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大学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课题名称: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学生姓名: * 学 号: 1421201451475 专 业: 药 学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6年3月 目 录1、目录12、摘要23、关键词24、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35、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46、药物不良反应的成因77、怎样做到安全合理用药108、参考文献13【摘要】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作为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就伴随着安全合理用药而存在,可以说,是药物除去治疗作用以外的一个孳生品。所谓“是药三分毒”,所以探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临床危害,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安
2、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国家及各主管部门已经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控制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措施,旨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切实降低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即合理用药。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依托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基础,就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做进一步的剖析和探讨,为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及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关键词】不良反应 危害 减少 安全用药【 Abstract 】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ferred to as ADR) as an important part
3、of medicine discipline, safety rational Drug use, historically occurs, so to speak, the Drugs a breed apart from treatment function. So-called is a medicine three minutes poison, so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clinical harm, thus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rational use of d
4、rugs,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and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have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regulatory measures, to arous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5、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and prevent the risk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afe, effective, economical and proper use of drugs that rational drug use.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relying on modern medicine and disease system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basi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safe dru
6、g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for safe medication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its scientific nature and the authority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data.【 Key Words 】 to endanger the safety of reducing drug adverse reactions【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是
7、指质量合格的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 side effect )、毒性作用( toxic effect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致畸作用(teralogenesis)、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和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行文中
8、也给出这样的定义:药物不良反应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阐释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明药物不良反应有着特定的发生条件即以正常的用法用量为前提,其在内容上排除了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这们称之为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简称ADE)。二者虽然在表现方式上极其相似,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药物不良事件往往与药物的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及使用不合格药品有关,且也可引发严重后果,如病情加重,会引起并发症、致死、致残;而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使用常规剂量的药物却
9、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问题,也不属于医疗事故。一般情况下,药品不良反应是可提前预知的,但也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更有甚者是难以恢复的。因此临床中,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应在实践中注意加以区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的药理作用都包括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即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非预期的药理作用。我们要想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才能降伏不良反应这头恶龙,从而降低药物的风险发生率,使其为我所用,真正地发挥其治愈和预防疾病、缓解临床症状、
10、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效能。【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掌握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来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据不全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千多万的患者长期住院,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就达250万之多,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约有2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则更为具体: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占住院人数的5%-10%,住院病人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达10%-20%,致死率为0.24%-2.9%。笔者搜集了一些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案例一:2006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陆续有患者因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出现急性
11、肾衰竭的临床症状,被卫生部紧急叫停。事件中共有65名患者使用该批号产品,导致13人死亡,另有两人受到严重伤害。这一事件曾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恐慌,并因此受到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齐二药”事件。案例二:2006年安徽华源药业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多数患者注射后,出现了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新华网当年的报道中说,全国有余省份报告了100余病例,其中11人不幸死亡,年龄最小的才6岁。这就是被称为步“齐二药”后尘的“欣弗”事件,三个月后涉事的安徽华源公司的总经理裘某某也因为承受不
12、了这一事件的重压而自杀身亡,让人扼腕叹息。当时就有评论说:“欣弗”事件是中国医药界的悲哀,而裘的自杀更是一个悲剧的结局。诚然,这两起事件最终都被定性为“人祸”,严格说来,并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范畴。只是从这两起事件伊始,药物不良反应才逐渐走入人们视线,受到监管层和大众的重视。直至2011年5月,卫生部才通过81号令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办法,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给予了统一的规范。下面的数据是来自国家药监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14年度监测报告: 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2.8万份,较2013年增长了0.8%。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
13、反应/事件报告34.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5.7%。1999年至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近790万份。图1 1999-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其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换言之,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药品是个高风险的行业,虽然一种药品从研究开发、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到审批上市等全部程序,各国规范都十分严谨,然而由于受当时科技认知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些罕见、迟发、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只有在药品大面积长期使用后才能被发现。例如发现四环素影
14、响骨骼生长用了10年,认识非那西丁造成肾损害则长达75年时间。近些年来,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之后的第四类疾病。因此20世纪末,国际上已把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当作一种流行病学即药物流行病学加以研究和控制。而在我国,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屡见不鲜,例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等都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被国家药监总局通报过。中药饮片也不是完全无副作用,只是所含药物成分不同、作用机制不同、制药工艺不同,其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和造成危害的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而已。【药物不良反应的成因】导致药物不良反
15、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涉及生产、运输、储存、应用等诸多环节,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但与药物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以及饮食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1、药理作用:当一种药物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有多个作用时,如其中一项或几项为治疗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即不良反应。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疼痛时,会引起口干、散瞳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散瞳却有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对呕吐病人则具体止咳作用。这种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无本质区别。此外,药物本身也具有独有的不良反应,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
16、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药物杂质: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中间体和分解产物会引起不良反应。由于技术的原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残留一部分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虽有限量但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如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物质就是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青霉噻唑酸是生产发酵过程中,由极少量的青霉素降解而来,青霉烯酸则是在酸性环境中由部分青霉素分解而来。中草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对于中药制剂工艺、提取工艺、精致工艺及质量标准化的研究比较薄弱,导致中草药在制备过程中分离提纯不够,其中所含的少量哪怕微量的杂质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有
17、效成分分解生成的有毒物质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如四环素在温暖条件下保存可发生降解,形成的棕色粘性物质可引起“范可尼综合症”( fanconi),并伴有糖尿、蛋白尿以及光敏感等反应。3、药物添加剂:药物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增溶剂、着色剂及内包装材料等也常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合并用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优降糖与抗菌优合用可引起不良反应。4、用药的剂量和时间:连续用药的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据报道,服用安体舒通,剂量为100mg时,对男性乳房没有明显的影响;当剂量为300mg时,11名服药者中有3例乳房增大。
18、在同一剂量下,服用安体舒通,连续用药在8周以内,未发现男性乳房增大,但服用24周后,男性乳房增大的发生率可达66%。二、机体方面的因素人类机体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病人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个体特异性、敏感性及特异质反应,也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病人生理、病理状态差异: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同样剂量、有的病人达不到治疗效果,而另外一些病人则可能出现毒性反应。肾脏生理状态也决定某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老年人和儿童肾功能低下,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60岁以下的
19、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2、病人种族、遗传和个体差异: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由个体特异性和敏感性引起的,有些则由遗传因素引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者服用磺胺、对氨基水杨酸、大剂量维生素K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增多,产生急性溶血并形成黄疸。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某些药物代谢酶不同,适合白种人的治疗剂量对于黄种人可能就会引起不良反应。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3、其他因素:饮食或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酒能诱导肝药物代谢酶,使药物酶活性降低,产生酶抑作
20、用,药物作用增强而产生不良反应;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与多种药物如硫酸亚铁、维生素B12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影响其治疗效果而产生不良反应;吸烟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暂时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饮食也可明显影响药物药物疗效,如接受异烟肼治疗的病人进食高组胺成份的海鱼或不新鲜的鱼类,由于异烟肼抑制体内组胺酶,导致代谢受阻而引起皮肤潮红、荨麻疹、口渴、口唇水肿等。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基本属性,不论我们预防与否,它都是客观存在的。那是不是说面对药品不良反应,我们就束手无策呢?其
21、实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不必过于恐慌,片面夸大其负面作用和忽视其存在一样,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却可以通过安全合理用药降低其发生的机率,从而将风险控制到最小化。具体途径如下: 一、合理选择药物首先是根据具体适应症纵向选择药物,简单的说就是对症下药,哪一种病就用哪一类药。其次是横向比较选择药物,就是要在许多同类药物中根据病情选择最有效、副作用最少、最经济的药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平时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对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区分出一线药和二线药,首选药和次选药,以便在应用时可随时作出最佳选择。二、合理用量 每个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种族、遗传、体重等各种原因,对药物的反应性、
22、耐受性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必须综合考量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特别是一些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如地高辛、普鲁卡因酰胺等,可以通过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来控制血药浓度,减少毒性反应。三、合理用法 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间隔时间、用药与时间、用药与进食、不同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等,应做到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具体要求。如抗结核药,小剂量长期疗法会产生耐受性,且副作用较大,如改成大剂量间断给药,就会收到比较好的疗效;又如铁剂的吸收率在19:00时最高,上午较低,所以在晚上服用效果较好。四、合理联合用药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
23、应。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例如,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或苄丝肼)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可抑制后者在周围脱羧,增加进入中枢的药量而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但联合用药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可出现某些奇特的不良反应,危害用药者。例如,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使用降糖药的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时则会出现低血糖,又如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如果同时服用500 mg阿斯匹林,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将增加35倍。五、把好用药安全关 1、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2、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
24、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3、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4、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5、医药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向病人做好指导工作,交待服药时间、用法、用量、次数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特别是对特殊病人、老人、儿童、围产期妇
25、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其心理、生理以及其药物动力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指导。6、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开展咨询和报告和监测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如出版药讯,做好药物信息工作;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对抗生素使用监控,对不良反应及时报告等,以督促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大面积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7、探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的保险机制,象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一样,建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对受到药物不良反应侵害的人群给予经济上的补偿。推动安全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WHO与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共同制定了合理用药的生
26、物医学标准,即:药物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疗效、安全性、使用途径、价格对患者适宜;用药对象适宜;调配无误;剂量、用法、疗程妥当;患者依从性良好,从而指导我们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的用药才是合理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安全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 近20年来,我国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GMP、GSP、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办法等法律法规都陆续出台,对药品的研发、注册、生产、经营等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法规予以监管。但是,在药品的应用环节如何保障用药的安全,迄今为止仍然缺乏相应的法规,合格药品缺乏合理
27、使用。用药安全有效是药学发展的铁律,只有全面深入开展人性化的药学服务,保证合理用药才是我们药学工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每一个医药工作者都应该从我做起,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加速转型,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完善知识链条,为促进合理用药而不懈地努力。【参考文献】高广猷2014年大连市药品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第17页严智敏、钱珊浅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江和平药品不良反应日益突出,不要忽视用药安全昆华临床药讯2008年5月第3期第10页;杨耀芳、季闽春、金蕾、夏静8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10年第19期明亮、王君铭浅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和相应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月第11卷第4期金丹、董铎、魏晶等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第18卷第24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