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保护与传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保护与传承.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保护与传承 【摘 要】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重要文化意蕴和价值理念。但当前对该项遗产的爱护和传承面临传承人缺失、产品形式单一和传承形式狭隘等逆境。本文从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的阅历和启示动身,提出应当从教化渗透机制、产业引导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构筑起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系统化、立体性继承和爱护策略。 【关键词】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 TS1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22)30-0018-002 DOI:10.19694/ki.issn2095-245
2、7.2022.30.008 宋代以来,南通蓝印花布就在江南一带广泛流传。今日,虽然其印染技术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诸多爱护和传承难题。本文认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在今日仍具生命力,应当努力探究其传统要素与现代需求之间的关联路径。这一点,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供应不少启示与借鉴。 1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阅历 日本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一般意义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爱护。详细来说,日本的基本举措是从教化、产业和法律三个层面构建起系统性的爱护和传承机制。 1.1 教化渗透机制 日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渗透到教化的全过程中。比如,日本重视实践课堂,使学生在各个学习层次都有机会去
3、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化的这种推动力使传统文化可以和当下干脆接触。比如,传统服饰方面,虽然明治维新之后西式服装已成为许多正式场合的必备服装,但今日的日本人仍对传统和服非常钟爱。再如,传统节日方面,“祭事”、“庙会”等传统节庆仪式仍常常出现在现代化的大街小巷,且这些仪式的程序、服装、道具等元素极具历史感。 1.2 产业带动机制 “传统”这一概念本身就意味着与现代生活方式肯定程度的脱节。能否实现现代产业模式的推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来说非常关键。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实行政府推动的方式。日本政府将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让每一个县、区,甚至村公所都设置了“地区振兴科”。客观地看,政府
4、的重视推动了全社会的共同参加和资金、技术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流淌,不但爱护了一大批传统文化,而且使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日本这一根基上“活起来”。 1.3 法律保障机制 近代以来,日本就起先对传统文化传承进行立法,并连续出台了古器物爱护法和古寺爱护法。二战之后,日本政府主动部署了复兴日本民族文化的方案并通过了更为全面的文化财爱护法,这些举措对文化遗产的爱护和传承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使得日本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2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传承现状 2022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目,这对其爱护和传承来说是一件大事。但一种传统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应当具备其内生性
5、动力,在这一方面,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面临如下三点逆境。 一是传承人相对缺失。南通蓝印花布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了困难的印染技术,但直至目前,其技术的主要传承主体还是家族式传统作坊。但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推动,蓝印花布传统技术的效率低下之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情愿投身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继承事业的人越来越少,而现有的娴熟驾驭该技术的匠人有些逐年老去,有些则迫于环境压力另觅新行业。 二是产品形式相对单一。南通蓝印花布的印染技术确定了其产品色调图案多以白底蓝花和蓝底白花为主,虽然这些图案形式非常剧烈地体现着传统“中国蓝”,但在当下看来,很难对大部分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较低的视觉冲击
6、力,旅游市场上蓝印花布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手工产蓝印花布相关产品价格昂扬,共同导致蓝印花布“难以走进一百零一姓家”。 三是传承形式有待创新。当前,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传承主体多为民间力气。11016年、2004年,吴元新、陆瑞兴分别在南通和无锡创办了以蓝印花布印染技术为主题的博物馆。随着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目,江南地区也有少数高校在小范围内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些举措尽管肯定程度上吸引了很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爱好者,也客观促进了对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实物化留存,但仍缺乏更为普遍的行政动员力和爱护力。 3 对策建议:基于日本的启示 日本的上述阅历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须要从
7、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系统发力。本文认为,当下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应当多维引导、协同发力详细对策建议如下: 3.1 拓宽蓝印花布印染技术與学校教化对接的路径 非遗爱护,观念须先行,观念的培育则首在教化。近年来,南通市通过在学校进行非遗展演、建立非遗传承基地、聘请“非遗文化志愿者”等方式,推动“非遗”与校内文化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非遗”与学校对接依旧存在受益面窄、持续时间短、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应在教化渗透机制上加大探究力度,增大不同教化层面和该遗产的接触面,促进在校人员对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感受、学习和探讨统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必要在南通市部分学校进一步开设相关课程,将
8、其爱护纳入教学和探讨体系当中。如此,一方面能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化,确保传统的文化技术不会“失传”,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无形中培育志在学习、探讨和爱护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专业人才,使这项传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3.2 以“互联网+”来推动产业化 南通蓝印花布具有剧烈地域性特征,承载特定风土民情。但除此之外,南通蓝印花布及其印染技术本身还蕴含着更为普遍的传统文化精神。就目前来看,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非常贴合这种传统文化的普遍意蕴,“互联网+”思维的引进则可通过互联网产业使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现实中得到普遍化。通过“互联网+”,可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在线共享,线上、线下同步沟通,
9、依托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嫁接优势行业的空间资源、行业资源,进行品牌推广”的多维格局。4可以以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为基点,提高传统技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多种可能,推动蓝印花布的传统印染技术向当代创意文化转变,构建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文化产业品牌,促进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爱护和发展。 3.3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的法律保障机制 客观地看,我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障,并于2022年2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的颁布标记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工作被正式纳入法治轨道。不过,法律保障模式的单一在实践中则导致不当利用现象等频现。1就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来看,该项
10、遗产在当下已不仅仅具备审美功能,而是具备巨大商业价值。但在实践中,该项技术的很多拥有者却并未获得合理的回报,传承人的流失,很大程度即可归因于此。再如,对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商业开发活动中,不乏为了商业利益而对这项遗产过度包装的行为,这不但可能导致对该项遗产的歪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敬重。因此,对该项文化遗产的法律保障不能止于上述统一性的立法,而是要加强具备地域性色调的私法爱护,尤其是要对非遗的传承人及其所具备的学问产权进行连接性规定。2 4 结论 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传承和爱护对于在新时代构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的阅历告知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实行系统化、多维度爱护措施。对南通
11、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爱护和传承不能止任何一端,而是应当在教化渗透、法律保障和产业引导下协同发力,这样才能促使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苑利,顾军著.中国非遗爱护启示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 2李树文,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 3刘莉,等.日本传统文化的爱护与传承及其启示.科技风J.2022.10. 4陈珊,等.“互联网+”背景下蓝印花布工艺传承与发展.轻纺工业与技术J.2022.02.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