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调研报告(共5篇).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917096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资金调研报告(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扶贫资金调研报告(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资金调研报告(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资金调研报告(共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扶贫资金调研报告(共5篇)篇:扶贫资金调研报告面对区域性贫困的现实,历年来中国政府都要向贫困地区输入扶贫资金。1986年以来,包括贴息贷款、财政拨款、有关部门的扶贫资金等,扶贫资金迄今累计额已超过100亿元。那么,近10年来中国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效果如何?在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地区发展差距明显扩大的环境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行的扶贫资金运作体制应作哪些重大调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详细考察了XX省XX、XX两县扶贫资金使用的基本情况。一、两大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自1986年以来,国家向贫困地区提供的扶贫资金,主要包括各种专项贴息贷款和采取以工代赈形式发放的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性拨款两

2、大内容。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等有关政策的规定,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交通等公用基础性设施的投资,各项专用贷款主要拨放在种植业和非农产业等经营性领域。两大扶贫资金使用方向的明确界定和互补性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力量的不足,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85年至1995年5月,国家下拨给XX县的扶贫资金总额为5134.6万元,其中各项贴息贷款为3596.9万元,以工代赈资金为1537.7万元。下面分别介绍这两大扶贫资金的下拨、运作和使用情况。(一)以工代赈资金从表1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公用基础性设施领域的投

3、资,占已使用以工代赈资金(1121.2万)的95%以上。这种使用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在中央财政现有分配格局的约束下,国家已尽了很大努力支援贫困地区;另一方面,现有财政支援还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紧迫需要。据XX县领导说,本世纪末,要实现全县村村之间通石子公路,至少需要2亿元(现价)资金,而近10年来,中央财政的拨款年平均只有150万左右,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尖锐矛盾。(二)扶贫专项贷款从1987年开始,省扶贫开发办和省农业银行将中央下达给贫困地区的扶贫专项贷款,按贫困人口比例分配给县。自1991年以后,扶贫专项贷款改为按切块资金、项目资金、项目填平补齐资

4、金三种形式安排和下拨,其中:切块资金占当年配额的40%,直接分配下拨到县,主要用于贫困乡村家家户户都能干的种养业项目,由省州县三级按立项审批权限安排使用;项目资金占当年配额的40%,划分到贫困县后,由各贫困县用扶贫投资项目去争取,按项目投资使用;余下的20%集中作为全省项目资金缺口填平补齐。从1985年到1995年5月底,国家下拨给XX县的各项专项货款为3596.9万元,已动用3429万元,未动用余额为167.9万元。表2反映了扶贫贷款总量及其投资构成的大体情况。在了解了以上基本情况后,现在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限是如何划分的?获得贷款的行为主体是实行自负盈亏经营,还是附属于地

5、方政府(县、乡)的经济实体?其经济行为具有什么特征?总之,现阶段扶贫专项贷款运作的体制性特征及其影响,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得知,在专项扶贫贷款的审批过程中,10万元以下项目由县立项审批(1994年改为种养业项目,不论承贷额为多少均报州立项审批);10-100万元的农业项目,10-50万元的工业项目报州立项审批;1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逐级报省立项审批。切块资金重点用于种养业及其加工业项目;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具有根本性和后劲性的加工业及电力、能源上。省州县三级审定投放资金的方式,共同形成了县扶贫资金的投资结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主要掌握在

6、哪一级呢?1994-1995年5月资金的下拨情况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在上述时期,中央下拨给XX县的切块资金240万元,项目资金825万元,总计1067万元,实际累收累放1964万元,按审批权限划分,其构成如表3所示:在表3中,州县审批立项的权力没有分离,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认为,目前国家下拨给XX县的扶贫贷款,其审批权主要集中在省州机构,特别是省的审批权,超过了扶贫贷款的一半以上,而基层乡镇不足3%。扶贫贷款审批权的过度集中,使争取立项,获得贷款的经济行为演变为一种无规则谈判和竞争。当今的贫困县,纷纷将“跑上要贷”作为本县的“头等大事”来抓。现实表明,对扶贫资金这种不透明的恶性竞争,不仅无助

7、于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也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因此,调整、改革扶贫资金审批、分配的运行机制,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应着手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XX县的实际情况表明,现行的扶贫贷款审批、分配机制,与借款主体能否自负盈亏经营有直接关系。如果借款者是隶属于地方政府且不能实行自负盈亏经营的行为主体,那么,争夺按审批立项权限划分的专项贷款构成表3(1994-1995年5月)审批权力机构项目个数金额(万元)所占比重(%)省698550.2州县19923.9947.0乡(镇)55.012.8总计(累计累放)1964100.0扶贫贷款的恶性竞争似乎是事情的必然结局。从实际调查得知,按主要投资项目划分的扶贫贷款构

8、成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表4的资料是与表2联系在一起的,同一笔贷款资金,前者是按投资项目划分的,后者是按行业划分的。在表4中,第4栏县属农资公司、县属种子公司加农户等项目贷款,系指获得贷款的表4(19851995年5月)项目贷款额(万元)所占比重(%)获得贷款的主体项目承办单位(经营主体)与获得贷款主体的关系贷款的最终担保者种植业中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的操作1234567海马排洪工程255.07.4县水利局代理关系县财政温饱工程168.04.9县农资公司县种子公司+农户代理关系,农户为自负盈亏经济实体县财政农户自担蚕桑种植210.06.1同上同上同上行政性指令,改变农户种植结构,

9、实现连片规模经营杜仲202.695.9同上同上同上同上银杏45.01.3同上同上同上泡桐45.01.3同上同上同上核桃23.20.7同上同上同上脐橙19.00.6同上同上同上行政性协调,农户自我选择相结合烤烟40.01.2县烟草公司代理关系县财政同蚕桑种植种草养畜108.03.1县畜牧局+农户代理关系,农户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县财政,农户自担行政协调与农户自我选择相结合养猪鸡狗29.540.9同上同上同上农户自我决策县化肥厂锑治炼厂361.010.5县化肥厂县锑治炼厂厂家自身经营县财政盘江化工厂240.07.0县化工厂同上同上茶场及加工568.016.6县茶场同上同上电力能源558.016.3县

10、水电局同上同上盘水镇炼焦炼铁39.91.2乡镇属炼焦炼铁厂代理关系乡镇财政面粉精米加工29.60.9县加工厂厂家自身经济县财政农贸市场及商业网点71.392.1县商业局代理关系县财政其它小项目415.6812.1不详总计3429.0100.0扶贫专项贷款逾期情况表5(1985-1995年5月)逾期单位金额(万元)所占比重(%)县化肥厂15829.9县葡萄糖厂5710.8县茶厂8616.6县种子公司468.9水电局海马排洪工程264.6林业局杉树种植贷款61.1县精锑厂193.6县糖厂81.5农户小额贷款12323.3总计529100.0最后,贷款发放单位、项目主管单位(县属局和公司)和项目承办

11、单位之间的责、权、利不清,债权债务关系约束力不强,一方面,如上所说,造成了各单位之间无休止的扯皮和不规则的谈判;另一方面,致使贷款项目不能按计划进度实施,建设项目期限拉长,逾期债务连年滚动加大,严重影响了扶贫贷款的有效运作。调查资料表明,截止到1995年5月底,全县各项扶贫贷款逾期余额为519万元,占扶贫贷款余额的15.7%。而其中,县属企业和公司占贷款逾期余额的80%左右,千家万户的农户仅占20%左右(见表5)。以上有关扶贫贷款运作中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偶然的,也不能指望加强监督各行为主体的工作就能解决。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是扶贫贷款行政性运作、项目决策的高度集中及由此而引发的风险集中化的必然

12、结果,也反映出现行的扶贫贷款运作体制,还深深地打着指令性经济的烙印。因此,在扶贫贷款的最终使用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应是调整、改革扶贫贷款运行体制的可取选择。基于专业户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一支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对专业户的经营、运作情况作了考察。结果表明,与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营项目比较,那些初具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的专业户,具有明显的优势:面向市场,实行自负盈亏经营,拥有生产经营决策的充分自主权;依据本村、本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适宜种植什么,搞什么项目,心中有数;在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由于与农户有相对稳定的自愿交易关系,因而调整种植结构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决策分散化,

13、可以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风险;这些专业户的借入资金在实行资产抵押担保的条件下,银行机构不会蒙受贷款逾期损失。我们认为,在贫困县中,调整现行的扶贫贷款政策,开辟另一条贷款渠道,即对专业户发放有抵押担保的贷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一个迟早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调整、改革现行扶贫资金政策的若干建议缩小地区差距、消除贫困要有两个基本保证:一是要有雄厚的资金供给和资金投入;二是在扶贫资金一定的条件下,必须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资金。前者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深化财税制度的改革,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后者的有效实施,要求我们要面对农村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的现实,转变观念,更多地依托

14、市场力量,从改革中寻求出路。具体地说,我们的建议是:(一)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强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国现有财政支出的分配格局,主要取决于社会各部门、各地区政治、经济因素竞争与较量,而贫困地区正是谈判竞争力的最弱者。因此,历年来,扶贫资金的数额少得令人吃惊。资料表明,自1978年以来,全国每年投入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不足15亿元,与近几年每年上千亿的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相比,相差十分悬殊。这种状况如不能尽快扭转,反贫困战略无疑将会受到重大挫折。因此,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强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44统计研究在不发达或贫困地区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从国际

15、上看,各国在缩小地区差距、消除贫困问题上,主要不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的推动,依靠政府的援助,同时政府也要在逐步建立有利于缩小差距、促进要素流动的市场体系方面,作出最大的努力。中央政府在缩小地区差距、消除贫困方面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央财政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来说,转移支付资金应严格投放在两个领域:一个是落后贫困地区的公用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另一个是人力资源开发、卫生保健、公共服务等方面。其二,对落后地区实施一系列优惠的经济政策,如税收减免、投资补贴、低息贷款等。中国目前采取的以工代赈和专项贴息贷款,实际上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支援不发达地区政策的

16、本土化、具体化。通过在XX县的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如果说在以工代赈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上,我们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在把转移支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的同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那么,在专项扶贫贷款的投放和使用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调整、改革现有地方政府推动型扶贫贷款的运行体制,以更好发挥其使用的经济效益。在以上的分析中,一方面我们强调中央政府在缩小地方差距、消除贫困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对地方政府推动型的扶贫贷款运行体制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从而强调调整、改革这一运作体制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应如何作一个准确的把握呢?确切地说,扶贫贷款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低

17、息,二是借钱要还。前者涉及到资金由谁供给、选择什么机制、依靠什么力量使其更有效地流向贫困地区。实践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是不会提供资金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什么利益最大就干什么。国家把资金投放在地理位置不利,资源、技术、投资环境差的贫困地区,显然不如把资金放在资源丰富,技术、市场、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合算。这说明扶贫开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行为。因此,扶贫资金的供给及其向贫困地区的流动(以工代赈和专项贷款),必然是一种政府推动的经济行为,其他力量是无法替代的。后者借钱还钱,说到底就是中央下拨到贫困地区的各项贷款,选择什么机制,更有效地配置、使用

18、这笔资金,以保证贷款如期偿还。一般而言,除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是由地方政府推动、运作外,各项扶贫贷款在贫困地区的经营、运作,既可以依靠地方政府来推动,也可以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运营,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通过对XX县的实际考察和表4提供的情况,我们认为,现阶段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扶贫专项贷款运作体制,其重要性固然不可否认,但也暴露出一些难以根治的弊端。从目前浮在表面上的问题来看,除上述审批关卡、争项目、争资金等灰色作业外,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项目资金卡得过死,资金盈余项目与资金不足项目不能串通使用,严重影响了贷款资金的使用效果。对此,乡(镇)、县有关部门意见很大,反映非常强烈。“打油的钱不能

19、买醋”,是传统指令性经济的内在要求,从项目资金的使用上可以看到它的深刻影响。第二,在扶贫贷款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情况下,由于过于强调资金按项目投放,连片经营,行政式调整农户的种植结构,因而不仅造成多数乡(镇)扶贫到户的项目单一,加大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为急于争取项目资金,项目主管和承办单位不据实反映情况,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严重失真,致使项目告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XX县县属茶场大面积种植茉莉花失败,县烟草公司烤烟项目的仓促上马,难以经营,造成上百万元贷款资金付诸东流,项目决策上的失误带来的严重损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陈玉光郝春和:扶贫资金政策应作重大调整43主体既

20、有县属局、公司,又有农户,但在有关统计资料中没有提供二者各占多少份额。据地方领导说,对农业的小额贷款是与地方政府立项的项目贷款合在一起的,农户只占一个很小的份额。仔细推敲一下表中的各栏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看法:第一,从1985年到1995年5月,国家拨给XX县的扶贫贷款,其中的90%以上流向县属局、县属实业公司和县、乡(镇)办企业(包括种植业加工业),而农户得到的贷款不足10%。扶贫贷款的这种流向,其经济含义是深刻的,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二,在绝大部分投资项目中,项目承办单位(经营主体)与获得贷款的主体,是一种上下级之间隶属性的代理关系。这一事实本身表明,项目承办单位还不

21、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附属物。债务约束力软化、负盈不负亏,是其运作的基本特征。第三,第5栏与第6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项目承办单位附属于地方政府,其经营运作又不能自负盈亏,那么,县财政充当债务的最终担保人,必然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事情。然而,实际情况是,1994年XX县的财政收入为1300万元,而财政支出就需要25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县财政担保,只不过是口头的担保;县财政的债务威胁,也仅仅是帐面上的威胁。债权债务关系约束力不强的真正后果是:地方农行发放扶贫贷款慎之又慎,争夺扶贫贷款的不规则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1995年6月XX县扶贫办主任在

22、本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所做关于扶贫贷款和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扶贫贷款应采取抵押担保投放。因一些扶贫贷款(无抵押担保)投资项目到期难以偿还贷款,不仅给为之担保贷款的县、乡财政构成了直接的经济威胁,而且很难争取新的投资项目,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也难以到位”。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如何强化债权债务关系的约束力,从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实践表明,不扭转项目承办主体与地方政府利益紧紧捆在一起的格局,强化债权债务关系的约束力是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在调整、改革现行扶贫贷款的审批、立项和运作体制上作文章。最后,从表4第七栏可以看

23、出,在农业承包制推行多年的情况下,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农户基本上获得了经营决策自主权,另一方面在现行扶贫项目的运作中,又在不同程度上让出部分经营决策权,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矛盾。我们不拟详细评价和分析这个矛盾,这里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行政性的集中决策、连片经营的风险往往要比农户分散决策、自我选择的风险大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风险分散化的过程。对表4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贫困地区扶贫贷款的立项、审批及其投放,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下属经济实体充当投资主体、按传统计划经济运作的一种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地方政府推动型的运作体制。客观地说,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一运作体制也

24、难以由其他模式替代。但这绝不意味着,它是一个有效率的运作模式。二、对现行扶贫资金运行体制的进一步考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如何理解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成为一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从宏观上和全国范围来看,效率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公平目标主要由政府,特别是由中央政府一系列有关经济政策来实现。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强调市场力量可以缩小地区差距者,其暗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完全竞争,完全信息、要素流动和区际贸易畅通无阻的经济环境。然而,这种条件已提

25、到中国扶贫攻坚战的议事日程上来。准确地说,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有两项相互关联的基本任务:实行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化。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以提高中央财政能力为依托,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为缩小过分悬殊的地区差距、消除贫困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因此,财政转移制度规范化,是下一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深化财税改革方面我们的初步意见是:1.坚持统一税率,公平负税的原则,改变一省一率,苦乐不均的状况。2.进一步推进分税制改革,在明确界定地方税基、共享税基的基础上,规范税收在中央与地方的划分问题。一般来说,税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

26、分,应以两种税基为准则:一是划清中央与地方各自的税基,各管各的收入,互不干扰,二是中央与地方共享同一税基,只是在二者之间确定共享税基的比例,1994年中国出台的分税制,就是在共享税基方面的重大举措。依据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富于流动性,收入再分配功能强的税基,应属于中央或中央得大头(分税制),如税制改革后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流动性差,收入再分流功能弱的税基,归属地方财政收入,如房产税等。3.以各省市人均GDP水平为准则,替代现行基数法确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体地说,人均GDP水平越低的地区,人均转移支付金额越高;反之则低。最后,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大幅度缩小竞争性领

27、域财政投资的比重,强化个人所得税,也是提高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加大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不可忽视的问题。(二)参照转移支付的原则,以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人均GDP水平加权为基准,把人行和几大专业银行确定的年度各项扶贫贷款资金下拨到贫困省(主要是省农行),各省下属州(地区)、县依此原则下拨,以替代现行的层层审批,跑上要钱,争夺资金的低效率运作机制。这个办法具有简单、透明、公平的特点。进一步说,也就是扩大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对贷款资金的投放、使用权。换个角度说,在取得贷款预期有明确和可靠保证的条件下,审批立项、上项目争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等规则,在很多情况下统属多余的事情。(

28、三)改变扶贫贷款对象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体为主的格局,拓展对专业户以资产为担保的贷款业务。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简单,实际上仅仅是农行与专业户的关系。建议至少以本地区30%的扶贫贷款向专业户发放(不包括与地方政府项目贷款连成一体的农户小额贷款)。应该清醒地看到,这项重大举措是发展贫困地区非国有经济的一招活棋,其深远意义无论怎么夸大也不过分。多方面的信息表明,中国地区差距之所以明显拉大,其中非国有经济在不同地区所占比重的差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四)在贫困地区由各级地方政府充当投资主体的加工业,绝大多数是按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经营的,对于其中经济效益极差、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单位,应停止发放贷款,

29、任其自我调整。作者简介:陈玉光,男,1939年生,大学毕业。现任国家统计局研究员。主要论著有对中国逆反价格体系的考察、中国居民高储蓄及其向投资转化机制研究。郝春和,男,44岁,大学毕业。现任国家统计局副研究员。主要论著有大国技术经济、中国煤炭价格、能源经济学等。第2篇:扶贫资金调研报告扶贫资金调研报告扶贫资金调研报告调查调研扶贫资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资金扶贫面对区域性贫困的现实,历年来中国政府都要向贫困地区输进扶贫资金。1986年以来,包括贴息贷款、财政拨款、有关部分的扶贫资金等,扶贫资金迄今累计额已超过100亿元。那末,近10年来中国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效果如何?在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地区发

30、展差距明显扩大的环境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行的扶贫资金运作体制应作哪些重大调剂?带着这些题目,我们具体考察了XX省XX、XX两县扶贫资金使用的基本情况。一、两大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自1986年以来,国家向贫困地区提供的扶贫资金,主要包括各种专项贴息贷款和采取以工代赈情势发放的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性拨款两大内容。根据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等有关政策的规定,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交通等公用基础性设施的投资,各项专用贷款主要拨放在种植业和非农产业等经营性领域。两大扶贫资金使用方向的明确界定和互补性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气力的不足

31、,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85年至1995年5月,国家下拨给XX县的扶贫资金总额为5134.6万元,其中各项贴息贷款为3596.9万元,以工代赈资金为1537.7万元。下面分别先容这两大扶贫资金的下拨、运作和使用情况。以工代赈资金从表1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公用基础性设施领域的投资,占已使用以工代赈资金的95%以上。这类使用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一方面,在中心财政现有分配格式的束缚下,国家已尽了很大努力支援贫困地区;另外一方面,现有财政支援还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紧急需要。据XX县领导说,本世纪末,要实现全县村村之间通石子公路,最少需要

32、2亿元资金,而近10年来,中心财政的拨款年均匀只有150万左右,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尖锐矛盾。扶贫专项贷款从1987年开始,省扶贫开发办和省农业银行将中心下达给贫困地区的扶贫专项贷款,按贫困人口比例分配给县。自1991年以后,扶贫专项贷款改成按切块资金、项目资金、项目填平补齐资金三种情势安排和下拨,其中:切块资金占当年配额的40%,直接分配下拨到县,主要用于贫困乡村家家户户都能干的种养业项目,由省州县三级按立项审批权限安排使用;项目资金占当年配额的40%,划分到贫困县后,由各贫困县用扶贫投资项目往争取,按项目投资使用;余下的20%集中作为全省项目资金缺口填平补齐。从1985年到1995年5月底,

33、国家下拨给XX县的各项专项货款为3596.9万元,已动用3429万元,未动用余额为167.9万元。表2反映了扶贫贷款总量及其投资构成的大体情况。在了解了以上基本情况后,现在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限是如何划分的?取得贷款的行为主体是实行自负盈亏经营,还是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体?其经济行为具有甚么特点?总之,现阶段扶贫专项贷款运作的体制性特点及其影响,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得知,在专项扶贫贷款的审批进程中,10万元以下项目由县立项审批;10-100万元的农业项目,10-50万元的产业项目报州立项审批;1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5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逐级报省立项审批。切块

34、资金重点用于种养业及其加产业项目;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具有根本性和后劲性的加产业及电力、能源上。省州县三级审定投放资金的方式,共同构成了县扶贫资金的投资结构。171234567尾页附送:扶贫重点村状态调查分析报告扶贫重点村状态调查分析报告调查调研扶贫重点村状态调查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调查状态重点扶贫一、村情概况Xx村原属Xx乡管辖,201X年3月23日,撤消原Xx乡、Xx镇建制后,该村现拼入Xx街道管辖。Xx村庄依山而建,因村边山涧有九个水漈而得名。Xx村庄位于Xx西北山区,间隔县城28千米,东靠龙泉凤阳山和Xx百山祖,南与原Xx乡驻地Xx村毗邻,西与巾子峰森林公园相连接,北与Xx镇Xx村相交界。由于

35、村内有建于明末清初的古民居、五谷仙庙、沈氏宗祠、古树林、石块古道、九瀑峡谷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浙西南八百里瓯江5.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75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9.8845万元。近年来,在浙江Xx团体扶贫结对单位和县文广新局、县农办、县环保局、供电局等政府部分特扶项目的资助下,Xx村前后投资237万元修复了四幢明末清初古民居、砌筑通往九瀑峡谷游步道、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垃圾集中处理房、生态水坝、公共厕所、村庄绿化带、沈氏家谱房、低压农村电网改造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村庄面貌得到有效改善。201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2人,参保率达100%;农村住房保

36、险66户,参保率75%。二、扶贫重点村主要特点(一)扶贫重点村散布状态Xx村位于Xx西北山区,到街道办事处驻地28千米,属于一个阔别县城的偏僻历史文化古村,目前在家农户主要依托砍树种香菇和传统农业种植为生,在乡村休闲旅游还还没有构成市场之前,对保护生态林业构成一定影响。(二)扶贫重点村人口状态:本村有农业户91户,农业人口292人。低收入农户15户、低收入农户人数46人,劳动力数目193人。目前,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城乡间隔远等因素,村内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100%农户盼望下山脱贫致富,要求进城安置住房。(三)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1、建造一个集会议、办公、住宿、餐饮、文娱、

37、休闲、停车于一体的旅游接待中心,以满足游客的吃住题目,同时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2、加大对九瀑峡、五谷仙庙、单性木兰古树群、沈氏宗祠、清代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力度,以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为依托,将Xx村建成Xx县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村,加快推动Xx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四)扶贫重点村整治建设:保护村内明末清初古民居建筑和粉墙盖瓦的民房,制止兴修与古朴村落不相匹配的现代砖混结构建筑。(五)扶贫重点村社会保障:201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2人,参保率达100%;农村住房保险66户,参保率75%。除此之外,还要对三农自然灾难的政策性保险。(六)扶贫重点村社会事业1、林业部分加大对该村生态公益

38、林的保护力度,解决专职护林职员的工资待遇,特别对九瀑峡谷等原生态林业景点的保护。2、环保部分加大对该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保护力度,解决专职保洁职员的工资报酬,确保Xx历史文化古村环境清洁卫生。(七)扶贫重点村产业发展(完)第3篇: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扶贫资金是用于扶贫工作的资金。本文将介绍2023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2023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1)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

39、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

40、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23-2023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万元。2023年以来整

41、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

42、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亿元,其中:到户贷款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xx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

43、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万亩;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00户,20000多人从事亚麻

44、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

45、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三)实施安居房改造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23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

46、众自筹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00亩,其中,连片种植2000亩。2023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

47、,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沟渠15条10公里;水窖500口12000立方米;水池、水坝10个20000立方米;安居房150户;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

48、50台;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23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

49、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23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