现有的小车进行改变使其分别进行滑动和滚动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只要把小车的轮子固定住,小车运动时就是滑动摩擦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全班的一致赞成。于是,每个小组都以此方案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得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结论: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从实验中可以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摩擦大约是滚动摩擦的5倍。实验得到真知,同时也可以用此结论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常见现象,如:为什么刹车后很快会停下来,为什么工人在搬重物时要在底下垫几根管子等等。紧接着又给学生介绍自行车上的滚珠轴承,通过演示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因为内外圈间有滚珠,这样只有外圈转动,

21、灵活轻便。在课堂结尾部分请同学思考:是不是在生活中人们都在减少摩擦力,有没有故意增大摩擦力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更好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8彩色的阳光活动目标: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活动过程: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2、了解探索

22、阳光的材料。教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幼儿

23、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9活动目标: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二)、操作探索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24、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三)、观赏结束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2、师总结结束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0活动目标1.让孩子们学会制作饭团。2.通过料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丰富并且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3.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气味表达出来。活动准备制作饭团的材料(饭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妆品,肥皂,洗发精,彩色铅笔,蜡笔教学具图片活动过程导入1.体会各种各样的味道。-大家都知道什么味道?-问问这些东西(准备物)的气味。-它们是什么味儿呢?用语言或身体表达出来。-你最喜欢什么味儿?展开1.谈谈你吃饭团的经历。

25、-在哪儿和谁一起吃的呢?-吃饭团的时候心情怎么样?2.准备好制作饭团的材料,研究一下制作顺序。-如果想要制作饭团,需要哪些材料呢?-是什么样的料理顺序呢?3.按照料理顺序制作饭团。准备好饭和剪碎的海苔。把上面提到的两种材料搅拌在一起。用手把搅拌均匀的饭团成球形。tip如果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饭团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萝卜,南瓜)-用锅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饭里拌匀-放入盐和香油调味儿-把拌好的饭团成团儿4.观察活动纸。你闻到了什么味儿?把味道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5.在活动纸上表现出香味儿。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种香味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达出香味儿。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味道。结尾1.

26、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2.总结活动活动图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1【活动目标】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Ppt、图示【活动流程】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教师不必强求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只要从幼儿能理解的角度出发来交流即可)二、整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你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这里可以让幼儿投票发

27、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一步地追问,或表示认同)三、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让恐龙灭绝的原因都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活动反思】恐龙去哪里了这是个十分有意义的探讨活动,幼儿会积极主动的探讨活动,但有时小朋友说出的答案,有点偏离现实,需要老师从旁指导。重新梳理知识,但在图片、视频方面的资料还不够全面、科学。幼儿接受的知识还不够科学。小百科: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

28、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2活动意图: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

29、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2、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活动重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活动过程: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

30、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2、介绍本次实验。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3、介

31、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幼儿:同意。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

32、的一样吗?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活动反思:不足之处: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小百科:实验,指的是科学研

33、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3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活动准备: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活动过程: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

34、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

35、,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6.物体分类。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7.游戏:奇妙的口袋。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8.小结活动: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延伸活动: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

36、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

37、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4活动目标: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能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人手一把剪刀、透明胶、双面胶、橡皮泥。2.各种废旧物品:树叶、报纸、皮球、卡纸、彩条、彩纸、棉花、盒子、酒盒等。活动过程:一、导入:随音乐我是只小小鸟做小鸟飞的动作入场。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小鸟生活在哪里?1.观看视频:小鸟在树林里欢快的歌唱,引导幼儿了解鸟的生活环境,引发幼

38、儿对小鸟的爱。2.每只小鸟都有鸟窝,都应该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小鸟都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我是一只小小鸟,引发幼儿对小鸟的关爱之情。提问:短片中的小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是小鸟无家可归?他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那你们的心情呢?(很同情他、很气愤、它很可怜等)二、组织幼儿讨论怎么爱护鸟,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鸟、护鸟的办法,激发幼儿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的愿望1.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好不好?(好。)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给它做窝、不让猎人伤害它、不乱砍伐树木等。)2.小结:你们的主意都很不错,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能伤害它,那让我们一起做一些鸟窝挂在树上

39、,让小鸟到我们幼儿园来安家好吗?三、幼儿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1.在做鸟窝之前,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鸟窝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它都有什么形状?观看课件:(有草、树枝、泥做的鸟窝,还有半圆形、圆形、椭圆形、还有人工建筑的鸟窝图片)2.现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帮助小鸟制作一个温暖舒适的小窝好吗?(肯定幼儿大胆、自由的设计,并鼓励幼儿多动脑筋设计出更加新颖的鸟窝)四、作品展示、交流1.教师了解幼儿的作品意图。2.利用幻灯片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简单表述。结束:小朋友你们的鸟窝都制作好了吗?听!小鸟的叫声,我们赶快去给他们安家吧。活动反思:在整个

40、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篇课文的学习都以读为主,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和想象感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白色污染幼儿园大班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白色垃圾。2.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活动准备1.Ppt课件:白色污染2.塑料袋人手一个3.根据活动内容培育的两盆花幼儿园课件活动过程一、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1.讨论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2.出示两盆花观察比较教师倒出死花花盆

41、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后,发表看法)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二、课件演示:白色污染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水里转,会怎样呢?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3.幼儿观察实验

42、,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1.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放到垃圾箱中。2.多用布袋或纸袋。五、我是环保小卫士让幼儿自由讨论,怎样做才是环保小卫士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活动材料: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活动过程:

43、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幼儿记录卡(一)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布料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预测实验结果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

44、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幼儿记录卡(二)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液体布料清水

45、热水肥皂水醋实验结果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注意事项: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知识背景材料: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

46、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教学目标: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教学准备: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教学过程: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